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墅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抵押借款合同范本甲方:〔借款人〕地址:统一社会信誉代码/身份证号码:乙方:〔出借人〕地址:统一社会信誉代码/身份证号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借人与借款人就借款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借款金额及用处1.1本协议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_______〕,借款人已收到乙方全额借款,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借款利率和期限2.1本协议借款利率为年利率_______%〔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息方法为〔选择一〕:〔1〕按月计息,当月借款额度按实际放款贷息日期全额计息;〔2〕一次性计息,自实际放款贷息日起开场计息,到期归还全部本息。2.2本协议借款期限为______个月/年/日,从实际放款贷款日开场计算。三、还款方式3.1借款人应按照以下方式归还本金和利息:〔1〕按月/季度/年等还款方式,每月/季度/年等归还本金¥_______元,利息¥_________元;〔2〕一次性还本付息,到期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四、抵押物及权利转移4.1借款人将其拥有的位于_______〔详细地址〕的房屋作为本协议的抵押物〔以下简称抵押物〕,并确保该抵押物的权属明晰、有权处置。4.2借款人同意将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乙方,为充分保障乙方的合法权益,借款人应在受益权转移后,不得再另行租借、出售、处置抵押物,如违背此约定,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并收回抵押物。五、违约责任5.1假设借款人未按照合约约定的还款期限和方式归还借款及利息,那么视为借款人违约,乙方有权采取如下措施之一或多者:〔1〕要求借款人立即归还全部借款本金和利息,并支付逾期利息;〔2〕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3〕要求借款人支付违约金;〔4〕采取法律手段进展追偿;〔5〕解除本合同并收回抵押物。六、争议解决6.1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应通过诉讼解决。七、其他事项7.1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和乙方各执一份,详细合同事宜在协议签订后附件补充。7.2本借款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借款合同项下债务履行完毕之日终止。甲方(借款人):乙方(出借人):签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ANGFOR-SD-WAN-初级能力成长-成功故事3
- 2025年涉密人员考试试题库含答案【培优A卷】带详解
- 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生态修复技术融合创新研究
- 2025年5G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报告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2025年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配方优化策略制定
- 2025年小微企业创业扶持资金申请政策与产业链国际化发展结合报告
- 直播带货新玩法:2025年主播与品牌合作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 麻精药品培训课件
- 考研学习资料及分享(3篇)
-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课件
- 与生育相关的慢性子宫内膜炎诊治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2025年中国近眼显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2025个人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范本
- 2025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光伏水面专项施工方案
- 东北三省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考单元检测示范卷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 第1章)(含答案)
- 四川省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考试真题(附答案)
-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元器件采购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公众认知与接受度研究报告00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