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动惯量组合实验仪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3、学会使用数字毫秒计测量时间[实验仪器]转动惯量实验仪,数字毫秒计[实验原理]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M=J0 (1)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合外力矩M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0,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1卩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01作匀减速运动,即-M=J0 (2)卩11将质量为m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矩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二m(g-a)。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0,则有a=R0。经线施加给实验台的22力矩为TR=m(g-R02)R,此时有:(3)m(g-R0)R-M=J0(3)2卩12将⑵、⑶两式联立消M卩后’可得:将⑵、⑶两式联立消M卩后’可得:TmR(g-R0)02-01(4)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p度分别为p3与©4,则有:j2n丿43(5)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为:J=J-J (6)3 3 2 1测得R、m及P、p、p、P,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1234惯量。2、 p的测量实验中采用通用电脑计量器计录遮挡次数和相应的时间。固定的载物台圆周边缘相
差兀角的两遮光细棒,每转动半圈遮挡一次固定在底座上的光电门,即产生一个计数光
电脉冲,计数器计下遮档次数k和相应的时间t。若从第一次挡光(k=0,t=Q)开始计次,计时,且初始角速度为①,则对于匀变速运动中测量得到的任意两组数据(k,t计时,且初始角速度为①,则对于匀变速运动中测量得到的任意两组数据(k,t)、0(k,t),相应的角位移Q,Q分别为:nnmn10二k兀二①t+P-12mm0m2m10=k兀二①t+P-12nn0n2nmm0m(7)(8)从⑺、⑻两式中消去叫,可得:2兀(kt 一kt)(9)P= nm mn—(9)t2t 一t2tnmmn由(9)式即可计算角加速度卩。3、平行轴定理理论分析表明,质量为m的物体围绕通过质心的转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J最小。c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d后,绕新转轴转动的转动惯量为:J=J+md2 (10)平行c在上式等式两端都加上系统支架的转动惯量J,则有:oJ+J=J+J+md2平行oco令J+J=J,又J,J都为定值,则J与d2呈线性关系,实验中若测得此平行o co关系,则验证了平行轴定理。四、J的“理论”公式
设待测的圆盘(或圆柱)质量为m、半径为R,则圆盘、圆柱绕几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J二mR211)211)RR待测的圆环质量为m,内外半径分别为内、R外,圆环绕几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mJ二(R2+R2)2外内 (12)[实验仪器介绍]1、 转动惯量实验仪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1所示,绕线塔轮通过特制的轴承安装在主轴上,使转动时的摩擦力矩很小。塔轮半径为15,20,25,30,35mm共5挡,挂钩或托盘(大挂钩20g,小挂钩5g,托盘12g)与5个5g的砝码组合,产生大小不同的力矩。载物台用螺钉与塔轮连接在一起,随塔轮转动。随仪器配的被测试样有1个圆盘,1个圆环,两个圆柱;试样上标有几何尺寸及质量(圆盘500g半径为11cm,圆环400g外半径11cm,圆柱半径14.9mm、质量待测),便于将转动惯量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圆柱试样可插入载物台上的不同孔由内向外半径R]=4cm,r=6.5cm,R=9cm,便于验证平行轴定理。铝制小滑轮的转动惯量与实验台相比可忽略不记记2只光电门1只作测量,1只作备用,。被测试件被测试件转动惯量组合实验仪 (图3-6)2、毫秒计使用方法1、调节光电传感器在固定支架上的高度,使被测物体上的挡光杆能自由往返地通过光电门,再将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线插入主机输入端。2、 开启主机电源,“次数”显示为10,“毫秒”显示为0,按“增”或“减”键,可增加或减少设定的测量次数。设定为4次,因下落距离有限3、 次数设定好之后,若按下“开始”键,即可进行周期及次数的测量、(但受外力作用的那个周期即第2个周期不被计入)。此时“毫秒”显示数为周期的时间,“次数”显示数为周期的次数。4、 测量次数至设定数后,“次数”停止于设定数,“毫秒”显示数为零。按下“停止”在按下“查询”键后,再按“增”键或“减”键,可查询各次测量到的数据。若在实验中途按下“停止”键则实验停止,可用同样方法查询,获得已经测量到的数据。5、 每次设定次数和开始测量之前,均要按“复位”键,使仪器处于初始状态。若设定次数相同,在査询完数据,重复测量时,可按停止键回到次数设定状态,再按“开始”,继续下一次测量,可避免设定的多次按键。6、 若接有两个光电传感器,则在“通用”状态下,可测量遮光物体通过它们之间距离的时间。六、[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准备在桌面上放置转动惯量组合实验仪,并利用基座上的三颗调平螺钉,将仪器调平(用水平仪)。将滑轮支架固定在实验台面边缘,调整滑轮高度及方位,使滑轮槽与选取的绕线塔轮槽等高,且其方位相互垂直,如图1所示。通用电脑计时器上2路光电门的开关应1路接通,另1路断开作备用。当用于本实验时,毫秒计1个光电脉记数1次,1次测量记录大约4-5组数据(砝码下落距离有限)。2、测量并计算实验台的转动惯量J]⑴测量卩1接通电脑计时器电源开关(或按“复位”键),在按“开始”进入设置状态,用“增”“减”改变默认值;用手拨动载物台,使实验台有一初始转速并在摩擦阻力矩作用下作匀减速运动;仪器开始测量光电脉冲次数(正比于角位移A0)及相应的时间;显示4-5组测量数据后按“停止”键(这时“次数”显示为4,“毫秒”显示为0),时间停止测量,在按“查询”状态,将查阅到的数据记入表1中:(按''增”"减”键查询)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将第1和第3组,第2和第4组,分别组成2组,用(9)式计算对应各组的P值,然后求其平均值作为卩的测量值。11⑵测量B2选择塔轮半径R=20mm及砝码质量10g、15g、20g、25g,将细线一端沿塔轮不重叠的密绕于所选定半径的轮上,另一端通过滑轮扣连接砝码托上的挂钩或托盘上,用于将载物台稳住;按“复位”键,在按“开始”后仪器进入使计时器进入工作等待状态;释放载物台,砝码重力产生的恒力矩使实验台产生匀加速转动;
电脑计时器记录4组数据后停止测量。按下“停止”查询、记录数据于表1中并计算卩2的测量值。由(4)式即可算出的值。3、测量并计算实验台放上试样后的转动惯量丿,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J并与理论3值比较将待测试样放上载物台并使试样几何中心轴与转轴中心重合,按与测量J同样的方法可分别测量未加法码的角加速度»与加砝码后的角加速度P。由(5)式可计算J,由(6)式可计算试样的转惯量J孑已知圆盘、圆柱绕几何中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11)1(11)J=mR202圆环绕几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12)m(12)J二(R2+R2)2外内4、验证平行轴定理将两圆柱体对称插入载物台上与中心距离为d的圆孔中,测量并计算两圆柱体在此位置的转动惯量。将测量值与由(11)、(10)式所得的计算值比较,若一致即验证了平行轴定理。七、数据记录表格与测量计算 (匀加速R=20mm作为选做实验)塔轮表1测量实验台的角加速度匀减速匀加速r=15mm塔轮m=-0gm=15gm=2!0gm=2!5gk12平均k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T(s)T(s)k34k34343434T(s)T(s)B.(l/s2)B(l/S2)1 1 1 2匀加速r=20mm塔轮m=10gym=15gm=20gm=25gk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T(s)k34343434T(s)B(1/S2)
表2测量实验台加圆盘试样后的角加速度R夕『110mm m圆評00g匀减速匀加速R=15塔轮mmm=10gm=-5gm=2!0gm=2!5gk12平均k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T(s)T(s)k34k34343434T(s)T(s)P0/S2) 3 1P0/S2) 4 1匀加速r=20塔轮mmm=10gm=15gm=20gm=25gk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T(s)k34343434T(s)P0/S2) 4 1表3测量实验台加圆环试样后的角加速度吋90mm R夕『110mm m圆环400g匀减速匀加速R=15塔轮mmm=10gm=-5gm=2!0gm=2!5gk12平均k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T(s)T(s)k34k34343434T(s)T(s)P0/S2) 3 1P0/S2) 4 1匀加速r=20mm塔轮m=10gm=15gm=20gm=25gk1怯码2平均1怯码2平均1怯码2平均1怯码2平均T(s)k34343434T(s)P0/S2) 4 1
表4测量两圆柱试样中心与转轴距离d=40/65/90mm时的角加速度丄=14.9mmm乂2- g圆柱 m圆柱2d=40mmR塔轮」5mm m砝码25g匀减速匀加速k12平均k12平均T(s)T(s)k34k34T(s)T(s)Po/£2)POS2) ; 将表1中数据代入(4)式可计算空实验台转动惯量 将表1中数据代入(4)式可计算空实验台转动惯量J1 将表2中数据代入(5)式可计算实验台放上圆盘后的转动惯量J2由(6)式可计算圆盘的转惯量测量值J3由(12)式可计算圆盘的转动惯量理论值J计算测量的相对误差E 将表3中数据代入(5)式可计算实验台放上圆环后的转动惯量J2由(6)式可计算圆环的转惯量测量值J3由(12)式可计算圆环的转动惯量理论值J计算测量的相对误差Ed=65mmR=15mm m=25g塔轮 砝码匀减速匀加速k12平均k12平均T(s)T(s)k34k34T(s)T(s)P0/S2)P0/S2)3 4d_90mmr=15mm m=25g塔轮 砝码匀减速匀加速k12平均k12平均T(s)T(s)k34k34T(s)T(s)P0/£2) 1P0/£2) 4 14、将表4中数据代入(5)式可计算实验台放上两圆柱后的转动惯量J2由(6)式可计算两圆柱的转动惯量测量值J3由(11)、(10)式可计算两圆柱的转动惯量理论值J计算测量的相对误差E说明1、 试样的转动惯量是根据公式J3=J2-J1间接测量而得,由标准误差的传递公式有1AJ二(AJ2+AJ2)2321当试样的转动惯量远小于实验台的转动惯量时,误差的传递可能使测量的相对误差增大。2、 理论上,同一待测样品的转动惯量不随转动力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塔轮半径或砝码质量(五个塔轮,五个砝码)可得到25种组合,形成不同的力矩。可改变实验条件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其规律,寻求发生误差的原因,探索测量的最佳条件。表1测量实验台的角加速度匀减速匀加速r=15mm塔轮m=-0gm=15gm= 将表2中数据代入 将表2中数据代入(5)式可计算实验台放上圆盘后的转动惯量J2由(6)式可计算圆盘的转惯量测量值J3由(12)式可计算圆盘的转动惯量理论值J计算测量的相对误差E 将表3中数据代入(5)式可计算实验台放上圆环后的转动惯量J2由(6)式可计算圆环的转惯量测量值J3由(12)式可计算圆环的转动惯量理论值J计算测量的相对误差E!0gm=2!5gk12平均k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1砝码2平均T(s)T(s)k34k34343434T(s)T(s)B(1/s2) 1- 1B(1/S2) 2 1表2测量实验台加圆盘试样后的角加速度R夕『110mm m圆需500g匀减速匀加速R=15塔轮mmm=10gm=-5gm=2!0gm=2!5gk12平均k1砝勺码2平均1砝勺码2平均1砝勺码2平均1砝勺码2平均T(s)T(s)k34k34343434T(s)T(s)B S2)B01/S2)■3 1 1 4表3测量实验台加圆环试样后的角加速度r=90mm r=110mm=400g内 夕 圆环
表4测量两圆柱试样中心与转轴距离d=40/65/90mm时的角加速度丄=14.9mmm乂2- g圆柱 m圆柱2d—40mmr=15mm m=25g塔轮 砝码匀减速匀加速k12平均k12平均T(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并发编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的试题及答案
- 经济适应能力对政策执行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软件设计师考试考点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技术员考试重点复习方法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的实战试题及答案
- 年度财务预算的制定与执行计划
- 计算机信息处理科技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的法律实践与试题及答案
- 软件水平测试的成功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租赁合同范本常用版
- 肥厚型心肌病-课件
- 肺结核-护理查房
- 初中 初二 物理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计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工作职责
- 福建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报告(附件2)
- 市政工程监理规划范本(完整版)
- 艾里逊自动变速箱针脚图PPT通用课件
- 交管12123驾照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共155题(完整版)
- 5Why分析法经典培训(43页)
- 食品物性学-第二章 食品力学性质和流变学基础
- 斜屋面瓦安装施工及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