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评价的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1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评价的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2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评价的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3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评价的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4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评价的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评价的实证研究TOC\o"1-3"\u前言 1一、信息系统概述 1(一)企业信息系统 1(二)企业信息系统特征 2(三)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效果的整体目标 3(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标准 4二,信息系统评价方法概述 5(一)评价方法综述 5(二)信息系统评价的复杂性 5(三)信息系统评价方法 61.德尔菲法 62.AHP法 73.RAC法 84.EDA法 85.评价方法比较 9三、信息系统评价过程 10(一)评价模型的建立 10(二)分解问题层次 10(三)指标权重确定 11(四)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12(五)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13(六)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13四、实证研究 14(一)某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 141.企业概况 142.信息系统实施情况 14(二)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 151.评价结果 152.结果分析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8附录1精机械制造公司信息系统有效性状况调查问卷 20前言企业的管理是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的关键,企业信息系统能够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系统,它主要采用信息技术将企业中的日常工作和企业规划制定融于一体的程序系统。管理者通过计算机,在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中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分析,以完成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在整个操作流程中进行监控和提醒,以保障所有操作流程符合企业制度,并确保人与计算机能够紧密配合。一些中小企业进行信息系统的实施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小企业进行市场经济发展关键的过程,企业能否高效的运转,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保障。一、信息系统概述(一)企业信息系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也取得了很大的升级。在很多的企业中都建立了内部信息管理中心,用于对企业内部资料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在生产中也引入了自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改善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和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的水平,使得整个企业组建成了企业信息平台系统。信息系统的提高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使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最早的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就定义为: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工作人员所需的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相关信息进行提供,用于给他们作决策。因此,对于信息系统的定义主要针对管理方面。所有的管理信息都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此后,信息系统又被定义为: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程序,采用人工操作进行数据分析、计划制定、控制操作以及完成决策的模型,所有的信息来源于数据库的建立,它是完成信息系统操作的核心。这也是当时大多学者都普遍都认同的观念。到二十一世纪初,学者对于信息系统又有了新的定义:信息系统是用于支持项目的决策,而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分配的一个集合。所以,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并在企业中主要起到管理的作用。由于不同时期对于信息系统的看法不一样,因此信息系统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原先的观念把信息系统作为管理方面加以应用,而现在则将信息系统作为数据处理的工具作为主要应用。采用信息系统能够使企业完成多项的数据预测,并能够将准确的信息进行反馈和利用,使企业完成其规划目标。”(二)企业信息系统特征企业的信息系统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更新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它也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信息系统的问题直接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信息系统是信息数据的承载者,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直观的说就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基础。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采用计算机等硬件办公设备,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维护等工作,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帮助管理者完成决策制定,并改善基层运行效率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企业的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如下图: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经理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需求中央数据库市场系统生产系统财务系统其他系统图1-1企业的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对于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层次性:信息系统是通过主线的大系统分为多条支线的小系统组成,相互之间是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子系统也可以由多个更小系统构成,由此形成相互层次的关系。整体性:信息系统通过各种模块构成,相互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系统平台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表现出其整体性。有序性:信息系统的结构分层,相互操作和应用井然有序,这些都表现出其有序性的特征。(三)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效果的整体目标针对中小企业所使用的需求,整体需要满足系统的易用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而且企业中使用还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稳定的信息交流平台;2.系统间的通讯功能畅通;3.能够构建企业内部的相互服务和支持功能;4.完善有效的决策版块。其需要达到的相互关系如下图畅通的系统内外环境畅通的系统内外环境畅通的信息操控畅通的功能交互畅通的服务支持高效的企业管理和组织企业决策图1-2信息系统的效果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信息系统运行的目标具体需要达到以下几点:第一,数据信息完整、真实,并需要能够进行方便的读取使用;第二,系统完成制度化流程、规范操作章程、并形成固定的程序模式;第三,系统可以进行管理决策预测,对有风险决策进行分析。(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标准一些中小企业通过信息系统改善了企业的管理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这些都能够转换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规划,并对现有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分析不足原因,总结改善的经验,使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进行信息系统的评价和改善工作已经成为当今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以及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系统运行的稳定不仅仅依靠基础的设备性能,也需要良好的使用环境和信息系统技术方面的支持。主要包括:①需要有信息技术方面专业开发人员以及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维护。②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信息手段需要满足新系统的需求。③需要满足系统开发所需的人员、资金以及技术力量的支持。运行的最终效果是可以通过人的使用进行反馈的,就是通过用户的实际操作作为主观评测的依据。在评测中需要考虑系统使用的环境和应用的领域,并设置不同的参考指标。信息系统的内部环境主要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对于市场的业务量、企业的技术资源以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等方面;外部环境主要为: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行业内的技术水平、市场经济环境等。这些外部和内部信息都需要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收集和应用,以满足企业最基本使用的需要。二,信息系统评价方法概述(一)评价方法综述企业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也是企业开展信息化的核心环节。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必将使得信息技术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需要每个企业提高其重视程度,使得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有利信息并获取经济利益。从国内外企业在信息系统目前使用情况看,信息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但同时其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得这个系统在一些方面也容易出现使用问题,因此就需要开展对于信息系统的评价工作,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发挥信息系统的最大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信息系统评价的复杂性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全方面的测试、检查、分析和评估,也需要将实际的数据指标与理论数据指标进行比对,以确保信息系统达到使用需求。现在的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已经需要包含多种功能,需要信息系统涵盖技术、管理、业务等多个部门的信息资料。因此,评价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进行信息系统的评价之前就应该考虑到其复杂性。在评价时也可以从多阶段性、多主体性和多层次性这几个方面做分析,用于考虑一个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多阶段性:通常的概念中我们经常认为企业开展信息系统就是为企业安装管理软件而已,然而这样的想法比较片面,开展信息系统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组织计划。开展的过程需要通过计划的安排一步一步的实行,在不同的环节中需要不同的团队进行分工协作,并完成一系列不同的工作。当整个系统基本完成,进入到试运行阶段时,就需要转到对于系统的评价工作中,以评估系统运行的效果是否能够达到企业的需求,整个过程从计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以及评估阶段是相互影响的,几个阶段之间环环相扣,紧密连接。多主体性:参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投资方、使用方、开发团队、管理工作人员等。这些参与信息系统的主体主要为以下四类系统用户。该主体为信息系统主要的使用者。由于系统用户在使用的权限不一样,也可以分为主要用户和次要用户。主要用户为系统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工作的人员,包括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次要用户为对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和维护的人员,需要为系统稳定提供服务。项目开发团队。项目开发团队主要为前期项目开发组织设计、研发和调试的工作人员。团队主要包括项目经理、系统工程师、编程工程师和配合使用评估的系统用户。高层管理人员。该群体为策划信息系统项目,为项目的开展、计划等提供协调和管理的工作,也是项目能否顺利开展重要要素之一。多层次性:企业开展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许多方面带来效益,并在每个用户层中得到体现,由于不同层级的用户需要使用的系统要求不同,因此在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时就需要考虑不同层级的需求问题,分层次的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估。比如在知识层上的用户就需要对系统数据进行不断的更新,以确保数据准确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在管理层上,企业的信息系统需要管理者组织和把控系统的运作,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为公司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决策推行的高效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战略层上,企业信息系统需要成为一套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完成之前制定的战略目标。为企业提供足够的资源,完善并实现企业的竞争战略。综上所述,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与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的评价对于企业都非常重要,相互联系而且密不可分,但我们也能够看出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价也存在很大的复杂性,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三)信息系统评价方法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Delphi)是一种通过专家咨询,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专家经过表达自己意见,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德尔菲法又被称为专家调查法,它也是结合头脑风暴法一起进行评估。该评价方法需要相关领域专家对事物表达观点和建议进行评测。该方法具体过程为:1.进行问卷设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专家对问卷问题进行回复;2.收集和整理问卷信息,并根据结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最终结论;3.将结论信息汇总给参与这一轮回复的专家进行分析,并得出二次结论;4.将此环节进行3-4轮,以获得一致性的专家意见,最终能够得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德尔菲法的主要需要有以下几个要点:(1)需要找到对该领域相关的专家,并能够根据所涉及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供后期做结论参考。(2)正常情况下,参与的专家人数在10-50人为宜,过多和过少都不利于数据信息的处理。(3)调查问卷需要有针对性,这些都将关系到最后的结论判定。(4)该方法通常用于无法通过定量数据确定指标的情况,由于有相关研究专家的参与调查和研究,相对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2.AHP法AHP法也称为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法最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发展。美国学者赛迪针对现有分析法在处理综合方面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面的不足,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出的一种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优点在于可以对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也能够使分析人员对分析数据可以做直观的判断,通过这个理念,赛迪完善了AHP分析法,并制定了AHP方法的核心思想:对问题的决断主要根据研究的方案、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对于结果的选择需要将结果数据进行优劣排序,并获取最佳方案,舍去最差方案的过程。此层次分析法也是一项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常用分析方式,并能够通过人自身的思维和判断进行综合的评估。AHP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各个要素之间相互的归属关系,并分解为多个层次,将各层次之间进行判断和分析,对各层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采用数学的相关计算,得出层次指标相关权重值,用于计算得出方案结果,最后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AHP方法基本的分析过程为:(l)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层分解,各层级之间的元素根据对目标影响程度不同进行排列,并形成影响力强弱的层次结构。(2)根据建立的层次模型,对每层的相关关系进行重要性判定,利用相关数学公式,计算出层次之间的权重值。(3)采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参考权重值关系,求算出不同方案产生的结果差异,并进行比对分析,找出问题并得到解决方案。AHP方法是能够应用于多个领域都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它结合主观思想以及数学换算,在数学的基础上赋予权重的判断,减小了由于纯粹主观因素带来的判断失误,它可以对非常复杂的问题进行层次拆解分析,使数据更加的具有实用价值。3.RAC法RAC法即风险评价指数法,它用于评测事物的风险存在的严重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危险性,主要用于评估风险发生概率,并将其经过数学的加权方式产生评估指数矩阵,从而此加权值就被称为评估指数。该方法主要评估的过程为:1.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级别划分,来确定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2.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事件的后果等级共同作为风险矩阵参数值,通过矩阵进行指数加权,由此得到风险评估指数矩阵。3.建立的矩阵作为一个n行m列的风险矩阵。矩阵中的每一行对应着相应级别的风险事件的后果。4.整个评估通过风险评估指数矩阵反应最终结果,由此来衡量每个风险元素的严重程度。4.EDA法EDA法即数据包络分析。它通过相对效率的概念为理论基础,并产生多个指标数据用于效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也在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部门系统的效益评价,评价结果也较为准确。EDA法也是用于评测系统风险的综合情况,该方法主要的作用是从大量的相同事件之中能够发现存在于系统中的最大和最小层面的风险情况,因此此方法也主要用于评测风险可能出现的趋势,并可以通过风险指标情况提前发现风险的产生。及早针对风险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对策。此方法也可以对多种复杂系统进行风险预测。在评测的过程中不需要确定风险指标之间的关系因素,这样就可以减少主观思想的影响,增强了客观的评测结果,而且也能够是问题更加的简化。此方法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应用和发展,也是分析和评价工具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手段。5.评价方法比较结合以上所述,分析出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如下表:表2-1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评价方法优点缺点德尔菲法通过专家评测,具有一定专业性和权威性需召集相关专家,投入人力较大,采用主观评测无法量化评测结果AHP法(层次分析法)能够对复杂系统进行分层分析,简化评测过程评测过程需要的指标量较多,逐个指标的计算量较大RAC风险评价指数法能够评测风险概率问题,并形成指数矩阵能够分析每个元素的风险严重度无法进行综合评价,其他问题无法进行评价和预测EDA法数据包络分析法能够对样本区间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样本数据得出估算数值要得到的结果越精确,所需要的数据量就要非常大,结合统计学带来的运算量也较大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将通过综合评估的方式,结合德尔菲法和AHP法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价,发挥AHP法的简化的评测过程和德尔菲法专业性的权重分配,是评价结果更准确。三、信息系统评价过程(一)评价模型的建立通过对企业在信息系统运行方面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所有因素主要分为系统建设、系统性能以及系统效益这三个层面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再结合德尔菲法和AHP法建立相互层级指标的权重关系,从而建立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需要包涵评价的方法、准则、指标和数据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同,也将会影响评价的结果。当前,对于权重的确定通常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以及客观赋权法,前者包括AHP法、德尔菲法、综合评价法等;后者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DEA方法等。(二)分解问题层次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需分析的目标,将问题进行不同层次的分解,并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决策层。目标层为单个元素,是问题需要解决的最终目的。准则层为解决目标层问题而引申出的判断标准。指标层是对于准则层的再次细化,将准则经过细化,并转换为各项指标判断来解决。决策方案层则为处理这些指标问题的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目标细化,从而逐层解决各个问题。信息系统运行效果信息系统运行效果系统建设因素系统效益因素指标1指标2指标3指标4方案1方案2方案3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图3-1递阶层次结构通过递阶的层次结构建立后,就需要明确需要完成的指标要求,分析影响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需要对影响因素所产生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其次,需要确定模型中各层级的权重关系,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较为合理的评价方式。最后通过整个评价过程,找出对应的评价结论。(三)指标权重确定在评价过程中的权重值会影响整个评价结果,因此,就需要合理的对权重值进行确定。通常采用主观赋权法以及客观赋权法,本次由于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所以可以采用主观赋权法的AHP法和德尔菲法结合的方式确定权重,以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权重值偏差。权重值确定主要采用“1-9标度法”(如下表)先形成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思想就是利用矩阵方式进行信息判断。如果共有m个指标,分别为Z1,Z2,…,Zm,将其制定一个准则,利用“1-9标度法”对指标Zi和Zj进行比较判断,由此能够得到数据ija。该数据可以表示出其重要度,以此类推,并可构成一个m阶的矩阵(3-1)表3-1“1-9”标度法说明标度Aij说明Aji1表示Ai与Aj重要程度一样13表示Ai比Aj重要一点1/35表示Ai比Aj重要许多1/57表示Ai比Aj更加重要1/79表示Ai比Aj绝对重要1/92,4,6,8介于相对两数数值之间2.矩阵A为判断矩阵。该矩阵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数值进行主观评判,通过相关分析,并两两对比所属的上一层次中某元素的准则,判断出其重要程度情况:3.对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如果对所有的i,j,k=1,2,…,m都满足aij=aik|ajk,则能够判断A为一致矩阵。如果A为一致矩阵时,A的特征值λmax=m,且λmax涉及的特征向量就是每个要素的权重排序关系。此判断中需要引入变量CI:(3-2)在这个指标中。当阶数大于2时,CI与RI的比值为随机一致性比率,并记作CR,即CR=CI/RI。对于1~10阶判断矩阵的RI值能够汇成下表。当CR在10%范围时,判定矩阵一致,在某些情况下此数值也可以放宽。如果超出该数值,则需要对矩阵数值进行调整,以满足一致性要求表3-2RI取值说明M12345678910RI0.000.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4.选择权重关系,将比重最大的作为所有方案中的最优方案来选择。(四)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在综合分析每个层级之间的指标对信息系统运行的影响前,需要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关系。在计算权重的计算中主要涉及三种算法:幂法、方根法、与和法。通过幂法计算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而采用方根法和与和法则只能得到精度较低的值。通常在计算中如果涉及较大矩阵的运算,所得到的数值精度较低,因为矩阵计算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所以就需要通过通过权值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实际的数值期望。对于权重计算可以利用以下公式:1).将矩阵的每个向量进行归一化:,j=1,2n(3.3)2).对按每行求和得出:,j=1,2n(3.4)3).将归一化得出:(3.5)得出特征向量:4).计算得出与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的近似值为:,其中(Aw)为向量值(3.6)(五)指标权重计算结果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得出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的权重值。由于每个指标所需要达到的具体水平要求不同,因此就需要通过指标分值p来区别。具体的赋值按照指标结果乘以100来进行计算;若百分比数值超过100%,p则为100分。并将这些值按照高低进行分类,每10分作为一个级别,从100分到40分共分为7个级别。(六)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对权重值增加权函数,得出值可以对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指标权重:得分为;二级指标权重:得分为;一级指标权重:得分为;总运行效果指标得分为:最终得出的总得分I能够体现出系统的运行情况:1).运行效果非常好:I>85;2).运行效果良好:75<I≤85;3).运行效果一般:65<I≤75;4).运行效果差:45<I≤65;5).运行效果很差:I≤45;通过以上的公式,可以将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参数化的评价。四、实证研究(一)某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1.企业概况哈尔滨某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精加工零件的生产和组装的企业。现有员工424余人,资产总额5000万元,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位于哈尔滨工业园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该公司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精加工设备以及检测仪器,能够完成零件浇筑到加工中心生产等多到工艺的生产,并配备从68吨到1000吨各类注射机52台,拥有三坐标检测机及强度测试等设备8台,能够全面保证生产的品质。2.信息系统实施情况该企业的信息系统也经过2年的运行,功能始终保持不断更新状态。系统包含的主要模块有:1.基础操作模块:用于企业的物料信息查询、出入库单据管理、仓管库位管理、人员信息等基础信息。2.采购管理模块:主要为采购计划的输出和输入计划、订单和合同的管理等。3.生产管理模块:主要为日常生产计划情况安排、生产材料管理、产品入库管理等。4.销售管理模块:主要为销售单据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合同信息管理等。5.财务管理模块:主要为财务发票管理、各种账目明细管理、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等。6.人事管理模块:主要为人员档案管理、培训计划管理、考勤管理等。上述主要的模块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信息都录入进了企业的数据库,当在工作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反映和跟踪,方便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二)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1.评价结果此次进行数据采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企业的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在问卷中主要从系统建设因素和系统效益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得出以下对信息系统的评价结果。企业共有员工424人,使用信息系统的共有52人,管理人员9人,信息系统维护人员10人,基层使用人员33人,调查的结果具体如下表所示:表3-3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指标评价表一级指标得分二级指标得分分指标得分权重值得分系统建设A(0.658)目标要求A1(0.274)84.02目标达成A1182.9670.79084.5对企业影响A120.21077.2使用效果A2(0.354)系统稳定A2185.08620.51287.5系统规范A220.41184.1系统可升级A230.07774.3满意度A3(0.148)系统性能满意度A3182.04810.14273.5信息系统使用效果A320.47586.9信息储量A330.38379.2资源利用率A4(0.074)主机运行持续稳定性A4182.84170.39281.2数据传输准确性A420.37590.3外部设备使用率A430.23373.682.8维护能力A5(0.15)维护态度A5185.950.50088.5维护水平A520.50083.4系统效益B(0.342)直接效益B1(0.75)80.52年收益效果B1178.04750.28581.2投资回报效果B120.23477.8投资回报时间B130.48176.3间接效益B2(0.25)优化企业流程B2187.93370.34592.4管理改善B220.39887.7系统集成化B230.25782.32.结果分析由上表得出,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总得分为82.8,根据等级分配属于运行良好状态,得出的结果也与实际使用的情况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分析出的系统效果评价是可行的,所得出的权重值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整体评价效果也较为满意。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了相关的评价方法,并在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评价中进行运用。也进行详细的方法使用过程介绍,主要有的分析方法包括德尔菲法和AHP法。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l)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信息系统的需求和评价的要求,将信息系统需要得到的指标进行逐级拆分,主要拆分为系统建设评价和系统效益评价,并利用AHP分析法将其化为三层指标,对各层级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2)对系统的综合分析方面,通过构建系统建设评价和系统效益评价两个方面的指标基础上,也对其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各个分指标详细的权重关系,最终通过分指标的权重值,经过计算得到综合的评价参数用于评测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3)在权重确定时也结合使用了德尔菲法得出每个指标的重要性数值,从而能够得出指标的重要度关系,用于对权重值进行一致性检验。(4)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采用AHP法和德尔菲法结合的方法进行信息系统的评价是符合实际需求的。参考文献卢向华.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2):27.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86-90.郭东强.信息系统评价的定量化模型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2015,(11):16.闵文杰,陈建明,张仲义.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4,(10):37-41.徐维祥等.信息系统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20-128.邱均平,张荣.信息系统评价举证分析及指标体系的分立与整合[J]评价与预测,2014,(5).黄国涛.一种现代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法,2015,(6):37.袁胜军,黄立平.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4,(6):19.高争光.企业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16.李莹,杨振宇.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概况[J].时代经贸,2016,(6):59-60.晓镜.国外企业信息化呈现三大趋势[J].中商视点,2016,(4):61-63.张旭梅等.企业信息化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9.陆牡丹.企业信息系统成功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47.朱雷.信息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14-17.刘敏.企业信息系统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7):120.崔耀东.制造业信息系统应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29.BramMeyerson.UsingabalancedScorecardframeworktoleveragethevaluedeliveredbyIS[M].InGrembergenW.V.,(Eds.)InformationTechnologyEvaluationMethods&Management.IdeaGroupPublishing,2014.66-67.VassilisSerafeimnidis,TheInstitutionalDimensionsofInformationSystemEvaluation[M].InGrembergenW.V.,(Eds.).InformationTechnologyEvaluationMethods&Management.IdeaGroupPublishing,2013.182.EgonBerghout.MethodologiesforInvestmen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