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_第1页
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_第2页
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_第3页
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_第4页
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 (2020—2025年)二Ο二Ο年六月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背景与目的 11.1编制方针 11.2编制背景 11.3目的意义 2第二章现状与问题 42.1基本情况 42.2防灭火现状 102.3火灾引发原因分析 142.4主要问题 15第三章总体思路 193.1指导思想 193.2基本原则 193.3编制依据 203.4方案范围与期限 253.5方案目标 253.6分区与布局 27第四章防灭火体系机制建设 294.1加强火灾预防体系建设 294.2加强火灾扑救体系建设 364.3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43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 495.1预防体系重点建设项目 495.2扑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 535.3保障体系重点建设项目 56第六章投资测算 586.1投资规模 586.2资金来源 586.3资金年度安排 58第七章保障措施 607.1组织保障 607.2政策保障 607.3资金保障 617.4科技保障 62附表附表1都江堰市2010-2019年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情况统计表附表2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重点目标重要设施情况统计表附表3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分解表附表4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附表5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估算表附图附图1都江堰市位置示意图附图2都江堰市资源分布图附图3都江堰市地形地貌图附图4都江堰市可燃物载量分布图第一章背景与目的1.1编制方针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森林草原防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草原资源安全,事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新路子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森林院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督导组(以下简称国务院督导组)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指挥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队伍和综合防控水平和扑救能力。1.2编制背景3月30日,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造成19名扑火人员牺牲、3名扑火队员受伤,部分民房烧毁,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凉山州木里县“3·30”特大森林火灾后仅一年,再次发生扑救森林大火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令人痛心,反响强烈,教训深刻。习近平总书记一天两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总结近期多起森林火灾和造成人员伤亡的教训,进一步压实各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汲取木里“3·30”、西昌“3·30”森林火灾惨痛教训,切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严火灾事件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和成都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和城乡防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都江堰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和城乡防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成都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2020—2025年)》,组织编制了《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2020—2025年)》。1.3目的意义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做好都江堰市森林草原火灾的源头治理,在全面分析都江堰市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的林情、社情和火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对策,都江堰市森林草原火灾的治理思路、治理目标、治理措施和重点设施建设,构建都江堰市森林草原火灾预防体系、扑救体系和的应急管理能力,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生态安全保障。

第二章现状与问题2.1基本情况地形地貌。气候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气温在10℃-22℃之间,平均气温16.4℃,年均无霜期269天,以候均温划分四季,春、夏、秋季各为85天、93天、77天。青城山—都江堰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大气环境总均值良好河流水域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河西诸山(旧称西岷)属于邛崃山脉。河东龙门诸山,以光光山最高,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的西干支脉,由彭州—汶川县延伸至市境内。河西诸山属于邛崃山脉的东支,山脉自崇州鹿顶山而来,到市境三合顶分为两支:一支沿北东方向延伸为熊耳山、莹华山、赵公山;另一支朝南东向延伸。赵公山(原名大面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其东麓群山如翠浪,以石定江为界,其北边自上而下依次有:莹华山、老君山、张家山、三台山、南华山、斗底山、大小牛心山、卧牛山、凤凰山等;其南边有由赵公山而来的支脉,经棋盘石、歧山庙的主峰延伸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城三十六峰(其最高处为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海拔1260米),再由天仓山金鞭岩、笔架山至马家岭进入崇州市境。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千米,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龙池镇等地,全长17千米;岷江经渠首分外江和内江,外江为正流,称金马河,经市境流入温江区、崇州市,全长30千米。内江则通过引水闸,呈扇形进入市区,市城区仰天窝闸桥将内江分为四条河,由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流入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汇入金堂县的沱江和成都市的府河。土地与矿产资源都江堰市地处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峡谷这一世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是四川盆地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生物种类繁多,是目前世界上亚热带山地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都江堰市的动物资源较为复杂,有亚热带农田动物群和川西北山地野生动物群。动物资源有300余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其中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一类保护动物12种,包括已记录的大熊猫50—70只,是大熊猫的重要分布中心之一。野禽约有250种,其中,盛产各种鸟类,是中国鸟类中画眉和雉类的一个分布中心。都江堰市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川西平原植被和龙门山植被两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多个垂直气候带,具有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拥有高等动植物1.4万余种,有川芎、杜仲、林麝和鹿等药用动植物1000余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5余种,珙桐、银杏等珍稀濒危植物46余种,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其中,第三纪元甚至更古老的原始科属和孑遗植物得以保存,如稀有国家保护植物一级1种(珙桐)、二级10种(连香、杜仲、银杏、红杉等)。苔藓种类密集度高,近200余种,为世界所独有。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稀有、奇特古老的树木,如青城山天师洞古银杏,树高34米,胸径2.2米。盛产黄柏、杜仲、厚朴、川芎,是世界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地之一。花卉资源丰富,木本观花卉以山茶、杜鹃花等为著,其中可供观赏的杜鹃花达427余种,是全国最大的杜鹃花培育基地。草本观花卉类有菊花、兰花等。根据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统计,都江堰市现有林地面积77210.9646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68266.3440公顷,疏林地面积36.0719公顷,灌木林地面积8442.1760公顷,未成林地面积59.1097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315.9748公顷,宜林地面积91.2882公顷,详见表2-1。统计单位合计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小计乔木林地竹林地小计特殊灌木林地一般灌木林地总计77210.964668266.344066703.10161563.242436.07198442.176095.70008346.476059.1097315.974891.2882龙池镇43292.413036902.694136750.6840152.010123.75486145.12657.30226137.824329.6815154.992436.1637浦阳街道7887.57967052.04806197.3694854.67869.3274749.383215.6364733.746819.687230.956326.1775银杏街道510.4090493.9198423.335770.584110.23241.84658.38593.06980.08143.1056灌口街道444.2671435.4418433.87311.56870.25350.25351.47877.0931天马镇1284.0795659.8905543.9617115.92882.6832581.69027.2053574.48490.578639.2370幸福街道53.457752.397250.12212.27511.06051.0605奎光塔街道32.927732.927732.59340.3343玉堂街道6300.05265882.75765837.008745.7489393.171832.7231360.44872.822015.65635.6449聚源镇437.2997366.4585334.395032.063539.278639.278631.5626青城山镇13297.535812750.297412474.3562275.94120.3065488.547830.7330457.81483.270642.010113.1034石羊镇3670.94293637.51143625.402312.109133.431533.4315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都江堰市共有草地843.84公顷,均为其他草地,主要分布在城市绿地草坪、荒坡荒草地、未造林草地等。座,道观37座,其中有80余座寺庙、30余座道观位于林中类9个各级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4.35万公顷。包括1个国保护地类型数量名录国家公园1大熊猫国家公园1风景名胜区2国家级1个: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4国家级1个: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省级1个:四川省灵岩山森林公园;市级2个,分别为翠月湖森林公园、莲花湖森林公园。1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地据测算,都江堰市林下可燃物载量达7009502.2吨,分布在龙池镇、青城山镇、浦阳街道,要隐患。另一方面,都江堰市林内及林缘坟头约5.3万座,加之林缘和农林交错区还存在着大量的草本植物,人员活动频森林火灾。物理化学等特性,使其具有容易导致火灾等危险。森林火灾危险源辨识、分级、评价与控制是进行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制订应急预案的依据。森林火灾危险源主要有密植幼缘、铁路公路边林带、失修防火线防火路、储存有易燃易爆、化学、放射等物品的场所、加油站、大型仓库等。在林内及林缘涉及生态、国防以及经济文化建设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是森林防火的重点目标。它们在建设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矿企业、危化品存储设施、重要设施(含不涉密军事设施)等初步统计,分布于林内或林缘的森林火灾危险源和重点保护目标共计41处(不完全统计),其中景区景点5处、宗教活动场所20处、墓地6处、工矿企业2处、危化品存储设施8处,详细数据见附表2。2.2防灭火现状.按照《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划分,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将都江堰市森林防火区域划分为森林草原中火险区和森林草原低火险区2类。森林草原中火险区包含浦阳街道、玉堂街道、灌口街道、银杏街道、青城山镇、龙池镇;森林草原低火险区包含幸福街道、奎光塔街道、天马镇、聚源镇、石羊镇。(一)组织机构成立了规范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机构,实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行政领导负责制。目前都江堰市设有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由政府主要(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森林草原防灭火日常工作。林区镇(街道)及部分行政村组设置了相应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小组。(二)防灭火队伍(一)野外监控都江堰市共建有个视频监控点。分布于青城山镇2个,龙池镇5个,玉堂街道3个,虽然都江堰市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建设有一定成效,但对于几个重点林区的监控覆盖率较低,火险预警主要依靠原始的日常巡护、人工瞭望,手段较为落后,加之部分设施设备无人维护,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现有的火险预警设备还远不能满足正常的防火需求,因此还需建设森林防火预警系统,提升重点林区视频监控率。(二)瞭望塔都江堰市建有瞭望塔4个。主要分布在:镇蟠龙村蒲虹路银杏4号江村云华庙。(三)火险因子采集站都江堰市建有火险因子采集站1个。主要分布在:(四)森林防火道路森林防火道路在巡山护林、野外火源管理、扑救兵力投及在实施科学高效扑救指挥等工作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都江堰市林区路网密度为的森林防火道路和规划道路情况,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道路通道性达73%。有27%的区域没有道路覆盖,未覆盖道路区域主要分布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内,面积约1543.08平方公里。(五)森林防火物资储备都江堰市现建有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存放点)13个,分别为玉堂镇宝瓶村小学、青城山镇、玉堂镇农服务中心、玉堂镇中兴、龙池镇人民政府、龙池镇南岳社区、龙池镇虹口农业服务中心、灌口镇灵岩山、灌口镇青冠山、蒲阳镇、向峨乡、天马镇、胥家金胜村农业公司,储备包含消防水泵、风力灭火机、油锯、组合工具、无人侦察设备、运兵车、装备物资车、宿营装备等。(六)森林防火通信系统都江堰市现有GPS定位仪(手持机)2、套、卫表2-3都江堰市2010-2019森林火灾一览表序号火灾编号火灾名称乡镇火灾等级起火原因火场总面积(公顷)(无相关数据填写未知)120130127-510181-12石碑岗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野外吸烟0.02220130330-510181-04长河村7组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0627320160207-510181-15东林村1组八仙桥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0066420130126-510181-11海虹村2组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1333520120421-510181-01蒲阳镇旗松村与胥家镇金胜村交界处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72620160306-510181-09花溪村1组肖家湾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4667720140126-510181-10长河村7组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2820140126-510181-07长河村7组洞潭口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2920140319-510181-05花溪村5组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021020130328-510181-03银杏村7组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03331120130311-510181-13石碑村6组洗脚沟尖山子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03331220140124-510181-06团结10组杨家山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081320180404-510181-16茶房社区6组李家沟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161420140115-510181-17莲月村6组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未知1520130308-510181-02花溪3组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1081620140319-510181-08花溪村5组蒲般路旁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021720140125-510181-14莲月村6组安置点后山火情蒲阳街道一般森林火灾其他0.021820100316-510181-192010年贾家沟高二坪森林火灾龙池镇较大森林火灾其他非生产性用火1.86671920160607-510181-182016年沙湾1组金鸡荡森林火灾龙池镇一般森林火灾其他非生产性用火0.01332.3火灾引发原因分析据统计,2010年—2019年,都江堰市所发生的19起森林加之与林下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林区旅游、休闲和康养的人员越来越多,增加了森林防火工作难度。驴友违规从非旅游线路的压力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大幅增加。都江堰市通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飞机播种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体近几年实施的造林绿化工程,都江堰市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出现了“双增长”,为我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林下可燃物载量增多,大多数森林林下可燃物载量已超过30吨/公顷的国际公认易发生森林大火临界值,成为森林火灾快速蔓延的隐患。常年平均降雨量为76.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3%,冬、春季降雨量少,相对干燥,尤其龙门山区域时常发生冬区域显著高于东部成都平原。西部龙池镇、青城山镇多年平均降雨只有792毫米。加之气候变件给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带来了严重困难。气候变暖也导致2.4主要问题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责任落实、风险隐患、基础设施、队伍。自1987年开展森林防火工作以来,都江堰市无特大级别以管理转向综合化应急管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也将走向整体性治理道路。各级防灭火相关人员还未能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认识不到位,对森林草原火灾的危害理、松劲心态,在解决民俗用火等难点问题上缺乏深入思考。在森林火灾扑救中,有相当部分指挥员不同程度地存在传统家共同承担,防灭火领导体制机制和指挥体系还未完全理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关键部位、敏感区域和重点单位应急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火灾扑救中行政指挥和专业指挥协调不够,灭火救援力量统筹机制不健全,森林消防队伍与地方专业队伍配合不密切。各级行政首长是第一责任人。但在网格化防火责任体系运行存在防扑脱节现象。经营主体责任边界不清,措施执行不到位,仍存在林区施工企业未按防火责任书要求落实责任的情况。基层人员责任意识亟待提高。部分地方在防火期重点卡口未安排护林护草人员驻守。专职护林护草人员未按规定认真履。没有将森林草原火灾事件与个人和集体奖惩挂钩,导致责任体查处率不高,肇事者未得到应有的惩处,案件警示作用需航空灭火力量严重不足。森林草原航空消防飞机机源总消防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重点林区森林防火蓄水池建设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预警监测体系不完善。现有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功能单一,火险要素监测站密度低,建设标准不统一,设施设备运行维火情视频监控覆盖率较低。森林火灾扑救指挥智能化水平不高。都江堰市部分林区存在频调度、信息指挥等防火业务工作的需要。森林草原防火指森林草原专业扑火队伍不健全,群众义务扑火队伍技战伍控制火场初级阶段能力不够,专业培训不到位,专群应急演练不充分。荒烧秸杆等农事用火、丧葬及祭祀民俗用火、工矿企业生产段未及时发布禁火令,未在重点卡口安排护林护草人员驻不符合有关标准和安全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防火死角,对偏远乡村散居农户宣传教育不到位。一些群众对野少林区群众未将“要我防火”转变为“我要防火”的自觉行动,森林草原资源权利人对发生火灾后造成的损失存在麻木佳。森林草原火灾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不单是森林防灭火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谨慎用火、文明用火、安全用火”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章总体思路3.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森林草原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理念,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水平和扑救能力,推进都江堰市森林草原火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2基本原则增强风险意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四问”作为政治标尺和行动指南,贯穿于森林草原防灭火践行“两个维护”。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提高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力度,提升防范森林草原火灾能力。命至上、安全第一”作为森林草原火灾扑救铁的规矩。精心(四)坚持突出重点。步实施,切实消除引发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潜在隐患。(六)坚持标本兼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以及技术等手段实施综合治理。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和装备3.3编制依据69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2005年修订);(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2)《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50395-2016);(4)《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92-2018);(5)《基于不同技术的应急视讯会议系统互通技术要求(GB/T21641-2008);(6)《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GB/T12364-2007);(7)《卫星导航定位坐标系统》(GB/T30288-2013);(8)《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5104-98);(9)《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91);(10)《林业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规范》(LY/T2172-2013);(11)《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2013)(12)《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LY/T2246-2014);(13)《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LY/T5006-2014);(14)《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LY/T5007-2014);(15)《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LY/T5009-2014);(16)《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LY/T2581-2016)(17)《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设施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2017);(18)《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2017);(19)《森林防火瞭望台瞭望观测技术规程》(LY/T1765-2008);(20)《综合智能网技术要求》(YD/T1249-2003);(21)《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YD5039-2009);(22)《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LY/T2664-2016);(23)《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建设及采集技术规范》 (LY/T2665-2016);(24)《森林防火安全标志及设置要求》(LY/T2662-2016);(25)《森林防火VSAT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LY/T2584-2016);(26)《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LY/T2663-2016);(27)《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图像联网技术规范》(LY/T2582-2016);(28)《森林防火通信车通用技术要求》(LY/T2580-2016);(29)《森林火险监测站技术规范》(LY/T2579-2016);(30)《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31)《森林草原火险预报感知数据采集规范(试行)》;(32)《林区雷电感知数据采集规范》;(33)《应急管理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规范》;(34)《气象感知数据交换规范(试行)》;(35)《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装备采集和传输技术规范》;(36)《应急指挥信息化与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应急科信办〔2019〕3号)。(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中办发〔2006〕11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104号);(5)《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快编制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应急函〔2018〕272号);(6)《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应委办〔2019〕8号);(7)《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川森整办〔2020〕9号);(8)《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抓紧推进当前专项整治重点工作的通知》(川森整办〔2020〕23号);(9)《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成立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方案起草专班的通知》(川林办〔2020〕36号);(10)《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省委书记彭清华、国务院督导组常务副组长付建华在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川森整〔2020〕6号)(1)《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川委厅〔2020〕17号);(2)《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川森整〔2020〕4号);(3)《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林规发〔2016〕178号);(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应急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川办发〔2019〕62号);(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川办发〔2020〕77号);(6)《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和城乡防火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成委厅〔2020〕52号);(7)《成都市统计年鉴-2019》;(8)《成都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2020-2025年)》。3.4方案范围与期限方案涉及范围为都江堰市6街道和5镇,分别为浦阳街道、玉堂街道、灌口街道、银杏街道、幸福街道、奎光塔街道、青城山镇、天马镇、聚源镇、石羊镇、龙池镇,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都江堰国有林场、青城山景区前山(外山)管理处。3.5方案目标通过方案实施,坚决遏制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及造扑救、保障”三大体系,推动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风险防控安全红线意识等全面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水平切实提到2022年底,重点解决当前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及造成人员伤亡。(一)预防体系(1)思想认识明显提高,防灭火党政领导责任全面落实。(2)理顺体制机制,指挥部及办公室实现上下基本一致,都江堰市有森林防火任务的镇(街道)防灭火机构100%建立(3)网格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林区网格化防火责任100%全覆盖。(4)实现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隐患全面排查整治。(5)重点林区、重点部位林火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85%(二)扑救体系(1)增强地方专业和群众义务扑火队伍力量,地方专业防灭火队伍建队率达到100%,防护期驻训率达到100%;按照森林资源量及森林火灾发生情(2)单兵防护装备保障率100%。(3)火场扑火队伍与指挥部信息互联互通达到100%。(三)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防灭火投入机制,将防灭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足额安排。到2025年,切实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中长期综合防控能(1)重点林区、重点部位应急道路、防火阻隔系统和防灭火水网系统得到明显改善。(2)重点林区森林航空消防覆盖率达到90%、航空消防1小时达到率达到95%。3.6分区与布局按照森林资源分布、气候、地理、人为活动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森林草原防火基础等因素,将都江堰市区划为高山峡谷区和山丘平坝区2个森林草原防火建设区域。该区域位于都江堰西北部,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周边相该区地处于龙门山褶皱带,地质上属于横断山东部,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段的典型地貌地带,地形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国家公益林地的主要采用传统防灭火手段难度大、效率低。建立健全以卫星监测预警为主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控。加强航空消防体系建设,提高快速处置森林草原大火的能力。除高山峡谷区外有防火任务的区域,该区域地貌包括中低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相对高山工林和中幼林占比大。林农交错,生产生活等野外用火频繁,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高。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城区相连),防火的重点防控区域。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教育群众林员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快速运输装备和以水灭火机具配备水平;加强扑火队员与防火指挥人员培训,提升就地、就近、就快处置火情能力。

第四章防灭火体系机制建设4.1加强火灾预防体系建设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方针,着重在思想认识、责任落实、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上下功夫,突出运用新的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科学高效的森林草原火灾预防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一)全面加强理论学习,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意识都江堰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森林草原防灭火政治理论知识,通过开展领导讲课、辅导讲座、专家授课、谈话交流、召开专题讨论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指示批示精神,传达贯彻应急管理部、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切实把有效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风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干部要围绕思想认识、职能职责、担当作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习成效。(二)完善体制机制和落实党政责任1、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党政同责机制按照《森林防火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规定,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施行基础上,推进“党政同责”机制,党政领导需不定期听取、研究、部署森林防火相关工作,将森林防火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管理、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体系,制定和完善都江堰市党政领导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体制机制。2、落实部门分工责任明确和规范森林草原防灭火成员单位职能职责,每年定期召开都江堰市部门碰头会,学习会议精神、传达指示要求、更新联络方式、总结经验做法、通报有关情况,将工作责任落细、落实、落地。3、落实包干责任制都江堰市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村组(社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相关内容,推广建立“林长制”“山长制”等森林资源保护制度;落实县—镇(街道)—村—组各级森林火灾防控责任书签订,实行都江堰市级领导包片、镇(街道)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点、护林员包地块、林权权利人和经营单位包山头的4级网格化责任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山头地块都有明确的责任人。4、落实经营主体责任按照“谁经营,谁负责”原则,森林、林地、林木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经营范围内森林防火主体责任,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落实经营主体森林防火责任。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森林防火重点单位,应成立防火组织,组建森林消防队伍,划定责任区域,落实责任制度,做好管辖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工作。(一)全面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整治对林区镇(街道)开展火灾风险排查,重点对龙珠超、青城山镇、浦阳街道、玉堂街道等森林草原中火险地区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加强对路边、村边、田边、林边的可燃物排查力度,做到不留隐患、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对林区居民生产生活用火,工矿企业生产用火开展彻底排查,消除各类火灾隐患,防范烧荒及烧秸秆用火,森林防火期内禁止林内及林缘50米范围内用火。建全林区重大危险源目录清单,落实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加强散坟管理,健全都江堰市林区散坟档案信息数据库,落实有主坟人员管理信息和权责,无主坟由所在村组统一负责,健全管理主体责任。规范祭祀行为,在春节、清明等重要时段,倡导集中祭祀、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行为,禁止烧纸焚香、放鞭炮等祭祀行为,提倡散坟迁建,花葬树葬等安葬方式。(二)全面开展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整治对都江堰市11个镇(街道)输配电线路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建立输电线路分布矢量化档案,建立隐患整治电子台账,制定隐患消除具体方案和设备紧急关停避险方案。针对设备老旧不满足设计、规划和运维标准的,由资产所属单位逐年进行维修和改造,涉及征地、林木砍伐等相关工作,相关部门予以配合。针对需要定期开展线下林木采伐或可燃物清除整治工作的,应编制一患一案,明确砍剪清理计划、具体设施方案以及费用标准,报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以下简称森防指)办公室批准后,由森林、林地、林木经营单位负责实施,由电力设备资产所属单位支付相应费用。(三)违规野外用火和火案查处专项整治及制度建设1、完善火案查处制度制定森林火灾案件查处工作制度,落实火案查处责任,明确火案查处责任单位、责任人,建立火案台账,实行奖惩制度,给予森林火灾案件查处充足的人力、装备、经费支持,确保案件查处有力。2、严查森林火灾案件切实加大对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违规野外用火及一般行政案件,要从重、从快、从严查处,构成犯罪的,抽调精干警力,快侦、快破、快诉。对发生的森林火灾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加大宣传,达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四)实行重点人群实名制管理森林火险橙色、红色预警期间,林区和林缘结合部居民实行用火实名制登记管理,禁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持有火源,特殊人群一对一监管。防火期发布禁火令的地方,禁止销售可能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各类祭祀用品,并同时发放森林草原防火告知书。(五)全面提升完善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1、森林消防供水设施建设维护现有森林消防供水网络,在人为活动频繁,火险发生机率较高,缺少水源设施的重点林区,因地制宜,建设森林消防蓄水池,提升都江堰市森林防火的防控能力,重点林区关键部位基本实现1000米以内随时可以取水的目标。2、森林消防道路建设结合都江堰市绿道网络建设,加强林区及景区森林消防路网建设,在满足森林旅游需求基础上,提升林区巡山林道、登山小径、登山步道密度,提高景区游客承载能力和森林防火功能。森林消防道路建设可综合考虑林区与现有输配电线路通道共建共用。(一)构建“空天地人”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卫星、无人机、地面视频监控和人工巡护终端等多种传感器,组成“空天地人”一体化、全方位、立体化监测感知体系,获取区域森林草原防灭火的监测信息。建立大数据平台,将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5G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进行有机结合,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下,达到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控立体化、传送网络化、分析智能化、存储高效化、决策智慧化的目标。1、构建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系统,融合都江堰市森林草原基础信息,基于图像识别和特征提取技术,运用国家卫星林火监测中心统一提供的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本地实际需求采集激光雷达、倾斜摄影和无人机遥感等多源遥感数据,全面汇聚本地区植被状况、土地利用类型、居民地分布、人口分布、房屋分布、道路分布等承灾体基础数据,完成本地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基础数据制备。利用遥感影像推算火灾相关的植被地物特征要素和参数指数,反映孕灾环境情况、灾害成因、时空特征、结构特征和发展过程,建设特征信息反演、火灾异常信息识别、火灾信息提取等功能模块,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遥感监测分析,实现“全天候、立体化、全覆盖”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格局。2、构建巡山护林员网络体系巡山护林员是“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加强巡山护林人员队伍建设,在森林防火责任分区基础上,构建巡山护林员网络体系。通过巡山护林人员宣传森林草原防火有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文明祭祀,制止辖区内的违规野外用火行为,看好山头、地头、坟头和特殊人群,及时发现、报告问题,将涉林隐患、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3、构建林火视频预警监测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瞭望塔、铁塔、电力、网络等公共资源,采用先进的热成像和可见光成像技术,实现森林草原火情24小时不间断探测和自动报警。该系统由前端系统、传输系统、指挥中心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可实时、全方位对都江堰市林火实施监控,及时捕获初发林火信息。4、构建火情监测系统该系统可接入监控视频、无人机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时气象、遥感数据以及各部门所收集的多源数据,经过对数据的清洗、加工、处理,实现对监测区域实时、全方位的火灾监控,并将系统采集的影像信息传入指挥中心。(二)开展林草防火的科技研发与应用开展森林火灾风险等级指标体系与预测系统研发、林下可燃物收集方式及收集机械研发、林下可燃物绿色综合利用、扑火队员安全防护及扑救装备研发等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重点开展林下可燃物收集清除和资源化利用研究,根据都江堰市林地调查结果,分类选取典型可燃物,对其燃烧性进行测试和排序,形成都江堰市林地可燃物燃烧性测试与分类成果,指导林地植被管理。开展森林火灾风险等级指标体系与预测系统研发。根据都江堰市森林火灾历史数据及关联的气象和植被数据,计算可燃物湿度码、火行为指数和火天气指数,结合道路分布和人类活动规律,建立森林火险等级指标体系,开发森林火险预测系统。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落实靠基层、关键在村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推动基层防火与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是推动基层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一)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建立健全跨区域森林草原防火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及资源共享合作。(二)健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体系以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府为主导,宣传、新闻、教育、文化、旅游、应急、林业、公安等部门配合,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参与,建立防火宣传教育规章制度,落实宣教分工责任、人员配置、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体系。(三)发挥基层群众防火主体作用加强对网格员、护林员的考核管理,对未履职尽责的网格员、护林员扣除护林补助资金或者予以解聘。鼓励森林草原火灾受害者向肇事者依法申请民事赔偿。建立火灾有奖举报制度。切实增强群众防火意识,引导将村民轮流挂牌巡山值班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建立责任连带机制,形成基层群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齐抓共管的防火工作新格局。(四)开展森林防火常态化宣传以政府主导、媒体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为主线,多方位、系统性、针对性的宣传学习森林草原防火知识,提高群众防火意识。以电视、报纸、广播、短信、微信等为宣传手段,以宣传片、宣传册、宣传画等丰富内容,以林区、景区、山区村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宣传重点,开展森林防火常态化宣传。(五)抓好森林防火期宣传在每年1月1日—5月30日森林防火期,特别是春节、清明、劳动节等野外用火高峰期,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府及各部门要深入山区村组、林区、景区等重点地区开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在林区主要入口增加临时森林防火宣传和劝导站,强化火源管控,严禁或减少火源入山。在森林防火高风险期,都江堰市政府联合电信等部门,推送森林防火手机短信,中小学、幼儿园定期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村级广播实行不间断森林防火播报等,提升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六)完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设施设备完善各类防火宣传教育设施设备,提升宣传教育力度,在林区镇(街道)、村(社区)等办公场所设置森林防火专用宣传栏,在林区入口醒目位置建设森林防火宣传牌、宣传碑,在重点林区卡口建设森林防火智能语音监控一体机。森林草原防火期内,在出入林区的检查站、临时卡口设置“防火码”,所有进出林区人员通过扫码登记信息进出林区。4.2加强火灾扑救体系建设针对当前森林草原防灭火的紧要任务,加强火灾扑救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构建火灾扑救决策和指挥体系、加强火灾扑救能力建设,做到思想到位、力量到位、支撑到位,确保灭火救援行动安全。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在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中,严格执行“三先四不打”原则,即“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未经训练的非专业人员不打火、高温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不打火、可视度差的夜间等不利时段不打火、悬崖陡坡沟深谷窄等不利地形不打火”,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进之有方、退之有路,开展科学扑救。始终把扑火安全放在首位,要求扑火人员单兵装备含阻燃服、阻燃头盔、阻燃手套、防火靴、防护眼镜、消防毛巾、逃生辅助面罩、化工防毒面具安全装备等,做到扑火装备精良,尽可能保障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中,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财产损失,避免次生灾害风险。特别是电力、燃气等能源输送单位,应按照停运避险相关要求,及时关停相关穿越林区设备,避免导致次生灾害和降低财产损失。(一)完善火场指挥机制坚持“属地指挥、分级指挥、专业指挥”。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后,县级以上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按规定启动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应急、森林消防、林业草原、公安、气象等指挥部成员单位赶赴现场,成立前线指挥部及相应工作组,指定前线指挥长和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担任副指挥长,科学制定扑救方案,统一组织指挥火灾扑救和与扑救相关的其他工作,参加扑火的单位和个人要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有森林消防队伍参加灭火时,森林消防队伍现场最高指挥员担任副指挥长,负责制定扑救方案,指挥所有扑火队伍。火灾扑救时,抽调灭火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专业扑火队负责人以及森防指相关成员进入指挥组,确保科学指挥。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坚持以综合性森林消防队伍为主力,地方专业队伍协同作战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严禁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员直接参与扑火。坚持森林消防队伍主要负责重点火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打火头、灭明火、攻险段,其他力量清余火、看火场、开隔离、搞保障,发挥各自优势,做到各尽所能、整体联动、密切协同、无缝对接。(二)提升火灾扑救专业指挥水平突出关键部位、敏感地区、重点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尽可能预估模拟各类突发情况和极端因素,制定并演练有效举措,提高研判分析、力量调配、排兵布阵能力,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参与现场组织指挥作用,构建统一高效有序的指挥体系。实行森林草原防灭火专职指挥制度,在火场前线指挥部及指挥长统一领导下,火场扑救队伍的指挥员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火场处置经验、专职从事火灾扑救的人员担任。严格按照《扑救森林火灾前线指挥部工作规范》开展扑救指挥工作。一线灭火队伍,要派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员带队,配备火场观察员,严防因指挥不当、盲目冒进造成人员伤亡。各级森防指应建立火灾扑救专家队伍。应急管理部门、森林消防队每年定期开展包括防灭火指挥员、扑火队员等各级各类集训,主要对灭火指挥战略战术和战法、预案修订、分队灭火战斗、火场紧急避险和灭火技术等课目进行现场教学。编印下发《灭火组织指挥手册》《火场紧急避险手册》《扑火全程安全规范》并组织培训。加强高新科技应用,利用单兵终端、便携式终端、移动云台、可穿戴装备集成视频采集装置,采集应急救援现场视频图像信息,为可视化决策指挥、视频会商提供视频资源。(三)加强统一指挥的软硬件保障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统一指挥能力,不仅需要明确政府、部门、经营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还需有一定的软硬件保障。结合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软硬件建设现状,应急管理部门应建设一体化管理系统,火灾扑救信息指挥系统、火场侦查及图传系统、气象应急保障系统、扑火危险预警系统、火场空气污染预警系统、预案管理及综合演练系统等。(四)加强防灭火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建设集决策支持、指挥救援、监测预警“三位一体”的森林草原消防指挥决策信息系统,研发森林草原消防综合救援指挥决策平台,包括森林草原消防数据资源中心、消防指挥决策信息系统、消防教育训练系统、数字化装备管理系统、消防机关业务辅助系统、终端系统建设、消防一张图应用支撑系统等。构建三维空间显示控制、通信基础服务、灭火专业数据、实时指挥控制、信息辅助决策等功能板块,实现基础数据和预警信息全域共享、火情态势和救援行动同步感知、动态信息和指挥活动实时交互。(五)整合优化防灭火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理念,依托应急管理部门的无线通讯系统、应急指挥可视化融合平台、甚小孔径终端 (VSAT)卫星通信远端站和移动基站,实现镇(街道)以上层面的应急通信能力整合优化,提升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可视化指挥、卫星通讯和窄带通讯能力,配置卫星便携终端和移动终端,通过专用卫星网络和370兆移动终端,实现关键场所信号覆盖。(六)构建专家咨询决策系统森林草原防灭火专家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行政指挥和专业指挥制度,完善各类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定期召开森林草原防灭火专家会议,为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事业发展献计献策,提供智力、理论支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密切合作、同心协力、集思广益,研究探讨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措施和途径,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和帮助解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支持主管领域内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对森林草原火灾应对工作提供政策和技术咨询。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业务部门与科研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重点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关键技术、森林草原火灾监控技术、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和推广,为森林草原防灭火提供科技支持,加快实现森林草原防灭火现代化。(一)建强火灾消防队伍1、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专职队伍都江堰市林草主管部门设立防灭火内设机构,具体承担林草防火相关工作,落实人员配备要求,明确防灭火责任科室,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力量。2、加强森林草原火灾国家专业扑救队伍靠前驻防充分利用森林草原火灾国家专业扑救队伍力量,在龙池镇区域设置1个靠前驻防点。驻防队伍负责森林草原火灾和野外火灾扑救工作专业指挥并参与扑救任务;协助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开展防火宣传、巡护监测等工作;承担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和义务扑火队伍的管理和训练;指导和参与驻防区域区举办的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演练等。3、加强森林草原火灾地方专业扑救队伍建设都江堰市组建不少于50人的森林草原火灾地方专业扑救队伍,保障财政经费,固定培训基地、营房,配备防灭火装备,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定期开展森林草原扑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4、加强森林草原火灾半专业扑救队伍建设在各镇(街道)建立1支森林草原火灾半专业扑火队,队伍人员人数不少于12人,6人为一个作战单元。依托本单位办公场所,设立值班室,建设物资装备库,配备必要扑火器具,开展扑火技术培训和体能训练,强化考核,提高扑火应急处置水平。5、加强群众义务森林草原扑火队伍建设以村组为单位,建立以村干部、党员带头,巡山护林员、青壮年等组成的村级义务森林草原扑火队,每个村不少于20人。以村委会为办公点,配备砍刀、二号扑火工具等简易扑火器材,开展日常扑火训练和演练,提高森林草原火灾群防群治能力。(二)强化专业队伍日常训练和靠前驻防按照联防联控机制要求,都江堰市应组织以森林消防国家救援力量为主,带领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和各类扑救力量开展联演联训。通过练指挥、练协同、练配合、练保障,重点解决联防联控指挥机构会议质量不高、作用不大以及指挥联动机制未能建立、多头指挥、各自为战等问题,强力推进一体化作战、一体化保障,确保多元力量有序参战。专业队伍集中食宿、集中训练,重点加强队员体能、战术战法、协同作战、紧急避险等日常训练。在节假日和高火险时段,在乡镇、林场等火险一线靠前驻防,配合护林护草员开展带装巡护,对高森林火险区群众开展紧急撤离、安全避险等应急培训。(三)加强森林草原消防航空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发展无人机护林、无人机指挥辅助决策和航空灭火,通过购置无人机社会服务方式,弥补人力和地面交通难以到达的边远地区火情监测、巡护、扑救指挥等不足问题,发挥护林防火空中优势,增强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四)加强和完善都江堰市森林消防队伍物资配备1、加强森林草原火灾地方专业扑救队伍物资配备按照一个作战单元配备消防水罐车1辆、装备(人员)运输车1辆、软体水囊1个、消防水带(30米)4根、便携式消防水泵1台、消防水枪2把、管带框2个、组合工具包5套、油锯1台、对讲机2台、望远镜1副,阻燃服、阻燃头盔、阻燃手套、防火靴、防护眼镜、消防毛巾、逃生辅助面罩、化工防毒面具等安全防护装备全员配备。2、加强森林草原火灾地方半专业扑救队伍物资配备每个镇(街道)地方半专业队伍配备1辆消防水罐车、1辆装备(人员)运输车、软体水囊1个、消防水带(30米)4根、便携式消防水泵1台、消防水枪2把、管带框2个、油锯1台、对讲机2台、望远镜1副,组合工具包以及阻燃服、阻燃头盔、阻燃手套、防火靴、防护眼镜、消防毛巾、逃生辅助面罩、化工防毒面具等安全防护装备全员配备。3、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群众义务扑火队伍和林区住户物资配备配置阻燃服、阻燃头盔、阻燃手套、防火靴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砍刀、二号扑火工具等扑火工具。同时,林区住户按户或人配备二号扑火工具、灭火器。4.3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从“治本”的角度,需要立足长远,通过持续完善多部门协同治理、强化经费和人员保障、完善综合风险治理、创新培训演练机制、完善依法治火综合保障体系,统筹提升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应急能力。(一)完善防灭火工作机制体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响应、属地为主”,根据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和扑救职责划分,在防灭火指挥机构统一领导下,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清晰界定应急、林草、森林消防的“防”“灭”职能,明晰职责边界。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指挥联动机制,多部门定期会商和信息共享等协作机制,以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为主,地方专业、半专业和群众扑火队伍、护林人员等为辅的协同配合机制。(二)构建森林草原火灾群防群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参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群众参与火灾应急处置工作。探索建立以“一核三治”为主的森林草原火灾群防群治基层治理体系,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基层法治、德治、自治,发挥村规民约、传统道德、林长制、山长制等在森林草原火灾治理中的作用。把森林草原防灭火纳入村“两委”干部培训重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采取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情况与当地群众切身利益挂钩的措施,形成基层群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齐抓共管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新格局。(一)建立完善的防灭火财政投入机制都江堰市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安排足够的防灭火资金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森林植被恢复费可统筹用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点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地等森林草原经营保护管理单位应单列足够的森林草原防灭火经费,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扑救队伍训练和装备配备、巡查和值守、扑救和灾后处置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完善工资保障机制,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地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平均月收入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二)健全防灭火机构和落实人员建立健都江堰市森林防火组织保障体系。按需增加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专职人员,成立都江堰市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中心,切实解决人员缺口。成立以政府领导为指挥长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并明确专人长期负责森林防火日常工作。完善防灭火内设机构设置,落实人员配备要求,专职负责,严格值班值守,出现火情第一时间上报。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为重点,层层严明责任、细化责任、落实责任,用责任意识的强化来推进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一)建立综合风险治理信息系统针对综合风险治理业务需求,建设基于网格管理的都江堰市多级综合风险治理信息系统,整合“护林护草员巡护定位系统”等既有信息平台,构建具备监测监控、隐患排查、人员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治理决策等功能的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督导能力。(二)建立林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划分防灭火责任网格,建立都江堰市领导包镇(街道)、镇(街道)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护林护草员、护林护草员包山头地块的5级责任机制,实现政府、部门、单位、护林护草人员防灭火责任全覆盖。包片包点责任人每月对划定片区至少开展1次督导,在高火险期实行蹲点督导。网格划分上,以村(组)为单位,结合自然地理界线(河流、山脊、沟壑)和人工线性建筑(道路、桥梁),在村内划分网格,并将网格界线落到山头地块,确保界限清晰、区域明确。网格化管理上,护林员包山头地块,负责网格内山头地块的巡护;网格员包网格,负责网格区域内的巡山护林安排、防火监督检查;村(社区)干部包村(组),对行政村内所有网格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负责;镇(街道)干部包镇(街道),负责对镇(街道)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责任落实上,凡“网格”内发生人为森林草原火灾的,递次追究责任。(三)强化护林员巡护制度镇(街道)科学划分护林员责任区域,明确巡护职责,确定巡护路线,建立护林护草“地块、图表、人员”档案。强化护林人员管理,专职护林员巡山护林APP上线率达到95%以上,将护林员巡护情况作为领取劳动报酬的依据。(四)实行火灾隐患清单制管理镇(街道)、国有林场建立火灾隐患台账,突出时间、地点、环节、人员“四个关键”制定整治清单,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实行火灾风险隐患“当日移交”制度,对单落实风险隐患的整改措施、整改标准、整改责任人(责任单位)、整改时限。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组织汇总火灾隐患清单,督导责任单位限期全面整改、对账销号。(一)建立常态化扑火安全培训机制全面整合院校、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地方行业部门、社会救援力量的师资、装备器材、场地、学习资源,融合现地、线下与网络方式,开展规范化、专业化、体系化培训演练,全面提升培训演练效果。采取“区分对象、分类培训、进阶训练、考核认证”的原则,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森防指专职副指挥长等指挥人员着重开展依法治火管理、火灾应急处置和现场组织指挥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学院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不少于48学时。依托成都森林消防大队龙池镇设立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教育实训基地,对各类扑火队伍、村干部和护林员,开展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技术与方法、扑火工具使用、火场紧急避险和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村干部、护林队员集中培训、现地带训和网络学院自学每年不少于40学时,专业灭火队员每年不小于240学时。通过培训,从业人员实行考核上岗。开展进阶训练,促进人员素质能力与岗位高度匹配。(二)建立常态化防灭火综合演练机制1、推进联训联演联动机制推进森林消防队伍与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在现场指挥、扑火技能、安全避险等方面实行统一标准。探索开展由森林消防队伍指派人员指导地方专业扑火队伍进行扑火技能训练和演练,推进专业带兼职、兼职变专业。2、完善综合演练项目体系根据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要素,完善综合演练项目体系。各地各部门要按职责职能进行分专业分科目常态化演练,每年以市、镇(街道)为单位,组织不少于1次应急、消防、林草、公安、交通、医疗、气象、航空、宣传、通信、镇、村等多部门、多层级、全要素、全流程的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演练,练协同、练指挥、练战法,练保障。(一)加快法律法规配套制度建设在现有森林草原防灭火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原都江堰市层面实施细则和有关配套政策,对地方专业队建设、防灭火责任落实、野外火源管理、科学防控技术手段等予以细化明确。力争到2025年,建立符合都江堰市实际情况的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内部统一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法治体系。(二)加快技术规范及预案编制技术规范应该涵盖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行政首长负责制、日常工作管理、基本建设和规划、物资储备、经费落实、队伍建设、隐患排查、宣传教育、预警响应、火源管控、火灾扑救、灾后处置和责任追究等环节。(三)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责任制度。坚持各级森防指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职责,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和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森林防灭火的工作职责。坚持部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森林防灭火工作共同职责任务和相关职责边界,厘清事权划分,推动部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森林草原联防机制的防范主体、防范区域、联防制度、信息共享内容和监督检查规范。坚持森林(草原)、林木(草)、林(草)地经营者的森林草原防灭火主体责任,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主体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林草、林木、林地经营者的森林草原防灭火主体责任的责任范围、责任形式、奖励方式等。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表彰和奖励制度。进一步界定和明确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具体表现,明确表彰的具体方式和奖励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界定和明确在扑救重大、特别重大森林草原火灾中表现突出的具体情形,明确表彰和奖励的条件、表彰和奖励的具体方式。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方针,着出运用新的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科学高效的森林草原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5.1预防体系重点建设项目依托成都市森林消防大队在龙池镇建立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教育实训基地,定期组织都江堰市各级森林草原防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科普教育。都江堰市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重点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森防指专职副指挥长等指挥人员开展防灭火指挥培训,每年不少于5天。各专业队伍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森林消防队伍的一半。在都江堰市林区乡镇、村等办公场所、林区入口醒目位置及林区卡口等地建设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阵地,都江堰市建设森林防火宣传碑12座、宣传牌50个、宣传栏104个。设置信扫码进出林区。购置防火宣教音像资料防火宣传手册1.0万册。开展开学第一课(中小学及幼儿园)、培训班、有奖知识问答、警示案例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开展灭火指挥员、扑火骨干队员集中轮训,专业扑火队员培训率达100%,重点林区、重点部位宣传警示设施覆盖率达80%。5.2扑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一)信息指挥中心建设新建都江堰市信息指挥中心。(二)管理与指挥队伍建设按照上下对应原则,建立防灭火指挥机构,专职副指挥长全配备。(一)国家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靠前驻防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森防指提出的“防控前置、扑救前移、靠前驻防”等工作要求,更好地保护都江堰市森林草原资源安全,通过国家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驻防龙池镇高风险林区(景区),推动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实现第一时间有效处置森林草原火情,确保都江堰市森林草原资源安全。按照“突出重点、形成合力、以点带面、全域覆盖”的原则,以都江堰市龙池镇、青城山镇等重点区域为中心,兼顾玉堂街道、浦阳街道等薄弱环节,设置3个靠前驻防点,并由都江堰市森林消防大队本部随时增援。靠前驻防队伍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负责都江堰市森林草原火灾和野外火灾扑救工作专业指挥并参与扑救任务;协助都江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开展防火宣传、巡护监测等工作;承担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和义务扑火队伍的管理和训练;指导和参与驻防区域区举办的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演练;驻地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二)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都江堰市组建不少于50人的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按照“有火打火、无火防火”的原则,积极开展防火宣传、巡查巡护、火源管控、隐患排查、预警响应、应急处置、科学扑火、值班备勤等工作,做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防火期内,专业消防队伍以5人为1个基本作战单元,靠前驻防于林区镇(街道),发生火情后半个小时内达到森林火灾现场实施现场扑救。非防火期,充分利用森林防灭火任务相对较轻的有利时机,加强队伍培训,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统筹安排的其他突发事件抢险救援工作。(三)地方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林区各镇(街道)依托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综治队员、民兵等组建1支人数不少于12人的半专业森林防灭火队伍。都江堰市共组建8支地方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森林消防人员96人。防火期,保持备勤状态,备勤率不低于80%,接到火情后10分钟内完成集结,30分钟内到达森林火灾现场实施扑救。非防火期,加强队伍培训、演练,积极开展防火宣传、巡查巡护、隐患排查等森林防火常态工作。(四)群众义务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以村为单位,都江堰市组建群众义务森林消防队56支。每个村小组配备至少20名群众义务消防员,主要承担初始森林火灾扑救、火场向导、运送扑火物资、提供后勤服务、参与清理和看守火场等任务。发生火情后15分钟内到达森林火灾现场实施现场扑救,实现打早打小。都江堰市共组建群众义务森林消防员1120人。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装备配备: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按照5人一个作战单元,配备消防水罐车1辆、装备(人员)运输车1辆、软体水囊1个、消防水带(30米)4根、便携式消防水泵1台、消防水枪2把、管带框2个、组合工辅助面罩、化工防毒面具等安全防护装备全员配备。地方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装备配备:每个镇(街道)地方半专业队伍配备1辆消防水罐车、1辆装备(人员)运输车、软体水囊1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