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必修1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1页
行业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必修1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2页
行业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必修1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3页
行业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必修1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4页
行业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必修1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 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无法以枝叶护本〞。汉初实际上是局部恢复了分封制,又承袭了秦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C。A是秦朝的制度,B是元代的制度,D是西周时的制度,皆与题干不符,排除。答案C2.(2021·广东百校模拟)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D.分化事权解析材料中“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即各种官职大都由文士担当。结合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可以看出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答案A3.(2021·浙江十二校联考)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解析此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C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尚书省在宋代未设置,排除A;宋代的参知政事履行的是行政权,排除B;军机处是清代设置的,排除D。答案C4.(2021·广东六校联考)“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解析根据材料“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C项正确;A、B、D三项未从题干中反映出来。答案C5.(原创题)宋代“……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材料直接反映了 ()。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解析由“宋代〞“参知政事〞可知是宋代削弱宰相权力,应选A。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限制“直接〞,皆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相悖,排除。答案A6.(原创题)2021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奉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开展需要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解析通过科举制,大批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等社会有用人才涌现,为中华民族文明作出了突出奉献,应选B。A项错在“完全〞;C项错在“彻底〞;D项错在太笼统,“古代〞时间太宽泛,在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形式有门第、孝廉等,皆排除。答案B7.(2021·苏北四市模拟)“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正统(明英宗年号)〞,由此判断选C。A项出现在秦朝,B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D项出现在清朝,皆排除。答案C8.(2021·广东百校联考)“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C.察举制 D.科举制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主观性太强〞可以排除A、D两项,由“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可以排除B项。汉代察举制下,由地方郡国官员推举人才,选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容易任人唯亲,应选C。答案C9.(2021·淮安模拟)“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说明 ()。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中央集权加强C.中央机构的完善 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展趋势。引文描述了军机大臣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由此分析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按照皇帝旨意办事,因此表达了皇帝集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答案D10.(改编题)以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②最初是临时机构③始终由高官任职④都是君主专制的表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明代的文渊阁是内阁所在,清军机房是军机处所在,根据所学史实,③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含③的选项。答案C11.(2021·汝阳模拟)“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到达1000人以上。这说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到达顶峰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解析解读题干情境,皇帝发放密折,从中央到地方官员获得密折的官员逐渐增多,实质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答案为B。答案B12.(2021·佛山顺德区测试)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是()。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根底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开展趋势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围绕皇权强化,特别是明朝内阁制的设置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到达顶峰。应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3.(2021·湖北百校联考)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8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来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和课本相关知识来答复。第(3)问,考查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君权和相权的斗争。答案(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又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2)提高了行政效率,防止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3)皇权专制空前加强。14.(改编题)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观察下面一幅图片: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低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低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那么削下,兴那么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那么昭假设日月。——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6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4分)解析此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的“九品〞“中正〞等信息,首先判断出制度,然后根据所学答复。第(2)问,分析概括材料二来答复,主要反映了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第(3)问,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