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_第1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_第2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_第3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_第4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城乡规划:以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2.我国的城乡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城市规划分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规划(镇的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的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分别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乡、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4.邻里单位的来源:为适应美国1920年后,汽车时代的来临及城市大规模郊区化,是中产阶级的产物。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活在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内,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塑造适合小汽车的空间尺度以及宜人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空间,是邻里单位设计的核心理念。6.扩大街坊的提出:在区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以减少地方支路的干扰.随着汽车的大量使用,城市道路网格需要扩大和改造,因此,破坏了构成街坊的原有的规划形式,街坊由此得到扩大。7.邻里单位和扩大街坊的比较:规划原则和邻里单位很类似,在建筑群体布置上,扩大街坊强调周边式,呆板一些;邻里单位强调自由式,活泼一些。8.新城市主义的规划设计方法:TOD模式——由步行街区发展而来,是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一般不超过600米)为半径的范围内,包含着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内容的复合功能社区。TND模式——基本单元是邻里,邻里之间以绿化带分隔。每个邻里规模为16-81公顷,半径不超过400米。可保证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距离都在3分钟步行范围内,到中心广场或公共空间仅5分钟的步行路程,内部街坊间距为70~100米。11.居住区的分级: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14.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规模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以人口规模为主要依据。人口规模受到总户数和户均人口数量的影响,户均人口是影响人口规模的关键指标。用地规模在指标体系上受到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的控制。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居住区内土地使用强度越高,其用地规模越小,土地使用强度越低,用地规模越大。15.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1)公共服务设施(2)城市管理体制(3)基地自然条件(4)城市规模。此外,居住区的规模还受到住宅层数、城市道路交通的格局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相互平衡的结果。16.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形成的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制度与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居住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居住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生活共同体。邻里,是指在一定地域的相互靠近这一自然条件基础上,结合了友好往来和亲戚、朋友关系而逐步形成的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群体。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18.居住社区系统及功能:社区生活保障系统;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社区运营系统;19.居住区规划结构基本形式: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街道或里弄为单位组织居住区21.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片块式布局(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的布置。优点:相对独立,容易分期,管理方便,分区明确,特色鲜明。缺点:空间呆板,人性化差,设施共享性差);轴线式布局(将居住区周边可利用景观通过轴线引入,一定空间要素沿轴线布置,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中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居住空间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的布置手法。优点:利于布置中心公共绿地。缺点:通风,采光不好,朝向不好,有压抑感,部分户型不好处理);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或整体空间);隐喻式布局(将住宅组合中过程表现一定的寓意,形成有特色的居住场所);综合式布局。22决定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①地理纬度: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在同一条件下达到同样的日照标准难度大的多②城市规模大小23日照间距:为保证每户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正面间距)保持一定的距离。分为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L=a*(H1-H2)a:日照标准间距系数,H1前排建筑屋檐标高,H2: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L’=b*Lb: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24.住宅侧面间距:低层、多层不得小于8米,高层不得小于13米。27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公共空间:供给居住区共同使用的场所。常常占据着居住区内中心地带或主要出入口。包括道路广场、中心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中心等。半公共空间:具有一定限度的公共空间,是属于多幢住宅居民共同拥有的空间。这类空间是邻里交往、游憩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和疏散的有效空间。半私密空间:几幢住宅居民共同使用的空间领域,供特定的几幢住宅居民共同使用和管理,这类空间常常成为幼儿活动场所。是室内空间的延续。私密空间:空间封闭性、领域性极强,一般指住宅底层庭院、楼层的阳台与室外楼台。29居住区住宅组群的平面组合形式:行列式:平行排列、变化间距、交错排列、单元错节、成组改变朝向、扇形排列优缺点: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但形成的空间往往单一呆板。周边式: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优缺点: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是部分住宅朝向较差,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漩涡风,噪声级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差。点群式:规则布置、自由布置,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优缺点: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形成特征。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课利用边角余地,但在寒冷地区外墙太厚对节能不利,而且识别性较差。④混合式30公共服务设施构成:按照功能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大类设施。31公共服务设施分级:①居住区级:整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3-5万居民,配建派出所、街道办、综合商业服务、文化活动中心、门诊所。②小区级:基本生活公共服务设施,满足1-1.5万居民,配建托幼、学校、综合商业服务、文化活动站、社区服务③组团级:基层生活服务设施,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