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_第1页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_第2页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_第3页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_第4页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曹冠华马雅鸽主编曹冠华马雅鸽主编赵声兰主审功能食品教研室二零一一年七月

目录概论第一章软饮料工艺学实验实验一蛋白质饮料的制作实验二碳酸茶饮料的制作第二章乳制品加工学实验实验一凝固型酸奶的制作及品质分析实验二冰淇淋的制作第三章罐藏食品加工学实验实验一糖水桔子罐头实验二八宝饭罐头第四章果蔬加工学实验实验一果脯的制作实验二泡菜的制作实验四低盐酱菜的制作实验五果酒的制作第五章豆制品加工学实验实验五内酯豆腐的制作实验六腐竹的制作第六章肉制品加工学实验

实验一肉松的制作实验二火腿肠的制作实验三变蛋加工第七章粮食产品加工学实验实验一油炸土豆片实验二面粉面筋值的测定实验三面包的制作实验四韧性饼干的制作实验五蛋糕的制作实验六方便面的制作概论《食品工艺学实验》是普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以《食品工艺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开设的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课程。《食品工艺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制作某一种产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实验操作(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总结实验结果、文字和语言的表达等。《食品工艺实验》教材加强了食品工艺学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的联系,特别是与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统计学及计算机应用的联系。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门课程的操作,使学生真正获得分析和解决食品加工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个实验的思考题中引导学生利用中外参考文献分析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把握新形式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方向;

体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章艺产品加工学实验第一章艺产品加工学实验实验一大豆(花生)蛋白饮料的制作实验目的通过豆奶或花生乳饮料的制造,熟悉和掌握蛋白质饮料的生产特性和工艺过程及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实验原理植物蛋白饮料是指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果实、种子、核果类或坚果类的果仁等为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磨碎、去渣后加入配料制得的乳浊状液体制品。其成品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5%(m/V)。用于生产植物蛋白饮料的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等,除了含有蛋白质以外,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各种酶类如脂肪氧化酶、抗营养物质等。这些成分在加工中的变化和作用往往会引起成品的质量问题,如蛋白质沉淀、脂肪上浮、豆腥味或苦涩味的产生、变色及抗营养因子或毒性物质的存在等。另外,改善和提高制品的口感也是生产中要十分注意的问题。要认真分析造成上述质量问题的原因,在实验操作时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添加稳定剂、乳化剂;通过热磨的方法钝化脂肪氧化酶;真空脱臭;均质时的压力、温度和次数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大豆(或花生)、白砂糖、乳化剂、香精等。2.设备磨浆机、过滤机、均质机、脱气罐、灌装压盖机等。实验内容1.工艺流程原料f钝化脂肪氧化酶f磨碎f分离f调制f真空脱臭f均质f灌装封口f高温杀菌f冷却f成品。2.产品配方:大豆(或花生):25%白砂糖:5%〜10%香精:0.1〜0.3%乳化剂:0.1〜0.3%3.操作要点大豆浸泡:软化细胞结构,降低磨浆时的能耗与磨损,提高胶体分散程度和浮性,增加固形物收得率,用三倍于大豆的水,泡8〜10小时,可在浸泡水中加0.5%NaHCO3。3纯化脂肪氧化酶:加热水磨碎大豆温度一定要在80°C以上,使酶失活,不产生大豆臭。(3)分离:用离心机(或筛网),把浆液和豆渣分开。采用热浆分离,可降低粘度,提高固形物回收率。(4)调制:加入砂糖、乳化剂、香精等进行混合调制,提高豆奶的口感和改善风味等。(5)真空脱臭:在真空脱臭罐中进行脱臭处理。均质:可采用两次均质,第一次压力20〜25Mpa,第二次压力为25〜36Mpa,均质温度在75〜80°C左右。灌装、杀菌:高压杀菌121C,15〜30分钟。杀菌后分段冷却。产品质量指标感官指标:外观:乳白色、无分层、沉淀现象。滋味气味:具有纯正乳香味。思考题大豆浸泡时为什么加NaHCO3?2.什么采用两次均质?实验二果酒的制作实验目的理解果酒制作的基本原理;熟悉酿造果酒的工艺流程,掌握果酒的加工技术。实验原理葡萄酒及其他果酒的制造是用新鲜的葡萄或其他果品为原料,利用野生的或者人工添加的酵母菌来分解糖分并产生酒精及其他副产物,伴随着酒精和副产物的产生,果酒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赋予果酒独特风味及色泽。因此果酒酿造不仅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而且是复杂生化反应的结果。葡萄酒及其他果酒酿造的机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酒精发酵苹果酸—乳酸发酵,酯化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等。葡萄、白砂糖、柠檬酸、葡萄酒酵母(6%的亚硫酸110g/100Kg汁)等。2.设备破碎机、榨汁机、手持糖量计、不锈罐筒或塑料筒、过滤筛、台秤等实验内容1.工艺流程原料选择一分选清洗一去梗破碎一调整糖酸度一前发酵一压榨一后发酵一贮藏一澄清一过滤一调配一装瓶一杀菌2操作要点(1) 原料选择:选用质量一致、酸甜度合适的栽培葡萄或山葡萄,剔除病烂、病虫,生青果。用清水洗去表面污物。(2) 破碎,去梗:可用滚筒式或离心式破碎机将果实压破,再经除梗机去掉果梗,以使酿成的酒口味柔和,否则会产生单宁等青梗味。(3) 调整糖酸度:经破碎除去果梗的葡萄浆,因含有果汁,果皮,子实及细小果梗,应立即送入发酵罐内,发酵罐上面应留出1/4的空隙不可加满,并盖上木制篦子,以防浮在发酵罐表面的皮糟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而溢出。发酵前需调整糖酸度(糖度控制在25Bx左右),加糖量一般以葡萄原来的平均含糖量为标准,加糖不可过多以免影响成品质量。酸度一般在pH为3.5〜4.0。(4)前发酵:调整糖酸度后,加入酵母液,加入量为果浆的5〜10%,加入后充分搅拌,使酵母均匀分布。发酵时每日必须检查酵母繁殖情况及有无菌害。如酵母生长不良或过少时,应重新补加酒母。发现有杂菌危害,应在室内燃薰硫横,利用二氧化硫杀菌。发酵温度必须控制在20〜25°C之间。前发酵的时间,根据葡萄含糖量,发酵温度和酵母接种数量而异。一般在比重下降到1.020左右时即可转入后发酵。前发酵时间一般为7〜10天。(5)分离压榨:前发酵结束后,应立即将酒液与皮渣分离,避免过多单宁进入酒中,使酒的味道过分苦涩。(6)后发酵。充分利用分离时带入少量空气,来促使酒中的酵母将剩余糖分继续分解,转化为酒精,此时,沉淀物逐渐下沉在容器底部,酒漫漫澄清。后发酵就是促使葡萄酒进行酯化作用,使酒逐渐成熟,色、香味逐渐趋向完整。后发酵桶上面要留出5〜15厘米空间,因后发酵也会生成泡沫。后发酵期的温度控制在18〜20°C之间,最高不能超过25°C。当比重下降到0.993左右时,发酵即告结束。一般需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后发酵。(7) 陈酿:阵酿时要求温度低,通风良好。适宜的陈酿温度为15〜20C,相对湿度为80〜85%。陈酿期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外,还应注意换桶,添桶。第一次换桶应在后发酵完毕后8〜10天进行,除去渣滓。(并同时补加二氧化硫到150〜200毫克/升)第二次换桶在前次换桶后50〜60天进行。第二次换桶后约三个月第三次换桶,经3个月以后再进行第四次换桶为了防止害菌侵入与繁殖,必须随时添满贮酒容器的空隙,不让它表面与空气接触。在新酒入桶后,第一个月内应3〜4天添桶一次,第二个月7〜8天添桶一次,以后每月一次,一年以上的陈酒,可隔半年添一次。添桶用的酒,必须清洁,最好使用品种和质量相同的原酒。(8) 调配:经过2〜3年贮存的原酒,已成熟老化,具有陈酒香味。可根据品种,风味及成分进行调合。葡萄原酒要在50%以上。调配好的酒在装瓶以前。还须化验检查,并过滤一次,才能装瓶,然后压盖。经过75C的温度灭菌后,即可贴商标,包装出售。五、产品质量标准感官指标颜色:紫红色,澄清透明,无杂质。滋味:清香醇厚,酸甜适口。香气:具有醇正、和谐的果香味和酒香味理化指标比重:1.035〜1.055(15°C)酒精:11.5〜-12.5%(15C)总酸:0.45〜0.6g/100ml总糖:14.5〜15.5g/100ml挥发酸:0.05g/100ml以下单宁:0.45〜0.06g/100ml六思考题前发酵与后发酵有什么不同?实验三八宝饭罐头的制作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熟识和掌握罐头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及其不同类别食品罐头的加工技术。实验原理罐藏是把食品原料经过前处理后,装入能密封的容器内,添加糖液、盐液或水,通过排气、密封和杀菌,杀灭罐内有害微生物并防止二次污染使产品得以长期保藏的一种加工技术。实验材料及设备糯米、猪油、白砂糖、豆沙、黑枣、葡萄干、龙眼、蜜饯红瓜、莲子盆、盘、高压杀菌锅,漏匙,经过消毒玻瓶或铁罐,或复合薄膜袋、温度计工艺流程及制作方法(一)工艺流程糯米清洗一浸泡一蒸饭一拌入砂糖及猪油一填入豆沙一装罐或塑料袋一填入葡萄干等辅料一排气密封一杀菌冷却一擦水入库。(二)制作方法及要求:称取320g糯米洗净后,浸在70°C的温水中4Omin,用蒸锅煮至熟透为止。蒸熟的糯米趁热拌上猪油(两匙)与细砂糖10%,取一半放入瓶或罐内或者复合薄膜袋,把糯米饭中间弄成凹形,填入豆沙70g,再将另一半糯米饭铺在豆沙上而并摊开。称取葡萄干、龙眼肉、蜜饯、莲子(已熟)各5钱,黑枣6个洗净并排在顶部,然后放入蒸锅内蒸12min待温度到80°C以上立即封罐。杀菌冷却:杀菌公式:10〜60s/118C擦水入库。附注:在食用时再调一些糖浆淋表面,另外葡萄干、龙眼肉等均可用杂锦果脯代替,在食用前可在沸水中加热30min左右即可食用。思考题:为什么要对糯米进行蒸煮?为什么要进行加压杀菌?实验三糖水桔子罐头实验三糖水桔子罐头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熟识和掌握罐头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及其不同类别食品罐头的加工技术。实验原理罐藏是把食品原料经过前处理后,装入能密封的容器内,添加糖液、盐液或水,通过排气、密封和杀菌,杀灭罐内有害微生物并防止二次污染,使产品得以长期保藏的一种加工技术。实验材料及设备温州蜜桔、白砂糖、柠檬酸、盐酸、氢氧化钠、四旋玻璃瓶、不锈钢锅、镊子、天平、称、测糖仪、温度计工艺流程及制作方法(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一选果分组一清洗—热烫剥皮—去络、分瓣—酸碱处理一漂洗一整理—分选一装罐一真空封罐,杀菌一冷却一擦罐、人库、贴标。(二)制作方法原料选择 选用肉质致密、色泽鲜艳美观、香味良好、糖分含显高、糖酸比适度、含橙皮苷低的果实。果实呈扁圆形、原料无、果皮薄。桔大小一致、无损伤果,适于加丁的品种有温州蜜柑、本地早及红桔。原料处理1)去皮、分瓣桔子经剔选后在生产罐头前需进行清洗后剥皮、有热剥和冷剥。热剥是把桔子放在90°C的热水中烫2〜3min,烫至易剥皮但果心不热为准。不热烫者为冷剥,一般这种方法多采用于出口厂家,剥皮稍费功夫,由于预热次数减少对营养、风味保存较好。皮剥好后即进行分瓣,分瓣要求手轻,以免囊因受挤压而破裂,因此要特别注意,可用小刀帮助分瓣,瓣要干爽,桔络去净为宜。另一方面瓣的大小在分瓣时应分开便于处理。一般按大、中、小三级分,烂瓣另作处理。2)去囊衣:可分为全去囊衣及半去囊衣两种。a、全去囊衣:将桔半先行浸酸处理,瓣与水之比为1:1.5(或2)用0.4%左右的盐酸溶液处理桔瓣,一般为30min左右,具体使用酸的浓度及桔瓣的囊衣厚薄,品种等来定浸泡的时间,水温要求在20C以上随温度上升其作用加速,但要注意温度不易过高,20〜25C为宜,当浸泡到囊衣发软并呈疏松状,水呈乳浊状即可沥干桔瓣,放入流动清水中漂洗至不浑浊止,然后进行氢氧化钠碱液处理使用浓度为0.4%,水温在20〜24C浸泡2〜5min,具体由囊衣厚薄而定。(以大部分囊衣易脱落,桔肉不起毛,不松散,软烂为准)处理结束后立即用清水清洗碱液。漂洗:桔瓣可放流动水中清洗,或清洗至瓣不滑止。摄络去核:手要特别轻,防止断瓣。b、半去囊衣:与全去囊衣不同之处是把囊衣去掉一部分,剩下薄薄一层囊衣包在汁囊的外围,使用盐酸的浓度为0.2〜0.4%,氢氧化钠用0.03〜0.06%水温高作用加快(20〜25°C左右)。酸处理30min左右,碱处理3〜6min,具体视囊衣情况而定,以桔瓣背部囊衣变薄、透明、口尝无粗硬感为宜。去心、去核:要求用弯剪把桔办中心白色部分作两剪剪除,在剪口处剔除桔核。(3) 装罐:桔瓣清洗好后,剔除烂瓣,整瓣与碎瓣分别装罐,装罐量为该罐的55〜60%。桔子与糖水比例为1:1。(4) 糖液制备(用柠檬酸调节糖液PH3.7)将水煮沸后加白砂糖过滤。配制糖溶液浓度为15%;配制糖溶液浓度为20%;配制糖溶液浓度为25%;①②③每种至少做三罐并标上记号。(5) 排气:热排气采用罐中心温度65—75C(全),30—70C,真空排气对真空度控制在300—400毫米汞柱,封罐后检查封罐质量。6) 封罐:排气完毕后立即封罐。7) 杀菌:冷却:杀菌公式:525g玻罐5〜15s/100C450g玻罐5〜12s/100C312g铁罐5〜lls/98C产品检验感官评定标准1)汤汁:15分澄清、无浮游物,有少许不引起浑浊的碎屑 14〜15分澄清、果肉及囊衣碎屑等浮游物甚少 12〜13分尚澄清、有少量果肉等浮游物,有极轻微的白色沉9〜11分2) 色泽:10分TOC\o"1-5"\h\z鲜艳橙色且一致 9 〜10分成色或橙黄色切一致 7〜8分黄色或淡黄色尚一致 5〜8分3) 形态:20分桔片饱满完整,大小厚薄均匀,呈半圆形,破碎小于3%18〜20分桔片较饱满,大小较一致,软瓣小于5%,破碎小于5%16〜17分桔片尚饱满完整.大小不均,软瓣小于10%,破碎大于10%12〜15分4) 香气与滋味:30分具有本品种应有的风味和香气,酸甜适口,无异味27〜30分具有本品种香气,甜酸较适宜,无异味 24〜26分尚有香气,偏甜或过酸,稍有苦涩味或煮熟味 18〜23分5) 组织状态:25分组织紧密,食之微脆,囊衣去净(半脱囊衣,去囊衣适度),允许有极少量桔络存在(1cm长的两根以下)23〜25分组织较紧密,去囊衣较嫩脆,食之较脆嫩,2cm桔络4条以19〜22分组织一般,衣囊残留较厚,食之稍有粗硬感/软绵2cm桔络6条以下15〜18分说明:①发现原料外杂质,如头发,未洗净瓶,纤维状物,属于不合格产品;②桔核饱满大粒,每粒扣5分,小核每粒扣1分;③开罐重量在3%公差以外,为次品,重量每减少5g扣1分;④开罐糖度低于14%,为次品,每降1度扣1分。理化检验指标糖水浓度的测定:充分混匀试验室样品,用此液直接用阿贝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折光仪上所读得的数相等。测定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0°C左右观测,尽可能缩小校正范围。同一个试验样品进行二次测定。思考题柑桔罐头为什么要进行排气处理简述糖水桔子罐头白色沉淀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对所做的产品进行品质评定。实验四柿子果糕的制作实验目的1、理解果糕制作的基本原理。2、熟悉果糕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糕加工技术。实验原理果糕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实验原料与设备实验原料柿子、柠檬酸、白砂糖、黄原胶、卡拉胶、CMC、等。2.设备鼓风干燥箱、不锈钢锅、电炉、挖核器、不锈钢刀、不锈钢锅台秤、天平等。工艺流程柿子一►清洗一►去皮一►打浆白砂糖一”溶解 ►混合f水浴浓缩一►装盘f烘烤一►切成品——片包装复合胶一计算一>称^_►混合操作要点1原料预处理:选择无腐烂,外观良好,无虫害完全成熟的甜柿。以保证后续加工的质量。用水清洗后,利用不锈钢刀去皮、芯、籽后集中放入不锈钢筒中备用。去芯、籽是要完全去除保证后续打浆时不会破坏打浆机叶片同时也保证柿子糕口感。2辅料预处理:将白砂糖用温水溶解备用、柠檬酸用水溶解备用、卡拉胶和黄原胶按一定比例计算称量后混合成干粉混合物备用。3打浆:将经过预处理去皮、芯、籽的柿子用打浆机打浆,打浆前确保打浆机清洁,打浆时由于柿子是完全成熟的因此搅打时间约一分钟,直至柿子浆中无柿子硬块。加工操作时以无硬块适当调整时间。收集果浆备用。4糖液制备:在夹层锅中加水加热,水量约占白砂糖量的一倍,待水沸腾时加入定量的白砂糖于夹层锅中,不断搅拌直至糖结晶完全溶解成糖液。并用糖度计检测糖液浓度。由于溶解时糖容易焦化因此使用夹层锅控制温度在100°C左右防止糖结焦。复配型凝胶剂溶液的制备:将之前称取好的卡拉胶、黄原胶混合物放入夹层锅中,慢速加入沸水,并搅拌使复配型凝胶剂溶解,保温于70C左右持续几小时。以保证复合胶完全溶解。加热浓缩:将搅打后的柿子果浆、糖液、复合胶凝剂、柠檬酸溶液一起加入夹层锅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约10分钟,保证加热浓缩后胶基分布均匀,之后加热温度保持80C〜100C,当浓缩约一小时,水分蒸发量为混合后果浆总重的25〜30%,同时温度计测量料温约为102°C〜104°C时作为浓缩终点,趁热摊盘。厚度约2〜3mm。7烘烤:烘烤温度80C,烘烤时逐步提高温度开始半小时温度50°C。之后提高到80C。防止烘烤后表面开裂,中心粘稠。烘烤时间2〜3小时,烘烤时抽风排湿。8切片包装:切片大小约30mm*25mm,之后用糯米纸包装。产品的质量标准感官指标色泽:浅黄色至金黄色,具有透明感。组织与形态:无气泡或气泡较少,组织饱满,有弹性,不返砂不流糖。风味:甜酸适度,具有原果风味,无异味。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8〜20%。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W1000个/go大肠菌群<30个/go致病菌不得检出。思考题产品若发生返砂和流糖是何原因?如何防止?果糕制作中烘烤温度是否应尽量高一些以提高生产效率?实验五泡菜的制作实验目的1.熟悉泡菜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泡菜加工技术。2.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上泡菜加工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实验原理利用泡菜坛造成的坛内嫌气状态,配制适宜乳酸菌发酵的低浓度盐水(6〜8%),对新鲜蔬菜进行腌制。由于乳酸的大量生成,降低了制品及盐水的PH值,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了制品的保藏性。同时由于发酵过程中大量乳酸,少量乙醇及微量醋酸的生成,给制品带来爽口的酸味和乙醇的香气,同时各种有机酸又可与乙醇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脂,加之添加配料的味道,都给泡菜增添了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新鲜蔬菜:苦瓜、嫩姜、甘蓝、萝卜、大蒜、青辣椒、胡萝卜、嫩黄瓜等组织紧密,质地脆嫩,肉质肥厚而不易软化的蔬菜种类均可。食盐、白酒、黄酒、红糖或白糖、干红辣椒、草果、八角菌香、花椒、胡椒、陈皮、甘草等。2.设备泡菜坛子、不锈钢刀、案板、小布袋(用以包裹香料)等。四实验内容1、盐水参考配方(以水的重量计):食盐3-5%、白酒2.5%、黄酒2.5%、白糖2%、干红辣椒3%、草果0.05%、八角茴香0.01%花椒0.05%、胡椒0.08%、陈皮0.01%。注:若泡制白色泡菜(嫩姜、白萝卜、大蒜头)时,应选用白糖,不可加入红糖及有色香料,以免影响泡菜的色泽。2.工艺流程配制盐水 >入坛泡制 *泡菜管理原料预处理 3.操作要点(1) 原料的处理:新鲜原料经过充分洗涤后,应进行整理,不宜食用的部分均应一一剔除干净,体形过大者应进行适当切分,之后晾晒使失水20%。(2) 盐水的配制:为保证泡菜成品的脆性,应选用井水、泉水等含矿物质较多的硬水,若水质较软,可酌加少量钙盐如CaCl2、CaCO3、CaSO4、Ca3(PO4)2等,使其硬度达到10度。此外,为了增加成品泡菜的香气和滋味,各种香料最好先磨成细粉后再用布包裹。(3) 入坛泡制:泡菜坛子用前洗涤干净,沥干后即可将准备就绪的蔬菜原料装入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香料包再装原料至距坛口6cm处时为止,并用竹片将原料卡压住,以免原料浮于盐水之上。随即注入所配制的盐水,至盐水能将蔬菜淹没。将坛口小碟盖上后即坛盖钵覆盖,并在水槽中加注清水。将坛置于阴凉处任其自然发酵。(4)泡菜的管理入坛泡制1-2日后,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原料体积缩小,盐水下落,此时应再适当添加原料和盐水,保持其装满至坛口下6cm许为止。注意水槽:经常检查,水少时必须及时添加,保持水满状态,为安全起见,可在水槽内加盐,使水槽水含盐量达15%-20%。泡菜的成熟期限:泡菜的成熟期随所泡蔬菜的种类及当时的气温而异,一般新配的盐水在夏天时约需5〜7天即可成熟,冬天则需12〜16天才可成熟。叶类菜如甘蓝需时较短,根类菜及茎菜类则需时较长一些。产品的质量标准1.感官评定标准色泽近似原料色泽,绿色蔬菜色泽鲜黄。气味清香,咸酸适口清脆,稍有甜味和鲜味。色泽(新鲜原料的色泽为10,暗褐色为0);脆度(新鲜原料为10,软烂为0);风味(酸咸辣味适中为10;生青味重、无腌制风味为0;酸味过大,为0),感官总评分值=0.2X色泽+0.35X脆度+0.45X风味。理化检验指标(1)总酸度的测定将化学纯邻苯二甲酸氢钾于120°C烘箱中烘约1h至恒重,冷却25min,称取0.3〜0.4g(精确至O.OOOlg)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加3滴酚酞指示剂,用以上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按下式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WN=—Vx0.2042式中:N 氢氧化钠标准液的当量浓度;V——滴定时所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W——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克数;0.2042—与1N氢氧化钠溶液1ml相当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克数。在小烧杯内称取粉碎并混合均匀的试样约25g(精确至0.01g),用150ml蒸馏水将样品移入250ml量瓶中,在75〜80°C的水浴上加热半个h,冷却,加水至刻度,以干燥滤纸及漏斗过滤,用移液管吸取滤液5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5滴。用0.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为止。计算: X(%)=S“K5xiooW式中:X 总酸度的百分含量;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的毫升数;N——氢氧化钠的当量浓度;W 样品重量;K 换算为柠檬酸之系数0.070。如果滤液有颜色,可以在滴定前往锥形瓶中加入约同体积的蒸馏水稀释,或用外指示剂。全部过程中所用蒸馏水均需新煮沸后并冷却的水。(2)盐水浓度的测定:将冷却后的盐水注入250ml量筒中,用波美计或比重计测量。按下表查出氯化钠含量。食盐溶液的浓度的密度与浓度的关系密度波美氯化钠密度波美氯化钠g/cm3(Be)(%)g/cm3(Be)(%)1.00530.811.100913.3141.01251.821.108514.2151.01962.831.116215.1161.02683.841.124116.0171.03404.851.131916.9181.04135.861.139817.8191.04866.871.147818.7201.05697.781.155919.5211.06638.791.164020.4221.07079.6101.172221.3231.078910.6111.180422.2241.085711.5121.188823.0251.093312.4131.197223.926思考题1.泡菜制作时,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预防?2.试述泡菜发酵机理,腌制时是如何抑制杂菌的?实验六果酱的制作第二章乳及乳制品加工学实验实验一凝固型酸奶的制作及品质分析实验一凝固型酸奶的制作及品质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凝固型酸乳和搅打型酸乳加工工艺的不同点;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影响凝固型酸乳产品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途径;通过实验掌握凝固型酸乳的加工工艺。实验原理酸乳是在牛乳中加入乳酸菌发酵剂,由于乳酸发酵使牛乳的pH值降至其等电点凝固而成的一种产品。乳酸发酵受到原料乳质量和处理方式、发酵剂的种类和加入量、发酵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材料及设备实验设备:高压均质机、恒温培养箱、pH计、冰箱、锅、电炉、天平、高压杀菌锅、三角瓶、橡胶圈、牛皮纸、移液管、量筒、烧杯、温度计实验材料:新鲜牛乳或乳粉、白砂糖、酸乳、NaOH、酚酞等。实验内容基本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乳粉复原及配料一均质一杀菌、冷却一接种f灌装f封口f发酵f终止发酵f冷藏(后熟)f检验f成品1•预备工作:清洗带塞三角瓶和移液管,在121°C,15min湿热杀菌。2•乳粉复原及配料:称取适量脱脂乳粉溶于适量50C左右水中,使配制的乳液总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1.5%,其中非脂乳固形物不低于8.5%,否则会影响发酵时蛋白质的凝固作用,然后加入砂糖6〜8%,继续升温至65C,搅拌溶解。3•本实验略去浓缩工序,均质(60〜75C/8〜10Mpa)。杀菌、冷却:将加糖溶解的牛奶装入杀菌的三角瓶中(每瓶200mL)放入灭菌釜中杀菌。杀菌温度100C,时间5min。杀菌后乳液迅速冷却到42〜45C。接种、发酵:冷却后,用灭菌移液管吸取酸乳接种于每瓶乳液中,接种量为乳液量的3%,也可用酸奶接种10%。充分搅拌使均匀混合,立即用无菌纸封口并扎绳。然后置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温度41〜42C,发酵时间约3〜5h。判断发酵终点的方法:缓慢倾斜瓶身,观察酸乳的流动性和组织状态当流动性变差且有小颗粒出现,滴定酸度70〜90oT可终止发酵。发酵时应注意避免震动,发酵温度维持恒定,并掌握好发酵时间。6•贮藏(后熟):发酵好的酸乳应立即放入0〜4C环境中冷却,抑制乳酸菌生长,降低酶的活性,防止产酸过度;使酸乳逐渐凝固诚白玉般的组织状态;降低和稳定酸乳脂肪上浮和乳清析出的速度;延长酸乳的保存期限;使酸乳产生一种食后清凉可口的味感。7.在2〜7C下冷藏12〜24h检验(滴定酸度80〜1000T,凝块均匀致密,无或少量乳清析出)合格即得成品。产品检验感官评定标准(1)外观组织:20分凝块需有适当的硬度,均匀而细滑,富有弹性,组织均匀一致,不含块状物,无龟裂,不产生气泡。18〜20分凝块需有适当的硬度,组织较均匀一致,有轻微龟裂。5〜17分凝块的硬度不够,组织不均匀,有龟裂,产生气泡。2〜14分(2)乳清:10分未分离,无乳清9〜10分稍有分离,表面部分,有少量乳清7〜8分出现分离,瓶底及中部有乳清5〜6分3)色泽:5分乳白色或淡乳黄色5分(表面无变色)乳黄色3〜4分(表面无变色)其它不正常色泽3分以下4)香气:30分具有牛乳脂香和果汁香气8〜30分具有牛乳和果汁香气25〜27分基本具有牛乳的果汁香气,无异味18〜21分(5)滋味:35分饮用时组织细腻,酸甜适度,风味良好 31〜35分饮用时组织基本细腻,风味基本良好,偏酸或偏甜,酸度不够或甜度不够,无异味。 25〜30分风味基本良好,酸度或甜度不适宜,无异味。21〜24分21分以下21分以下理化检验指标(1)酸度测定准确吸取10ml试样于150ml锥形瓶中,加20ml经煮沸冷却后的水及数滴酚酞指示液,混匀,用0.100mol/L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初现粉红色,并在0.5min内不褪色,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乘以10即为酸度(0T)。(2)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滴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0.5ml。思考题酸奶发生凝固的原因是什么?控制酸奶质量应注意哪些方面?对所做的产品进行品质评定。实验二冰淇淋的制作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冰淇淋的制作工艺。实验原理冰淇淋是以稀奶油(棕榈油)、牛乳、糖类为主要原料,加入蛋品、香料及稳定剂等,经杀菌后冷冻而成的松软的混合物。实验材料与设备1.原辅材料全脂乳粉,棕榈油、砂糖、稳定剂(瓜胶、明胶、海藻酸钠、黄原胶)乳化剂(单酸甘油酯、蔗糖酯),香精、色素等。2.实验设备混料罐、加热锅、搅拌器、均质机、冰淇淋凝冻机、盐水槽子、冰箱模子、烧杯、台秤、天平等。实验内容1.工艺流程原料混合f加热f均质f杀菌f冷却f成熟f凝冻f装杯或装模f硬化一成品2.参考配方白砂糖:16%奶粉:5%奶油:5%麦精粉1%单甘酯:0.2%甜蜜素:0.05%黄原胶:0.1%瓜胶:0.1%海藻胶:0.1%香精:0.2%3.操作要点将稳定剂先与部分白砂糖干混,加温水溶化后待用。(2)用60°C水溶解奶粉和砂糖;融化人造奶油或棕榈油,加单甘脂溶化后,加入到奶液中,搅拌均匀。麦精粉、甜蜜素用水溶化后加入。加热:温度为60C,在18〜20Mpa的压力下均质。杀菌公式为20min/75C。杀菌后,立即用冰水冷却混料至4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4h以上,进行老化成熟。使用冰淇淋凝冻机进行膨化。将疑冻的冰洪淋装入塑料杯或模子,放入冰箱,进行速冻硬化。产品质量标准冰淇淋应具有乳香味,口感滑润,无冰屑之粗糙感,膨胀率约为80%〜100%。膨胀率的计算公式:A=100(B-C)/C式中:A—膨胀率,B—混料的重量,C—与混料同容积的冰淇淋的重量。思考题1.各组分在冰淇淋中的作用是什么?2.以实验结果说明稳定剂和乳化剂对冰淇淋产品品质和工艺过程的作用。3.影响冰淇淋膨胀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进行控制?第三章肉制品加工学实验实验一 肉松的制作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肉松制作的基本方法和工艺。实验原理肉松是将肉煮烂,再经过炒制、揉搓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易消化、使用方便、易于贮藏的脱水制品。除猪肉外还可用牛肉、兔肉、鱼肉生产各种肉松。我国著名的传统产品是太仓肉松和福建肉松。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猪肉、牛肉、羊肉、精盐、酱油、白糖、生姜、茴香、八角、陈皮、桂皮、五香粉、葱、味精。2.设备:剥皮刀、炉灶、锅、锅铲、砧板、簸箕。实验内容工艺流程原料肉的选择与整理f配料f煮制f炒压f炒松f搓松f跳松f拣松一包装参考配方太仓肉松 猪瘦肉100kg,红酱油7.0kg,味精0.17kg,白砂糖11.0kg食盐1.7kg,50度高梁酒0.28kg,白酱油7.0kg。羊肉松羊瘦肉100kg,红酱油2.0kg,味精0.4kg,白砂糖15.0kg,食盐0.8kg,50度高梁酒2kg,老陈醋1kg,亚硝酸钠14g,丁香200g,砂仁400g,草果200g,生姜2kg,辣椒200g,花椒200g,胡椒60g,小茴香160g,咖喱粉600g,番茄汁1kg。鸡肉松带骨鸡100kg,酱油17kg,生姜0.5kg,白糖6.0kg,精盐3.0kg,味精0.3kg,50度高梁酒1kgo(1)原料肉的处理:选择瘦肉多的后腿肌肉为原料,先剔去骨头,把皮、脂肪、筋腱和结缔组织分开,再将瘦肉切成3-4cm的方块。操作要点(1) 将切好的瘦肉块和生姜、香料(用纱布包起)放入锅中,加入与肉等量的水,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肉烂期(大火期):用大火煮,直到煮烂为止,大约需要4h左右。煮肉期间要不断加开水,以防煮干,并撇去上浮的油沫,检查肉是否煮烂。其方法是用筷子夹住肉块,稍加压力,如果肉纤维自行分离,可认为肉已煮烂。这时可将其他的调味料全部加入,继续煮肉,直到汤煮干为止。(2) 炒压期(中火期):取出生姜和香料,采用中等火力,用锅铲一边压散肉块,一边翻炒。注意炒压要适时,因为过早炒压工效很低,而炒压过迟,肉太烂,容易粘锅炒糊,造成损失。(3)成熟期(小火期):用小火勤炒勤翻,操作轻而均匀。当肉块全部炒松散和炒干,颜色即由灰棕变为金黄色,成为具有特殊香味的肉松。(4)包装和贮藏:肉松的吸水性很强,长期贮藏最好装入玻璃瓶或马口铁盒中,短期贮藏可装入食品塑料袋内。刚加工成的肉松趁热装入预先经过洗涤、消毒和干燥的玻璃瓶中,贮藏于干燥处,可以半年不会变质。肉松(太仓式)卫生标准感官指标呈金黄色或淡黄色,带有光泽,絮状,纤维疏松,无异味臭味。理化指标水分W20%细菌指标细菌总数W3000个/g,大肠杆菌W40个/100g,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包装和贮藏肉松的吸水性很强,长期贮藏最好装入玻璃瓶或马口铁盒中,短期贮藏可装入单层塑料袋内,刚加工成的肉松趁热装入预先消毒和干燥的复合阻气包装袋中,贮藏于干燥处,可以半年不会变质。思考题肉松色泽和风味形成机理?实验二实验二火腿肠的制作实验目的了解火腿肠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实验原理以猪肉糜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辅料而成,柔中的蛋白质加热后变性形成网状结构的凝胶,将淀粉、水等辅料包裹在网状结构中,形成火腿肠特有质地和风味。实验设备及设备1.材料:瘦肉,肥肉,淀粉,水,食盐,白胡椒粉,味精,大蒜蒜味)/糖(偏甜味)。2.设备:绞肉机,斩拌机,灌肠设备,夹层锅,刀,菜板,肠衣。四实验内容工艺流程原料肉的处理f绞肉f斩拌f加料搅拌f灌肠f灭菌(15s〜40s〜20s/90°C)f成品参考配方(每100kg原料肉)瘦肉80kg,肥肉20kg,淀粉7kg,水30kg,食盐3〜3.5kg ,白胡椒粉0.25kg, 味精2.5kg,大蒜0.5kg(蒜味)/糖0.5kg(偏甜味)操作要点:原料肉的处理:去筋腱、碎骨,切成5〜7cm宽的长条。(2)绞肉:将瘦肉肥肉分别绞碎加料斩拌:将绞好的瘦肉投入斩拌机,依次加入25%水、食盐、味精、胡椒液、白糖、淀粉糊,最后将绞好的肥肉加入搅拌*水:2/3溶解淀粉,8.3%溶解胡椒,1/4在斩拌时加入(4)灌肠:均匀灌肠(5)灭菌:15s〜40s〜20s/90°C五思考题火腿肠生产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实验三变蛋加工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要求掌握浸泡变蛋、包泥变蛋加工方法。二、实验原理禽蛋的蛋白质和料液中的NaOH发生反应而凝固,同时由于蛋白质中的氨基与糖中的羰基在碱性环境中产生美拉德反应使蛋白质形成棕褐色,蛋白质所产生的硫化氢和蛋黄中的金属离子结合使蛋黄产生各种颜色。另外茶叶也对颜色的变化起作用。实验原料与设备实验原料:20枚鸭蛋,纯碱155g,生石灰440g,食盐80g,红茶末25g,氯化锌3g,水2.5kg实验设备:不锈钢锅,电子天平,泡菜坛子等实验内容(一)浸泡变蛋加工工艺流程原料蛋的选择f辅料的选择f配料f料液碱度的检验f装缸、灌料泡制f成熟f包装操作要点(1) 原料蛋的选择 加工变蛋的原料蛋须经照蛋和敲蛋逐个严格的挑选照蛋:加工变蛋的原料蛋用灯光透视时,气室高度不得高于9mm,整个蛋内容物呈均匀一致的微红色,蛋黄不见或略见暗影,胚珠无发育现象转动蛋时,可略见蛋黄也随之转动。次蛋,如破损黄,热伤蛋等均不宜加工变蛋。敲蛋:经过照蛋挑选出来的合格鲜蛋,还需检查蛋壳完整与否,厚薄程度以及结构有无异常。裂纹蛋、沙壳蛋、油壳蛋都不能作变蛋加工的原料。此外,敲蛋时,还根据蛋的大小进行分级。(2) 辅料的选择生石灰:要求色白、重量轻、块大、质纯,有效氧化钙的含量不低于75%。纯碱(Na2CO3):纯碱要求色白、粉细,含碳酸钠在96%以上,不宜用普通黄色的“老碱”若用存放过久的“老碱”,应先在锅中灼热处理,以除去水分和二氧化碳。茶叶:选用新鲜红茶或茶末为佳。硫酸铜或硫酸锌:选用食品级或纯的硫酸铜或硫酸锌。其它:黄土取深层、无异味的。取后晒干、敲碎过筛备用。稻壳要求金黄干净,无霉变。(3)配料鸡蛋10kg,碱面0.8kg,生石灰3kg,食盐0.6kg;茶汁:茶叶0.4kg,黄丹粉20g,水11kg。先将碱、盐放入缸中,将熬好的茶汁倒入缸内,搅拌均匀,再分批投入生石灰,及时搅拌,使其反应完全,待料液温度降至50°C左右将硫酸铜锌)化水倒入缸内(不用黄丹粉时选用),捞出不溶石灰块并补加等量石灰,冷却后备用。(4) 料液碱度的检验用刻度吸管吸取澄清料液4ml,注入300ml的三角瓶中,加水100ml氯化钡溶液的粉红色恰好消褪为止,消耗1N盐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相当于氢氧化钠含量的百分数。料液中的氢氧化钠含量要求达到4%左右。若浓度过高应加水稀释,若浓度过低应加烧碱提高料液的NaOH浓度。(5) 装缸、灌料泡制将检验合格的蛋装入缸内,用竹蓖盖撑封,将检验合格冷却的料液在不停的搅拌下徐徐倒入缸内,使蛋全部浸泡在料液中。(6) 成熟灌料后要保持室温在16C〜28C,最适温度为20C〜25C,浸泡时间为25〜40d。在此期间要进行3〜4次检查。出缸前取数枚变蛋,用手颠抛,变蛋回到手心时有震动感。用灯光透视蛋内呈灰黑色。剥壳检查蛋白凝固光滑,不粘壳,呈黑绿色,蛋黄中央呈糖心即可出缸。(7) 包装变蛋的包装有传统的涂泥糠法和现在的涂膜包装法。涂泥包糠:用残料液加黄土调成浆糊状,包泥时用刮泥刀取40〜50g左右的黄泥及稻壳,使变蛋全部被泥糠包埋,放在缸里或塑料袋内密封贮存。涂膜包装:用液体石蜡或固体石蜡等作涂膜剂,喷涂在变蛋上(固体石虹需先加热熔化后喷涂或涂刷),待晾干后,再封装在塑料袋内贮存。(二)包泥变蛋1.加工工艺流程料泥的配制f料泥的简易测定f包泥滚糠f封缸f成熟操作要点(1)料泥的配制 鸡蛋10kg,碱面0.6kg,生石灰1.5kg,草木杰1.5kg盐0.2kg,茶叶0.2kg,黄丹粉12g,干黄土3kg,水4kg。配制时先将茶叶泡开,再将生石灰投入茶汁内化工,捞除石灰渣,并补足生石灰,然后加入纯碱、食盐搅拌均匀,最后加入草木灰和黄土,充分搅拌。待料泥起粘无块后,冷却。将冷却成硬块的料泥全部放入石臼或木桶内用木棒反复锤打,边打边翻,直到捣成粘糊状为止。(2)料泥的简易测定取料泥一小块放于平皿上,表面抹平,再取蛋白少许滴在料泥上,10min若蛋白凝固并有粒状或片状带粘性的感觉,说明料泥正常,可以使用。若不凝固,则料泥碱性不足。如不粉末感觉,说明料泥碱性过大。(3)包泥滚糠一般料泥用量为蛋重的65%〜67%。包料要均匀,包好后滚上糠,放入缸中。(4)封缸用两层塑料薄膜盖住缸口,不能漏气,缸上贴上标签,注明时间、批次、数量、级别、加工代号等。(5)成熟春秋季一般30〜40d可成熟,夏季一般20〜30d可成熟。变蛋管理1.定期检测:第一次7天; 第二次15天;第三次20天出缸:经浸泡成熟的皮蛋,需及时出缸。思考题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2.影响变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实验四:烧鸡的制作实验五:烤鸭的制作第四章粮油食品学加工实验实验一油炸土豆片实验目的掌握休闲食品,油炸土豆片的制作工艺实验材料与设备原料:土豆试剂:柠檬酸,亚硫酸氢钠,食盐,色拉油,辣椒粉,胡椒粉,五香粉,味精,蒜粉,食糖,孜然粉,花椒粉实验内容1.实验配方(1000g)辣味土豆片:辣椒粉21.6g,胡椒粉13.5g,五香粉13.5g,食盐48.6g味精2.8g鲜味土豆片:食盐80g,味精16g,五香粉4g蒜味土豆片:蒜粉58.3g,食盐33.3g,味精8.4g甜味土豆片:食糖100g孜然味土豆片:适量孜然粉与食盐拌匀2.工艺流程选料一去皮一切片一护色一漂洗一油炸一调味操作要点(1)选料 选用土豆的干物质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外形较圆,皮薄,光滑,芽眼浅而少,以便于去皮。(2)去皮手工去皮,去除后放入1%的盐水中浸泡。切片放入切片机进行切片,片厚1〜1.5mm。(4)护色切完片后,放入护色液0.045%NaHSO3+0.01%柠檬酸中浸泡30min。漂洗将土豆片用自来水反复漂洗,洗去残留的NaHSO3,沥干。油炸油温150〜170°C,放入土豆片,油炸3min,油炸过程中,不停搅动,防止贴锅。(7)调味土豆片炸好后,将调味粉迅速均匀撒入土豆片表面,稍冷却即可食用。思考题为什么选用还原糖含量低的原料?土豆变色原因?护色有哪些方法?护色机理?实验三 面包的制作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通过试验了解糖、食盐水等各种食品添加剂对面包质量的影响。实验原理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蔗糖、食盐、鸡蛋、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面团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团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实验材料与设备1.原材料:面包粉、砂糖、植物油、活性干酵母、盐、鸡蛋、面包改良剂等。2.仪器设备:和面机、醒发箱、远红外线烤箱、烤盘、台秤、面盆烧杯等。实验内容(一)主食面包1.配方主食面包标准配方见下表,仅供参考。主食面包标准配方第一次调粉百分比第二次调粉百分比富强粉70%富强粉30%酵母2%砂糖5%面团改良剂0.1%食盐2%水40%油脂4%水20%2.工艺流程原辅料f第一次调粉f发酵f第二次调粉f发酵f 成型f醒发一烘烤一冷却3.操作要点按实际用量称量各原辅料,并进行一定处理。用适量打粉用水将酵母溶解,面粉需过筛,糖、盐必须用打粉水事先溶化,固体油脂需在电炉上熔化。将70%的面粉和其它材料全部加入立式打粉机中进行第一次面团调制,先低速搅拌约4min,再高速约2min调至面团成熟,面团温度控制在24°C。调好的面团以圆团状放入面盆内,在恒温恒湿发酵箱内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条件为温度27C左右,相对湿度70%〜75%,发酵时间约3〜5h,发至成熟。将除油脂以外的所有原料同发酵结束的面团一起放入打粉机中,进行第二次面团调制。先低速3min,高速约6min,成团后将油脂加入,再低速3日min,高速6min搅拌,调至面团成熟。和好的面团取出后在室温下醒发约2Omin.整形、醒发:将发酵好的面团分成100g/个,滚圆,放入预先刷好油的面包模中,然后放入醒发箱中醒发35〜45min,温度30C〜40C,相对湿度85%。烘烤:将醒发好的面团放入烤箱中,烘烤初期,烤箱的上火温度120C,下火温度250C;烘烤中期,烤箱的温度为270C;烘烤后期,烤箱的上火温度180C〜200C,下火温度140C〜160C,时间约35min。冷却:将烤熟的面包从烤箱中取出,脱膜,自然冷却后包装。(二)甜面包配方配方(g)面种:高筋粉2000干酵母40砂糖100 全蛋700蛋黄200水400主面:高筋粉2000 砂糖500食盐40蜂蜜200酥油600奶粉120水900蛋糕油402.工艺流程原辅料f第一次调粉f发酵f第二次调粉f发酵f成型f醒发f烘烤一冷却3.操作要点种子面团的调制:按实际用量称量各原辅料,并进行一定处理。用适量水将酵母、糖溶解。将面粉倒入立式和面机中先低速搅拌,打松面粉,加入酵母、糖溶液,搅拌,加全蛋液,搅拌调至成面团。种子面团的发酵:调好的面团放入面盆内,用保鲜膜盖好,在发酵箱内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条件为温度27〜30°C左右,相对湿度70%,发酵时间约1.5h,发至成熟。主面团的调制:按实际用量称量各原辅料,并进行一定处理。先把蜂蜜、糖、部分水混合均匀后待用。把面粉、奶粉在和面机中搅打混匀加入溶解好的糖液,再补齐水量,加入种子面团,进行第二次面团调制。先低速搅拌,再高速,成团后将酥油、蛋糕油加入,调至面团成熟,加入色拉油搅拌片刻以防粘,取出面团。搓圆、发酵:将发酵好的面团切块,搓条,分块,搓圆,放入盘中,然后放入醒发箱中发酵35〜45min,温度27〜30C,相对湿度85%。成型:可加入各种馅料,进行各种造型,摆盘,盘事先涂好油。醒发:在温度30C〜40C,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最后发酵2小时。烘烤:将醒发好的面团放入烤箱中,温度180〜190C,时间约10〜15min。(8)冷却:将烤熟的面包从烤箱中取出,自然冷却后包装。产品的质量标准1.感官指标:(1)形态:完整,无缺损、龟裂、凹坑,表面光洁,无白粉和斑点。(2)色泽:表面呈金黄色和淡棕色,均匀一致,无烤焦、发白现象。(3)气味:应具有烘烤和发酵后的面包香味,并具有经调配的芳香风味,无异味。(4)口感:松软适口,不粘,不牙碜,无异味,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5)组织:细腻,有弹性;切面气孔大小均匀,纹理均匀清晰,呈海绵状,无明显大孔洞和局部过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