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大型活动碳中和核算指南(征求意见稿)DB45/TXXXX-XXXX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西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中心、广西碳中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慧琳、陈志明、莫招育、鄢世阳、彭小玉、陈雪梅、唐黎明、王志峰、覃康茂、李宏姣、农川、廖卉、苏苑、王波、粟少丽、廖祖冲、冯靖航、陈何潇、李昊。1DB45/TXXXX-XXXX广西大型活动碳中和核算指南本文件规定了大型活动碳中和核算原则和方式、核算方法、核算程序和结果、核算内容和报告、碳中和实现声明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型活动实施的碳中和核算工作,可用于大型活动组织者的自我核算或第三方核算,其他活动可参照本文件实施。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1598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型活动在特定时间和场所内开展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300人及以上的聚集行动,包括演出、赛事、会议、论坛、展览、庙会、晚会、招聘会等。3.2大型活动组织者发起和(或)管理整个大型活动或大型活动某方面的实体。3.3碳中和通过广西自愿减排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实现大型活动在特定时段内温室气体排放与抵消之间的平衡。3.4碳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3.5碳配额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可用于交易和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抵扣的指标。3.6碳信用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认定程序确认减排量化效果后,由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签发或其授权机构签发的碳减排指标。2DB45/TXXXX-XXXX3.7温室气体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件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与三氟化氮(NF3)。3.8温室气体排放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3.9二氧化碳当量(CO2e)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注: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3.10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大型活动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3.11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因大型活动所消耗的外部电力、热力或冷量的生产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3.12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因大型活动引起的,而被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交通排放、住宿餐饮排放、活动用品隐含的排放、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排放),但不包括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3.13零碳保险以碳排放为保险标的保险产品,承保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造成承保范围内的物质财产遭受损失或导致的施救、减损、赶工、重置等应对措施,导致被保险人发生额外能源消耗,由此产生的赔偿期间内的超额碳排放,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通过在被保险人所在地的交易市场或全国性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或碳信用的方式抵消其超额碳排放量,确保被保险人举办活动、经营网点等达到碳中和。4核算原则和方式4.1核算原则核算指标全面、系统、科学。核算依据完整、准确、可信。核算过程保证规范、公正、透明。核算文件完整、清晰、可追溯。核算结果客观、准确、可验证。4.2核算方式大型活动碳中和核算可由大型活动组织者或第三方组织实施。大型活动组织者自我核算结论可用于大型活动组织者自我声明。鼓励做出碳中和承诺或宣传的大型活动组织者委托符合要求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开展核算工作,确认实现碳中和,以增强公信力。5核算方法5.1基本要求3做出碳中和承诺或宣传的大型活动,其组织者应结合大型活动的实际情况,优先实施使用绿色建筑、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零碳低碳产品、木竹制品替代、购买绿电绿证等方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再通过碳抵消等手段中和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碳中和。大型活动碳中和核算应在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所覆盖的活动阶段结束后进行。核算结果应形成报告,对核算情况进行说明,并附相关符合性证明文件。5.2核算指标及要求核算指标应涵盖的核算内容见6.1,核算指标体系应全面系统、层次清晰、核算准确,注重定性与定量核算相结合。5.2.2指标构成5.2.2.1核算指标选取应考虑动态性(如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5.2.2.2科学合理选取并建立核算指标体系,符合大型活动碳中和要满足的基本条件。5.2.2.3定量指标主要包括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中和程度。定量指标应统一计算方法,数据要求准确、统一、真实,应对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和说明。5.2.2.4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核算边界界定、排放源识别以及核算方法、抵消方式和碳中和类型的符合性等。定性指标应说明核算的依据。6核算程序和结果6.1核算程序大型活动碳中和流程包括碳中和实施计划的制定与发布、减排行动的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碳中和实现、碳中和评价及实现声明。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流程见图1。图1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流程图4DB45/TXXXX-XXXX6.2核算内容6.2.1碳中和承诺及碳中和实施计划碳中和承诺核算依据大型活动组织者在大型活动的筹备阶段制订的碳中和实施计划进行。碳中和实施计划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a)碳中和承诺的陈述,包括大型活动名称、举办时间、举办地点、活动内容等;b)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c)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包括核算边界、核算方法、预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d)与实现碳中和时间表相对应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e)计划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f)所采用的抵消策略,包括抵消方式(广西自愿减排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建碳汇林、碳配额或碳信用)和抵消数量。6.2.2温室气体排放量6.2.2.1核算边界的界定大型活动的核算边界包括地理边界、时间边界、设施边界:a)地理边界包括大型活动举办场地的地理范围以及参加活动人员往返差旅活动涉及的地理范b)时间边界包括大型活动的筹备、举办和收尾阶段;c)设施边界包括为大型活动举办场地服务的固定设施与移动设施(如车辆)。6.2.2.2排放类型及排放源在任何情况下,排放类型及排放源的核算应符合以下原则:a)全部纳入与大型活动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其转换为tCO2e;b)如果存在较大技术困难,可将估值小于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5%的排放源排除在基本计算之外,并说明原因;c)如果大型活动所采购的某项产品或服务已获得政府部门认可的碳中和证书,其排放量按0处理,并附相关证据。6.2.2.3核算方法6.2.2.3.1排放总量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活动举办场地固定燃烧源和活动举办过程中移动燃烧源燃料燃烧排放量、活动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排放量、活动人员往返交通、住宿、餐饮产生的排放量、活动用品隐含的碳排放、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排放量之和,总体计算公式为式(1):E排放总量=E燃料燃烧+E电力+E热力+E交通+E住宿+E餐饮+E用品+E废弃物(1)式中:E排放总量——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即活动筹备、实施、收尾期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燃料燃烧——固定燃烧源和移动燃烧源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电力——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热力——外购热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交通——活动人员往返交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住宿——活动人员住宿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餐饮——活动人员餐饮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5DB45/TXXXX-XXXXE用品——活动用品隐含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废弃物——大型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6.2.2.3.2燃料燃烧排放量固定燃烧源和移动燃烧源消耗的燃料如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为式(2):E燃料燃烧=式中:E燃料燃烧——固定燃烧源和移动燃烧源燃料所燃烧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ADi——活动服务的固定和移动燃烧源消耗的第i种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吉焦(GJ);EFi——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吉焦(tCO2/GJ);i——固定燃烧源和移动燃烧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类型代号。第i种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ADi计算公式为式(3):ADi=NCVi×FCi(3)式中:ADi——固定和移动燃烧源消耗的第i种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吉焦(GJ);NCVi——固定和移动燃烧源消耗的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吨(GJ/t);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万标立方米(GJ/104Nm3);FCi——固定和移动燃烧源消耗的第i种燃料的消耗量,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立方米(104Nm3)。第i种化石燃料排放因子EFi计算公式为式(4)。EFi=CCi×OFi×44/12(式中:EFi——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吉焦(tCO2/GJ);CCi——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吉焦(tC/GJ);OFi——第i种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44/12——碳转换成二氧化碳的转换比例。6.2.2.3.3净购入电力、热力排放产生的排放量活动场地在活动筹备、实施和收尾期间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式(5)和式(6):E电力=AD购入电×EF电力×GWP(5)E热力=AD购入热×EF热力×GWP(6)式中:E电力——净购入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AD购入电——活动场地所消耗的电力,包含活动所使用的电动汽车消耗的电力,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力——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E热力——净购入热力产生的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AD购入热——活动场地消耗的热力,单位为吉焦(GJ);EF热力——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吉焦(tCO2/GJ);GWP——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6.2.2.3.4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排放服务于大型活动的建筑设施在建设和拆除过程(如果有)以及建筑材料生产及运输过程产生的排放,建筑设施在建设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量计算公式公司可参考《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中建筑建造和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5.2.1)和(5.3.1),建筑材料生产及运输排放量计算公司可参考《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中建材生产和运输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6.2.1)和(6.3.1)。66.2.2.3.5活动人员往返交通排放量活动人员往返交通产生的排放量计算公式为式(7):E交通1××/1000DB45/TXXXX-XXXX式中:E交通——活动人员往返交通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ri——活动人员往返目的地时乘坐第i种交通工具碳排放因子,单位为kgCO2e/(km•人);Li——活动人员往返目的地时乘坐第i种交通工具的行驶里程,单位为km;Ni——活动人员往返目的地时乘坐第i种交通工具的人数,单位为人。6.2.2.3.6活动人员住宿排放量活动人员住宿产生的排放量,根据住宿人数和住宿天数,计算公式为式(8):E住宿=Ni×D×EF住宿/1000式中:E住宿——活动人员住宿活动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Ni——活动人员住宿房间数,单位为间;D——活动人员的住宿天数,单位为天;EF住宿——酒店住宿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为kgCO2e/间·晚。6.2.2.3.7活动人员餐饮排放量活动人员餐饮产生的排放量,根据餐饮次数,计算公式为式(9):E餐饮=Fi×EF餐饮/1000式中:E餐饮——活动人员餐饮活动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Fi——活动人员餐饮次数,单位为次;EF餐饮——餐饮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为kgCO2e/间·晚。6.2.2.3.8活动用品隐含碳排放量活动用品隐含的碳排放量,可通过第i种活动用品的活动水平数据乘以第i种活动用品排放因子得到,计算公式为式(10):E用品式中:E用品——活动用品隐含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ADi,设施——第i种耗材的活动水平数据,单位为吨(t);EFi,设施——第i种活动用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吨(tCO2e/t);6.2.2.3.9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排放量a)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排放包括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排放和垃圾焚烧矿物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b)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排放可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填埋处理甲烷排放公式(5.1)计算。c)垃圾焚烧矿物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可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废弃物焚化和露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公式(5.5)计算。6.2.2.4排放量的核实7DB45/TXXXX-XXXX核算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应遵循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原则并做到公开透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应依据证明文件核实。证明文件主要为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6.2.2.5数据来源6.2.2.5.1燃料燃烧排放固定燃烧源和移动燃烧源消耗的化石燃料数据可优先选用计量数据,计量器具配备不满足要求时,采取估算方式获得数据。固定燃烧源化石燃料消耗量宜根据相关的能源台账、购买发票、能源消耗记录表等方式获取;运输车辆的化石燃料消耗量可根据相关的能源台账、购油发票或通过车辆单位行驶里程能耗与行驶里程计算得出。6.2.2.5.2净购入电力、热力活动场地净购入电力、热力数据可优先选用计量数据,计量器具宜满足GB/T17167的要求;计量器具配备不满足要求时,宜采取估算方式获得数据。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数据以活动期间活动场地电表与热力表记录的数据为准,也可采用电费、热力费或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6.2.2.5.3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排放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排放数据可在筹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设计和统计表,用于统计汇总活动新建设施、翻新设施、临时建筑建设,如舞台、楼房、办公室、棚屋、封闭式竞技场、开放式竞技场、比赛场地、露天天台、道路、人行道和停车场等活动数据,对未能准确统计的相关活动数据给出合理的估算依据和方法。6.2.2.5.4活动人员往返交通活动人员的往返交通信息可在筹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设计回执表和统计表,用于统计汇总活动人员的人数、往返里程、交通工具选择等活动数据,对未能准确统计的相关活动数据给出合理的估算依据和方法。活动人员信息宜通过活动签到表或者参会证件发放记录获取,往返交通工具选取通过调查获取,里程根据起始目的地采用电子地图等工具测算获取。6.2.2.5.5活动人员住宿活动人员的住宿信息可在筹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设计回执表和统计表,用于统计汇总活动人员的住宿时间和房间等活动数据,对未能准确统计的相关活动数据给出合理的估算依据和方法。活动人员住宿信息可通过提供活动住宿服务的酒店开具的住宿明细获取,也可通过调查活动人员获取。6.2.2.5.6活动人员餐饮活动人员的餐饮信息可在筹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设计回执表和统计表,用于统计汇总活动人员的餐饮次数等活动数据,对未能准确统计的相关活动数据给出合理的估算依据和方法。活动人员餐饮信息可通过提供活动餐饮服务的餐厅或酒店开具的餐饮明细获取,也可通过调查活动人员获取。6.2.2.5.7活动用品隐含碳排放8DB45/TXXXX-XXXX活动用品数据可在筹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设计回执表和统计表,用于统计汇总活动用品的种类和数量等活动数据,对未能准确统计的相关活动数据给出合理的估算依据和方法。6.2.2.5.8废弃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活动数据内容及其数据来源可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第五章第二节内容。6.2.2.6排放因子选取6.2.2.6.1总则排放因子数据宜优先采用实测数据,如无可采用本文件的推荐值,并根据有关文件最新数值适时更新。6.2.2.6.2燃料燃烧燃料燃烧的排放因子计算所需的化石燃料平均低位热值、单位含碳量与碳氧化率的缺省值见表1。表1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与碳氧化率缺省值表能源名称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原油t41.816a0.02008b98b燃料油t41.816a0.0211b汽油t43.07a0.0189b煤油t43.07a0.0196b柴油t42.652a0.0202b液化石油气t0.0172c炼厂干气t45.998a0.0182b液化天然气t41.868d0.0172d99d天然气104Nm3389.31a0.01532b99b焦炉煤气104Nm3173.54e0.0121c高炉煤气104Nm333.00e0.0708c转炉煤气104Nm384.00e0.0496c其它煤气104Nm352.27a0.0122ca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1》b数据取值来源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c数据取值来源为《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d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e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9DB45/TXXXX-XXXX6.2.2.6.3电力热力消费电力、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推荐值见表2。表2电力、热力的排放因子推荐值表名称单位推荐值电网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0.5703a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a数据来源为《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b数据取值来源为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6.2.2.6.4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排放建筑设施在建设和拆除过程的能源消耗推荐值见表3,未提及的其他取值可参考《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附录中表C.0.1。表3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机械名称能源规格能源用量汽油(kg)柴油(kg)电(kWh)轮胎式起重机提升质量25t 46.26 40t 62.76 50t 64.76 汽车式起重机提升质量8t 28.43 30.55 叉式起重机提升质量26.46--载重汽车装载质量4t25.48--6t-33.24-8t 35.49 装载质量31.34- 52.93 建筑材料生产和运输的排放因子取值推荐值见表4及表5,未提及的其他取值可分别参考《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附录中表D.0.1、表E.0.1的缺省值。DB45/TXXXX-XXXX表4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建筑材料类别排放因子平板玻璃1130kgCO2e/t电解铝(全国平均电网电力)20300kgCO2e/t铝板带28500kgCO2e/t铝木复合窗100%原生铝型材147kgCO2e/m2原生铝:再生铝=7:3112.5kgCO2e/m2无规共聚聚丙烯管3.72kgCO2e/kg聚乙烯管3.60kgCO2e/kg硬聚氯乙烯管7.93kgCO2e/kg聚苯乙烯泡沫板5020kgCO2e/t硬泡聚氨酯板5220kgCO2e/t铝塑复合板8.06kgCO2e/m2铜塑复合板37.1kgCO2e/m2普通聚苯乙烯4620kgCO2e/t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990kgCO2e/t高密度聚乙烯2620kgCO2e/t低密度聚乙烯2810kgCO2e/t聚氯乙烯(市场平均)7300kgCO2e/t0.168kgCO2e/t表5常见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运输方式排放因子[kgCO2e/(t·km)]轻型汽油货车运输(载重2t)0.334中性汽油货车运输(载重8t)0.115重型汽油货车运输(载重10t)0.104轻型柴油货车运输(载重2t)0.286中性柴油货车运输(载重8t)0.179重型柴油货车运输(载重10t)0.162DB45/TXXXX-XXXX6.2.2.6.5交通工具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可采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中的交通有关排放因子数据。表6酒店住宿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推荐值c数据来自中国南车集团,福厦铁路间运营的典型车组CRH380A的百公里耗电为4.6千瓦时d数据来源于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于2012年发布的《关于企业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指南》g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于2012年发布的《关于企业报告数据来自平均排量小汽车的排放数据(0.196.2.2.6.6酒店住宿酒店住宿排放因子可采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中的有关排放因子数据。表7酒店住宿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推荐值DB45/TXXXX-XXXXa.《广西大型星级饭店建筑能耗电耗定额》现有宾馆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其他的单位面积综合能耗限额水平分别为25、20、18、13kg标煤/平方米·年,《基于生命周期能耗分析法的酒店碳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雷鹏,硕士学位论文,2014)酒店碳排放95%来源于用电碳排放。参照GB/T14308-2010《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酒店面积档次。以酒店住宿碳排放全部为用电排放,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其他等酒店客房面积分别为36、30、24、20平方米,得到缺省值。随发布最新版数据即时更新。6.2.2.6.7餐饮餐饮排放因子可参考《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第三章节表3-2中各种食物二氧化碳折算系数及人均每餐消耗量数据计算得到。表8酒店住宿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推荐值名称单位推荐值餐饮次数a根据广西统计年鉴中2021年广西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和食品消费支出、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电冰箱数量、平均每户常住人口、分行业能源消费量及产值等,参考文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和平等的研究成果《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中食品消费(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烹饪/冷藏碳排放计算方法和各类食品生产碳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广西2021年人均食品消耗碳排放量1567.74千克CO2/年。按1日3餐次,一年365天,算得人均每餐次碳排放量为1.43千克CO2/人·次。随发布最新版数据即时更新。6.2.2.6.8活动用品隐含碳排放活动用品有关排放因子可采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中的有关排放因子数据。6.2.2.6.9废弃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有关因子可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第五章第二节内6.3碳中和实现6.3.1碳中和实现基本要求DB45/TXXXX-XXXX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所覆盖的活动阶段的最终温室气体排放量需大于等于自愿减排产品、碳配额、碳信用或(和)碳汇量。当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所覆盖的活动阶段的最终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于自愿减排产品、碳配额、碳信用或(和)碳汇量时,不能判定为实现碳中和。通过购买零碳保险的方式保障大型活动碳中和过程中的超排风险。6.3.2大型活动碳中和类型判定大型活动碳中和类型分为以下两种:a)将大型活动的三个阶段(筹备、举办和收尾阶段)中部分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施碳中和,为部分碳中和。涉及场馆建设、改造的大型活动可实施部分碳中和,但应至少包含大型活动举办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b)将大型活动的三个阶段(筹备、举办和收尾阶段)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施碳中和,为全部碳中和。不涉及场馆建设、改造的大型活动应实施全部碳中和。6.3.3大型活动碳中和抵消方式6.3.3.1基本要求大型活动碳中和的抵消方式可分为以下五种:a)通过购买或开发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b)通过林业碳票、碳汇乡村振兴单株林木碳汇等广西特色自愿减排产品实现机制抵消;c)通过购买VCS、GS、GCC等国际碳信用抵消;d)通过新建碳汇林抵消;e)通过使用碳配额抵消。大型活动组织者在选择大型活动碳中和抵消方式时,宜按序号顺序优先选择上述五种方式中的一种或采用五种方式组合的形式进行抵消。如通过广西自愿减排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购买碳配额或碳信用的抵消方式,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不得晚于大型活动结束后1年内。如通过用新建碳汇林的抵消方式,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不得晚于大型活动结束后6年内。鼓励优先采用来自艰苦边远地区或革命老区的碳信用、新建碳汇林项目的碳汇。抵消所用的自愿减排产品、碳汇、碳配额和碳信用应在大型活动核算边界以外产生,且应在相应的注册登记机构注销。6.3.3.2通过广西自愿减排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抵消通过广西自愿减排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抵消,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自愿减排产品管理机构出具的载明自愿减排产品量的评估表;——自愿减排产品交易平台出具的交易信息及注销证明。6.3.3.3通过新建碳汇林抵消采用新建碳汇林的抵消方式进行大型活动碳中和应满足以下要求:a)新建碳汇林的碳汇量需依据国家或自治区有关部门公布的造林/再造林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进行核算,并经具有造林和再造林专业领域资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审定与核证机构实施核查;b)新建碳汇林用于中和大型活动的碳汇量,不作为任何其他商业用途使用;c)大型活动组织者应保存并在公开渠道对外公示新建碳汇林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树种、造林面积、造林/再造林计划、监测计划、碳汇量及其对应的时间段等信息。d)在保证科学性、严谨性、数据真实性等前提下,核算零散集体林地的减排量并用于活动碳中和抵消,减排量计算参照《柳州市单株林木碳汇量计量方法学》或其他同类型单株(零散)碳汇方法学计量方法计算减排量。。DB45/TXXXX-XXXX6.3.3.4通过购买碳配额或碳信用抵消大型活动碳中和可用于抵消的碳配额或碳信用类型包括:a)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配额;b)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经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或VCS、GS、GCC等其他国际减排机制注册处签发的中国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购买碳配额或碳信用的来源、数量、交易记录、注销证明等信息;——购买碳信用所涉及的项目名称、项目类型以及碳信用产生所涵盖的时间周期等信息。6.4核算报告6.4.1核算报告内容及要求核算报告应充分体现核算的实施过程,内容简要、证据充分支撑核算结论。针对每一项核算条款的要求,详细阐述核算的过程和判定大型活动符合情况的充分依据,对引用的关键内容给出证据文件来源,对计算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数据依据,做到证据和信息可信、内容精要、判定准确。6.4.2核算报告责任要求核算机构应对出具的核算报告负责,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大型活动组织者或相关方对核算报告内容有异议时,核算机构有责任进行解释说明。7碳中和实现声明7.1声明要求大型活动碳中和核算合格后,可做出碳中和实现声明。通过广西自愿减排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购买碳配额或碳信用的抵消方式实现碳中和的大型活动,其碳中和声明应在确认实现碳中和后进行。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实现碳中和的大型活动,其碳中和声明应在具有造林/再造林专业领域资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审定与核证机构实施碳汇量核查,且确认实现碳中和后进行。7.2声明依据根据4.2的碳中和核算方式,大型活动碳中和实现的声明依据分为如下两种:a)大型活动组织者自我核算结果;b)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糖批发行业法律法规考核试卷
- 环境监测中的生态监测技术考核试卷
-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考核试卷
- 探究交叉学科研究
- 硕士研究探索之旅
- 舒兰市2025年六年级下学期调研数学试卷含解析
-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5年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解析
-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深度学习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2025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应用与PLC控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2024年笔试考试必做题有答案
- 私人公司用人合同协议
- 江苏南京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2-2020)
- 2025江苏省环保集团(筹)招聘9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浙江省绍兴市2025年高考二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医院中医康复科的建设与管理
- 无人机结构课件
- DeepSeek1小时快速入门教程学习
- 第7单元 第1课 《自动行驶保出行》 课件【湘科2024版】信息科技 六年级下册
- 脑卒中多学科会诊制度
- 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实施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