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_第1页
浅析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_第2页
浅析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_第3页
浅析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_第4页
浅析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摘要]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多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广泛运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否恶化了金融危机的问题展开广泛讨论。本文首先回顾了公允价值的界定及近期的修正,然后阐述了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的计量方法,通过雷曼案例指出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方案,并对我国非活跃市场条件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非活跃市场;估价技术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因其潜在的相关性被会计界认为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这一点在金融工具的计量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FASB、IASB等机构在不断地改进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规范。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投资者的恐慌和信贷的萎缩,许多金融产品已经成为不具有活跃交易市场的产品。如何对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界定

公允价值的概念界定主要来自于两个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在2006年9月FASB发布的SFAS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支付的价格”。并进一步解释其计量目标是在“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这种假设交易(ahypotheticaltransaction)中确定其脱手价格(exitprice)”,而有序交易是指信息在计量日前向市场公开,并按通常惯例允许涉及同类资产和负债的市场行为。强调了公允价值的公正性、不确定性(假定性)和时效性3个方面的特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第3条指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因此,我们把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表述为公正性、虚拟性、广泛性和时效性4个方面,并加以讨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基本相同。

二、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美国关于金融工具计量的规范以FASB的SFAS157最具有代表性,该准则强调了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方面的应用。SFAS157将估值所依据的参数定义为3个级次,其中所定义的二级参数和三级参数都涉及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确定。如其对二级参数的描述中指出,二级参数包括非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并说明非活跃市场是指交易活动较少的市场、价格不是当前的、报价因时间或市场不同而差异显着、公开发布信息较少的市场等;而三级参数作为一种不可观察参数,所反映的应当是报告主体自己对市场参与者所用的定价假设的判断。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广泛,FASB陆续发布了一些文告,影响比较大的是2008年9月30日由SEC首席会计师办公室和FASB共同发布的公允价值会计声明,声明中指出:①某项证券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和当前市场参与者预期相一致的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包括恰当的风险溢价的估计是可以接受的。②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中间商报价可以作为参数,但是如果不存在特定证券的活跃市场,则中间商报价不是必要的决定性参数。③计量公允价值时非有序的交易不能作为决定因素,而确定特定的交易是否是被迫的或非有序的交易需要判断。④非活跃市场中的交易可以作为计量公允价值的参数,但应当不是决定性的。如果非活跃市场中的交易是有序的,管理层对公允价值的估计应当考虑这些交易;但是,当非活跃市场中的价格不能反映相同或相似资产的当前价格的话,应当进行调整。FASB于2008年10月10日发布157号会计准则修订(FAS157-3),该修订稿提出公允价值应当反映正常交易,肯定了原有准则中按相同资产报价、参考相似资产价格及使用一些评估技术来确定非活跃市场中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但提出对某一非活跃市场的资产公允价值也可以使用现金流折现的方法来确认。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指出,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但对于估值技术的使用仅仅指出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并未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南。

三、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案例看公允价值计量

(一)案例简介

雷曼兄弟公司(以下简称雷曼)2007年底尚有42亿美元的净利润,总资产近7000亿美元,截至2008年5月底的中期业绩亏损不过23亿美元,即使考虑公司的财务报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某些风险,这样的破产速度还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我们可以具体来看看雷曼的财务报表(见表1)。

雷曼的业务分为3个部分,其中资本市场(CapitalMarkets)是其最核心的业务部门,其资产占雷曼总资产的98%,其收入占总收入的85%。资本市场业务分为固定收益和权益两大部分,分别从事与固定收益相关和与股票相关的证券买卖、资产证券化、研究咨询支持等活动。其中的固定收益类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也是直接导致雷曼破产的主要环节。

雷曼以做市商身份进行政府与市政债券、利率产品、信贷产品、抵押债券、抵押贷款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的交易,在资本市场部门进行抵押产品和衍生工具的设计和发起。即固定收益类业务基本就是次贷类产品的生产和交易。

雷曼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两项分别是利息与股利收入(interestanddividends)以及交易性损益(principaltransaction),利息和股利收入来自其持有的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交易性损益是其所持有的所有金融头寸价值变动导致的实现和未实现的损益,其资产减计的损失都放在这个科目下,是雷曼2008年亏损的主要原因。

雷曼由于近几年操作偏激进,买入了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和高风险资产,杠杆系数非常高,其资产中45%是金融头寸,这些头寸中高收益的债券和贷款达327亿美元(2007年底数据)。高收益指的是那些投资评级在BB+以下甚至是没有投资评级的证券和贷款,可以说是垃圾资产。按资产级别来分,其二季度末值持有的三级资产(没有市场价格,其价值是公司根据一系列假设计算出来的,通常是些经过多次打包和分割后的衍生产品)还有400多亿美元,这些资产随时都可能变得一文不值。雷曼的股东权益仅263亿美元,根本无法消化垃圾资产贬值的损失,其命运只能是破产。(二)雷曼案例分析

次贷引发的信用危机蔓延到整个美国的债券及信用市场,而信用市场的混乱致使次级债、CDO、CDS等衍生产品迅速贬值,大量持有这些金融头寸的投资银行、房贷公司乃至保险公司因此不断减计资产、大幅亏损,其结果是这些公司的评级被下调,又引发其他相关资产更进一步的贬值,其最终结果是部分金融企业或者资不抵债,或者现金流困难无法对其评级下降的债券提供抵押和担保,而不得不以破产告终。

事实上雷曼持有的直接的次贷证券并不是很多,约28亿美元,现在出问题让其倒下的并不仅仅是“次贷”类的证券。由于信用体系的崩塌和房价的下跌,使得更多信用好的人也选择违约,更多资产将陆续出现问题,次贷的窟窿也会越来越大。雷曼倒下了,众多持有雷曼债券的机构也不得不继续减计资产,原来“优”的债券变“次”了,很可能有其他公司因此而(1)估值工作程序。现行条件下,各企业并不存在明确的估值工作程序,也未明确估值机构的设立和职责。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金融工具估值工作程序规范,包括估值机构设立、运行和估值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2)估值信息披露。从企业披露的关于金融工具计量和估值的信息来看,其中关于金融工具估值的信息非常有限,甚至并未涉及估值假设、模型、参数方面的信息,仅仅披露了估值结果及其处理情况。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估值信息披露的管理,一方面明确信息披露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估值工作的监管,以提高企业估值工作和结果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金融工具计量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FASB.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No.157:FairValueMeasurement[S].2006..

[2]FASBStaffPosition.FASNo157-3:Determining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