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科皮肤巴西诺卡菌感染病例分析专题报告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左前臂、背部红肿热痛4d。2d前患者曾于外院就诊,予以抗生素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具体不详)后效果不佳,遂来本院。体检:T36.7oC,P95次/min,R20次/min,BP100/62mmHg,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长期吸烟,既往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皮肤科情况:左前臂、背部分别可见一大小约3cm×3cm皮肤红肿,局部皮温增高,皮色暗红,局部皮肤破溃,有渗液,触痛明显(图1)。入院后血常规示单核细胞1.13×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12.2%,淋巴细胞百分比15%,中性粒细胞数6.63×109/L,CRP14.8mg/L;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mmol/L;肝功能:谷氨酰基转移酶79U/L;血糖4.78mmol/L;肾功能、凝血全套、二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乙肝、HIV、梅毒等感染标志物、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抗体等均未见异常。胸部CT示: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形成,左肺上叶及下叶少许感染;②双肺散在纤维灶;③双侧胸膜局部增厚;④扫及肝内小钙化灶及低密度结节影。左前臂浅表彩超示:左侧锁骨上区域皮下查及一个大小约25mm×11mm混合回声团,内部见大小约10mm×9mm液性暗区,透声可;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左前臂皮肤红肿处皮下软组织肿胀增高,范围约47mm×37mm,最大厚度约17mm,内查及小片状低回声区,血流信号较丰富。结合以上检查结果入院初步诊断为:①皮肤多发性脓肿;②慢性支气管炎;③肺气肿。反复送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5次,脓液细菌涂片及培养鉴定2次均显示分离出少量巴西诺卡菌,血琼脂培养基为白色菌落,表面有皱褶;菌落涂片显示细长的菌丝,弱抗酸染色可见红色丝状的抗酸阳性菌(图2),质谱鉴定为巴西诺卡菌。痰液及血液细菌培养鉴定均未见细菌生长,结核菌涂片未见抗酸杆菌。由于巴西诺卡氏菌临床少见,本院未能做该菌的药敏试验。入院后给予头孢匹胺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常规消炎抗感染治疗,中药予以普济消毒饮消肿排脓,并行左前臂脓肿切开引流术,取出脓液约1mL送细菌培养,术后仍同前抗感染治疗,加强术后切口换药。脓液细菌培养鉴定结果示:巴西诺卡氏菌感染。后停用头孢匹胺,因未做药敏试验,故选择经验性用药阿米卡星注射液抗感染治疗。期间患者诉稍有咳嗽、咳痰,未见发热,痰液、血液细菌培养鉴定均未见细菌生长;予以盐酸氨溴索化痰止咳,并建议患者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明确肝内低密度结节性质,患者未予以配合进行该检查。更换阿米卡星治疗1周后脓液分泌明显减少,术后伤口逐渐收口,效果明显。因患者要求出院,未能进一步进行后续治疗,出院医嘱患者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片6周加强巩固治疗,并定期随访。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诉伤口已结痂,部分皮损愈合,恢复良好(图3)。2讨论诺卡菌病是由诺卡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偶为肉芽肿性)疾病[1],该病虽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并不常见。病原诺卡菌属为革兰阳性需氧放线菌[2],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对人类致病的类型目前有3种: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和豚鼠诺卡菌,该菌多经外伤进入皮肤,也可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感染发病。在我国多以星形诺卡菌最常见,临床上巴西诺卡菌较少见。诺卡菌寄生于土壤腐物中,可在空气中形成菌丝体,人吸入菌丝片段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也可经破损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常见的类型有肺诺卡菌病、脑诺卡菌病、播散性诺卡菌病和皮肤诺卡菌病,而本例正属于皮肤诺卡菌病。皮肤诺卡菌病可分为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继发性常见于脏器病变的直接蔓延和系统性的血行播散,原发性皮肤诺卡菌病临床较少见,多由外伤引起,并且多见于巴西诺卡菌感染[3]。有国外研究[4]发现,74例皮肤原发性诺卡菌病患者80%都有外伤史,故外伤是原发性皮肤诺卡菌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另有报道显示,农作物刺伤、注射感染和昆虫叮咬也是引起皮肤诺卡菌病的危险因素[6-8]。该病例在刚入院时未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后经呼吸科会诊追问病史得知患者为宰鱼工作员,既往2年里有多次野生鱼刺刺伤史,此次发病前2~3d,分别被野生桂鱼和水蜂子鱼的鱼鳍刺伤,当时未曾留意,故分析该患者是被野生鱼刺刺伤皮肤而引起的诺卡氏菌局部感染。所以对此,在临床问诊时必需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经过,有助于明确疾病诊断,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诺卡菌病的诊断需要辅以病原学检查,目前最常见的是细菌培养。诺卡菌的培养一般在37℃需氧条件下,不需要特殊培养基,2~7d可出现菌落[9]。菌落表面会有皱褶、颗粒状样表现,而巴西诺卡菌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生长[5]。本患者的脓液细菌学培养及鉴定提示有少量巴西诺卡菌生长,但遗憾未能留下菌落生长图片。另外诺卡菌病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和脑部感染,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故在临床上应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或咯血、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及时排除肺部、脑部及播散性感染。本病例的细菌培养检测仅有脓液分泌物中检测出了致病菌,痰液、血液的反复培养鉴定均未见巴西诺卡氏菌,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复杂,仅为单纯的皮肤诺卡菌感染,其咳嗽咳痰应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诺卡菌病的鉴定除了传统的细菌培养外,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也逐渐发展并成为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5],如16rRNA基因测序、荧光定量PCR,这些检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传统诊断方法的时间成本。诺卡菌病的治疗可分为局部治疗和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包括病灶切除、脓肿切开引流等,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其中磺胺类药物被认为是首选药物,指南则[10]推荐选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联合用药(SMZ-TMP),其疗程不少于6周。对于磺胺类过敏、耐药或不耐受者,可选择米诺环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等替代药物[11]。既往有报道认为阿米卡星在体外试验中对诺卡菌的抗菌疗效最好,尤其是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时[12]。还有报道显示诺卡菌对阿米卡星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几乎为100%[13]。本例患者住院期间初期使用头孢匹胺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及中药外敷等治疗后伤口一直未见明显改善,在确认巴西诺卡菌感染后根据经验使用阿米卡星注射液静滴治疗1周后患者伤口情况明显好转,脓液分泌物明显减少,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伤口已结痂,创面恢复良好,可见巴西诺卡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强,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目前本病常用[2,9,11]的治疗方法均是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蚂蚁宝贝活动方案
- 标准后勤住宿操作规程
- 装修公司创业活动方案
- 读报用报活动方案
- 设计端午节活动方案
- 爆炸应急救援体系应急预案
- 读书艺术活动方案
- 讲解历史活动方案
- 讲师比赛活动方案
- 社区绿化养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上海闵行区古美路街道招聘社区综合协管员18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品牌管理协议合同范本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 方太电烤箱KQD50F-01使用说明书
- GB/T 3390.3-2013手动套筒扳手传动附件
- 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10章
- 中考语文复习之图文转换课件
- 箱涵清淤专项施工方案
- 高中文学常识课件
- 《劳动合同法讲解》课件
- 2023年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