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白色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TOC\o"1-2"\h\u4126一、绪论论 213432(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9556(二)文献综述 46771(三)研究理论基础 632685(四)研究方法 828460二、靖西市及其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915450(一)靖西市概况 922081(二)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918153三、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调研 1012746(一)调研情况说明 104815(二)调研结果描述分析 1216954(三)开发现状 1522072四、靖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99837(一)非遗旅游主题不够突出鲜明 1930830(二)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 1917660(三)旅游产品开发观念和技术陈旧 2014416(四)旅游经济效益较低 2012617(五)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不深,市场竞争力程度较低 2129619(六)旅游开发模式创新性和参与性不足,难以形成深度旅游体验 2129158五、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对策建议 2232423(一)开创特色鲜明的非遗文化体验主题旅游线路 2231559(二)提供个性化、参与度高的体验项目 2212782(三)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辅助 232264(四)推出延续旅游体验的非遗类特色旅游纪念品 2321035(五)进行旅游产品多功能组合、设计 244079(六)创设体验感强的特色非遗旅游活动 2415767结论 25一、绪论论(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的传蔵医药与沐浴法、太极拳、送子帝王船分别于2018年、2020年、2020年相继成功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国家级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多元化的遗产资源为打造非遗旅游产业的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项目是传承我国伟大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科学知识等各个领域的优秀和当代精髓遗产所在。对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文化知识产权转化保护更是为了响应国家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伟大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创造性价值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2011年2月2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文》。该文明确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并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系列条约。我国非遗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逐步进入新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在更高发展水平上大力推进了对我国非遗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国非遗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三大重要问题:一是须要客观科学系统地深刻认识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认真研究解决好非遗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及其中的非遗抢救、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的基本关系;二是须始终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看点上,全面客观系统地深刻认识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与主导地位;三是须解放思想,从非遗系统性成果资源化、创造性成果转化、创新性产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未来的大格局。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开始借助非遗这块金字招牌,用传统商业经营手段和现代技术手段逐渐让古老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活”结合起来,并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竞争优势。靖西市位于广西省百色市,是一个壮族居多的县级市,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地域性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俗,反映出壮族居民的创作劳动力和日常生活面貌,是其旅游开发的条件,近五年来,靖西高度重视开发问题,其非遗旅游资源的特征对旅游活动的发展是有利的。本文主要根据靖西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生态旅游的地理资源配置特色,将其文化旅游保护开发中的现状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国外文献和借鉴前人的成熟经验对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提出策略。希望能对当地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保护、创新和持续发展,为靖西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保护、传承、创新和持续发展过程提供理论参考。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靖西市壮族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且有其极具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对其传播活动范围又具有一定的当地区域性和局限性。本文将重点结合靖西市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关于旅游创新资源的区域特色性来思考怎样通过有效的策略,去探索具有一定区域局限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传承,丰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关于科学创新理论的旅游产品开发,并为未来的旅游实践和科学旅游的研究提供借鉴经验。(2)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靖西市壮族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在保护非遗的前提下,结合新的创新想法开发出优质旅游产品,希望能把靖西市壮族非遗旅游产品传承下去,吸引更多的游客去关注靖西市壮族的非遗旅游产品。本文将从靖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特色探讨非遗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的发展,分析靖西市壮族非遗旅游产品发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对靖西市壮族非遗旅游产品在创新开发上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以望靖西市壮族非遗旅游产品能持续健康发展。(二)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通过对中国国家知识文献资源信息总库(cnki)中中国外文文献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类相关知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收集分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研究主题,进行检索,得出7篇学术期刊。从目前研究领域内容的展开看,研究领域主题主要涉及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保护、真实性体验、体验质量、感知价值和旅游行为意图以及有关真实性问题的研究。以博物馆为载体的非遗旅游产品的保护研究,kenjiyoshida(2004年)认为虽然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是无形的,给人们展示其表达的内容很困难,但使用博物馆展示的方式能给社会的观众带来视觉体验和直面的传达其中的存在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利用这一手段去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效果的,并且也能给大众们对非遗传统文化的扫盲带来作用,进而人们会在潜意识里逐渐增强对非遗旅游产品的保护。Rexnettleford在文章中表示通过博物馆这个媒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必要的,指出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流失和消退腐败的现象,但也不能否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变迁中有发生创新、积极的影响。总而言之,两篇一致认为以博物馆来保护非遗旅游产品和非遗文化是一种积极手段。一些国外学者则在研究主观旅游活力的多个角度上深入研究非遗性的旅游,如asu;li;chen;Zeng(2020)等几位学者分别提出了一个主要涉及研究主观旅游活力、真实性旅游体验、体验遗产质量、感知性与价值和确定旅游遗产行为发展意图的旅游理论研究模型,指出旅游感知性和价值模型在旅游体验遗产质量与旅游行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中介物的作用[1];英国的vidavidherbert模型研究了旅游文学遗产的客观旅游和历史遗产中的体验保护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旅游真实性和旅游遗产体验保护的理论争议,与研究旅游遗产体验之间关系如何。在非遗文化旅游文物开发商品研究问题方面,一些专家学者重点探索了非遗文化旅游的文物真实性,如unjunjiesu(2020)从文物真实性和历史完整性的两个角度考虑出发,以云南丽江为主要研究调查对象,探讨非遗文化旅游开发商品化的相关问题[2];澳大利亚的thgordomwaitt中则调查了非遗旅游者对其在澳洲therocks对非遗历史文物真实性的一种感知,认为所有非遗旅游者对其在历史中所体现的这种感受都应该是真实的。XinweiSu;XiLi;YanbinWu;LimeiYao(2020)等学者也在研究中指出非遗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类型[3]。2.国内研究综述运用文献分析研究法,针对中国所在知识产权资源信息总库(cnki)系统中的“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所需要收录的博士文献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论文关键词,进行“跨库检索”,博士论文总共有3篇。从2016年至2011年,硕士论文累计有45篇,2012年至2016年,有54篇;2017年到至今,硕士论文有所下降,37篇。同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在学术期刊中,从2007年至2012年,有273篇;2013年至2018年,有374篇,2019年到至今,有103篇。这可以发现非遗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在数量上有所波动,呈现下滑的趋势,也可以看出非遗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日趋下降。其中更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以及非遗旅游项目的开发政策有正反面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尽可能降低其消极影响。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促进非遗保护。国内相对于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起步稍微晚了一些,所以大多数学者比较《公约》中的非遗定义和我国实际研究的非遗情况,不断地根据非遗的概念、内涵以及相关外延提出相关研究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此外在非遗的名词解释上,学者们以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针对不同学科的角度来对非遗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黄佩佳(2018)研究指出非遗旅游的概念是以非遗自身的价值、遗产自身的文化生态环境和能够吸引游客从而真实的反映出遗产文化的构建物为吸引物,进而达到游客对认知、审美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是一种满足的旅游活动[4]。如黄金彦(2018)研究指出非遗是以自身作为吸引物的,主要围绕其欣赏、体验、创新和传承等方面的总和,并有相关的旅游设施服务[5]。一些学者探索了非遗旅游产品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如胡瑶琪探讨了非遗旅游产品发展现状与未来对策[6]。一些专家学者则建议站在文化创新的战略角度,研究非遗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资源供给结构现状并及时给出非遗相关产业创新政策建议,如何晶勃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非遗为主要研究重点对象,探讨夏河县的非遗旅游资源类型和旅游开发综合利用潜在价值,以及灌输对独特旅游产品的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理念、对推动当地传统非遗文化艺术的发展之路、产品设计的新含义、多方面的创新重组方式以及相关非遗产业的转型发展对策等,提供非遗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保障,健全创新发展体系,给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7]。综上述所言,国外的非物质遗产文化的相关研究偏向于实践和基本研究的理论,其主要对旅游业的影响、相关理论的真实性、非遗旅游的发展空间、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开发后的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各中类型的案列和实证有早时期的课题研究,这一点让国外对非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有更精准的阐述[8]。目前我国对非遗旅游开发的研究领域已十分广泛,也对其创新发展问题有了细化研究,但对于研究广西境内的少部分具体地区的产品创新问题较少,并且对于创新对策的方面也少有研究。在国外学者对非遗旅游保护和开发的研究背景上做出积极探索,本文将探讨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方法,以助于能为传承靖西市壮族非遗旅游提供有价值意义的崭新思路,为靖西市壮族非遗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提供思路的启发和有益的借鉴[9]。(三)研究理论基础1.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某个产品在旅游市场的使用期限是旅游产品的使用生命周期,也是新型旅游产品准备进入旅游市场由初步发展到最终淘汰的过程。1980年加拿大德国学者巴特勒提出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发展理论已经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以及认可。他指出在该理论的研究基础上,一个产品的发展周期会经过6个不同发展阶段,并且会随着时间段发生变化逐步进入发展。在该理论的背景下,本文将根据靖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资源的丰富度和开发情况,分析和探讨它的开发现状,通过调研找到第一手资料,是提出靖西非遗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对在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开发和发展非遗旅游产品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2]。2.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发展基本理论是后人在深入认识社会环境资源保护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两者的关系后提出的;“又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满足以及需求进行发展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如果当下经济社会在进入市场经济的全部过程中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是发挥不了该理论的作用的,也不能实现它的实质意义。运用经济整体和长远目光来发展和对待它,同时整个社会的长久经济和长远利益两手抓,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利益以及环境保护利益三大基本方面的均衡发展。是否注意非遗的原生性,决定了其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结合该理论的思路和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靖西市壮族居民的日常生活、社会非遗旅游环境、旅游经济发展和非遗文化的氛围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3.本真性理论本真性是指通过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实物的承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依据该理论的含义去挖掘非遗旅游资源,彰显出所含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特征,才能受到众人的喜爱,这符合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文化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产生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精神内涵没有特定的文化范围陪产是体现不出来的。在开发非遗传统手工艺时,要追寻“本真性”原则,并适度、合理和科学的进行开发工作,才能让非遗的传承发展有实际意义。但不反对旅游行业的建设人员对非遗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湖南湘潭大学教授罗茜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研究》中,指出只有体现出旅游文化资源的真实性,才能保证其开发的景点能吸引游客。(四)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靖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在靖西市中心、旧州等地进行实地访谈[15]。通过对靖西市进行实地考察,并搜集大量资料以调研数据分析,从而探析靖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社会现象。2.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梳理,分析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靖西市壮族非遗旅游开发的情况,收集其非遗旅游资源,通过结合阅读的资料,梳理出其调研开发的现状,同时加以分析说明,并指出当前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相关问题,对其创新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16]。3.归纳总结法通过研究收集所找到的参考资料,阅读其他相关非遗特色旅游研究开发的参考文献,结合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分析靖西市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对自己的博士论文取长补短,借鉴成功的大学硕士论文,对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靖西市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现状,从而对靖西市壮族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作进一步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能力,提出意见[17]。靖西市及其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靖西市概况靖西地处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位于广西的西南部边境,百色地区的南部,其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内以南。南与越南交界,北与百色市相连接,西与那坡县毗邻,东与大新县接壤[18]。地面高程海拔平均在750米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性石灰岩高原气候。早晚温差不大,夏无酷暑,有“小昆明”的美誉[19]。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靖西市政府有在不断完善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和增设观光旅游项目,这让居民们不仅仅可以放心的体验设施,也可以在闲暇时候多出一份选择,但由于靖西市地形地貌的特征,它旅游开发的项目以休闲观光为主,给游客带来的是更多的视觉体验,这很难给旅游者带来切身、强烈的体验感,因此靖西的旅游经济主要是向外消费的。(二)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靖西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壮乡,孕育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里面,有一类“活着”的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西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而且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少数民族的质朴和壮民真实的民间活动,造就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彩[20]。从2006年全国开始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靖政办发(2020)18号公布了靖西市第三批县级非遗的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单通知,统计整理了靖西市52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含23项是传统技艺类,19项是民俗类,7项是传统体育类。靖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丰富,根据靖西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2021年数据显示,靖西非遗被列入国家级1项、自治区23项、市级27项、县级122项,靖西市列入县级以上非遗名录总共122项。(以县级名录为基础,县级以上名录重合)。三、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调研(一)调研情况说明根据论文题目,拟好调研方案,调研地点在靖西市,调研时间在一月至三月,分别以靖西市居民、旧州村民、旅游经营者、靖西市文旅局为主要访谈对象,访谈人数60,依据制定的访谈内容展开调研。靖西市居民方面,这次调研以居住在宾山小区和靖西小学三小一带的居民进行调研。村民方面以旧州景点的村民为主要访谈对象,因为旧州-绣球一条街本身就是由一个村发展成为景区的,具体的访谈内容详见表1-1:表1-1居民主体调研统计表对旅游经营者方面,因为考虑到经营者的可接受访谈程度,以就近的旅游公司、民俗演出团队、地方商铺这三类为代表的相关领带人展开访谈工作,具体情况如表1-2:表1-2企业主体调研分类表针对政府方面,考虑到时间距离的便捷性,选取了靖西市版权局和新闻出版局以及在靖西幸福影城对面的靖西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调研,征得访谈人员的同意,采取了笔录和录音的形式,进行记录。相关走访情况如表1-3:表1-3政府职能部门调研分类表(二)调研结果描述分析1.居民、村民访谈结果分析对这类访谈对象的调研,主要以表1-1为代表,在进行访谈中了解到,靖西市的旅游开发项目逐渐完善起来了,比如在壮民陈某的口中反映出,靖西市锦绣古镇的开发近两年来已经受到当地人的赞许,饭后和家人一起散步它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如今的年轻人,比如高中生会追求新奇或寻找复古路线的,会自行购买服装道具前往古镇拍摄,制作成网红小视频发放;在靖西做小本生意的外地人,宴请亲朋好友时,想找一个有靖西文化特色的、环境优美的、吃喝玩乐、住宿等条件具备的地方,首先也会优先想到锦绣古镇,可以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在下一位居民周丽梅的交谈中得知,其并不是认可靖西市对非遗旅游的开发,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虽然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做起来了,但景区所售卖的旅游商品过于高,并且觉得花这么高的价钱买得不值;二是非遗旅游开发逐渐商业化;如何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去开发旅游产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21]。虽然靖西市的旅游开发建设改变了,但村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多少,在村民刘桂花的访谈结果中,得知她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售卖自家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小装饰品、绣球、富有民族元素的包包等,自家的儿女都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平时自己就种些菜和制作工艺品[22]。旧州景区的开发建设已经有些名气,但没有让村民创业致富,反而出现大量青壮年流失他地的现象,这也是大部分村民看不到旅游开发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而不支持旅游开发的原因之一。2.旅游经营者访谈结果分析对旅游经营者的访谈结果分析,以表1-2为主要代表,在对锦绣古镇里的小商铺的交谈中,得知他们会自己去借鉴其他地方的销售方式来对其售出旅游商品,目的是为了能获得利益,以交得上下一年的商铺租金,这反映出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也从另一面得出旅游经营者没有什么平台去实现自己的商业售卖创新思路并去实践。当谈到非遗旅游产品本真性的问题时,靖西曼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表示没有具体的措施或对策进行保持非遗旅游产品的原真性,对传统手工艺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情况,该公司人员表示在这个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追求的是刺激和体验性高的旅游项目,自己很难去兼顾非遗旅游产品的原生风貌又能体现出高强度、个性化强的非遗旅游产品,从而就反映出了自身企业的旅游经济收入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23]。因为在一次体验就业的机会中,有幸在靖西壮族人当过工作人员,所以在访谈中很顺利,该企业是打造一个属于壮族人的当地文化特色,企业的领头人表示希望自己能通过个人的能力去挖掘出非遗文化特色,并借鉴成功的案列,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展示壮族非遗的民俗表演活动,当谈及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时,她表示有对自己的员工进行非遗文化的培训,不定时的举办传统手工艺的分享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靖西市的非遗文化特色,同时从侧面反映出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支持非遗旅游的开发,但仅仅是靠该企业的淡薄之力是不够的,需要企业、经营者和村民相互帮助,自身不断进步,开创出靖西市非遗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另外希望未来政府能发挥指引作用,让企业、经营者和村民的利益协调发展起来,实现相互受益。3.靖西文旅局访谈结果分析对政府的访谈结果分析,主要以上文表1-3为主。靖西市政府以现有景区景点和自然环境的资源为依托,开展了有关靖西全域旅游的中越跨境旅游示范区[24]。在靖西市版权局的访谈中,得知政府近年来有对广西旅游发展集团作进一步的加强对接,深度合作了旅游区的健康管理和旅游开发两个方面,其表示有在靖西旅游的展示形式上做出努力,如在公众号上推送靖西相关旅游景区景点的信息,标出刺激眼球的关键词等等,但也有部分相关人员反映出靖西非遗旅游产品太小众了,加上老师傅的文化程度不高,又在偏远的地区,以至于不能为众人所知,比如凌准的烧陶就分为有两种,一种是在火窖里进行烧制,成品不能拿来储存液体,另一种则是经过复杂的制作过程,成品没有限定什么,这类非遗旅游产品只有小地方的老师傅能制作出,虽有一些开发商有作出类似的产品,但也不能很好传达出其非遗文化内涵[25]。在访谈靖西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的时候,是获得最多非遗旅游资料的,办公室的相关人员谈到在锦绣古镇的旅游开发中,表示政府有做出支持和鼓励的政策,让旅游经营者对非遗旅游产品进行展示出售,不收他们三年的店铺租金给予大力支持,这给旅游经营者带来了希望,政府也希望能给靖西的旅游带来经济效益,但大部分商铺只吃不吐血,让政府看不到其所带动的旅游产业的积极发展,为此,久而久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就发展不起来,处于不温不火的局面;关于靖西传统手工艺产品、非遗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问题,靖西旅游局有做出如下努力:一是组织工作人员,出资给乡村壮族居民展示非遗民俗旅游活动,并拍照、收集、整理成文件;二是对靖西壮话进行编辑,出版学习靖西壮话书籍,这给有兴趣学习靖西当地语言的旅游者提供了方法;三是办公室人员对收集到的非遗旅游产品的拍照图进行书册编辑,每个非遗旅游产品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每张图片做有解释和介绍说明。这些努力对靖西非遗旅游产品有一定的保护和传承的作用,同样的,单靠一臂之力不能实现发展长久的,需要政府、企业和村民共同努力,全力争做创设出旅游示范区,实现智慧旅游。(三)开发现状靖西历史悠久,同时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西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保护情况,但没有利用高效的开发手段去发展和保护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靖西市目前已经有一批以“非遗”手工艺技术为依托,培育具有自己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品。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靖西市用新的理念积极探索“非遗”创新和发展的新路子,注重“非遗”的“活态”传承,把乡村“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靖西市依据政协委员“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建议”等政策性提案及市场需要、产业发展特点,把壮族织锦技艺、壮族绣球生产与制作技术等已经被列入了国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科技,确定为全市重点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项目,着力培养民族少数人群民间文化的品牌,加强文化资源的转化。早在2008年9月,靖西壮锦旧州街已经被通过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命名了并列入了首批国家历史文化产业园区综合治理创新活动示范工作基地;2011年12月,靖西壮锦厂被通过国家文化部恢复批准正式成立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企业生产性文化保护和发展示范工作基地,成为了全国和广西第一个国家级“非遗”的企业生产性文化保护和发展示范工作基地。有相关人员统计出,靖西的非遗绣球产业年产量30万只,客观的年产值带动了旅游经济效益,这给群众提供了就业的机会。非遗壮锦厂销售壮锦系列产品3万多件,销售收入近200万元。靖西市壮锦厂、旧州绣球风情街、靖西旧州生态博物馆、靖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非遗”保护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以上。从访谈结果分析中可以将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总结为以下方面:1.景区景点建设初规模靖西市除已有的鹅泉、旧州、龙潭、桃花谷等景区景点。还对靖西锦绣古镇国家级旅游景区开发工程项目进行了建设,该项目位于靖西市中心,锦绣古镇是以少数民族壮族风情特色为主题的锦绣古镇,其独特的风光和文化氛围深受人们喜欢,整个锦绣古镇景区建设花费了12个亿元,为了在靖西地区打造一个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高贵人气、中低端的吃、住、游、购、娱、学、养、商的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其建设中仅涉及了两类有名的非遗旅游产品。但景区有为靖西市游客服务的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特色旅游景点项目建设,靖西市于2018年12月在锦绣长城古镇瓦氏夫人文化广场正式对此景点进行了针对游客的免费开发,占地面积365.78亩,设有壮服、传统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展示了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以及其他工艺品。旅游休闲工程项目已经基本完成了项目总投资3.72亿元,锦绣旧州古镇二期、鹅泉、旧州漂流带等6个特色旅游工程项目的主体开工和二期建设,鹅泉、旧州锦绣古镇、渠口和洋湖等多个风景旅游名胜地的生态旅游休闲文化生态品质环境得以有效持续得到改善和不断提升,旅游休闲文化产业集散度假区服务中心、绣球城旧州美食街的全面工程建成和建设竣工,长丰鹅泉国际度假大酒店即将在此正式挂牌开业。锦绣长城古镇、小镇和城乡的爱情故事成功地指导创建了首批国家4A类省级景区旅游重点景区,4A类省级景区旅游重点景区建设规划总数达到6家,位居西南全国首都百色市第一。2.旅游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交通条件的便利性决定了其旅游开发有无可行性,能否容纳最大值的游客数是景区接待设施的关键,它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靖西市在根据政协委员“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建议”中对基础设施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在2020年1月靖西市人民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靖东4A区省级产业新区近期控制性详细发展规划经专家评估并审议通过。4A类一级城市旅游重点城市的文化发展主体定位与服务功能更为明确,逐渐发展形成了以文化产物、旅游区和风景区等为功能主导的“文化、产、观、服、娱”为发展核心的一级城市旅游发展整体格局。持续地大大提升了在我国这个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公共综合交通承载能力,城建一期工程项目共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3.6亿元,迎宾大道、狮子岭中山路东段西延长线全部前期开工完成建设,靖边路、百祥路、德爱南路、龙潭路南段西延长线、老乡之路国家园区等配套交通路网全部开工建成并全线通车,太极大马路、龙潭北路、五一大马路、凤凰路、德爱南等路网以及计划三路和六路全部开工完成前期开工建设。铁路交通民航建设方面,开展了新建平果、靖西通用机场的建设前期工作,研究推进修建广西南昆铁路百色县城至靖西威舍段,并在境内增建了南昆二线、靖西-龙邦铁路、百色-新建靖西安宁铁路及新建百色-靖西兴义高铁,在公路干线高速公路的前期建设工作方面,加快了研究推进G219那里山坡至大弄陇至新建靖西安宁等干线工程的建设前期工作,大大提高了促进靖西市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性和进入性;强化旅游综合服务和游客接待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方面,靖西构建了旧州-绣球一条街休闲度假区,龙潭湿地公园等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是发展非遗旅游的重要条件。3.旅游消费逐年递增2016年至2020年五年间,靖西共接待游客累计高达3747万人次,累计消费高达407.93亿元(见表1-4所示)。表1-42016-2020靖西旅游消费情况表年份接待参观游的客总数(万人次)年增长率(%)旅游年消费(亿元)年增长率(%)2016465.2637.544.9839.62017593.4627.661.2736.22018751.3626.681.6133.22019968.7128.9110.1234.92020968.6628.9109.9534.8虽然旅游消费逐渐增加,但其中年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小,一方面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的景点较少,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较广,数据的统计可能无法全部覆盖。表1-52016-2020靖西旅游消费情况折线图4.旅游资源宣传力度加大我国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在2017年6月12日,更名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靖西市旅游局积极利用这个节庆,联合了相关的民俗表演队、文化馆组织了相关的人员以及卖货商贩老板,开展了一些系列的主题性活动,比较有名的是节庆事件。航诞、壮族末伦、壮族绣球制作技艺、壮族棋类活动等民俗活动。打造了新春时期的民俗和传统文化旅游节、壮族“三月三”、端午医药市、乡村农民绘画展览会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品牌,成功地举办了边境国际马拉松比赛、磨屋200公里自行车骑乘比赛,“丝路杯”中国-东盟乒乓球比赛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26]。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广大游客介绍靖西市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壮族特色的歌舞文化等,能吸引潜在的旅游者,这可以发展成特色旅游品牌。四、靖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根据上述的开发现状调研情况来看,靖西的旅游行业在支持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其非遗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地进行整合重组少有发现,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处于较基础的阶段。访谈中发现其宣传的以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为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只是在于皮毛表面上,因此靖西的旅游业就出现了观光多于体验的旅游现象,影响了非遗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入发展[27]。另外,与其他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旅游商业和产品的比较中,非遗旅游产业类型是可以满足旅游者求奇需求的一种特色产品,并且富有更强的吸引力,但是由于对非遗旅游资源的内涵、形式以及它的价值没有很好地了解,以至于非遗旅游产业的创新开发不够充分,具体问题及背后的原因表现如下:(一)非遗旅游主题不够突出鲜明靖西虽有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但其非遗旅游项目的分布较散,没有集中发展,也就是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非遗旅游主题,在调访谈中,不难发现其非遗文化内涵还是有人知道的,就是个人的力量太过淡薄,难以有平台实现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埋落了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才。而旅游商业人士注重非遗旅游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会对其开业的模式进行大众同化,比如旧州一条街,最大的卖点就是挂件或头饰。还有些私营企业是仿照侗族迎客的“高山流水”模式,也穿自己的民族服饰给客人来一首民间歌曲敬酒,以求顾客的关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刘三姐唱山歌、手工艺壮锦、旅游纪念品绣球且没有深入发展成鲜明的、强有力的吸引主题。长期的仿照其他地方的旅游主题模式,是不能彰显出自己壮族的非遗旅游特点的。(二)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靖西是一个少数民族壮族的聚居县级市,其独特的壮族历史语言文化、民族风情和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都被人们认为是在其他几个壮族地方罕见和少有的。而且位于靖西市的旧州绣球景区被誉为“绣球之乡”,其所生产的旧州绣球已广为人知[28]。拥有这么多资源优势的靖西却在旅游市场上迟迟不能快速发展,其有部分原因是旅游体验性不强,靖西虽然推出了旅游项目,比如靖西打造“大香糯”系列的旅游产品;旧州民宿旅游;端午节药市等,但受限于地理位置的偏远,交通不发达,导致游客不能很好的来此旅游,只能停留在观看的层面上。(三)旅游产品开发观念和技术陈旧靖西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业项目在产品方面多年来从未发展过的创新、陈旧且重复、没有生机,比如龙潭的湿地公园开发,就是一个较为普通的休闲公园,绿化做起来了但没有什么特殊设施吸引游客,从而导致了大多游客只是走马观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虽然相对于其他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来说要受到大多数游客的青睐,但在锦绣古镇的调研中,两条街的商铺所卖的旅游商品在外观和设计上千篇一律,不能给游客流连忘返的感觉,与桂林阳朔西街感受的旅游体验是一样的,商业化气息重。有一个靖西特产店铺,以卖旅游商品为主,展示其制作过程为辅,开店不久,该店铺人员有积极号召游客来体验对花生糖的捶打过程,虽得到一定的关注度,但最终由于技术上没有什么新奇而步入萧条。对旅游产品开发的观念上不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原则的话,是很难在社会商业化严重的现象中脱颖而出,积极探索和向上发展旅游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引进前瞻的观念,才能在众多的旅游项目市场竞争中保持生机和活力[29]。(四)旅游经济效益较低靖西地处边远、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和农村社会政治文化落后,农村的经济来源依靠发展种植业和农业,特别是在近年靖西需要发展乡村旅游时,靖西本地人不敢对此做出太多思考,外地人很难有机会到此地旅游。旅游景点基础配套设施的不齐全和交通运输的不便利,导致靖西旅游经济效益不高。比如通灵大峡谷,就座落在靖西市境内,离南宁市230公里,距离德天大峡谷瀑布29公里[30]。即使身处靖西的本地壮民前往通灵大侠谷去体验峡谷风光,也是选择自驾游的居多,多出的另一种交通方式就是乘坐大班车,对于晕车的游客这将不是一个很好的交通工具,较少的交通方式降低了对旅游景区的重游率。若外地人计划用周末的时间到靖西周边的旅游景点去旅游,想要有当天的火车来回是不能现实的,因为乘坐火车到靖西的时间长达四个小时。许多云南游客想要实现云南到靖西旅游,进行体验旅游的美好愿景,往往会在遥远的地理距离面前望而却步,从而间接导致了靖西旅游经济效益降低。(五)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不深,市场竞争力程度较低靖西市具备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又富有自己的民族特点。然而,在旅游市场上所卖的旅游商品仍然以观光产品为主,目的地旅游项目的内容包括景区观光;锦绣古镇不定期的举办篝火晚会;旧州绣球街道的参观路线及纪念品的购买。游客走两步观看几分钟的游览现象,就体现出了挖掘的非遗旅游产品不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并且游览途中,与当地的居民基本没有进行交流沟通,这很难进一步深入认识当地的地域历史和文化的魅力,因此有可能导致对地区的文化遗产认识产生错误或者误读而被遗忘。在当下的体验式经济时期,这类旅游产品明显难以适应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享受和拥有强大的旅游市场竞争能力。(六)旅游开发模式创新性和参与性不足,难以形成深度旅游体验对靖西龙潭的开发,在路面上围栏设有彩灯,小瀑布设有灯光照映,晚上的龙潭夜景是饭后散步的绝佳之地,但其不能吸引年轻人,其带来的就是视觉体验,适合中老年人的旅游开发地,难以有名气,前往体验几次就不会再次选择了。靖西也有制作陶器的非遗传统手工艺,但该产品没有被深入开发,游客来靖西旅游是看不到其制作过程的,它的产地是在乡村镇上,如今由一位老师傅还在坚持制作并以此为生。由于靖西的交通条件太局限,周末假期为了节省交通时间只有自驾游的形式,因此即使大力开发陶器非遗旅游产品,外地游客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参与,就连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资料收集都得乘坐大班车或自己开车前往乡镇。在旅游开发项目中,其呈现的模式是以视觉体验为主,欣赏旅游产品的外观是难以让旅游者有深度体验感的[31]。五、靖西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对策建议(一)开创特色鲜明的非遗文化体验主题旅游线路旅游主题是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有效展开,且应当按照旅游者的不同需求,结合到靖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所展示的旅游体验主题要注重壮族的独特个性、项目的新颖性和地方风情的吸引力,尽量做到和其他旅游景区的非遗旅游活动不相同。根据靖西地方特色,可以按照文化的可体验性开创特色旅游主题线路,比如:第一,可以利用本地特有的节日展示非遗旅游产品,这样游客可以从中感受氛围,在欣赏旅游文化活动中就会购买对自己有意义的非遗旅游纪念品;第二,利用美食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包括有五色糯米的制作过程、靖西米寿、翻筋斗和莫乜(壮语普通话同化音),让旅游者对其感兴趣的美食进行制作,也可真空打包带给亲朋好友品尝;第三,民俗活动歌舞表演文化主题,对舞龙、矮人舞、扮台阁、抛绣球等进行专业排练,登上舞台以表演的形式向外展示,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看,提供环节向旅游者发出临时组织的信息,给其即兴表演参与其中。(二)提供个性化、参与度高的体验项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出行旅游注重参与感,而增强旅游项目的体验度,我们可以根据旅游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非遗旅游产品进行设计划分,从而满足变化性大的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比如针对3岁~7岁小孩的体验项目设计,我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七个字进行卡通形象解说,并弹出书写这七个字的笔画教程,吸引小孩去设备面前书写,并且以纸质版打印出来,让其留作纪念。对于年轻人的体验项目,我们可以设有比赛项目,如抛绣球比赛,男女分组6~8人,在三分钟内,抛出并穿过十米高的不锈钢洞达8个,就奖励大绣球一对;还有DIY创意绘画,让旅游者对所购买的白色人像进行配色绘画,提供非遗壮锦技艺的相关染料,并配套说明其文化内涵,这样一方面旅游者可以参与其中,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传承承诺书6篇
- 2025金华兰溪市市属国企招聘3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厦门鼓浪湾大酒店有限公司(第二批)招聘5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北京昌平区统计局招聘经济运行监测工作专班助统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2026学年湖南湖湘名校联盟新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解析版)
- 辽宁省沈阳市某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学生版)
- 2025年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家庭健康防护承诺函9篇范文
- 企业合规运营责任承诺书(4篇)
- 遵规守时践行承诺书5篇
- 2025年陕西省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
- 3.1 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第 1 课时)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托班服务协议书标准版5篇
- 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培训课件
- 青少年社会化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 智能测绘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乳房重建和隆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70周岁以上老年人换长久驾照三力测试题库(含答案)
- AMZ123《2025上半年跨境电商行业报告》
- 数据赋能打造精准教学新模式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业:2025年家庭教育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