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_第1页
浅谈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_第2页
浅谈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_第3页
浅谈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_第4页
浅谈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绪论1.1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概述1.1.1涵义要了解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涵义,首先就要了解税收筹划的涵义。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涉税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事先合理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法给予的对自己有利的可能选择和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经济环境,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选择和规划,选出合适的纳税方法,从而使本身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以获得最大税收利益的一种行为[1]。简单地说,如果将个人或企业增加收入、利润等称作“开源”,那么税收筹划就是进行“节流”。由于税收筹划所取得的是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所以它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税收筹划由于其目的和结果就是获取“节税”收益,因此,我们通常也把税收筹划称为节税[2]。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法允许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法对自己有利的规定,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选择和规划,选出合适的纳税方法,延缓或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的行为[3]。1.1.2特点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GB2⑴超前性税收筹划要在事先进行。一旦业务已经发生,事实已经存在,纳税义务已经形成,此时便无法筹划。所以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具有超前意识。一些企业由于对税收筹划存在误解,认为将税收筹划人员请到企业,就可以使自己少缴税款,但由于其业务已经完成,不可能逃避纳税义务。如果纳税人知道税收筹划的这一特点,在事实之前就积极请税收筹划人员参与,效果便会大不一样[4]。=2\*GB2⑵预期性税收筹划是在对未来事项所做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事先规划。在经济活动中,税收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这在客观上为纳税人提供了在纳税前进行事先筹划的可能性。另外,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税法规定也有其针对性。纳税人和税收对象的性质不同,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这在另一方面为纳税人提供了选择较低税负的机会。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或者应纳税额已经确定,再去偷漏税或欠缴税款,都不能认为是税收筹划。由于税收筹划的这种预期性,所以,进行税收筹划是有风险的[4]。=3\*GB2⑶全局性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5]:=1\*GB3①税收筹划可能影响企业的决策。税收筹划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的各种决策都是在考虑了相关因素后才做出的。当企业把税收作为一个因素加以考虑时,决策就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这一点看,税收筹划的影响具有全局性。=2\*GB3②税收筹划需要领导重视。在企业中,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为领导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企业领导对税收筹划重视不够,税收筹划工作在企业中将很难开展。=3\*GB3③税收筹划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税收筹划并不只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企业内部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如果财务部门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出发,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寻求最佳方案,就可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4\*GB2⑷成本性税收筹划需要付出成本。税收筹划的成本可以分为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无论是企业内部人员筹划还是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筹划,都要有资金上的投入。同时,落实筹划方案,企业需要付出资金成本。与成本相对的则是收益,企业在付出成本后,会带来相应的收益。成本与收益比较的结果,决定着筹划方案有否必要执行。收益性是税收筹划目标的最终表现[6]。=5\*GB2⑸专业性随着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经营业务的日益频繁,各国税制也越来越复杂,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产生作为第三产业的税务代理、税务咨询。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纷纷开辟和发展有关税收筹划的咨询业务,说明税收筹划正在向专业化发展[6]。以上这几点也是税收筹划所共有的特点。1.1.3税收筹划应遵循的原则企业税收筹划不仅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也就是说,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一味地仅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为充分发挥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决策者在制订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GB2⑴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在:=1\*GB2⑴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必须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而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纳税;=2\*GB2⑵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3\*GB2⑶企业税收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企业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必须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完善[7]。

=2\*GB2⑵服从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原则。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低税负,即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二是迟延纳税。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可以实现税收支出的节约。要进一步考虑的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税收负担的降低并不一定带来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负债融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这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如不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只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就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7]。

=3\*GB2⑶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的原则。企业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安排来实现,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决策。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脱离企业财务决策,必然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甚至诱导企业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例如,税法规定企业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退税优惠政策,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策略,必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利益。但是,如果撇开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吸纳能力和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片面追求出口经营带来的税收利益,就可能诱导企业做出错误甚至是致命的营销决策[8]。

=4\*GB2⑷成本效益原则。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取得效益。但是,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一方面,企业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因为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就要多缴;另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5]。

=5\*GB2⑸事先筹划原则。事先筹划原则要求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国家和企业税收法律关系形成以前,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样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如果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形成,纳税义务已经产生,再想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那就只能进行偷税、欠税,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税收筹划[8]。1.1.4税收筹划的目的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它有以下几层意思:=1\*GB2⑴减轻税收负担税收筹划首先要帮助纳税人减轻税负,这是税收筹划方案的最高目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前提下,总是致力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使得总成本最小化[9]。=2\*GB2⑵实现涉税零风险所谓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人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缴纳税款及时、足额,不会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即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种状态。纳税人纳税,首先要做到合法,在涉税上不出现法律风险;其次,才是在合法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筹划方法,实现最轻税负[9]。=3\*GB2⑶获取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纳税人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当期应该缴纳的税款延缓到以后年度缴纳,从而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这是税收筹划目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既然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企业就应该尽量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延缓当期的税款缴纳。纳税人在生产经营决策中,只有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才能使税收筹划方案更具有科学性[2]。=4\*GB2⑷提高自身经济利益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总体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少缴税款。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应服从企业的长远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段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2]。=5\*GB2⑸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不可少的一环,借以从依法纳税的角度对权利的失衡进行调整,以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依法纳税,不仅要求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还要求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规定合理合法地征收税款。对应缴纳的税款,企业负有及时足额缴纳的义务,不能偷税漏税和逃税;但对不应缴纳的税款,企业可以拒绝缴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1.2国内外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概况1.2.1国外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概况在欧美国家,一提起税收筹划,主要是指对所得税的筹划。国外的税收筹划一般不涉及商品课税,除了增值税、消费税等商品课税的税款要加到消费者价格中去由消费者负担,因而筹划的必要性较小以外,商品课税的筹划空间不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外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一般对商品和劳务一律开征增值税,而且增值税的课征往往只对商品(人民生活必需品)通过零税率或低税率实行优惠,而不对特定的企业实行优惠。这样,企业从事同一种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增值税待遇是相同的。另外,有的国家(如美国)商品课税实行在零售环节课征的销售税模式,生产和批发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无需缴纳销售税,因而也谈不上税务筹划;零售企业从事经营,一律要按本州统一的税率就其销售额纳税,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筹划空间。所得税需要税收筹划主要是因为它不容易转嫁,纳税人一般要最终负担自己缴纳的税款。这样,所得税就成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一种成本,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越多,其税后实际收益就越少。如果企业能够进行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则可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投资的边际税后收益率。另外,由于所得税税款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以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减少的应纳税额,不会相应增加其应税所得额。换句话说,所得税税收筹划带来的利益是免税的。当然,在国外,所得税的筹划较为普遍,不仅是因为它具有筹划的必要性,而且还在于所得税具有较大的筹划空间,这种筹划空间主要来源于各国税法中的税收漏洞以及林林总总的税收优惠措施[10]。国外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基本方法=1\*GB2⑴避免应税所得的实现采用这一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并不是说要让企业避免取得实际的经济所得,而是要让企业尽量取得不被税法认定为是应税所得的经济收入。例如,各国税法都规定,所得一般是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的,只有经过交易实现了的所得才需要纳税。资产不交换不变现就不对其增值所得课税,这是各国所得税法中的一个理论漏洞。为了利用这个理论漏洞进行税收筹划,国外企业往往要购买具有增值潜力的实物资产。其具体做法通常是用银行贷款购买土地等不动产,不动产增值后并不急于出售,因为只要不出售这一增了值的不动产,企业就不必缴纳资本利得税,而且企业还可以享受银行贷款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所带来的税收利益。利用借贷也可以达到避免应税所得实现的目的。例如,某企业拥有1000万元的房产,现在该企业急需200万元资金。虽然企业可以出售一部分房产取得收入,但这样企业就必须就这笔财产转让所得缴纳所得税。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企业可以用房产作抵押借入资金200万元。当然借债要支付利息,但只要利息额小于出售房产需缴纳的税款,借款筹资就是可取的[11]。=2\*GB2⑵推迟应税所得的实现纳税人如果能推迟应税所得的实现,则可以推迟纳税。推迟纳税对纳税人来说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继续享用这笔资金,并从中获利;二是用利息率进行贴现后,未来应纳税款的现值会有所减少。例如,假定纳税人将推迟纳税而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投资,投资的收益率为10%,所得税税率为30%,那么纳税人投资的税后收益率为7%。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纳税人将1000元应纳税款推迟到十年后缴纳,则这1000元税款的现值仅为508元。如果纳税人当年就用这508元进行投资,则下一年的本金和税后利息之和为544元。纳税人如果每年都将本金和利息用于投资,则十年后508元则会增值到1000元。如果纳税被推迟的时间较长,市场利息率更高,则推迟纳税给纳税人带来的经济利益就更大。在许多国家,推迟应税所得的实现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或快速折旧的方法。实行这两种折旧法,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不会减少,但由于企业前期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额较大,应税所得额较小,税款主要被推迟到后期缴纳,这样各年缴纳税款之和的现值会有所降低。国外企业往往还通过选择有利的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来推迟应税所得的实现。例如,当物价存在上涨趋势时,企业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计算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因为在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后购进的原材料价格会比先购进的原材料价格高,企业优先用较高的价格计算原材料的成本,无疑会把一部分利润推迟到后期去实现,这样就可以达到推迟纳税的目的。英美国家的“推迟课税”规定也给许多企业提供了推迟应税所得实现的机会。英美国家根据居民管辖权,一般都要对本国公司的海外利润征税,但为了鼓励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经营和发展,规定跨国公司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在汇回本国前不对其课税,只有这笔境外所得被汇回时再对其征税。由于有这种规定,英美国家的跨国公司出于税收筹划的考虑,往往要将自己的海外利润滞留在国外,使这笔利润不符合应税所得的条件[11]。=3\*GB2⑶在关联企业之间分配利润关联企业之间由于在资金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关系,所以它们之间进行交易并不一定完全采用市场价格,因而关联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转让定价来转移利润。尤其是当关联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存在差异时,利用转让定价向适用税率低的关联企业转移利润就成为企业税收筹划的一个重要方法。向关联企业进行零利率贷款也是关联企业之间分配利润的一种重要方法。假定市场借贷利率均为10%,甲企业贷给乙企业15万元,甲企业可以取得1.5万元的利息,乙企业用这15万元的资金进行投资也可以取得1.5万元的投资所得,这时甲、乙之间无收入转移。但如果甲企业向乙企业进行15万元的零利率贷款,甲企业没有因此从乙企业取得任何收入,但乙企业却可以用这笔贷款取得1.5万元的投资所得,可见这种无息贷款使一笔收入从甲企业转到了乙企业。如果甲、乙企业是关联的,而且乙企业适用较低的税率,甲企业就可以用这种手段向乙企业转移利润,从而达到减轻企业集团总税负的目的[11]。=4\*GB2⑷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对外筹资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股本筹资;二是负债筹资。即使这两种筹资方法都可以使企业筹集到所需的资金,但由于这两种筹资方式税收处理上不尽相同,所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就应当对筹资方式加以慎重考虑。因为企业无论是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还是举债筹集资金,都要给出资者一定的回报。但根据各国的税法规定,企业支付的股息红利不能打入成本,而支付的利息则可以计入企业成本。所以,从税收的角度看,借债筹资比股本筹资更为有利[11]。1.2.2国内企业税收筹划发展概况税收筹划概念从国外引进我国,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到目前,已逐渐进入我国人民的生活,企业的税收筹划欲望也在不断增强,而且随着我国税收环境的日渐改善和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增强,税收筹划更被一些有识之士和专业税务代理机构看好,不少机构已开始介入企业税收筹划活动,还涌现出了一些专业税收筹划网站。不少企业通过税收筹划,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发展后劲。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情况与之有很大差异。第一,增值税在我国是个主要税种,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存在大量的企业优惠(即对特定企业如福利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或即征即退等办法)。这样,生产或销售同一产品的企业相互之间增值税税负就可能不同,这种税收优惠制度必然会驱使税负重的企业进行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否则它们将无法与享受增值税优惠的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第二,我国目前实行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的商品课税制度,因而存在混合销售和兼营的问题,加之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负不同,这样就给企业进行商品课税的筹划提供了空间。第三,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更为企业所重视。这是因为企业所得税不仅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在企业的纳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因它的税源大,税负弹性也大。由于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具体计算过程又规定了复杂的纳税调增、调减项目,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就更大了[12]。1.3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1.3.1税收筹划的意义税收筹划是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以及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而出现的,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对完善税法,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税收违法行为和涉税犯罪,提高纳税人乃至全民的税收法律意识,加强税收征纳双方内部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涵养税源,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1\*GB2⑴税收筹划有助于提高纳税义务人的纳税意识,抑制偷、逃税行为。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纳税人税款的支付是资金的净流出,在收入、成本、费用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的税后利润或者说税后可支配收入与纳税金额互为增减,于是税收筹划便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税收筹划促使纳税人在谋求合法或不违法税收利益的驱动下,主动地学习、钻研税收法律、法规和履行纳税义务,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律意识[6]。=2\*GB2⑵税收筹划可以促进税收征纳双方加强管理。对纳税人来说,税收筹划可以促进纳税人加强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这样才能实现筹划的方案。对税务机关来说,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加强,可以使税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加强税收征管上,及时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促进税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促使税收征管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6]。=3\*GB2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直接作用于市场,政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对国家政策做出正确积极的回应。成功的税收筹划意味着纳税人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全面理解和运用,对国家税收政策意图的准确把握。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对纳税方案进行择优,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的税收宏观调控职能[3]。=4\*GB2⑷有利于涵养税源,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纳税人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可以促进产业布局的逐步合理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从长远和整体来看,有利于涵养税源,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和繁荣,国家的税收收入也将与之同步增长[3]。=5\*GB2⑸有利于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充分的保障,还可以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6]。1.3.2税收筹划研究探讨的内容由于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在企业的纳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探讨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具体内容见下图: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分配活动中的税收筹划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比较固定资产折旧筹划多环节生产企业转让定价的筹划租赁的税收筹划投资方向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企业组织方式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企业投资方式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投资伙伴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投资规模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图1,(1研究内容2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因此,在分析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筹资结构的变动对企业经营绩效与整体税负的影响;二是企业应如何合理调整筹资结构,以同时实现节税与所有者总体收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筹资结构是由企业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将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利用留存收益、向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其中,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利用留存收益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属于企业的权益资金;通过向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属于负债资金。所有这些筹资方式基本上都可满足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但就税收负担而言,这些筹资方式产生的税收后果却彼此迥异[13]。2.1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比较如果仅就税收负担而言,并不考虑企业最优资本结构问题,负债筹资较权益筹资的效果要好。这是因为负债筹资所支付的借款利息等可以在所得税前作为一项财务费用加以扣除,具有一定的抵税作用,能够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而权益筹资所支付的股息等则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因而所得税税负会相对重一些。下面以负债筹资方式中的向银行借款和权益筹资中的发行股票为例,就有关税收筹划的问题加以说明。例如,某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筹措1000万元资金用于某高科技产品生产线的建设,相应制定了A、B、C三种筹资方案。假设该公司的资本结构(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的比例)如下,三种方案的借款年利率都为8%,企业所得税税率都为33%,三种方案的息税前利润都为100万元。A方案:全部1000万元资金都采用权益筹资方式,即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每股计划发行价格为2元,共计500万股。B方案:采用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相结合的方式,向银行借款融资200万元,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400万股,每股计划发行价格为2元。C方案:采用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相结合的方式,但二者适当调整,向银行借款600万元,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200万股,每股计划发行价格为2元。三种方案的投资利润率如下表2,(1所示:表2,(1:投资利润率项目ABC负债资本额(万元)0200600权益资本额(万元)1000800400负债比例(负债资本/总资本)020%60%息税前利润(万元)100100100利息(万元)01648税前利润(万元)1008452所得税税额(33%)3327.7217.16税后利润(万元)6756.2834.84税前投资收益率(税前利润/权益资本)10%10.5%13%税后投资收益率(税后利润/权益资本)6.7%7.035%8.71%从以上可以看出,随着负债筹资比例的提高(从0到20%到60%),企业应纳所得税税额呈递减趋势(从33万元减为27.72万元,再减至17.16万元),税后投资收益率呈递增趋势(从6.7%上升为7.035%,再上升为8.71%),从而显示了负债筹资的节税效应。在上述三种方案中,方案C无疑是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但是,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采用负债筹资方案都是有利的呢?为此,借鉴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的理财方法,利用筹资无差别点,给出分析企业筹资税收筹划最佳方案的一般方法。所谓筹资无差别点是指两种筹资方式下,每股净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息税前利润是多少时,采用哪种筹资方式更有利。具体计算公式为(不考虑优先股):[(筹资无差别点-筹资方式I的年利息)×(1-税率)]/筹资方式I下普通股股份数=[(筹资无差别点-筹资方式II的年利息)×(1-税率)]/筹资方式II下普通股股份数。公式1将上表中的有关数据代入公式,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的无差别点为:[(筹资无差别点-0)×(1-33%)]/500万股=[(筹资无差别点-16)×(1-33%)]/400万股。通过计算求得筹资无差别点为80(万元)。即当息税前利润为80万元时,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的每股利润相等,当息税前利润大于80万元时,负债筹资比权益筹资较为有利;当息税前利润小于80万元时,则权益筹资较负债筹资有利。另外,在进行负债筹资的所得税税收筹划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GB2⑴利息资本化问题。资本性利息支出(如企业开办期间的利息支出、建造固定资产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以前发生的借款利息等),不得作为费用一次性从应税所得中扣除,而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可计入财务费用。因此,为了实现纳税筹划,企业应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缩短筹建期和资产的购建周期。=2\*GB2⑵利息扣除标准问题。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3\*GB2⑶关联方借款利息问题。企业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13]。2.2租赁的税收筹划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其资产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信用业务。租赁可分为两种形式:=1\*GB2⑴经营性租赁(也称服务租赁)。即传统的设备租赁,由出租企业购进设备、工具等,供用户选择使用,出租企业一般收取较高的租金。=2\*GB2⑵融资性租赁(也称金融租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运用日益广泛,是融通资金与融通物资相结合的特殊类型的筹资方式。出租企业对承租企业以提供类似信贷资金的方式,按承租企业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提供设备,以改善承租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财务状况。融资租赁应具备以下一条或多条特点:=1\*GB2⑴出租人在租赁期满时将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2\*GB2⑵承租人有优先承购权;=3\*GB2⑶租赁时间不短于租赁资产有效经济寿命的75%;=4\*GB2⑷最低租赁偿付款的现值不低于租赁资产公平时价的90%。租赁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许多专门的租赁公司也应运而生。当前,在企业理财中,租赁已成为借以实现税收筹划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减轻企业税负具有重要意义。对承租人来说,一是承租人只需按期支付租金便可得到所需设备使用权,不必为长期拥有机器设备先垫支资金,避免因短期资金集中支付给企业资金平稳周转造成冲击,以及资金被长期占用或经营不当时承担风险;二是承租企业支付的租金可以从成本中扣除,具有抵税效应。就出租方而言,出租既可以减少使用与管理机器设备所需追加的投入,又可以获得租金收入,而租金收入适用于税负较低的营业税(税率为5%),这比产品销售收入所适用的增值税税负(17%)低。当出租人与承租人同属一个企业集团时,租赁可使其直接、公开地将资产从一个企业转给另一个企业,实现利润、费用等的转移,最终达到整个集团税负减轻的目的。例如,某企业集团内部的甲企业某项生产线价值200万元,未出租前,该设备每年生产产品的利润为24万元,所得税适用税率为33%,即年应纳税额为7.92万元(24万元×33%)。现进行税收筹划后,将该生产线出租给同一集团的乙企业,每年租金收入15万元(假设租金水平与出租给独立第三者的水平相一致,符合独立核算原则)。则甲企业将生产线出租后的租金收入应纳营业税0.75万元(15万元×5%);而乙企业承租后,在产品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24万元),由于租金支出可以减少利润,则该企业年利润额为9万元,适用照顾性税率27%(年利润在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企业适用27%的所得税税率),乙企业年应纳所得税额为2.43万元(9万元×27%)。因此,租赁后,该企业集团的总体税负由7.92万元降低到3.18万元(0.75+2.43),节税达4.74万元。如果甲、乙企业适用的税率差别越大,租金越低,从甲企业转移到乙企业的利润越多,税负降低的幅度就越大,整个集团利润率增加的幅度就越大,税收筹划的效果就越好。即使甲、乙企业适用的税率相同,通过租赁也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13]。3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3.1投资方向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投资者进行投资,首先必须明确投资方向,即选准投资行业和投资区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区域,投资收益会有很大的差别。就税收方面来讲,为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确保我国“九五”、“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国家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投资,给予诸如减免税收优惠待遇。为能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地区经济布局,国家对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倾斜也不一样。为此,企业应尽可能选择具有税收优惠待遇的行业和地区进行投资[16]。3.2企业组织方式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新办企业或扩充投资设立分支机构,都会涉及企业组织方式的选择问题。不同的企业组织方式在税收待遇上也有很大的差别。目前大多数国家对公司企业在所得环节征收一道公司所得税,税后利润对投资者分配,还要缴纳一道个人所得税;而合伙企业则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例如,某纳税人甲经营一家建材商店,年盈利额200000元,该商店若按合伙企业组建,依现行税制税后利润为136750元[200000-(200000×35%-6750)];该商店若实行公司制,则在缴纳66000元公司所得税后(假设税率为33%),税后利润134000元作为股息分配,则还要缴纳一道个人所得税40150元(134000×35%-6750),与前者比,多负担所得税42900元(106150-63250)。面对公司税负重于合伙企业,该纳税人应选择办合伙企业(如设立个体工商户),而不组建公司。又如,母子公司是不同的法律主体,适合分开纳税;而总分公司是同一法律主体,适合汇总纳税。一般在异地新组建分支机构时,亏损的可能性较大,若按分公司的形式组建,则分公司的亏损与总公司的盈利合并计算,可以抵减总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当分支机构经营转入正轨后,转为母子公司的形式则可享受到独立公司的好处,而且还可能因为子公司规模小,使其能享受到18%或27%的低税率[16]。3.3企业投资方式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首先,在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投资时,可以建新厂房、买新设备,也可以收购亏损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法对盈利企业收购亏损企业,可以合并财务报表,在五年内可以用亏损企业的亏损来抵消盈利的规定,就可以达到减少税负,节约税金支出的目的[17]。其次,在企业有暂时闲置资产拟对外进行投资时,可以选择购买股票、债券或直接对某企业进行投资。根据税法规定,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免交企业所得税,买企业债券取得收入和对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收益要交所得税,买股票取得股利为税后收入不交税,但风险大,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权衡选择[18]。当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时,则还要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货币资金等投资方式上进行权衡。由于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具有节税作用,因此,投资者应尽量选择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进行投资,以便使计提的折旧和摊销费能作为税前扣除项目予以扣除,减少所得税的税基。同时,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这样企业还可以通过选择有利的资产评估方法,使被评估资产合理增值,从而多列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减少当期应纳税利润,相应缩小所得税税基,达到税收筹划的目标[19]。此外,当企业在外地设有子公司时,企业也可考虑用闲置的资产对子公司进行投资,这样做既可以增强企业对子公司的控制和影响力,又可以通过对母子公司之间费用分摊方法和利润分配方法及子公司将股利汇给母公司时机的选择,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的目的[20]。3.4投资伙伴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如果因为资金等原因需要与他人合作建立新公司,就必须考虑投资伙伴问题。排除合作人资金、信誉方面情况,只从合作者的身份考虑,便会有不同的税收待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能吸引外资,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通常外商企业享有较优惠的税收待遇。目前,我国也仍然实行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因此,国内的投资者若能与外国或港、澳、台投资者合作,便能享受不少的税收优惠[17]。3.5投资规模选择中的所得税筹划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大,获利能力大,纳税的绝对额也大。规模小,获利能力小,纳税的绝对额也小。依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依托于法定税率和企业账面记载的应税收益额,而不考虑这种账面意义的收益所实际取得的现金流入状况。企业只要是体现出账面或会计观念下的应税收益,就必须依法及时足额地动用现实的现金予以解缴,否则会受到税法的严厉制裁,使企业利益遭受极大损害。由此可见,在课税条件下,由于按会计收益计算的应交税额与应交税款按现实现金支付的刚性约束矛盾的客观存在,使企业规模最大化在纳税目标的约束下,并非是最优的。因此,投资企业在确定投资规模时,必须充分考虑纳税现金支付的刚性约束,即合理确定纳税目标约束下的投资规模,避免因投资规模最大化导致的税前账面收益最大化,由此发生的纳税现金需求超过企业现金供给,给企业带来诸如声誉受损等不利影响。此外,投资结构也对投资决策税收筹划产生影响。尽管国家为配合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投资等给予不同的税收待遇,使投资者在投资时,有可能利用国家制定的税收差别待遇,选择具有税收优惠的地区或行业进行投资。但是,从分散风险的角度出发,投资者不可能也不应该把资金全部投资于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因此,这里就有一个投资结构的优化组合问题。而不同的投资结构必然形成不同的应税收益构成,不同的应税收益构成又最终影响投资者的纳税负担[21]。4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4.1固定资产折旧筹划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有两个因素:折旧年限及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在税法中规定了各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只要不低于此年限标准,企业可自行确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这就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同时,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虽然加速折旧法对适用企业有限制,但对于规模较大的跨行业企业来说,也提供了筹划的可能性。=1\*GB2⑴折旧年限的筹划例如:某企业购进一辆价值50万元的货车,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如果该企业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每年计提折旧:500000×(1-4%)/8=60000(元)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60000×33%×5.335=105633(元)如果该企业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每年计提折旧:500000×(1-4%)/6=80000(元)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80000×33%×4.355=114972(元)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缩短折旧年限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提前,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缩短折旧年限就可以节税,如果例中企业享受“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并假设该车辆为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情况又是如何呢?如果该企业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各年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第1、2年各为0(免税),第3、4、5年分别为60000×15%=9000(元)(税率减半,免地方企业所得税),第6、7、8年分别为60000×33%=19800(元),总和86400元。折现如下:9000×(3.791-1.736)+19800×(5.335-3.791)=49066(元)如果该企业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各年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第1、2年各为0(免税),第3、4、5年分别为80000×15%=12000(元)(税率减半,免地方企业所得税),第6年80000×33%=26400(元),第7、8年各为0,总和62400元。折现如下:12000×(3.791-1.736)+26400×0.564=39549(元)由此可见,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2\*GB2⑵折旧方法的筹划例: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8万元,预计净残值2000元,使用年限5年。该企业所得税适用33%的比例税率,假定银行利率为10%。表4,(1:固定资产折旧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元)各种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元)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第一年40000.008052.002640.004620.00第二年50000.0011352.0010164.009636.00第三年48000.0010692.0012038.4010692.00第四年40000.008052.0010678.809768.00第五年30000.004752.007378.808184.00合计208000.0042900.0042900.0042900.00折现额36503.6034892.1035145.00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加速折旧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但相对来说,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有一定的限制。现行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采用直线法计算,但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来说,需要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要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上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14]。4.2多环节生产企业转让定价的筹划以减轻集团公司整体税负为目标的转让定价的基本作法是:=1\*GB2⑴在关联公司之间进行的货物、劳务、技术和资金等交易中,当卖方处于高税区而买方处于低税区时,其交易就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进行。=2\*GB2⑵而当卖方处于低税区买方处于高税区时,其交易就以高于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进行。但在制定转让价格时,应注意税法对此的相关规定,即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调整依据为以成本价加上10%的成本利润率。例:甲企业主要生产制造A产品,A产品有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完成后,单位生产成本为200元,第二道工序完成后,单位生产成本为450元,第三道工序结束后,完工产品单位成本为500元。A产品平均售价每件800元,2000年销售A产品25万件。甲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其他有关数据如下:=1\*GB3①产品销售收入20000万元;=2\*GB3②产品销售成本12500万元;=3\*GB3③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200万元;=4\*GB3④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合计2300万元;=5\*GB3⑤利润总额5000万元。则:应纳所得税额=5000万元×33%=1650万元分析:第三道工序增加的成本很少,仅为50元,占整个产品制造成本的10%,而产品是在这道工序完成后对外销售的。筹划:如果在距离本企业不远的低税率地区设立一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乙企业),乙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甲企业在A产品完成第二道工序作为产成品,并按单位成本450元加价20%后,以540元的售价销售给乙企业,由乙企业负责完成A产品的第三道工序。假设:甲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税金及附加中的10%转移给乙企业,乙企业除增加甲企业转移过来的费用及税金外,由于新建立公司另增加管理成本100万元。通过以上分析计算,得出如下结果:甲企业:=1\*GB3①产品销售收入=25×540=13500(万元)=2\*GB3②产品销售成本=25×450=11250(万元)=3\*GB3③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180万元;=4\*GB3④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合计=2300×90%=2070(万元);=5\*GB3⑤利润总额0。则:应纳所得税额:0×33%=0乙企业:=1\*GB3①产品销售收入为25万件乘以800元,等于20000万元;=2\*GB3②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等于540元加上50元,等于590元,产品销售成本等于25万件乘以590元,等于14750万元;=3\*GB3③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20万元;=4\*GB3④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合计=2300×10%+100=330(万元);=5\*GB3⑤利润总额为4900万元。则:应纳所得税额=4900万元×15%=735万元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1\*GB3①甲企业通过在低税率地区设立子公司,节省所得税额为915万元(1650-735);=2\*GB3②由于乙企业是甲企业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如果乙企业保留盈余不分配,甲企业也就无需按税率之差补缴所得税;=3\*GB3③虽然甲、乙企业存在关联关系,但税务机关不会对甲企业的定价进行调整,因为甲企业的产成品属于中间产品,甲企业取得的只是工业加工环节的利润,将其定价确定在20%,已远远超过了税法规定的成本利润率10%;=4\*GB3④通过转让定价,大部分利润都在乙企业实现,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转让定价的目的[15]。5分配活动中的税收筹划对于企业来讲,利润是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也就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相抵后的差额,收入小于成本费用之差为亏损,反之为利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企业的利润,就其构成来看,既有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也有通过投资活动而获得的,还包括那些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项而引起的盈亏。而且,不同类型企业利润的构成也有一些差别。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利润一般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投资净收益和补贴收入,再加上营业外收支净额,即为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当期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即为当期的税后利润即净利润。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那么净利润又是如何分配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利润分配表的基本格式,如下页表5,(1所示。从表中可以知道,企业的利润要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但这种分配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它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利润总额的分配,它是在国家与企业两个主体之间进行。此时分配的总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分配的方式是国家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分配的结果是国家获得企业所得税收入,而企业获得税后利润。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如何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呢?我们可以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中找到答案。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由此,可以发现减轻税收负担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尽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另一条是尽量采用低税率。其次是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即:净利润的分配,它主要是在企业与股东或合伙人之间进行,分配的依据是财产权利。表5,(1:利润分配表项目一、净利润加:年初未分配利润其他转入二、可供分配的利润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三、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减: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四、未分配利润注:*这四项是针对外商投资企业而列的,国内的企业没有这四项。从利润分配表中可以看出,分配应按如下顺序进行:=1\*GB2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法定盈余公积应按照税后利润的10%来提取,但是如果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法定公益金是按照税后利润的5%~10%的比例提取,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2\*GB2⑵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3\*GB2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的剩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向股东分配利润;股份有限公司原则上应从累计盈利中分派,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即所谓“无利不分”原则。但若公司用盈余公积金抵补亏损以后,为维护其股东信誉,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也可用盈余公积金支付股利,不过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其中对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股利还要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采用何种股利分配政策,才能使股东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合理合法地降低呢?这也是企业在采取分配政策时应予以充分考虑的。因为不同的股利分配方式,其税收待遇也不尽相同[22]。利润分配方式的不同,大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税收成本,所以,有必要研究利润分配方式是如何影响税收成本的。下面探讨利润保留不分配的税收筹划。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纳税人从其他企业分回的已缴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缴纳的税额可以在计算本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即联营企业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联营企业的,不退还所得税;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凡被投资企业利润不向投资者分配的,则不必补缴所得税。这样,保留低税率地区被投资企业的税后利润不进行分配并转为投资资本,可以减轻投资者的税收负担。案例:公司为内地一家大型企业,1999年甲公司税前利润为400万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于1997年在经济特区设立的乙公司税前利润为300万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试分析甲公司董事会是否应收回乙公司的税后利润。分析:甲公司作为投资方,其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比乙公司适用税率15%要高,这样,若甲公司从乙公司分回已缴纳所得税的利润按税法规定应当以33%的适用所得税税率补缴应纳所得税额;但如果乙公司不向甲公司分配利润,那么甲公司就不必补缴所得税。详细分析如下:=1\*GB2⑴若乙公司不向甲公司分配利润甲公司应纳所得税额=400×33%=132(万元)乙公司应纳所得税额=300×15%=45(万元)甲、乙公司合计缴纳所得税额=132+45=177(万元)=2\*GB2⑵若乙公司将利润全部分配掉,则甲公司来源于乙公司的所得,应补缴所得税额。应补缴所得税额=投资方分回利润额/(1-联合企业所得税税率)×(投资所得税税率-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300-45)/(1-15%)×(33%-15%)=300×18%=54(万元)则,甲公司应纳所得税额为:132+54=186(万元),甲、乙公司合计缴纳所得税额:186+45=231(万元)两种情况比较,保留税后利润于低税率地区,可比把利润全部分回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4万元(231-177)。常见的利润分配方式是延期分配股利或直接将股东应分得的股利(盈余)直接转作投资,从而获得延迟缴纳所得税的好处。对于我国的股份制企业,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股份公司采取不直接分配股息,而使股票增值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例如,某股份公司,1996年营业状况良好,年底有盈余,但它并没有把利润全部分给股东,而是把利润中的大部分作为公司的追加投资。这样,公司的资产总额加大了,而没有多发行股票,使公司的股票升值。这比发放现金股息好处更多,一方面,股东的个人所得税(股息部分)就无需再交;另一方面,公司也取得了再投资部分的优惠待遇。另一种是设立持股公司。这也是针对股东而言的,如果某公司想对一股份公司投资,可采取此办法,即在低税区建立持股公司。这主要是考虑到:低税区本身通常对股息和资本利得免税,或只征很低的税,母公司将股息留在持股公司,就可把低税区获得的税收优惠利益暂时保存,获得延迟纳税的好处。此时,若企业与关联企业适用税率不一致,尤其是关联企业适用低税率时,延期分配股利对企业的影响就不一样,它至少可以为企业获得低税区税收优惠而带来的税收利益的时间价值。若股东为个人,便不能享受税收抵免待遇,双重征税无法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可将股利直接转增股本,形成投资,以增加股东所持股票价值或延期支付股息,从而给股东带来不缴所分配股息应缴的个人所得税或缓缴个人所得税的利益。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他们将从三资企业中分得的利润,直接再用于对中国的投资,可以获得再投资退税[10]。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若甲公司不收回乙公司的税后利润,而是把它放在乙公司内作为追加投资,扩大乙公司的生产能力,那么,不但甲公司的整体税负降低了,而且乙公司的生产规模得到了扩大,对于两公司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6税收筹划风险与防范随着税收筹划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接受,各种形式的税收筹划活动已在各地悄然兴起。但是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在给企业带来节税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风险,即风险与利益并存。如果无视这些风险,任其发生而不加以防范,其结果可能是以节税目的为开始,却以遭受更大的损失而告终。6.1税收筹划的风险税收筹划的风险,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由于税收筹划是在经济行为发生之前做出的决策,而税收法规具有时效性,再加上经营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其具有不确定性,蕴含着较大的风险。=1\*GB2⑴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政策选择不正确带来的风险。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筹划人对政策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即筹划人自认为采取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政策规定,但实际上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变化风险是指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一项税收政策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总是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变更,对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及时地补充或完善。例如,从1999年到2001年3年内,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发展,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变动了11次,在2010年前后,将完全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因此,政策的变化和时效性会对企业的税收筹划带来较大的风险。=2\*GB2⑵操作风险。由于税收筹划是在税收法规的边缘操作,以帮助纳税人实现利益最大化,加上我国税收立法体制层次多,有些法规内容存在着很多模糊之处,这就给税收筹划带来了很大的操作风险。如果不能系统理解和全面掌握,并加以综合运用,就很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出现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如因利用再生资源比例不足而享受了有关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因残疾人员比例不足而享受了福利企业优惠等等。=3\*GB2⑶经营风险。税收筹划是一种合理合法的预先谋划行为,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企业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对税收筹划的效益有较大的影响,有时还会直接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因为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但无论何种差别,均应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即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所选税收政策要求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在给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可能性的同时,也对企业的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带来了约束,从而影响着企业经营活动本身的灵活。如果项目投资后经济活动本身发生变化,或对项目预期经济活动的判断失误,就很可能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必要特征或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税负。比如,我国现行税制对生产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型外商企业实行“免二减三”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但若生产性外商企业兼营非生产性业务,且非生产性业务的收入超过业务总收入的50%,则不得再享受此项税收优惠政策。某外商合资电子厂是生产性企业,尚处于减免税期限内(减半按15%征收),由于其产品销路不佳而外购其他厂家的电子成套设备散件进行组装,这样该厂就同时从事了生产性经营和非生产性的组装业务。若本年度内该企业的组装业务大于其业务总收入的50%时,尽管该企业尚处于减免税期限内,但仍不能减半征收,只能按30%纳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经营活动的变化时时影响着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企业必须面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4\*GB2⑷查处风险。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是合法的,符合立法者的意图,但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税务行政执法偏差,从而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因为我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再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不可能高低如一,即使是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也可能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而导致税收筹划方案行不通,或者被视为逃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查处,不但得不到节税的收益,反而会加重税收成本。例如,我国增值税法规定,个人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2000~5000元,提供应税劳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1500~3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销售额150~200元,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幅度内确定具体的起征点。如果征纳双方缺少沟通,特别是假如企业税收筹划人员不了解当地的具体规定,就会受到税务机关的查处。=5\*GB2⑸无收益风险。如对企业的情况没有全面比较和分析,导致筹划成本大于筹划成果,面临着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有时从表面上看有成果,而实际上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等等。6.2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由于税收筹划目的的特殊性,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面对风险,企业应当主动出击,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税收筹划的收益,实现筹划的目的。=1\*GB2⑴确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无论是从事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员还是接受筹划的纳税人,都应当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始终保持对筹划风险的警惕性。应当意识到,由于目的的特殊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无时不在的,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从筹划的实效性看,仅仅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设备,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收筹划预警系统,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通过大量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市场竞争状况、税务行政执法情况和企业本身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当发现可能引起发生税收筹划风险的关键因素时,及时采取对策,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客观现实,防患于未然,遏制风险的发生。=2\*GB2⑵依法筹划,力求税收筹划方案与国家的税收政策保持趋同。税收筹划应当合法,这是税收筹划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税收筹划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实际操作时,要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规的内涵,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务必使税收筹划方案不违法,这是税收筹划成功的基本保证。=3\*GB2⑶注重综合性,防止造成企业总体利益下降。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决定的。税收筹划必须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综合策划,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也就是说,税收筹划首先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仅仅是个别税种税负的减少。这是由于各税种的税基相互关联,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某种个税税基的缩减可能会致使其他税种税基的扩大。因而,税收筹划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某项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增加。因此,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应综合考虑、全面权衡,不能为筹划而筹划。=4\*GB2⑷保持税收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