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入门课件_第1页
针灸入门课件_第2页
针灸入门课件_第3页
针灸入门课件_第4页
针灸入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入门

辩证取穴针灸取穴从六个方面考虑:第一,八总穴;第二,八会穴;第三,局部取穴;第四,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第五,病位交叉对应取穴。第六,奇穴或经验用穴。一、八总穴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足)三里,腰背委中,胸胁阳陵,少腹(三)阴交,颅脑太冲’

八总穴歌要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疼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足)三里,腰背委中,胸胁阳陵,少腹(三)阴交,颅脑太冲’

眼睛红肿。眼睛所在的部位和头面与颅脑有关,于是就在太冲与合谷穴位上扎针;胸闷心烦失眠,胸闷心烦所在的部位和胸部有关,与颅脑有关。于是就在内关与太冲穴位上扎针;呕吐胃痛,呕吐胃痛所在的部位和胃脘有关,于是就在内关与足三里穴位上扎针;颈项强痛,颈项强痛所在的部位和颈项与肩背有关,于是就在列缺与委中穴位上扎针等。八总穴是几千年的经验结晶,是取得临床速效高效的必备穴位。学会了它,就能对疾病建立起基本的诊治观念。同时这种观念还是整体的、全局的,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诊治。有了它,医者的心中就有了理念的依靠。当然,经络的分布也很重要,但你可以在以后临床的应用中慢慢地学习。学了经络学说以后,这八个穴位的作用就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了。”

二、八会穴针灸取穴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会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一、腑会中脘;二、脏会章门;三、筋会阳陵泉;四、髓会绝骨;五、骨会大杼;六、血会膈俞;七、脉会太渊;八、气会膻中;腑会中脘;一、腑会中脘:中医学认为,胃属土,为六腑之大源,“六腑之大源”,说明胃在六腑中居首要地位。中脘又为胃之募穴,当胃之部。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完谷不化,黄疸等各种腑病,尤为治疗胃与大小肠病症的主穴。

就是说所有消化道的疾病首先要考虑使用中脘穴。脏会章门二、脏会章门:章门为脾之募,为脾之精气结聚之处。由于“五脏禀于脾”,脾为后天之本,为精、气、血、津液化生之源,故睥在五脏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是“盛则可盛”。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完谷不化胁痛、痞块、溺多白浊等各种脏病,尤以主治肝、脾疾患为重点。

是指由于脾气虚引起精、气、血、津液化生不足,针灸要考虑取章门穴。”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神疲乏力、语声低微、气短自汗、舌淡脉弱,四个方面的症状。如果再加上面黄、肌瘦、纳呆、便溏等症状就是脾气虚的诊断依据。”

筋会阳陵泉三、筋会阳陵泉:膝为众筋会聚之所。《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故又有“肝合筋”,肝为脏属阴,肝与胆相表里,胆为腑属阳,胆为阳木,主春天少阳生发之气,俗称“一年之计在于春”,阳陵泉,又为足少阳合穴,主治下肢痿痹、麻木、膝伸不得屈,胁肋痛,口苦,主要有疏筋络,利关节,清肝胆之功。

筋会阳陵泉,特别是有关神经与关节的痉挛性疾病,针刺阳陵泉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筋会阳陵泉举例:患带状疱疹,发病已经半个月了,皮肤表面的水疱已经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但是皮肤十分敏感,不能抚摸,左胸更甚。全身时发痉挛性抽痛,特别是在夜间十二点至凌晨三点,痉挛性抽痛加剧。针第一个穴位就是阳陵泉,入针不久,病人说自己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随后我就再针刺两侧的内关与公孙,留针十分钟。疼痛减轻。夜里睡得好,早晨的食欲也比平时好。按上法连续针刺了五天,病人基本恢复。”

髓会绝骨四、髓会绝骨:肾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所以,又称脑为“髓海”。这就上有髓海,下有髓会绝骨主治中风,手足不遂,膝痛,胸胁胀等病症。因脑为髓之海,故髓会绝骨为治疗脑病的主穴,有补肾健脑之功,多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还可防止复中。

骨会大杼五、骨会大杼:大杼穴是膀胱经穴位,大杼穴与骨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所处的部位上。因脊椎骨两侧有横突隆出,形似织杼,故名大杼。其次,大杼穴为多条经脉相会处,而这些经脉均与肾有特殊关系,在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大杼主治肩胛骨痛、颈项强痛不可俯仰血会膈俞六、血会膈俞。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因为膈腧从位置上而言:上则心俞,心主血,下则肝俞,肝藏血,故膈俞为血会。又膈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而足太阳多血。”《备急千金药方》:“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医学入门》云:“主胸胁心痛,痰疟,痃癖,主一切血疾。”《循经考穴编》:“主诸血证妄行,及产后败血冲心。”《医宗金鉴》云:“膈俞主治胸胁痛,兼灸痰疟痃癖攻,治一切失血证,多加艾灸总收功。”《针灸逢源》:“治诸血证及胸胁痛。”《针灸聚英》:“主心痛周痹。”

脉会太渊七、脉会太渊,太渊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当寸口部,因有肺朝百脉之说,所以当太渊定为脉会,主治胸痹、心痛、脉涩、喘息咳逆等心、肺二脏有关的疾病。因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本穴多用于脉管疾患,具有理气、活血、通脉之功。

气会膻中八、气会膻中,因膻中位于上焦,积聚宗气故称为气海。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之清气和经由脾胃消化吸收得来的水谷精气结合而起。宗气形成于肺而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助心以行血,为诸气之宗,膻中,又为心包募穴。主治胸闷气喘,噎膈气逆、咳嗽,具有调畅气机,宽胸降逆之功。三、局部取穴在发病的部位的体表取穴或者发病部位的邻近取穴。也就是说,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针灸。这种取穴的方法是最原始的方法,也可能是先人最早发现的一种取穴的方法。”

针灸取穴的危险穴位枕骨下面的区域,如风府、哑门、风池等穴位,它们与延髓靠得很近。还有深刺哑门治聋哑。刺胸腹者,必避五脏。‘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是眼睛以及它的周围的区域;神阙天突穴。等

扎针时的注意事项还有以下二项:在胸背部与腹部初学阶段针刺深度不超过0.5寸;对于体弱者、因劳累而体能消耗过多者,一定都要平卧在床上针刺,以免“晕针”

得气“‘得气’这种经络现象很奇怪,持针的三个手指会感到针下有一个东西,一种气,一种活动着的气场和在不停捻转着提插着的手指的合力之间对抗着,较量着,吸引着。这时病人会感到针下有一种酸麻重痛的反应,甚至出现上下传导贯通的针感。”

四、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许多疾病都可能在背部脊椎上,寻找到压痛点等异常的感觉与赘状物。取穴方法中,在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阿是穴’就是出现在人体体表的敏感的压痛点,在这些压痛点上针灸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例如“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对头部、颈部、肩部的疾病与发热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第七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对胃部、胸部、胁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对腰部、下腹部与妇女的胞宫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任何疾病,只要发现脊椎骨上有压痛,就要在这里取穴。”

五、病位交叉对应取穴“针灸取穴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