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中西医诊疗方案解读与探讨_第1页
新冠感染中西医诊疗方案解读与探讨_第2页
新冠感染中西医诊疗方案解读与探讨_第3页
新冠感染中西医诊疗方案解读与探讨_第4页
新冠感染中西医诊疗方案解读与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冠感染中西医诊疗方案解读与探讨仪陇县中医医院呼吸科

新冠肺炎临床诊疗概要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Background012019年12月,武汉发生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COVID-19),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部分重症患者进展迅速,出现ARDS和感染性休克,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危重病例至关重要感染性休克ARDSSpike-ACE2途径SARS-CoV-2细胞因子风暴背景介绍

Background012019年12月,武汉发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COVID-19),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部分重症患者进展迅速,出现ARDS和感染性休克,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危重病例至关重要感染性休克ARDSSpike-ACE2途径SARS-CoV-2细胞因子风暴病原学特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N)包裹RNA基因组构成核衣壳,外面围绕着病毒包膜(E),病毒包膜包埋有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等蛋白。刺突蛋白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入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约需4~6天。与其他病毒一样,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如S蛋白与ACE-2亲和力的变化将会影响病毒入侵细胞、复制、传播的能力,康复者恢复期和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以及抗体药物的中和能力,进而引起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关切的变异株”(variantofconcern,VOC)有5个,分别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目前Omicron株感染病例已取代Delta株成为主要流行株。现有证据显示Omicron株传播力强于Delta株,致病力有所减弱,我国境内常规使用的PCR检测诊断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可能降低了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临床分型(一)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二)普通型。具有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三)重型。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1.出现气促,RR≥30次/分;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0)/吸氧浓度(Fi0)≤300mmHg(1mmHg=0.133kPa);

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0/Fi0。进行校正:Pa0/Fi0×[760/大气压(mmHg)]。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1.持续高热超过3天;2.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4.辅助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5.出现嗜睡、惊厥;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四)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2.出现休克;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一)成人。有以下指标变化应警惕病情恶化:

1.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

2.组织氧合指标(如指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恶化或乳酸进行性升高;3.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或炎症因子如自细胞介素6(IL-6)、CRP、铁蛋白等进行性上升;

4.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

5.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二)儿童。

1.呼吸频率增快;2.精神反应差、嗜睡;

3.乳酸进行性升高;4.CRP、PCT、铁蛋白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5.影像学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6.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异常血红蛋白、重度营养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新生儿。新冠感染中医药诊疗方案第二部分新冠感染中医药概论01新冠感染中医药治未病02新冠感染中医药治疗03总结04目录CONTENTS疫病中医药概论1聚焦中医中医病因病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疫毒之邪,自口鼻而入,首犯肺卫。临床大多无症状,部分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鼻塞、乏力等。部分患者病邪内传,壅闭于肺而出现高热、喘憋等重症状态,终至正虚邪陷、内闭外脱之危候。恢复期可见气阴两虚,肺脾气虚等证。病因病机二请输入您的小标题病因病机一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流行,奥密克戎毒株取代德尔塔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传播力更强而致病力有所减弱,临床表现呈现新的特点。根据流行病学特征、病程进展及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仍属“疫病”范畴,为外感疫疠浊毒之邪,治以“化浊解毒,清热养阴”为法,防以“静心气、扶正气、避浊气(毒)”为则。依据不同阶段邪正盛衰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古代对传染病的研究瘟疫论《瘟疫论》,又称《温疫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作者为明朝末期的医学家吴有性,字又可,是明末姑苏(今江苏吴县)人。吴有性所处的时代,正是传染病大流行的时候。明末公元1641年,传染病遍及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等地。许多医生找不到新的治疗办法,治疗效果很差。吴有性亲眼目睹当时一些传染病流行地区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的惨景,刻苦钻研医学道理,不顾自己安危,深入到传染病流行区,进行医疗实践,通过对当时流行的传染病的详细研究,结合他自己丰富的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总结,终于在祟祯15年(公元1642年)写成了《温疫论》。邪伏膜原学说相关理论邪伏膜原学说鉴别:伤寒,感受天地之常气而致病;疫病,感天地之疫气致病邪伏膜原学说病因:提出邪在半表半里之膜原感邪途径:“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发病:“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初起证候:起病急骤,初起或先见发热恶寒、咳嗽或见憎寒壮热继则但热不寒,苔白如积粉,舌质红绛等邪伏膜原之证;或见身大热,吐泻腹痛,或吐衄发斑等热毒盛于内外之证;传变迅速,症状复杂,病情凶险,可出现闭窍神昏、动风痉厥、伤络动血、喘急、厥脱、尿闭等危重证候传变:提出疫有九传治疗:强调以祛邪为第一要义<温疫論>预防方案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中医药干预工作方案》(川疫指办发〔2022〕108号)明确的高风险人群和重点人群等。适用对象

中医药治未病2预防处方正常人群预防处方单位:g(克)预防处方药材的分量荆芥10g防风10g紫苏叶10g陈皮10g炒白术10g灸甘草5g预防处方体弱人群预防处方单位:g(克)预防处方药材的分量荆芥10g防风10g紫苏叶10g陈皮10g炒白术10g黄芪10g灸甘草5g预防处方我院体弱人群预防处方单位:g(克)预防处方药材的分量大枣15g防风6g生姜10g陈皮6g炒白术10g黄芪15g灸甘草5g预防处方儿童预防处方单位:g(克)预防处方药材的分量荆芥5g防风5g紫苏叶5g陈皮5g炒白术5g神曲5g灸甘草5g焦山楂5g煎服方法:每剂熬药液约600ml,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1-2次。儿童:7岁以下者,每次口服30-50ml,每日1-2次;7岁以上者,每次口服100ml,每日1-2次。预防处方我院儿童预防处方单位:g(克)预防处方药材的分量白萝卜25g防风5g藿香5g陈皮5g炒白术5g神曲5g甘草5g银花5g煎服方法:每剂熬药液约600ml,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1-2次。儿童:7岁以下者,每次口服30-50ml,每日1-2次;7岁以上者,每次口服100ml,每日1-2次。居家防护建议熏蒸处方单位:g(克)预防处方药材的分量艾叶10g苍术10g石菖蒲10g薄荷15g使用方法:加水1000ml,泡10分钟,小火慢煮30分钟,浓缩药液150ml。使用时在室内进行,将熏蒸方药液加入洗净的家用空气加湿器中通电熏蒸或者在锅中持续蒸煮挥发,每天1-2次。居家防护建议香囊处方单位:g(克)预防处方药材的分量广藿香10g薄荷10g山奈10g苍术10g使用方法: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效,以预防疫病。孕妇及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鼻炎等)者不建议使用。居家防护建议合理膳食饮食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萝卜、芦笋、山药、藿香、菊花等。合理运动运动适度,可学习运用传统保健强身方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调畅情志保持精神内守,勿惊慌,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勿躁勿虑静养。穴位保健对足三里、气海、关元等重要强身壮体的保健穴位,经常施灸、按摩等,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以达到防病却疾的目的。起居有常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被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若出汗,则热水浴并及时更衣。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中医药治疗方案3治疗方案---依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本轮疫情收治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寒乏力、身痛、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咳嗽、咯痰或无痰、胸闷气喘,呕恶、腹泻、鼻塞、流涕,纳呆等。治疗上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为基础,治法以辛温或辛凉解表为主等原则。方案参考医学观察期---轻型或者初期或者为无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证候及气候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中医治疗临床治疗期---经验方一、强烈推荐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颗粒(万金油)服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各一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清肺排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2次。疗程3〜6天。适用范围:结合多地医生临床观察,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对非中医类临床工作者青睐。基础方剂: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射干9g、紫菀9g、冬花9g、细辛6g、山药12g、藿香9g、枳实6g、陈皮6、生姜9g。临床治疗期---轻型二、轻型之寒湿郁肺证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闷憋气,纳呆,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苔白厚腻或腐腻,脉濡或滑。推荐处方:寒湿疫方基础方剂: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9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服法:每日1剂,水煎600ml,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饭前服用。寒湿疫方亦适用于普通型患者。临床治疗期---轻型二、轻型之湿热蕴肺证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苦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推荐处方:槟榔10g、草果10g、厚朴10g、知母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连翘15g、青蒿10g(后下)、苍术10g、大青叶10g、生甘草5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疗程5〜7天。连花清瘟颗粒服法: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7〜10天。连花清瘟胶囊服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临床治疗期---普通型三、普通型之湿毒郁肺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推荐处方:宣肺败毒方基础方剂:麻黄6g、炒苦杏仁15g、生石膏30g、薏苡仁30g、麸炒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马鞭草30g、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甘草10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推荐中成药:宣肺败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袋,每日2次。疗程7〜14天,或遵医嘱。临床治疗期---普通型三、普通型之寒湿阻肺证临床表现:低热,身热不扬,或未热,干咳,少痰,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推荐处方:平胃达原饮,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临床治疗期---普通型***三、普通型之疫毒夹燥证(增加内容)临床表现:恶寒,发热,肌肉酸痛,流涕,干咳,咽痛,咽痒,口干、咽干,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干,脉浮紧或者浮数。推荐处方:宣肺润燥解毒方基础方剂:麻黄6g、杏仁10g、柴胡12g、沙参15g、麦冬15g、玄参15g、白芷10g、羌活15g、升麻8g、桑叶15g、黄芩10g、桑白皮15g、生石膏20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疗程5〜7天。连花清瘟颗粒服法: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7〜10天。连花清瘟胶囊服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临床治疗期---重型四、重型之疫毒闭肺证临床表现:发热面红,咳嗽,痰黄粘少,或痰中带血,喘憋气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恶心不食,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推荐处方:化湿败毒方基础方剂:生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15g、甘草3g、藿香10g(后下)、厚朴10g、苍术15g、草果10g、法半夏9g、茯苓15g、生大黄5g(后下)、生黄芪10g、葶苈子10g、赤芍10g。服法:每日1〜2剂,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一日2〜4次,口服或鼻饲。推荐中成药:化湿败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2次;或遵医嘱。临床治疗期---重型四、重型之气营两燔证临床表现:大热烦渴,喘憋气促,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绛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或浮大而数。推荐处方:清瘟败毒饮,具体方剂: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30g、生地30〜6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30g、玄参30g、连翘15g、丹皮15g、黄连6g、竹叶12g、葶苈子15g、生甘草6g。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先煎石膏、水牛角后下诸药,每次100ml〜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饲。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冲。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5个穴位,背俞穴与肢体穴位相结合,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临床治疗期---危重型五、危重型之内闭外脱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机械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出现机械通气伴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者,可用生大黄5〜10g。出现人机不同步情况,在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情况下,可用生大黄5〜10g和芒硝5〜10g。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恢复期---分多端一、肺脾气虚证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推荐处方:香砂六君子、参苓白术散,参苏饮等。具体方药: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甘草6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二、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推荐处方:竹叶石膏汤、沙参麦冬汤等,具体方药:南北沙参各10g、麦冬15g、西洋参6g,五味子6g、生石膏15g、淡竹叶10参15g、山楂、砂仁、生甘草6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针灸治疗推荐穴位:足三里(艾灸)、百会、太溪。针刺方法: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隔物灸贴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贴敷40分钟,每日一次。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更新主要要点新冠肺炎“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增加清肺排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2次。疗程3〜6天。临床治疗期新冠肺炎“轻型”增加:①“寒湿郁肺证”增加了“寒湿疫方亦适用于普通型患者”内容;②“湿热蕴肺证”增加了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口服,一次1〜2袋,一日3次,疗程5〜7天。连花清瘟颗粒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7〜10天。连花清瘟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③新增“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针刺方法每次选择

3

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轻型症状治疗新冠肺炎“普通型”增加:①“湿毒郁肺证”增加了推荐中成药宣肺败毒颗粒冲服,一次1袋,每日2次,疗程

7〜14

天,或遵医嘱;②新增“疫毒夹燥证”: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肌肉酸痛、流涕、干咳、咽痛、咽痒、口干、咽干、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干、脉浮紧。推荐处方“宣肺润燥解毒方”:麻黄6g、杏仁10g、柴胡12g、沙参15g、麦冬

15g、玄参15g、白芷10g、羌活15g、升麻8g、桑叶15g、黄芩10g、桑白皮15g、生石膏20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③新增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口服,一次1〜2袋,一日3次,疗程5〜7天。连花清瘟颗粒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7〜10天。连花清瘟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④新增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轻型症状治疗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更新主要要点重型症状治疗新冠肺炎“重型”增加:①疫毒闭肺证:推荐中成药化湿败毒颗粒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2次或遵医嘱”;②新增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冲。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5个穴位,背俞穴与肢体穴位相结合,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危重型治疗新冠肺炎“危重型”部分:①“免疫抑制”改为“免疫调节”;②新增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太溪、膻中、关元、百会、足三里、

素髎。针刺方法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恢复期治疗新冠肺炎“恢复期”部分新增针灸治疗推荐穴位:足三里(艾灸)、百会、太溪。针刺方法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隔物灸贴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贴敷40分钟,每日一次。儿童中药治疗新增新冠肺炎“儿童中药治疗”:“儿童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核心病机与成人基本一致,治疗参照成人中医治疗方案,结合儿童患者临床症候和小儿生理特点,辨证酌量使用。可选择儿童适用中成药辨证使用。”(川版)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时行感冒(一)具有舌淡,苔白等表现,辨证为风寒夹湿患者可考虑使用如下方剂:四季外感方处方构成单位:g(克)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荆芥15g炒白术15g柴胡15g防风15g茯苓15g前胡15g紫苏叶15g枳壳15g灸甘草10g陈皮15g(川版)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时行感冒(一)具有舌红,苔黄等表现,辨证为风热夹湿患者可考虑使用如下方剂:桑菊饮加味处方构成单位:g(克)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桑叶15g薄荷15g芦根30g菊花15g桔梗30g金银花30g杏仁15g生甘草15g连翘30g荷叶15g藿香15g(川版)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时行感冒(一)具有舌淡,苔白等表现,辨证为风寒夹湿患者可考虑使用如下方剂:处方构成单位:g(克)儿童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荆芥10g炒白术10g柴胡10g防风10g茯苓10g前胡10g紫苏叶10g灸甘草5g陈皮10g枳壳15g(川版)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时行感冒(一)具有舌红,苔黄等表现,辨证为风热夹湿患者可考虑使用如下方剂:处方构成单位:g(克)儿童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薄荷5g桔梗10g生甘草5g芦根10g金银花10g连翘10g桑叶10g菊花5g杏仁5g神曲10g焦山楂10g煎服方法: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3次。儿童:7岁以下者,每次口服30-50ml,每日3次;7岁以上者,每次口服100ml,每日3次。(川版)新冠肺炎诊疗---咳嗽、喘证、肺胀,肺炎喘嗽(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单位:g(克)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颗粒服用方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各一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g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川版)新冠肺炎诊疗---咳嗽、喘证、肺胀,肺炎喘嗽(二)条件允许情况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清肺排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2次。疗程3~6天。处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22号)。(川版)新冠肺炎诊疗---咳嗽、喘证、肺胀,肺炎喘嗽(二)辨证:外感风寒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咳嗽,鼻塞,清涕,头身痛,舌淡,苔白,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处方构成单位:g(克)轻型、普通型荆芥10g炒白术10g柴胡10g防风10g茯苓10g前胡10g紫苏叶10g甘草5g陈皮10g枳壳15g(川版)新冠肺炎诊疗---咳嗽、喘证、肺胀,肺炎喘嗽(二)辨证:风寒夹湿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咳嗽,鼻塞,清涕,纳差、便溏、头身重痛,舌淡,苔白腻,脉滑。治法:辛温解表,芳香化湿---荆防败毒散处方构成单位:g(克)轻型、普通型荆芥10g炒白术10g柴胡10g防风10g茯苓10g前胡10g紫苏叶10g甘草5g陈皮10g法半夏10g藿香10g厚朴10g(川版)新冠肺炎诊疗---咳嗽、喘证、肺胀,肺炎喘嗽(二)辨证:外感风热证临床表现:发热,咽干咽痛,干咳少痰,鼻塞黄涕,头身痛,舌质红,苔白,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桑菊英处方构成单位:g(克)轻型、普通型桑叶15g菊花15g杏仁15g生甘草15g芦根30g金银花30g连翘30g薄荷15g桔梗30g无咽痛者桑菊饮加减(川版)新冠肺炎诊疗---咳嗽、喘证、肺胀,肺炎喘嗽(二)辨证:外感风热证临床表现:发热,咽干咽痛,干咳少痰,鼻塞黄涕,头身痛,舌质红,苔白,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银翘散处方构成单位:g(克)轻型、普通型金银花30g荆芥15g薄荷15g连翘30g牛蒡子15g淡竹叶15g紫苏叶15g杏仁15g芦根30g有咽痛者银翘散加减桔梗30g枇杷叶30g生甘草15g(川版)新冠肺炎诊疗---咳嗽、喘证、肺胀,肺炎喘嗽(二)处方构成单位:g(克)轻型、普通型金银花10g连翘10g紫苏叶10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叶10g芦根10g生甘草10g藿香10g厚朴10g法半夏5g杏仁10g辨证:风寒夹湿证临床表现: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痰黄,鼻塞黄涕,头身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辛温解表,芳香化湿推荐处方:银翘藿朴夏苓汤淡豆鼓15g煎服方法: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3次。儿童:7岁以下者,每次口服30-50ml,每日3次;7岁以上者,每次口服100ml,每日3次。(川版)新冠肺炎诊疗---咳嗽、喘证、肺胀,肺炎喘嗽(二)处方构成单位:g(克)普通型有重症倾向者麻黄6g炒苦杏仁15g生石膏30g薏苡仁30g广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马鞭草30g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5g甘草10g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辩证:疫毒袭肺治法:宣肺败毒推荐处方:宣肺败毒方麸炒苍术10g服用方法:水煎服,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餐后30分钟温服。(川版)新冠肺炎诊疗---咳嗽、喘证、肺胀,肺炎喘嗽(二)处方构成单位:g(克)重型生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15g甘草3g厚朴10g苍术15g草果10g法半夏9g生大黄5g生黄芪10g葶苈子10g赤芍10g临床表现:发热面红,咳嗽,痰黄粘少,或痰中带血,喘憋气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恶心不食,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推荐处方:化湿败毒方藿香10g服用方法:每日1-2剂,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一日2-4次,口服或鼻饲。因病情需要严格控制入量者,浓煎至200ml,分2-4次服用。茯苓15g中成药治疗新冠肺炎选择原则(三)金花清感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连花清瘟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连花清瘟胶囊服法温水送服。一次4粒,一日3次。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适用于新冠肺炎轻型辨证属湿热蕴肺证者。中成药治疗新冠肺炎选择原则(三)清肺排毒颗粒适用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开水冲服,每次2袋,每日2次,早晚各1次。宣肺败毒颗粒适用于新冠肺炎普通型,辨证属湿毒郁肺证者。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化湿败毒颗粒适用于新冠肺炎普通型或重型,辨证属疫毒闭肺证者。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重型、危重型根据病情,选择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中成药治疗新冠肺炎选择原则(三)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颗粒、水、口服液)、保和颗粒。5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5岁以上参照成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体温超过38℃者,羚羊角粉或紫雪散,高热超过3日不退者,可使用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每次0.3g,每日2-3次;紫雪散每次1.5-3g,每日2次;安宫牛黄丸每次0.5丸,每日2-4次。发热急支糖浆、抗病毒颗粒、桑姜感冒片(胶囊)、通宣理肺颗粒、麻杏止咳片、九味羌活丸。咳嗽、咽干、咽痒荆防颗粒、川射干总黄酮胶囊、小柴胡颗粒、精制银翘解毒片、复方鱼腥草片。发热、咽痛、咽干四磨汤口服液。儿童兼有腹胀、腹痛、腹泻、哭闹不安、消化道症状明显者新冠肺炎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治疗轻型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重型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冲。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5个穴位,背俞穴与肢体穴位相结合,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普通型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危重型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