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_第1页
庐山实习报告_第2页
庐山实习报告_第3页
庐山实习报告_第4页
庐山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庐山实习报告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12年9月16日至2012年9月20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二班2010级郑苏湘

日期路线实习内容天气9月16号月照松林植物学晴9月17号毛泽东纪念馆—芦林湖—三宝树—乌龙潭—黄龙潭—龙首崖地质地貌学植物学土壤学晴9月18号小天池王家坡地质地貌学植物学土壤学晴9月19号牯岭街—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地质地貌学植物学晴9月20号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地质地貌学晴一:庐山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生物气候具有比较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它在山地气候、地质构造、地貌、植物地理、土壤地理以及自然景观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是自然地理野外实践的好课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3月又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庐山是一个北东——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的褶皱断块山,两侧分别是九江凹陷、鄱阳凹陷。庐山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至西南长约25km,西北至东南约10km,面积约25km2,周长约70km。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从大地构造方面看,庐山位于准阳山字型构造弧顶东侧,庐山的南部为江南古陆(花岗岩),在南北向强大的挤压力下,使庐山地区产生了NE——SW和NW——SE向两组断裂及一系列褶皱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对庐山的地貌发育影响深刻,庐山山体即是沿NE——SW向的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的南部构造较简单,为一地层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虽有许多花岗岩体侵入其间,但其地层倾向西北方向仍显然可见。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具复背斜性质,复背斜之脊即大月山背斜之脊,该背斜为倾伏背斜,向西南倾伏,在芦林盆地附近尖灭。大月山背斜东南侧为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在大月山背斜与三叠泉向斜之间发育了七里冲次生谷和蚱蜢岭单斜构造;大月山背斜西北侧为中谷向斜和虎背岭背斜,并发育了牯岭、女儿城单斜构造。在庐山断裂抬升过程中,由于虎背岭背斜和五老峰背斜被大断层切开错落,虎背岭背斜西北翼、五老峰背斜东南翼分别陷落到九江凹陷与鄱阳凹陷,目前,两者呈单斜构造出现。南北分界的冲断层线一带,其断层面倾向西北,断层面的东南盘为下盘,西北盘为上盘,上盘逆掩下盘,形成北山掩复南山的形势。上盘中尚有若干较小的冲断层,重重叠叠,形成叠瓦式构造。总的局势均为北向南掩复。庐山南部主要是沿温泉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和通远正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块地貌,其中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由变流纹岩组成,易受风化剥落,形成浑圆的山峰,位于山腹的仰天坪由页岩构成,是一个山顶上的宽浅盆地,周围沟谷纵横,周围的山丘皆成馒头形。而山南秀峰寺一带的山峰,由混合岩及片麻岩构成,虽抗蚀能力较差,但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体。庐山在抬升以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展的谷地,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成峡谷。所以就庐山本身的谷地而言,上段为宽谷,下段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侵蚀旋迴裂点,构造裂点)。宽谷多沿软弱岩层发育,适应地质构造,与地层走向相一致,大致是北东——西南向,其间发育一、二级平台或谷阶,老谷形态保存较好,谷底覆有网纹红土Q2和棕黄色堆积物Q庐山冰蚀地貌分布在山上,集中于山北,主要有大坳冰斗、汉阳峰附近的鼓子寨冰斗、五乳冰斗;王家坡U谷、大校厂U谷以及七里冲U形谷;窑洼、东谷、西谷、天花井等储存冰雪的冰窖;另外,还有白石嘴一带的羊背石等等。冰碛地貌广泛分布于山下,主要由大姑冰期冰川堆积而成,庐山冰期冰碛地貌限于山上。冰碛地貌主要有前碛和侧碛。如山上莲花谷前、王家坡谷地中的前碛,小天池裁缝岭的侧碛,山下高垅以东的前碛、新桥一带的前碛。除上述冰碛地貌之外,庐山外围还有很多漂砾,大者直径可达2~3米三:庐山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沿途认识的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四:庐山土壤概况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本区因受东亚季风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特色;同时,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并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的特点。因此,就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类型而言,庐山属于湿润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土壤的发育和类型与其相适应。形成丘陵平原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的垂直带普。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仰天坪一带,地形平缓,地面相对低洼处,因排水不畅,多生喜湿沼泽植被,普遍发生沼泽化过程,从而发育着山地沼泽土。在江边和湖滨平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本区成土母质的类型多种多样,在山区剥蚀和侵蚀作用强烈,成土母质一般以坡积、坡积—残积为主,其上发育的土壤一般土层浅薄,且多含碎石块。在丘陵和山地平缓之处,却广泛分布着一定厚度的残积母质,其上发育的土壤较深厚,质地较细,向下粗骨部分逐渐增加。在湖滨及河谷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其上发育的土壤组成物质较细,土层深厚。第四纪风积母质分布也较广泛。图8.1.1五:实习路线及内容1:9月16号月照松林标本采集海拔:900m标本采集方法:枝剪;好的侧枝有花或有果;挂签;记录常绿落叶阔叶林:棱木(岩棱)落叶阔叶林:山橿、短柄枹、野株兰、木莓、椆李、绿叶胡枝子、满山红、毛栗、山合欢、山瑚椒、秋海棠、三裂绣线菊、灯台树、黄花败酱等等。该地区植被受人为干扰比较大,阔叶树种多被砍伐。2:9月17号学习内容:地质地貌、植物学、土壤学海拔:1000m地质地貌学:地点:芦林大坝成因:地壳运动;冰窖(冰碛湖);构造成因湖(沉陷)落差在35米,谷地上宽下窄的原因:地壳的抬升运动,河流的溯源侵蚀,地点:黄龙潭、乌龙潭成因:构造地貌,黄龙潭水平节理发育是背斜的轴部,乌龙潭以流水侵蚀为主,斜交背斜的轴部。虽然说是瀑布,但在我们考察期间天气一直晴朗,水量很小,所以壮观的场景就少了很多。地点:大天池上中下游的地貌差异?庐山是在第四纪通过三次间歇性抬升而形成的,分别是在Q1晚期至Q2早期、Q2晚期和Q3,由此在河谷中形成三级循环裂点,断层崖为三级阶梯状断层崖。三次抬升运动,第一次溯源侵蚀到芦林大坝,第二次到电站大坝,第三次到石门涧,人文景观越来越少。植物学:地点:芦林大坝海拔:1000-1020m类型: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更明显)组成:黄山松(700m以上)+阔叶树种(椆李)+青榨槭针叶比例不同的原因:迎风坡地点:黄龙潭、乌龙潭海拔:800m零星杉木、阔叶林(主要为常绿落叶)有细叶青栎土壤学:海拔900m分组操作挖土壤辨认土壤分层并记录发育过程动植物残骸流水状基岩风化物辨认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特征记录棕色黄棕色红褐色白红褐色结构泥状流水状泥状颗粒状质地松散松散松散紧实3:9月18号学习内容:地质地貌、植物学、土壤学海拔:1100m群落统计样方法冰蚀地貌地点:小天池-王家坡地质地貌学:地点:王家坡u型谷(典型冰蚀地貌)三个冰川汇聚,外力的冰川和流水作用证据:大月山背斜上(大奥冰斗)但也存在质疑,主要是气候条件,现在的温度是11度至18度,而要形成冰川要零下60度,这在气候上似乎不可能。关于庐山地区古冰川的遗迹,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有人认为李四光所指的冰碛物是泥石流堆积和流水堆积或融冻泥流堆积;山上一些宽谷的形成认为是更新晚期冰气候下经过冰雪融冻等作用改造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构造谷,对于这个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植物学:群落灌木层调查附调查表一张地点:小天池在小天池观察了落叶阔叶林,发现有针叶林还生长在阔叶树种之下,是因为植被的垂直分布还受到迎风坡的影响,采集到了比较少见的江南花楸标本。土壤学:地点:小天池海拔:1200m山地棕壤落叶阔叶林腐殖质A1厚约20cm暗黑色质地疏松淋溶层A2厚约40cm综黄色质地颗粒状淀积层和母质层很薄,直至母岩,土壤厚度薄,发育微弱4:9月19号学习内容:地质地貌、植物学、土壤学路线:牯岭街-含鄱口(犁头峰冰川作用)-植物园-五老峰在含鄱口观察断层线,还有冰川作用形成的犁头尖,从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庐山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其分界线为一条冲断层线:上霄峰—仰天平—九奇峰—犁头尖—太乙峰—含鄱岭—五老峰植物学地点:植物园海拔在1000m到1300m间,植物园占地300公顷,有本地的植物1800种,外来的植物物种3400种,庐山的植物园是蕨类源、杜鹃花源、裸子植物园(260余种)、药圃。我们在温室里观察到了很多植物,单仙人掌就有好几十种,还有很多很奇特的植物,有很大的芭蕉,很大的西红柿树,很多种类的蔷薇,其中最最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一棵叫光棍树。5:9月20号学习内容:地质地貌路线: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地质地貌学地点:飞来石成因:有两种可能,(1)是冰川时期巨大的飘砾,这是在西谷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基础上得来的。(2)现在学说认为不是冰川作用形成,而是两块岩石的叠加,岩石是粗砂岩,余两侧虎被岭,牯牛领岩性一样,所以认为是两侧山脊滚下来的,可能是泥石流或山体崩塌,如果存在冰期,则红土会被侵蚀,由此来说明没有经历冰期。地点:如琴湖如琴湖湖以上西谷很宽,是壮年期的河谷,以下谷壁陡峭,峡谷幽深,河流的袭夺现象显著,原因是西谷的流水从花径流出汇聚如琴湖后形成两个分支即花径和锦绣谷,因虎被岭在中间被切开,岩性叫软,常年侵蚀,最终袭夺了西谷。地点:天桥如何形成是因流水沿着背斜的轴部侵蚀,垂直节理发育。地点:仙人洞因为岩性软硬相间,节理发育,先形成小洞,为吸引游客,后人为的改造成较大的洞地点:五老峰五老峰地区的垭口则主要是流水作用的结果。六:实习总结由于庐山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地质年代的岩石,同时庐山的形成与冰川.流水.风力侵蚀,特别是冰川作用有很大关联,故其一直被当作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标本。同时由于庐山的独特地理位置.中山地貌.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加上众多的人文景观,是我们进行地理综合实习的理想场所。植物上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而植物园的特点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如云锦杜鹃、映山红、满山红等。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让我们大开眼界。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的主要任务在于了解实习区域的气候、植被、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