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2、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2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31、米、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估计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想办法来说明。师生小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一块正方形的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6平方米=()平方分米4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五、作业布置自主练习第5题。5第三课时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学目标: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教学过程: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3)教师出示: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3、比较1米和1平方米(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62、教科书第1题。4、长方形长:5厘米宽:1厘米5、要求学生围出2个图形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正方形边长:3厘米自主练习第9题。7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估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多大?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8(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看它包含了多少个4、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教学反思:自主练习1---4题。9课题: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如果有的学生选了(2)(3),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首先学生教师引导:用剪刀剪的演示长方形的长变短与如果学生没有选(2)(3),教师直接引入:图(2)、(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练习:课本第125页第7题。2厘米9分米(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厘米9分米(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师板书公式,并说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意思?”(要配的玻璃面积与桌面的面积一样大,也是边长8分米。)2、第6题。口算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13×14、84÷4、3、练习第9题。让学生拿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实际做一做。4、练习的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然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5、练习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学反思:自主练习1——2题。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多少?让学生进行解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求篱笆有上是求什么?方法有什么不同?长:3厘米宽:6厘米长:12厘米宽:6厘米;含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四条边长度的总和(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度单位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二、板书设计含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四条边长度的总和(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度单位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教学反思:课题:公顷、平方千米教学目标:(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还记得它们的名字(2)哪个单位最大?哪个最小?(3)谁来说一说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5)谁还记得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呢?(1)还记得。它们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2)平方米最大,平方厘米最小。(3)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4)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5)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这些面积单位在数学上是怎样定义的呢?请看……教师出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如果以平方米来做单位,应该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1公顷=10000平方米(1)我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2)首都北京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6808平方千米。(3)北京奥运会主比赛场馆一国家体育馆占地面积约7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分米100教学反思:教学目标:边长是I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I平方千米=100公顷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3页第2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3页2、3题。1.完成教材第53页第2题。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三、作业布置自主练习4——6题教学反思:教学目标:2、进一步正确、熟练地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过程在研究着怎么装修呢!自己观察画面,你发现了那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1)我的房间要用多长的石膏线?(2)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3)石膏线需要多少钱?(4)地板需要多少钱?那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的大小.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单位.不同呢?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生口述,师板书)(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16(米)5×3=15(平方米)(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在具体活动中,体会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教学过程(1)你认为你的双休日活动安排得合理吗?(2)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双休日做什么事情的最多?通过交流,激发(1)营造宽松的讨论环境,保证调查的信度,启发诱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课题: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感受数学与生活二、学习24小时计时法谁知道21时到底是什么时候呢?真能干!21时是一种新的时刻表示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揭示课题并板书:24时计时法)1.教学24小时计时法。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知道在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12时开始(也可以看成0时)到中午12时是第一圈,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又是一圈。(边说,边用钟面演示)一共是24小时,人们就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来表示时刻,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24小时计时法。21时就是晚上9点。1.学习24时计时法。(出示教材58页的钟面图)就要用原数加上12,比如下午3时就是3+12=15,就是15时,晚上10时就(教师再任意说出几个时刻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学生的说法)字大12。倾听教师的讲话,了解24小时计时法如何表示时刻。人们就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来表示时刻,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24这些同学的想法大家能够明白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火车的出发时间时下午2时40分,到达石家庄的时间时是17时45分。①我是这样想的——从下午2时40分到下午5时40分正好是3小时,再过5分就是②再过5分就是③下午5时45分,所以要用3小时5分。②下午2时40分就是14时40分,我用17时45分减14时40分就是3小时5分。③从14时40分到15时过了20分,从17时到17时45分过了45分,中间还过了整整2小时,全部时间加起来就是3小时5分。二、板书设计(略)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一、师生谈话引入新课道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1.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中的主题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时间是2001年7月13日。每年的植树节是3月12日。儿童节是6月1日。2.教学问题1(1)出示例1中的年历卡。请看这是一张2003年的年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年历。回答下面问题。①一年有几个月?②每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③28天的是几月?有31天的月份我们通常称为大月,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只有28天,是(2)我们已经知道每个月各有多少天了,那么你们知道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计算最快?(1)观察教师出示的年历卡。小组交流,回答问①一年有12个月。②每月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有31天的,有30天的还有28天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③有28天的是2月。特殊月:2四、作业布置自主练习1—2题教学反思:教学过程:(1)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二月是28天。老师下面要请大家来看看这两张月历卡。(出示教材例2中月历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看来二月份的天数并不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这就是它特殊的地方。二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平年闰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呢?教师板书366天。(2)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中的月历。(1)倾听教师的讲话。观察教师出示的月历卡,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观察、思考、交流。我们发现每4年才又一个闰年。每两个闰年之间间隔3个平年。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3页3—4题。365天(平年)四、作业布置自主练习5—7题366天(闰年)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年月日的练习2、闰年的二月有()天,平年的二月有()天。3、一年中连续两个月都是大月的月份分别是()月和()月。4、五月份有()个星期零()天。5、24个月=()年5年=()个月1、自主练习第3题连一连2、自主练习第4题我问你答教学反思:你们知道今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吗?年12月(现在的时间是8点30分34关于年、月、日,你们知道些什么?通过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呢?(1)提供学习材料:以前我们用钟表研究时、分、秒,那年月日我们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2)学生活动:A.独立研究;(3)自主起名:学生起名情况,指出人们习惯把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28或29天的月份……根据学生的意见板书:(4)介绍大小月的来历:为什么会有大月、小月和特殊月之分呢?你们想了解一下吗?(5)寻求记住每月天数的办法:肯定和引导)(1)我门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有7个大月,每月31天;有4个小月,每月30天;2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那么你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2)学生独立计算,汇报讨论;(3)得出:31×7+30×4+28=365(天)(4)通过计算全年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有的是365天,有的是366天,因为2月份的天数不同)(5)总结发言:通常人门规定,把二月是28天的一年365天的叫做,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一年366天的叫做,闰年。(6)学生互动;(1)观察年历卡,填表找规律;(2)小组填表,交流讨论学生观察并讨论:读一读1993年至2004年的平、闰年表,找一找有什么规份和4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年份是闰年。)(4个)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1个)特殊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全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商场里有我们爱吃的各式各样的食品、还有同学们,这些数你们见过吗?谁知道它们的名宇?(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读出小数)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呢?把你事先收集到的小①这本数学书的价格是5.05元。②一瓶百事可乐有1.25升。③我的签字笔笔芯是0.7毫米。板书设计小数点.作业布置自主练习1——2题。教学反思:一、看来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小数,那么小数究竟表示什么含义呢?下(1)出示例1,引导观察。(2)教学一位小数的意义。①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随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的板书:1分米是1/10米)而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板书:还可以写成0.1米)②那么3分米可以怎样表示呢?(随着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的板书: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3)教学两位小数的意义。①如果我们把1米②3分米是3/10米,也可以写成0.3米。(3)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平均分成100份,那么每份是多少?②1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是多少?板书:1厘米是1/100米。④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板书:还可以写成0.01米)⑤那3厘米、18厘米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自己在书上填写出来。(18厘米在表3厘来是3/100米,还可以0.03米;18厘米是18/100米,还可以写成0.18(4)解决问题。你是怎样表示的?你是怎么想的?(5)教师小结。①1米平均分成100份,那么每份是1厘米。②1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是1/100米。⑤3厘米可以写成0.03米,18厘米可以写成0.18米。(4)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把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米我是这样想的——30厘米写成小数是0.301米就写在小数点前面的那一位上,就是1.30米。(5)倾听小结,理解记忆。3厘来是3/100米,还可以0.03米;18厘米是18/100米,还可以写成0.18作业布置自主练习3——5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大家看,他们正在参加什么比赛呢?你参加过跳高比赛吗?你能跳多高?大家想知道这几位同学的跳高比赛成绩吗?1、教学绿点1(1)大家看,这就是他们四个同学的跳高成绩统计表,请你读出统计表中的信(2)提出问题根据他们的跳高成绩,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3)组织汇报。1.学习绿点2(1)观察统计表。(4)教师小结。你们。通过我们的方法最后都发现最大的应该是1.2米,其次是1.15米,第三是0.9米,最后是0.88米,也就是说这四个小数如果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汇报交流。a.我们是这样想的—0.9米是9分米,1.2米是1米2分米,1.15米是1米1分米5厘米,0.88米是8分米8厘米,这里最大的是1米2分米,然后是1米1分米5厘米,第三是9分米,最小的是8分米8厘米……米、115厘米、88厘米,所以最大的就是120厘米也就是1.2米,第二就是1.1.5米,第三是0.9米,最后是0.88米。c.我们把这些数在软尺上找到相应的位置,通是0,所以1.2和1.15就比另外两个大,再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我们发现2比1大,所以1.2比1.15大,9比8大,所以0.9比0.88大。作业布置自主练习7、8题。教学过程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师生谈话。里多热闹啊!板书)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吗?请大家一起来算算结果是多少。大家都算出结果了吗?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大家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如果直接用小数计算,也就是直接用0.9加0.6,(教师板书0.9+0.6)你能算出结果吗?请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合作,试着算数学问题吗?一本练习本9角,一支铅笔6角,9角加6角一共是15角,也就是1元5角。9十19十165作业布置自主练习1、2题。教学反思: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74+28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多少元钱?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自主练习4、5题。课题:中场换人(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赛。(出示挂图——信息窗1)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都进入了状态,场面非常激烈,当比赛进行到36分钟时,蓝、红两队的比分达到了36:37,两队不分言)如果你是教练,你会怎么办?(学生发言)人的成绩呢?4、讨论: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7号平均分:(9+11+13)÷3=118号平均分:(7+13+12+8)÷4=10课题:平均数教学目标: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一队高?三、拓展与应用教学反思:课题:饮水情况调查教学目标:通过调查,了解同学们的饮水情况,为同学们提出一些可行的饮水建议。同我校是一所小学,在校学生有500人左右,课间同学们口渴喝水比较困难二、研究目的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关于我校饮水问题的调查问卷)喝1.你在学校喝水吗?A经常喝B有时喝C从不2.你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