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119-2019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测定 叶绿素荧光法_第1页
DB21-T 3119-2019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测定 叶绿素荧光法_第2页
DB21-T 3119-2019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测定 叶绿素荧光法_第3页
DB21-T 3119-2019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测定 叶绿素荧光法_第4页
DB21-T 3119-2019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测定 叶绿素荧光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100.20

Z17

备案号:62026-2019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119—2019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测定叶绿素荧光法

Photochemicalvitalityofphytoplanktondetermination−Chlorophyllfluorescence

DB21/T3119—2019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制定的。

本标准由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柴雨、董婧、赵慧慧、许鹏、杜萌萌、郭爱娟、孙明、段妍、王彬、王爱勇、

李轶平、郭栋、于旭光、刘修泽、李玉龙。

I

DB21/T3119—2019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测定叶绿素荧光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叶绿素荧光法测定自然水样中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的原理、样品的采集与保存、仪

器设备与器具、测定步骤等。

本标准适用于含有活体藻细胞的自然水样的光合活性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17378.3海洋监检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7海洋监检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SC/T9402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maximumphotochemicalquantumyieldofPSⅡ

测定的浮游植物的细胞通过光量子能固定的二氧化碳分子数或者释放出的氧气分子数,反映藻细胞

的潜在最大的光合效率,即“生长潜能”。

3.2

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effectivephotochemicalquantumyieldofPSⅡ

在目前的光照下,测定的浮游植物的细胞光量子能固定的二氧化碳分子数或者释放出的氧气分子

数,反映藻细胞目前的光合效率。

3.3

非化学光淬灭non-photochemicalquenching

植物耗散过剩光能为热的能力,也就是光保护能力。

4方法原理

1

DB21/T3119—2019

浮游植物在吸收光能后会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产生叶绿素荧光和热,通过测定叶绿素荧光可以计算出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本标准使用调制荧光仪对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活性进行测定。样品为含

有活体藻细胞的自然海水。使用叶绿素调制荧光仪进行样本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计算得出浮游植物的

最大光量子产量及实际光量子产量。

5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5.1样品的采集

使用采水器采集样品于1000mL广口玻璃样品瓶中(采水样品),海水样品采集方法按GB17378.3

规定执行,采样数量按照GB17378.7及GB/T12763.6执行。淡水样品的采集方法及数量按照SC/T9402

执行。

5.2样品的保存

现场进行藻类光合活性的测定,水样摇匀后用移液器移取自然水样测定。若样品需带回实验室测量,

采集后将样品密闭送至实验室并于24h内测定分析。

6仪器设备与器具

6.1可测定浮游植物的叶绿素荧光仪;操作温度范围:-5℃~+40℃;适用电源:充电式密封铅酸电

池,12V/2A。

6.2过滤器:0.2μm;石英比色杯;移液器:2ml;擦镜纸;采水器;1000mL广口玻璃样品瓶。

7测定步骤

7.1仪器校正

7.1.1过滤水样采用0.2μm水样过滤器过滤相应水样,去除水样中的藻类。

7.1.2用三级水清洗石英杯,去除杯壁残留所导致的背景荧光信号。试验用水均为GB/T6682规定的

三级水。

7.1.3用移液器移取2ml过滤后的水样放入比色杯,用擦镜纸将比色杯外侧擦拭干净后放入叶绿素调

制荧光仪。选择调零“Zoff”并在测量时全程打开。

7.2样品稀释

当水样的叶绿素浓度高于300µg/L时,叶绿素分子对荧光的“重吸收”会干扰测量结果。为避免这种

影响,当测量出的叶绿素含量高于300µg/L时,请对样品采用三级水稀释后重新测量。藻类浓度以肉眼

看不出颜色为宜。

7.3样品测定

7.3.1摇匀待测水样,用移液器移取2mL水样放入比色杯,用擦镜纸将比色杯外侧擦拭干净后放入叶

绿素调制荧光仪。

7.3.2用将含有待测样品的比色杯经过暗适应20min,打开光通量密度很弱的测量光获得初始荧光Fo,

然后打开饱和脉冲光获得最大荧光Fm。

2

DB21/T3119—2019

7.3.3然后打开恒定的可见光,得到可见光条件下的叶绿素荧光值Fs,并每隔20s打开饱和脉冲光,

得到可见光条件下的最大叶绿素荧光值Fm’,从而获得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参见附录A。

8结果与计算

8.1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计算公式

………(1)

式(1)中:

Fo−−−−为样品最小叶绿素荧光值;

Fm−−−−为样品最大叶绿素荧光值;

−−−−为样品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

8.2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计算公式

………..……………(2)

式(2)中:

Fm’−−−−代表光适应的样品打开饱和脉冲时得到的最大叶绿素荧光值;

Fs−−−−代表某一光照条件下打到的稳态的叶绿素荧光值;

−−−−代表稳态光照下的光化学量子产量

8.3非光化学淬灭

………..……………(3)

式(3)中:

Fm−−−−为样品最大叶绿素荧光值;

Fm’−−−−代表光适应的样品打开饱和脉冲时得到的最大叶绿素荧光值

NPQ−−−−植物耗散过剩光能为热的能力,也就是光保护能力。

3

DB21/T3119—2019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

图A.1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21/T3119—2019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制定的。

本标准由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柴雨、董婧、赵慧慧、许鹏、杜萌萌、郭爱娟、孙明、段妍、王彬、王爱勇、

李轶平、郭栋、于旭光、刘修泽、李玉龙。

I

DB21/T3119—2019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