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报告_第1页
2024年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报告_第2页
2024年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报告_第3页
2024年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报告_第4页
2024年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服装行业概况及政策1.1.服装行业概况1.1.1.服装行业发展概况服装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纱、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大生产国、出口国。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和保持物价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85.23亿件,同比提高了18.6%,增幅比2023年同期提高了11.66个百分点,其中梭织服装121.06亿件,针织服装164.17亿件,分别比2023年提高18.9%和21.28%。2023年,我国全社会完成服装总产量436亿件,比2023年提高了9%,其中梭织服装147亿件,针织服装289亿件,分别比2023年提高6.52%和10.3%。2023年上半年服装产量增速较2023年稍有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17.29亿件,同比增长12.51%。其中梭织服装61.95亿件,针织服装55.35亿件,分别比2023年同期增长13.83%和11.07%。中小企业在劳动力、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订单等产业资源上不占优势,生产情况不及规模以上企业。总体来说,2023年上半年全行业产量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1.1.2.服装行业市场概况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2267.7亿美元,增长23.3%,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7.6%。其中,出口2065.4亿美元,增长23.6%,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3.1%;进口202.3亿美元,增长20.3%,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口的1.5%。202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连续攀升的走势,从恢复性增长转向实质性增长,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服装纺织行业正在建立合理的外销市场布局,通过降低市场集中度和分散市场风险,将有力地促使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我国对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7.9%,其中,纺织品出口同比上升31.72%,增幅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7.1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6.3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76个百分点。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上升23.59%,其中纺织品出口同比上升26.23%,服装出口同比上升22.79%,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扩大了37.08和28.72个百分点。我国对非欧美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305.94亿美元,同比上升22.72%,其中,纺织品出口同比上升28.26%,服装出口同比上升18.21%。2023年1-10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05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79%,增速较1-8月份下降1.51个百分点,9月和10月出现下降态势。其中,纺织品、服装及附件出口额分别为783.51亿美元、1274.3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5.16%、21.38%;服装纺织业受到汇率、劳动力成本、低端制造业外移等因素影响,增速预计将放缓,出现前高后低的现象1.1.3.服装行业国内企业分布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基地,其中又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河北、辽宁这七个省为主。我国大多数的服装生产基地分布在沿海区域,少数分布在中部地区,极少数分布在西部地区。2023年,服装产业处于恢复期和转型的助跑期,产业的区域格局开始调整但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中西部地区产量上升速度较快,但基数低,尚不足以影响全国生产和格局变化。中、西部地区服装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6.98%和49.08%,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11.62%和1.57%,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0.77和0.32个百分点。1.2.服装行业国际市场分析2023年,主要出口市场欧盟和美国的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实现缓慢而温和的增长。2023年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四大传统市场的出口累计达到1157.8亿美元,占56%,与2023年相比较下降2.5个百分点。对四大传统市场出口累计增长18.4%,而对其他市场的出口增长31%。其中成为增长焦点的三大地区分别是东盟、俄罗斯和拉丁美洲,对这三个地区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35.7%、56%和61.6%,拉动全球出口增长6.4个百分点。欧盟据欧盟委员会2023年初发布的报告称,得益于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2023年欧盟经济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均高于欧盟委员会去年秋季预测报告中0.7%的水平。与此相对应,2023年我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重拾升势,且增幅达到24%,较2023年增长14.9%。2023年受欧洲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下滑影响,我国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也呈现趋缓走势。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4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增速较上半年下滑2.5个百分点。美国在美国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下,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2.9%,增速为五年来最快,也是2022年底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以来首次实现全年增长。2023年,我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达到337.3亿美元,同比增长27.7%,较2023年增长33%。在四大传统市场中增长最为迅速。2023年美国国内市场消费低迷,影响其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2023年1-9月,我国对美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3%,低于同期我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速11.7个百分点,也低于上半年我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13.8%)1.5个百分点。日本由于缺乏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日本经济近几年发展缓慢。2023年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5.2%,较2023年增长5.3%,在主要出口市场中增长较为缓慢。2023年日本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需求有趋缓走势。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06.1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增速较1-8月下降了0.06个百分点。东盟2023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使得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贸易额迅速攀升。中国-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在2023年达到163.9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额的7.2%,同比增长37%,其中,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为纱线和面料。2023年,东盟超过中国香港,跃升为我国纱线面料出口第一大市场。据我国海关数据,2023年1-9月,我国对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41.32%,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45个百分点;对非洲出口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增速较上半年加快4.93个百分点。1.3.服装行业政策1.3.1.政策环境2001年,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美国就开始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2003年,第一起对华特保案针对242段的纺织产品展开;2005年,纺织品与服装配额全面取消后,欧美国家又签署中欧、中美备忘录延长部分纺织品数量限制时间;2022年后,我国真正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应对贸易摩擦渐成常态。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次次谈判中,中国学会了策略应对。2004年,针对特保案的谈判失败,原因在于中国坚持WTO的取消数量限制原则而不肯让步。2005年,在国务院总理亲自过问下,我们提出了“分化欧美”与“让一小步”的策略,将一部分产品数量限制延长两年,终于与欧盟、美国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了备忘录。此后证明,中国产品在这两个市场的占有率并没有因此受到明显影响。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纺织工业经历了大幅度的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在这十年里,前五年最突出的表现是家纺产品所占比重大大提高,后五年则将产业用纺织品列为重点,尽管目前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不算高,但份额一直在增长,且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在升级换代,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国际化的确给我国纺织产业带来了深刻影响。从纺织产业的规模增长潜力看,21世纪属于中国。因此,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强调的不再是扩大规模,而是提高质量,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我国纺织工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更强的实力参与到新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去。1.3.2.服装行业相关政策小微企业政策减负提振纺织业信心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23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包括有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发票工本费、海关监管手续费、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农机监理费等22项收费。这一消息令小型微型企业高度聚集的纺织行业,特别是纺织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备受振奋。这些费用免征,将切实减轻当前处于困难之中的纺织小微企业的负担,为众多纺织小微企业发展提振信心。商务部:停止签发输欧盟纺织品产地证商务部日前下发了《关于停止签发输欧盟纺织品产地证的紧急通知》,根据欧盟颁布的2023年第955号类法规,自2023年10月24日起,各有关进出口企业对欧盟有纺织品业务的出口无需申报,我国发证机构即日起停止签发《输欧盟纺织品产地证》、《输欧盟手工制品证》及《输欧盟丝麻制品产地证》。纺织品产地服装证是进口国海关控制配额的依据。此前,对欧盟国家出口纺织品需提交原产地证。10月24日起,商务部许可证事务局及各省市经贸委系统发放的输欧纺织品原产地证,相关企业不用再办理。生态环保纺织品认证新规公布为了进一步提高Oeko-TexStandard100(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标识纺织品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促进Oeko-Tex体系中Oeko-Tex100认证和Oeko-Tex1000认证的更加协调和更好结合,国际环保纺织协会日前表示,从2023年1月开始,APEO中的NPEO、OPEO、NP、OP将被纳入检测范围。该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Oeko-Tex100标准对NPEO、NP等物质的扩展考察,将促进纺织产业减少使用此类表面活性剂,从而促进全球纺织产业链的绿色健康发展。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将立即在零售端的监督中,对采购的获证产品考察上述表面活性物质,以提醒获证企业对此类物质的关注,并帮助企业在生产供应链环节辨识和避免此类物质的流入。此外,协会所属15家成员机构在常规的现场审核(每3年1次)时,也将及时与企业分享祛除APEO类物质使用的相关信息。1.3.3.服装行业相关政策解读《美韩协定》给我国输美纺织品出难题《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美韩协定》)是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来美国与贸易伙伴间达成的最具经济重要性和影响力的一项优惠贸易安排。虽然表面上《美韩协定》并不直接涉及中国,但中国其实是该协定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尤其在纺织品服装领域。由于《美韩协定》使得韩国纺织品服装在对美出口时能享受8%~30%的关税优惠,这将令中国同类产品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甚至有可能失去原有市场份额,即受到所谓“贸易转移效应”的冲击。据美方预测,《美韩协定》实施后韩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每年将比原先增加30亿美元左右,而其中约85%~90%为韩国从其他成员方“抢得”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美韩协定》不少核心纺织品条款其实都隐含指向中国。早在协定纺织品条款的谈判过程中,“中国因素”就经常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足以见得中国与《美韩协定》具有密切关联。美国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核心出口市场之一,在《美韩协定》即将实施之际,我国广大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亟需了解《美韩协定》生效后出口环境的新变化,以及我国输美纺织品服装可能受到的影响。临时棉花收储政策及对市场的影响体现2023年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精神的文件包括:八部委联合下发的《202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202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实施办法》、中国棉花协会《关于发布202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籽棉收购参考价格的通告》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202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交易办法》四个文件。对临时收储政策解读的前提是尊重四个文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收储政策决策机构的上移弱化了棉花企业对政策的影响,大单位交易、复杂的收储流程和货款回笼的不确定性会降低收储吸引力,没有足够的利润企业宁可现货市场销售。收储政策消息的长时间传播会增加棉农惜售程度,低违约成本的敞开收购同样为价格提供支撑。从市场价格角度看,当现货市场高于收储价格时,企业不会选择交储;当现货价格略低于收储价格时,企业也会放弃交储;当市场价格大幅低于现货价格时,企业才会踊跃交储。而收购期价格越低,交储量越大,收储结束后市场压力越小,反之亦然。临时收储政策能做到交储指标敞开,但不能保证入库初验和公检能同步跟进,不能保证资金及时回笼。所以收储期间的市场走势取决于资金是否充裕和棉农惜售程度。1.4.服装行业预警欧盟出台纺织品成分标签新规例欧盟于《官方公报》上刊登第1007/2023号规例,对纺织纤维的名称、纺织品标签内容和其他标记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规例适用于各种纺织品及纺织纤维重量百分比至少达80%的产品等;2)标签及标记说明纺织纤维成分时,必须使用规例中所列的相关名称。只有全部使用相同纤维的纺织品才可在标签或标记内写上是“100%”、“纯”及“所有”或相同意思的字句。特定条件下允许含不超过5%外来纤维的产品豁免该规例。纺织品中各种纤维名称按重量百分比由大至小列于标签或标记上。其中占纺织品总重量不足5%的单一纤维,或合计起来不足15%的多种纤维,可以列为“其他纤维”。3)规例新增条款涉及含有源自动物非纺织部分的纺织品。若欧盟市场内的纺织品含有源自动物的非纺织部分,须于标签或标记内标明为“含有源自动物非纺织部分”。条款规定标签或标记不能有误导成分,必须能让消费者容易理解。此外,标签必须符合耐用、易读、可视等要求。新规例将于2023年5月8日起替代第2023/121/EC号指令纺织品名称规定等,宽限期限截至2024年9月9日。标签一直是产品在市场中顺利流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细节,消费者通过标签对产品产生认识并选择购买,而纺织品中的原料成分不仅影响到消费者的喜好和健康,还对洗涤方式、保存方式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纺织品标签的真实可靠性都开始制订明确的要求,欧美发达国家更是走在前列,而欧美又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大市场。因此,检验检疫部门专家提醒,纺织品企业以及产品中纺织纤维含量达80%的出口企业都应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相关条例,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明确规定纺织品中成分含量,保证产品标签内容与实物的一致性,避免因成分不符等原因造成出口遇阻。输美纺织服装标签又出新规美国《纺织纤维产品识别法》及《羊毛产品标签法》又出新规定,要求进口纺织品及服装必须加施标志或标签,标签必须采用英文标识,另外还强调了以下几项规则:对纤维成分的标注必须采用非商标纤维名称,且应按重量的百分比由大至小顺序排列;纤维名称可使用联邦贸易委员会或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的纤维名称,商标名称可与非商标纤维名称一并使用;纤维成分可于标签背面标明,但有关资料必须容易找到;占纤维总重量不足5%的纤维不应以名称识别,而应列为其他纤维,但具特定功能的纤维除外;所有服装必须以布标签标示原产地;服装必须附有提供护理指示的永久性标签以及进口商、分销商、零售商或外国生产商的名称。纺织服装标签标识是消费者了解服装质量的基本信息,标识错误或不符合进口国规定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诚信度,还会给出口产品带来风险。许多国家对此做了明确和严格要求,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对纺织品服装标签标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纤维名称、组分含量、语言标示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此举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各服装出口企业:要从细节上抓好产品质量,重视产品质量的源头管理,不要轻信客户提供的唛头标识,主动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权威检测机构进行验证;要加强对国内外技术法规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在加贴成分标识时应认真审核,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标注。此外,出口企业必须意识到,出口服装既要符合贸易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要求,还必须符合输入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台湾出台纺织品新规实施进口纺织品强制检验台湾地区经济部标准检验局(BSMI)前后分两次开始对在台生产、销售或进口至台湾不同类别的纺织产品实施强制性检验制度。其中婴幼儿穿着的服装和服饰附属物执行日期为2023年7月1日,而毛巾、毛衣、成衣、泳衣、织袜、床上用品等执行日期为2023年1月1日。泉州检验检疫局石狮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制度实施后,输台纺织品需符合多项要求,并通过强制性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台湾地区市场,当中包括符合CNS15290《纺织品安全规范(一般要求)》,以及在产品上、吊牌或其他包装物料上附有商品检验标志。另外,台湾当局禁止零售商销售没有附上商品检验标志的纺织品。二、服装行业基本情况2.1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一、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服装的种类很多,由于服装的基本形态、品种、用途、制作方法、原材料的不同,各类服装亦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一)按用途分类分为内衣和外衣两大衣。内衣紧贴人体,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外衣则由于穿着场所不同,用途各异,品种类别很多。又可分为:社交服、日常服、职业服、运动服、室内服、舞台服等。按服装面料与工艺制作分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刺绣服装、呢绒服装、丝绸服装棉布服装、毛皮服装、针织服装、羽绒服装等。(二)按HS编码的分类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The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简称协调制度(HS),它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参酌国际间其他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协调制度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商品分类目录。HS编码,以六位码表示其分类代号,前两位码代表章次,第三、四位码为各该产品于该章的位置(按加工层次顺序排列),第一至第四位码为节(Heading),其后续接的第五、六位码称为目(Subheading),前面六位码各国均一致。第七位码以后各国根据本身需要制订的码数。服装属HS分类制的第十一类及第61、62章,第61章为针织或钩编制品,编号从6101.1000-6101.9000共120个,第62章为非针织或非钩编织服装及衣着附件。适用于除絮胎以外,任何服装物的制成品。编号从6201.1100-6217.9000,共155个编码,分别是按款式、性别、年龄、原材料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如棉制男式羽绒大衣的HS编号为:6201.1210,棉制女式羽绒大衣的HS编码为6202.1210。服装HS编码分类中对成衣性别的规定有具体要求,即性别分男式、男童、女式、女童、婴儿;左门襟在右门襟之上归男性,反之归女性,中性成衣归女性类别。针、梭织成衣及衣着附件其编序依照产品特性由外套类至内衣类,针、梭织相互对应,再次则为其他产品。如6203.1100为羊毛或动物细毛制男式西服套装(为外衣),6207.1100为棉制男内裤(为内衣、编码在后),又如:6104.3100为羊毛或动物细毛制针织或钩编的女式上衣,与此相对应的6204.3100为羊毛或动物细毛制女式上衣。(三)其他分类方式除上述一些分类方式外,还有些服装是按性别、年龄、民族、特殊功用等方面的区别对服装进行分类。按性别分类:有男装、女装。按年龄分类:有婴儿服、儿童服、成人服。按民族分类:有我国民族服装和外国民族服装,如汉族服装、藏族服装、墨西哥服装、印第安服装等。按特殊功用分类:有耐热的消防服、高温作业服、不透水的潜水服、高空穿着的飞行服、宇航服、高山穿着的登山服等。2.2子行业及产品分类革皮服装制造业:是指长短皮大衣、皮茄克、皮裤子、皮裙子等服装的生产。毛皮服装业:是指毛皮大衣、裤子等服装的生产。羽毛(绒)制品业:是指羽毛(绒)为填充物的服装、睡袋、被、褥、枕、手套、靠垫等的生产。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是指用各种服装、针织品为面料制作的其他服装用品。2.2服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是世界服装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在国际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在已经废除配额的领域,我国服装占了美国市场份额的近一半和欧盟市场份额的近三分之一。在这些出口的服装产品中,既有不少自主品牌,也有大量接受委托加工的产品。在我国服装产品逐步占据国际服装贸易重要地位的同时,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高,对我国服装产品标识的标准化、国际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特别是中高档的需求不断增多。因此,服装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也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得到提高。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4723.54亿元提高到2023年1-11月的8804.26亿元,同比增长则出现下行势头。如下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2023年服装行业总产值2005-2023年,我国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整体增长的态势,本行业的增长速度远超GDP增长速度,但呈现逐渐减缓势头。本行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在2.50-2.76%区间中波动,较为稳定。在2024年服装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到了2.76%,2022年降到最低点,2022-2023年该比重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预计2023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对贸易影响的消退,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将继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稳定在2.6%以上。2005-2023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单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增长率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工业产值比重200518386810.44723.5426.002.57202421087111.15829.9922.862.76202225730613.06431.0322.362.5020233006709.07636.8418.622.5420233353538.78804.2614.592.6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服装生产水平密切相关。服装行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向产品开发创新优势、产品质量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在历史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阶段,产业资源开始进行流动重组,行业区域布局细微调整,产业梯度转移逐步展开。随着消费市场格局和出口格局的转变,行业形象面临重塑,国际竞争力面临升级。服装行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贡献角度作用和贡献分析对国民经济贡献角度服装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也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因此现代服装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都具有重要地位。1.2023年1-11月,服装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04.26亿元,占国民经济国内生产总值的2.63%。2.2023年1-11月服装行业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07.5万人,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情况,相关的从业人员实际数量远大于统计数量。3.截至2023年11月服装企业数量共计16819家。产业结构调整振兴的角度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振兴服装行业,必须以产品开发创新、产品质量创新、品牌创新、文化创新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服装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相关行业影响角度服装行业上下游行业众多,包括:服装、印染、装备制造业、化纤制造业等等。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对上下游的生产和需求产生极大的联动效果。节能减排角度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服装行业在控制印染污水排放,降低用电、用水等能耗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不小成绩,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服装企业通过投入资金,改造设备和创新技术工艺等举措,循序渐进地为减少排放和污染作出着贡献。例如,无纺布行业用环保购物袋替代塑料袋,支持国家“限塑令”的行动;聚苯硫醚(PPS)生产企业为煤炭、水泥、发电行业减少废气排放提供耐高温空气过滤袋产品等。装备水平角度从装备水平看,约三分之一的服装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棉服装装备中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和清梳联比重分别达到51.4%、47.5%和41.1%;部分高新技术纤维实现产业化,T300水平的碳纤维、高强聚乙烯纤维、芳纶1313等高技术纤维产业化已取得突破。参与国际竞争角度一直以来,服装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优势产品,但是面临绿色壁垒,人民币升值,越南等国家服装业崛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服装业出口竞争压力加剧。2023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服装出口更是受到极大冲击,1-11月,海关数据显示我国服装累计出口1451亿美元,同比增速下降11.6个百分点。尽管国际环境恶化,但是短期内我国服装行业在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及产业链上的优势仍不不可超越。三、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及主要产品产量分析预测3.1服装行业运行数据分析2.1.1.服装行业主要经济指标2023年上半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2023年1-3月2023年1-6月企业单位数(个)10,21110,241工业销售产值(亿元)2,502.885,598.36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9.0429.01产成品(亿元)471.99531.14产成品同比增长(%)31.9332.74资产合计(亿元)5,637.376,031.91资产合计同比增长(%)24.3224.06主营业务收入(亿元)2,446.535,460.09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930.33主营业务成本(亿元)2,046.924,613.7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9.3130.02利润总额(亿元)143.97296.3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442.11●2023年1-10月中国棉布产量数据统计(分省市)省市10月(万米)1-10月(万米)全国343,6272,993,057山东省88,055847,555河北省62,031453,219湖北省40,633368,679江苏省37,790356,784浙江省24,556211,957河南省23,323210,108广东省14,279130,598安徽省10,69885,967四川省9,30985,798福建省10,77344,505江西省4,67543,543陕西省2,92436,215辽宁省4,83033,773重庆市2,90525,632湖南省2,15421,193天津市2,81120,616山西省5514,836上海市3963,263112023_12服装省市10月(万米)1-10月(万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33,061吉林省4193,044广西壮族自治区1641,264●2023年1-10月中国毛线产量数据统计(分省市)省市10月(吨)1-10月(吨)全国23,184257,484河北省5,82664,917江苏省4,01346,999广东省3,01240,771山东省2,76636,233河南省2,75026,420浙江省2,85521,671福建省2843,889安徽省752,661四川省3152,655重庆市4502,257湖北省2322,157辽宁省1232,128江西省2011,382天津市1191,175●2023年1-10月中国服装产量数据统计(分省市)省市10月(万件)1-10月(万件)全国230,6872,063,448广东省51,642494,341江苏省31,825314,615浙江省30,489290,097山东省29,749254,213福建省30,185240,942江西省12,07492,735湖北省7,33860,712河南省5,69649,213河北省8,71447,556安徽省4,59542,436上海市4,35842,152辽宁省3,48936,044湖南省2,54821,881吉林省1,85217,926天津市1,06111,904北京市1,10510,853广西壮族自治区6219,280122023_12服装省市10月(万件)1-10月(万件)四川省1,0229,202重庆市8116,756内蒙古自治区6162,902黑龙江省3312,295陕西省1521,301山西省1211,007●2023年1-10月中国针织服装产量数据统计(分省市)省市10月(万件)1-10月(万件)全国111,222985,408广东省23,094232,933山东省20,055170,955福建省20,040143,522浙江省15,231140,957江苏省10,084101,457江西省8,41759,811上海市2,59325,432河南省2,42125,350安徽省1,94417,392吉林省1,59715,757湖北省1,12211,383河北省1,1489,241湖南省1,0158,987辽宁省5966,458北京市4834,645重庆市4103,562广西壮族自治区2002,302四川省2791,954内蒙古自治区2721,190●2023年1-10月中国西服套装产量数据统计(分省市)省市10月(万件)1-10月(万件)全国5,05348,380江苏省1,17111,804广东省4187,323浙江省5875,085山东省4014,326湖南省4663,918江西省3853,413河南省5072,213湖北省1601,607132023_12服装省市10月(万件)1-10月(万件)辽宁省1981,485福建省1241,384上海市1331,359北京市1031,090中国的纺织业是全世界最大的纺织业,主要产品如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约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左右。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是服装纺织行业五大产区,五省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2023年1-10月中国棉布产量排名前5省区为:山东省847554.5万米,河北省453219.3万米,湖北省368678.8万米,江苏省356784.1万米,浙江省211957.4万米。2023年1-10月中国毛线产量排名前5省区为:河北省64916.69吨,江苏省46998.92吨,广东省40771.3吨,山东省36232.8吨,河南省26420吨。2023年1-10月中国服装产量排名前5省区为:广东省494341.4万件,江苏省314615.3万件,浙江省290097.2万件,山东省254213.2万件,湖南省240941.8万件。2023年1-10月中国针织服装产量排名前5省区为:广东省232933.4万件,山东省170954.7万件,福建省143521.6万件,浙江省140957.1万件,江苏省101457万件。2023年1-10月中国西服套装产量排名前5省区为:江苏省11803.98万件,广东省7322.52万件,浙江省5085.22万件,山东省4326.14万件,湖南省3918.29万件。2.1.2.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2022-2023年我国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142023_12服装●2022-2023年我国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2022-2023年我国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行业从业人数增长趋势图152023_12服装●2022-2023年我国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行业产成品增长趋势图●2022-2023年我国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行业资产规模增长趋势图162023_12服装●2022-2023年我国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成本增长趋势图●2022-2023年我国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趋势图172023_12服装●2023年上半年我国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收入分布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在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2023年上半年,服装纺织行业总体运行平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从业人数也有所扩大。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都有所增加,行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比重较大。2023年初,受全球经济复苏,需求回暖的影响,再加上行业提价,中国服装纺织行业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以中国出口大省广东省为例:根据海关统计,2023年1-9月份广东省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37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出口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进口56.2亿美元,同比增长0.3%,贸易顺差262.8亿美元。其中9月份纺织品纱线出口8.7亿美元,同比增长4.8%;服装出口25.9亿美元,同比下降0.06%,纺织纱线出口略有增长,服装出口回落;三资企业出口15.3亿美元,同比增长6.2%,出口额及增幅在各类企业中均排首位;私营企业出口1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国有企业出口4.9亿美元,同比下降9.2%。海关统计显示,2023年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250.23亿美元,增长14.8%,其中出口2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环比下降9.7%。进口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4%。9月出口增幅年内首次跌破20%,增速较前期明显放缓。随着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预计四季度出口增速将继续下降,全年出口呈现“前高后低”态势。182023_12服装2.2.针织服装产量及增长速度统计分析2.2.1.2023年1-10月中国针织服装产量分省市统计省市10月(万件)1-10月(万件)全国111,222985,408广东省23,094232,933山东省20,055170,955福建省20,040143,522浙江省15,231140,957江苏省10,084101,457江西省8,41759,811上海市2,59325,432河南省2,42125,350安徽省1,94417,392吉林省1,59715,757湖北省1,12211,383河北省1,1489,241湖南省1,0158,987辽宁省5966,458北京市4834,645重庆市4103,562广西壮族自治区2002,302四川省2791,954内蒙古自治区2721,1902.2.2.中国针织服装的产量预测●2002-2023年中国针织服装产量及增长速度(单位:万件)时间累计累计同比增长(%)2002年1-12月409,072.908.592003年1-12月478,076.1015.452004年1-12月611,435.5417.52005年1-12月766,423.7416.112024年1-12月886,438.5711.172022年1-12月1,072,214.4615.682023年1-12月1,131,191.807.162023年1-12月1,358,344.528.392023年1-12月1,641,695.4918.38(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192023_12服装●2023-2023年中国针织服装产量预测(参考)年份预测值(万件)2023年1,986,554.352023年2,356,922.42模型汇总和参数估计值因变量:产量方程模型汇总参数估计值R方Fdf1df2Sig.常数b1复合.988562.04717.000359461.2631.186中国制造网IARTEAM以中国针织服装产量为原数列做回归预测,复合函数的拟合度最好,也符合检验标准。模型拟合度为0.988,接近1,在95%的置信区间上,该模型显著。采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3-2023年中国针织服装产量仍呈走高趋势。2.2.3.中国针织服装的发展趋势分析2023年针织行业经济运行2023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纺织企业累计生产针织服装164.17亿件,同比增长18.38%,增速较2023年全年水平(8.39%)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2023年1-12月我国累计向全球出口针织服装约5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43%,增速较纺织品202023_12服装服装整体出口速度(23.76%)高出0.67个百分点。12月单月其出口额约达到55.4亿美元,出口单价较2023年平均价格水平高出0.22美元/件。2023年针织行业经济运行2023年1-5月,我国针织服装产量为55.35亿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1.07%,增速略低于服装及梭织服装的产量增速。对于以棉纱为主要原材料的针织服装而言,棉价的起落对其产量影响很大。东部地区作为我国针织服装主要产地,2023年1-6月累计产量达47.18亿件,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85.24%;西部地区针织服装产量为0.68亿件,占比为1.23%;中部地区产量7.49亿件,占比为13.53%。2023年上半年,我国针织产品出口情况良好,保持小幅增长,受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出口单价较去年同期普遍有所上升。1-6月我国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累计金额337.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12%,环比增长29.17%;针织服装出口累计97.05亿件,同比增加3.58%,占服装出口总量的70.15%;出口累计金额294.4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7%;出口单价3.03美元,同比增长20.24%;针织织物出口累计34.03亿米,同比增加6.47%;累计金额51.44亿美元,同比增长27.28%。2023年1-6月我国针织服装出口前5名市场的出口总额占比为43.92%;美国作为我国最大的进口商,1-6月进口12.53亿件,累计金额42.02亿美元;但从单价来看,出口日本的单价高于美国和德国。2023年下半年,针织企业经营不容乐观,原因在于棉价波动较大、国家的宏观调控导致企业回笼资金难度增大,影响企业生产的流转、2023年CPI涨幅较大,各方面成本涨价,产品的成本优势逐步削弱;另外最重要的是市场问题,出口市场竞争激烈,流失了不少订单,但依靠大中型企业的出口支撑,中国针织行业出口额并没有明显下降,欧美市场的萎缩也影响了出口的总体情况。

2024年有线网络行业分析报告2024年3月目录一、国网整合的预期未变 31、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方案落定 32、中广网络即将成立的预期仍在 33、目前省级广电已经成为事实的市场主体 4二、有线电视用户的价值评估 51、现金流折现的方法估算用户价值 52、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理论价值 63、2020年初至今上市公司的市值 8三、整合中的用户价值重估 101、江苏模式”中的用户价值重估 102、中广网络整合中的用户价值重估 113、电广传媒收购省外有线用户资源 13四、湖北广电的整合之路 141、楚天网络借壳上市 142、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153、湖北广电的二次资产注入 16五、有线运营商的WACC计算 171、吉视传媒的WACC值 17一、国网整合的预期未变1、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方案落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三定”方案已经落定,取消了一系列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对一些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单位,比如取消了有线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将设置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审批职责下放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未来工作的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融合业务的发展,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与科技融合,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监测和安全播出进行监管,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从三定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广电的发展的方向:行政管理的有限度的放松,比如有线网络股权融资审批取消;行政审批向省级广电下放,比如卫星电视接收审批下放;文化和科技、三网融合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2、中广网络即将成立的预期仍在在2024年年初,国务院下发《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国发5号文)决定推进三网融合之际,就专门针对中广网络网络公司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决定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国家广电成立的初衷是在“三网融合”中,整合全国的有线网络(第四张网络),从而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竞争。随着国家广电成立的不断的推迟,注入资金规模大幅度缩水,特别是2023年1月原负责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组建的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出任虚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成立蒙上阴影。我们认为每一次的推迟成立,中广网络的职能就会缩水一次,我们认为相当长时间内中广网络难以成为市场运营主体、竞争的主体。维持原方案的方向预期,将先由部分省份为单位自报资产情况,随后以资产规模大小通过对总公司认股的形式,完成中广网络网络公司主体公司的搭建,即“先挂牌,再整合”的股份制转企方案。按照该方案,明确了国家出资的份额和挂牌的步骤,为中央财政先期投入进行公司主体搭建,其中包括总公司基本框架的组建费用和播控平台、网间结算等业务总平台的搭建费用。3、目前省级广电已经成为事实的市场主体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市场领域逐渐出现市场运营的主体——省级文化运营单位,在有线网络领域,省网整合的进一步深入,省级有线网络已经成为有线网络的市场的运营主体。在IPTV的发展中也是类似,百视通和CNTV主导的IPTV让位于省级广电主导,CNTV或者百视通参与的发展模式,省级运营单位成为市场的主体,省级运营单位及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将影响相关业务的发展模式。这种与地方政府密切的关系(资产、人事等关系),势必会影响地方政府对有线网络的支持力度和偏好。二、有线电视用户的价值评估1、现金流折现的方法估算用户价值考虑到目前有线电视的用户主要分为数字用户和模拟用户,开展的增值业务主要有互动视频点播(高清视频点播)和有线宽带业务,收费的模式基本上采取包月或者包年的收费模式。有线电视用户的收入相对稳定,我们假设其为永续的现金流,我们采用WACC为折现率进行折现,估算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用户的理论价值(即上市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理论市值)。我们以广电网络为例,无风险利率选取中国3年期国债收益率3.06%,按照我们的计算,广电网络的WACC为12.3%。同行业的公司的WACC值与公司的负债结构关系较大。2、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理论价值广电网络2022年有线电视用户到达578.64万户,数字用户421.58万户,副终端为56.15万户,每月每户10元;付费节目用户154.02万户,主要有两档包月套餐99元和128元,我们按照年付100元/户计算,考虑到有线网络加大了优惠促销力度,付费用户和宽带资费要低于标准价格,2023年广电网络公司的理论价值150亿元。天威视讯2022年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9万户,高清互动电视用户达到24万户,付费节目用户达到4.6万户,宽带用户达到33万户。高清互动年付套餐分为500元、600元和700元三档,我们保守全部按照年付500元/户计算,付费节目年付按照500元/户、宽带用户年付800元/户计算,天威视讯2023年的理论市值为68亿元。由于歌华有线的模拟用户和数字用户的收费标准一样,每月18元每户,其市值主要来来自于有线电视用户数的增长和高清互动电视收费用户增长,有线电视的用户的增长有限,目前主要关注在高清互动电视,目前主要采取免费推广的形式,绝大部分为免费的,考虑到歌华有线推出Si-TV的高清电视包,我们估计收费标准与天威视讯差不多300元/年,按照我们的40%左右的渗透率计算,2023年歌华有线的理论价值为145亿元。3、2020年初至今上市公司的市值我们选取有线电视上市公司2024年12月31日-2023年9月20日的市值。歌华有线的市值范围为60-140亿元,市值波动范围主要集中在80-120亿元,我们以中值100亿元作为公司表现的市值价值。与我们的145亿元的理论市值,尚有空间45%,而且我们认为数字电视没有提价预期,高清互动电视目前主要是采取的免费推广,SiTV的渗透率提高,公司估值有较大的弹性。天威视讯的市值范围为30-70亿元,主要波动范围在40-70亿元,我们选取中值55亿元作为其市场的市值。没有考虑资产整合预期,天威视讯的理论市值为68亿元。公司目前尚有24%的空间。公司有线宽带增长乏力,高清互动电视是公司业绩主要增长点。广电网络的市值范围30-70亿元,主要波动范围为40-60亿元,中值为50亿元。公司的理论市值150亿元,上升空间200%。公司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公司的庞大的有线电视用户数,2023年有线用户数595万户,同时尚有模拟用户142万户.同时公司的数字电视的包年收视费为240/300元两档,价值较高,进一步的数字化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价值。三、整合中的用户价值重估1、江苏模式”中的用户价值重估江苏有线由江苏省内17家发起人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广电系统内有12家股东,占股比71.2%,其他系统是国有股东,占28.8%,公司注册资本是68亿元,省广电总台控股,其中省台出资14亿元现金,1亿元相关资产;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10个省辖市广播电视台以现有广电网络资产出资,中信国安等出资人以现金和广电网络等资产出资。整合时江苏有线用户为510万户,数字用户为180万户,其中数字用户每月24元/户,模拟用户4元/户。按照我们的用户价值计算方法,WACC值取10%,整合时江苏有线的价值为(330*4*12+180*24*12)/10%/10000=67.68亿元,与公司注册资本68亿元基本吻合,我们认为“江苏模式”整合中,江苏有线采用了用户理论价值的方法进行用户的价值评估。江苏有线的资产评估方法,网络资产等于网络收入减成本费用减税金除以收益率(收益折现),按照这个方法,由具备期货从业资格的第三方评估,结果出来后,与各个股东的实际预期基本一致,这样就摆平了利益关系。(江苏有线董事长陈梦娟在第二届中国广电行业发展趋势年会暨投融资论坛的讲话)。2022年7月份挂牌,2022年底全省13省市形成一张全省全网、全省网络覆盖用户625万户,完成其他城市和部分县(市)数字电视整转,2022年底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50万户。2023年9月江苏有线与江阴、常熟等24个县(市)级广电网络举行了整合与合作签约仪式。至此全省已完成了60家县(市、区)广电网络的整合与合作。江苏省广电网络集团网内用户达到1497.7万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