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00031《心理学》历年真题和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1页
自学考试00031《心理学》历年真题和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2页
自学考试00031《心理学》历年真题和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3页
自学考试00031《心理学》历年真题和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4页
自学考试00031《心理学》历年真题和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20XX0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A9-221A.信息源B.反馈者C.信息 D.通道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D3-45A.韦伯比率B.平行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3.在平常测验中,选择题考察的是〔D4-81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4.思维的基本过程是〔B5-107A.分类和比较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概括 D.具体化和系统化5.一个实际年龄为4岁,心理年龄为5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D6-132C.80 D.1256."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说明了情绪与情感具有〔D7-183A.动力功能B.健康功能C.调控功能D.信号功能7.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的人格测验是〔A8-207A.罗夏克墨渍测验B.明尼苏达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测验 D.青年性格问卷测验8.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A9-211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调控的需要 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9.下列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的是〔C10-268A.转移B.升华C.压抑D.补偿10."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培养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持此言论的心理学家是〔C1-8A.皮亚杰B.劳伦兹C.华生 D.弗洛伊德1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BA.反应变量B.控制变量C.环境变量 D.不可控制变量12.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A3-55A.20~20000赫兹B.30~25000赫兹C.40~20000赫兹 D.50~25000赫兹13.信息由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必要条件是〔B4-83A.编码B.注意C.储存 D.复述14.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增加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B5-116A.启发式B.手段——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 D.算法式15.表示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的指标是〔A6-149A.再测信度B.内容效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 D.构想效度1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C7-164A.需要B.动机C.诱因 D.兴趣17.安静沉稳、寡言少语、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这类人的气质属于〔C8-192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 D.抑郁质18.有的人在群情激愤的群体中极易丧失理智,作出与其身份和个性极不相符、与平时判若两人的举动来,这种现象属于〔D9-239A.社会干扰B.社会助长C.群体极化D.去个体化19."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属于〔B10-268A.否认B.文饰C.投射 D.反向20.4岁左右儿童的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达到顶峰,与成人相比约为〔A11-290A.150%B.120%C.80% D.60%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概念5-109答: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22.心境7-178答: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23.焦虑障碍10-272答: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24.依恋行为11-297答:依恋行为是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得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的关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5.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1-15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优点: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是观察法的优点。不足: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6.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3-65答:〔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27.简述问题的组成部分。5-115答:一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28.简述智力的影响因素。6-155答:〔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29.简述遗传对人格的作用。8-200答:一些研究证实了遗传对人格的影响,但是遗传作用有多大,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以往研究,我们认为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30.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9-227答: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3接近性与熟悉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31.试用遗忘理论解释一篇长的文章为什么中间部分较难记住。4-94答:一篇长的文章中间部分之所以较难记住,是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的影响。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32.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请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解释这种说法。答: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而成长动机则不然,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他将需要分为不同的五种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晟高级的社会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然而,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一个终日饥寒交迫的人最渴求的一定是一间温暖的房子和一些可口的食物,而当他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安全和归属的需要便会占据他生活的全部,他会寻求一种被爱的感觉,也可能会努力去寻求一个可以接纳他的团体,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以满足自身对归属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33.一位中学生物老师走进课堂时,将装在盒子中的模型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上课时他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上述做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2-27答:这名教师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正确运用随意后注意组织教学,利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开始将模型放在不明显处,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2正确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全国20XX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会感到不能很好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现象称为〔A.社会助长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D.去个体化2.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转移B.反向C.文饰D.投射3.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4.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D.实验法5.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A.自我中心B.不守恒C.守恒D.不可逆6.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属于〔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情感需要D.本能需要7."双生子研究"通常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哪一种因素的最好方法?〔A.社会文化因素B.家庭环境因素C.自然物理因素D.生物遗传因素8.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A.社会发展的影响B.自然科学的影响C.文化发展的影响D.社会科学的影响9.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它主要活跃于〔A.19世纪B.19世纪80年代C.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10.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现象叫做〔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11.当人们脑电波为β波时,典型的意识状态是〔A.深度放松B.正常清醒状态C.轻度睡眠D.深度睡眠12.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被称为〔A.知觉B.思维C.辨别D.推理13.划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标准是〔A.学习策略B.学习对象C.学习内容D.学习方式14.学生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属于〔A.动作记忆B.情景记忆C.感觉记忆D.语义记忆15."一题多解"、"给故事加上不同的结尾"等练习可以训练学生〔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直觉思维D.常规思维16."小明比小军高,小兰比小军矮,所以小明比小兰高",以上推理属于〔A.归纳推理B.三段论推理C.线性推理D.条件推理17.最早对智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智力二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腾伯格B.加德纳C.吉尔福特D.斯皮尔曼18.在动机理论中,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理论,被称为〔A.认知理论B.期待理论C.需要理论D.交往理论19."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的功能是〔A.信号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健康功能20.小明性格安静稳重,平时言语不多,但喜欢思考问题,大家形容她"火烧眉毛也不着急。"小明的气质类型属于〔A.粘液质B.抑郁质C.多血质D.胆汁质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依恋行为答案: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关系。22.从众答案: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23.心境答案: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们处以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事物。24.学习答案:是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5.简述毕生发展观。答案:人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26.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条件。27.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8.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29.简述感受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30.简述注意和意识的关系。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作答,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31.试述影响压力的因素和正确的应对方法。32.试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分析下面案例,并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做法做出评价。某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领导班子根据不同学历、年龄、职称层次的教师发展需要,制定了不同发展目标的考核标准,并引导鼓励教师根据学校考核标准,制定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近期及中长期专业发展计划,从而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33.试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并举例说明。20XX4月全国自考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20XX10月全国自考心理学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 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称为〔A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调节变量 2. 由于考试来临或需要进行重大抉择而产生的失眠,属于〔B A. 假性失眠B. 情境性失眠 C. 药物性失眠 D. 失律性失眠 3. 在感觉系统中,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神经结构是〔AA. 感受器 B. 效应器 C. 传入神经 D. 大脑皮层 4. 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称为〔C A. 直觉动作思维 B. 抽象逻辑思维C. 具体形象思维 D. 创造性思维 5. "爱护花木、保护儿童"所针对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物或人,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 事物,这是思维的哪种特征〔D A. 间接性 B. 具体性 C. 直接性D. 概括性 6. "手舞足蹈、捶胸顿足"属于下列哪种表情〔B A. 面部表情B. 身段表情 C. 语调表情 D. 言语表情 7. 张飞争强好斗,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鲁莽冒失,其气质类型是〔A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信息传递中,不属于非言语沟通的是〔C A. 手势 B. 音调C. 书信 D. 表情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是〔B A. 转移B. 升华 C. 幻想 D. 文饰 10. 柯尔伯格使用"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些孩子认为海因兹不能偷 药,因为偷东西的行为不能得到普遍赞扬。持这种看法的孩子,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B A. 前习俗水平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公正水平 11.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 华生 B. 詹姆斯 C. 杜威D. 冯特 解析:〔P6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一行动使心理 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 心理学的始祖。 12. 人们在做事时,通常需要将注意从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活动上,注意的这种灵活转换现 象体现了哪种功能〔D A. 选择功能 B. 组织功能 C. 维持功能D. 调节功能 13. 在长时记忆中,占主导地位的编码方式是〔C A. 声音编码 B. 视觉编码C. 语义编码 D. 情景编码 14. 发散思维测验在下列哪种测量中最常用〔B A. 智力测量B. 创造性测量 C. 人格测量 D. 兴趣测量 15. "饥择食、渴择饮",这种行为动机属于〔AA. 内在生理性动机 B. 外在生理性动机 C. 内在社会性动机 D. 外在社会性动机 16. 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称之为〔AA. 群体凝聚力 B. 群体规范 C. 群体的领导 D. 群体中的角色 17.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论点出自哪一个心理学流派〔D A. 行为主义心理学 B. 认知心理学 C. 机能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18. 听觉适宜刺激的振动频率范围在〔D A. 0~200赫兹 B. 20~2000赫兹 C. 10~5000赫兹D. 20~20000赫兹 19. 钢笔、铅笔、毛笔、签字笔、圆珠笔等各种笔,虽然外观不一、特点各异,但其共同属性 是"可以写字"。如此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提取出来,舍弃个别特征和 属性的过程是〔C A. 分析 B. 综合C. 抽象 D. 概括 20. 人们更容易喜欢那些对事件的看法都与自己相一致的人。这符合下列影响人际吸引的哪一 个条件〔C A. 接近性 B. 熟悉性C. 相似性 D. 互补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随意注意 答案:指有预定目的,<1分>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分>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1分> 2. 晶体智力 答案: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1分>由词汇、社会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2分> 3. 认知方式 答案: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1分>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1分>也叫认知风格。<1分> 4. 关键期 答案: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 易形成;<1分>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1分>这个关键 的"好时机"就是关键期。<1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心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案:<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1分>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1分>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1分>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1分>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1分> 2. 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 答案: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的整合存在以下特点: <1>首因效应。<1分> <2>近因效应。<1分> <3>晕轮效应。<1分> <4>社会刻板印象。<2分> 3. 智力测验的性质。 答案:<1>对象是心理特质。<1分> <2>测量的间接性。<1分> <3>测量有误差。<1分> <4>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2分> 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1分>归属、爱的需 要和尊重的需要,<1分>自我实现的需要。<1分> <2>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是天生的。<1分> <3>一般而言,在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人也会在低 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层次需要。<1分> 5.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案:<1>生物遗传因素。<1分> <2>社会文化因素。<1分> <3>家庭环境因素。<1分> <4>早期童年经验。<1分> <5>自然物理因素。<1分> 6. 身体语言的功能。 答案:<1>象征:人们对身体语言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约定俗成的身体语言也具有不同的象征 <2>说明:身体语言常作为言语沟通的补充说明。<1分> <3>调节:身体语言在沟通中能够调节沟通过程。<1分> <4>情感表露:在沟通中,沟通者的身体语言也传达着很多信息,特别是情感信息。<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案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 。第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 1. 联系实际说明学习的策略。 答案: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以下几种: <1>复习策略,复习策略可以避免遗忘,有利于信息的长久保持。①复习时间。应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1分>②复习的次数。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1分>③复习的方法。比较好的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1分> <2>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 ,使之结构合理化。<2分> 常用的组织策略: 群集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分类;<1分>摘要、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1分>其基本原理是 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和结构。<1分> 2. 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案:<1>因素:①问题表征的方式;②无关信息的干扰;③功能固着性;④心向。<4分> <2>举例<4分,每一条举例正确得1分> 3.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部分灾区民众产生了焦虑障碍,请列举焦虑障碍的五种类型并分 析焦虑的应对策略。 答案:<1>焦虑障碍的主要类型有:①广泛性焦虑障碍。<1分>②恐慌障碍。<1分>③恐惧症。<1分>④强迫症。<1分>⑤创伤后应激症。<1分> <2>焦虑的应对策略<以下六点,每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最高5分>①认清焦虑状况。②掌握克服焦虑的原则。③学会放松自己。④运用想象减轻焦虑。⑤进行理性思考。⑥接受专业治疗。20XX10月全国自考心理学历年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注重人的独特性,认为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心理学答案:C2.学生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一只小鸟从窗口飞过,大家不约而同转过头去看,这种现象叫做〔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答案:B3.人类可见光波的波长范围是〔A.100~400毫微米B.400~750毫微米C.750~1000毫微米D.1000~2000毫微米答案:B4.有些学生在平常学习的教室里考试,往往能考出好成绩;在其他教室考试效果却不好。这是一种〔A.情境依存性效应B.状态依存性效应C.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答案:A5.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一个问题可分为①初始状态;②目标状态;③认知操作。这三个部分共同界定的是〔A.问题空间B.抽象空间C.知觉空间D.具体空间答案:A6.主要考察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测验,被称之为〔A.智力测验B.性向测验C.成就测验D.人格测验答案:C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情绪状态的写照,这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答案:A8.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书《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称之为阴阳五行说。它与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的人格类型三模式中的哪种模式相一致〔A.单一型模式B.对立型模式C.多元型模式D.综合型模式答案:C9.研究婴儿期母婴依恋的特点和规律,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是〔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答案:B10.根据三原色说,人视网膜上具有三种不同状态的锥体细胞,它们对三种颜色最为敏感,因而称这三种颜色为"三原色"。"三原色"是〔A.红、黄、蓝B.红、黄、绿C.红、绿、蓝D.黄、绿、蓝答案:C11.复习是一种重复学习,但并不是次数越多越好。一般提倡哪种程度的过度学习〔A.30%B.40%C.50%D.60%答案:C12.脊椎动物的范围包括鸡、鸭、猪、狗、虎、豹、鱼等,这些是脊椎动物这个概念的哪个方面〔A.内涵B.外延C.定义D.属性答案:B13.提出智力由"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能力和记忆能力"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的心理学家是〔A.瑟斯顿B.加德纳C.卡特尔D.斯皮尔曼答案:A14.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使人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各种生活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这体现了人格特性的哪方面〔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答案:C15.当群体在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群体成员每人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称为〔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群体极化D.去个体化答案:B16.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在相似性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教育水平B.职业C.社会背景D.态度答案:D17.受不合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称为〔A.压力B.挫折C.焦虑障碍D.应激答案:C18.关于"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稳定性B.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C.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D.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年龄为划分依据答案:D19.四岁的丽丽知道明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却不知道自己是明明的妹妹。这种现象体现了儿童思维具有下列哪种特点〔A.可逆性B.不守恒性C.自我中心性D.守恒性答案:B20.当我们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来看同一个物品时,它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会发生改变,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却往往不变。这种现象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答案:D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社会性发展答案: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1分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1分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1分2.晕轮效应.答案: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1分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2分3.短时记忆答案: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1分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1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1分4.推理答案: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1分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1分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1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需要考虑哪些变量?答案:〔1自变量,〔1分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1分〔2因变量,〔1分即实验者所需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1分〔3控制变量,是实验者设法控制的自变量以外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1分2.简述注意的功能。答案:〔1选择功能,〔1分注意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能够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1分〔2维持功能,〔1分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般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1分〔3调节功能,注意帮助人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1分3.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答案:〔1感觉通道的性质;〔2分〔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2分〔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1分4.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答案:〔1发展的水平差异;〔2分〔2发展的智力结构差异;〔2分〔3发展过程的不同形态。〔1分5.简要分析人格结构中的自我调控系统。答案: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1分包括自我认识、〔1分自我体验、〔1分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1分主要作用:对人格各成分进行调控,使之完整统一和谐。〔1分6.简述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及表现。答案:〔1中年危机由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2具体表现:①人到中年无奈容颜衰老,功能衰退;②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空巢"父母感到孤独、失落;③事业的巅峰期后,对未来没有期待。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答案:〔1影响因素:①智力因素;②人格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动机因素。〔4分〔2创造性培养:①建立目标与意向;②训练基本技巧;③获取某领域的具体知识;④刺激与好奇心;⑤建立动机;⑥建立自信、鼓励冒险;⑦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⑧培养有关创造力的信念;⑨提供选择发展机会;⑩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传授创造性思想的策略和技术;善于运用例子。〔4分,每答出一条给1分,最高4分2.试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动机。答案:工作动机理论:〔1X理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物质利益的驱动,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1分〔2Y理论:人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1分〔3V理论:个人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有雄心的人个人价值观比较高,并且会努力在工作中寻求实现和证明。〔1分〔4Z理论: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1分根据工作动机理论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激;〔1分〔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要;〔1分〔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1分〔4提高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1分3.面对5·12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心理挫折,灾区的很多民众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请列举心理防御机制5种常见的方式,并分析挫折的应对策略。答案:〔1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10种: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等。〔每答其中1个给1分,最高5分〔2应对策略:①正确认识挫折,〔1分②改变不合理观念,〔1分③加强修养,勇于实践,〔1分④优化自身人格品质。〔2分全国20XX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A.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试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答案:A2、不属于心理学的实际应用研究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A.临床与咨询心理学B.工业与组织心理学C.心理测量学D.教育与学校心理学答案:C3、通过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意志特征,这是应用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调查法答案:A4、下列关于催眠的描述,错误的是〔A.催眠往往是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B.催眠是一种恍惚的意识状态C.催眠是一种睡眠D.催眠类似睡眠又不是睡眠答案:C5、"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是〔A。嗅觉适应现象B.习惯现象C.感觉——知觉整合现象D.联觉现象答案:A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根据这个规律,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我们应该〔A.及时复习B.尽可能多地复习C.首次学习之后不需要复习,等隔了一段时间再复习D.自始至终都保持同样的复习频率答案:A7.人与动物思维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认得思维可以借助于〔A语言B工具C创造力D知觉答案:A8.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的不同可以把概念分为日常概念和〔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低下水平D中等水平答案:C9、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离差智商分数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A通常水平B弱智C低下水平D中等水平答案:D10、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随着年龄的间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一个人2岁时的智商与他3岁时的智商相关明显大于2岁时的智商与8岁时的智商相关,这说明了〔A智力发展具有稳定性B智力发展具有可变性C智力发展无规律可循D智力发展与年龄无关答案:B11、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下列属于需要的是〔A食物B饥饿C寻找食物D吃食答案:B12、面对意外的紧急情况,人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这属于〔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答案:D13、人格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哪些成分?<>A知-情-意B需要、动机、兴趣C能力、气质、性格D意识、情绪、注意答案:C14、一个人表现出助人为乐的特点,另一个人表现出自私自利的特点,二人体现出的人格差异是〔A认知方式B气质C性格D情绪答案:C15、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A人际需要三维理论B社会交换理论C去个体化理论D从众理论答案:A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沟通的要素的是〔A言语B信息C目标靶D信息源答案:A17、面对压力时,把压力的威胁性估计过大,对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估计过低,那么压力反应必然也大,这反映了什么因素对人的压力感的影响?<>A经验B准备状态C性格D认知答案:D18、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并无危险的情境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害怕,这是焦虑障碍中的〔A恐慌障碍B恐惧症C广泛性焦虑障碍D强迫症答案:B19、个性17岁时正在处于毕业发展的<>A儿童后期B成年早期C儿童期D青少年期答案:D20、成年初期的发展任务之一是〔A生理变化及适应B婚恋与生育C感知觉的退化D自我意识发展B二、名词解释21、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的认知操作。22、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备测量的程度。23、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24、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三、简答题25、什么叫社会知觉?与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哪些特性?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26、人工概念研究是怎样解释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被试者通过对所给刺激材料的分析与综合,并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首先提出一个与目标相一致的假设,然后再根据主试者的反馈和对新材料的分析,检验和修正所提出的假设,最终形成概念。其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27、简述智力发展的特征〔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划成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同年龄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随着年龄间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小。28、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3.接近性与熟悉性:29、焦虑的应对策略有哪些?〔1认清焦虑状况:〔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1、不回避2、正面迎战3、做记录〔3学会放松自己〔4运用想像减轻焦虑〔5进行理性思考〔6接受专业治疗30、皮亚杰怎样划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包括每个阶段的名称和年龄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全国20XX7月自考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1-11A.华生:行为主义B.马斯洛C.霍尔: D.杜威;机能主义2.心理学属于<C>1-4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3.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1-15A.调查法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4.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2-28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5.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3-46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B>4-85A.1—5秒钟B.20—30秒钟 C.80—100秒钟 D.120秒钟*7.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5-109A.大了B.多了 c.小了 D.增加了8.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5-116A.爬山法B.逆向工作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9.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的提出者是<B>6-138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 D.吉尔福特10.某学生智商为100,表明该生智力<B>6-133A.较低B.中等 C.较高 D.非凡11.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7-178人平时的情绪状态就是心境A.热情B.心境 C.激情 D.应激*12.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9-220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13.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下列不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A>7-165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交往动机、工作动机、成就动机、成长动机A.繁衍动机B.交往动机 C.成就动机 D.工作动机14.脾气急躁、精力旺盛的人更多属于<A>8-191A.胆汁质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15.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D>8-194A.态度B.意志 C.情绪 D.理智16.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76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17.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A>10-268A.升华B.转移 C.文饰 D.压抑18.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B>11-281A.6~12岁B.12~18岁 C.18~28岁 D.18~45岁**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11-278A.增强B.变化 C.成熟 D.死亡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开始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C>11-296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2~7岁C.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心理学1-4答: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2.问题解决5-115答: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23.心理测验6-143答: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test>,意指在对心理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scale>。通常它是由一组精心设计的测试题目或项目<item>组成,其作用在于抽取一组标准化<standardized>的行为样本<behaviorsampling>,通过对这组行为反应的观察分析,测验者就可以对引起行为的心理活动做出推论和解释。**24.动机7-162答: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25.焦虑障碍10-272答: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简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4-94答: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decay>和干扰<interference>。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在长时记忆里,信息的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说来,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27.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5-124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答:〔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之下,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此之上,二者的相关不显著。〔2人格因素高创造性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将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3环境因素4动机因素动机因素中,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28.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6-133答: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两方面。首先,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