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 环评报告_第1页
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 环评报告_第2页
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 环评报告_第3页
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 环评报告_第4页
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 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位于海南省定安县金鸡岭国营农场境内,占地面积66亩,距定安县城15公里。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是省直骨干发射台,作为海南省重要的新闻宣传主流媒体,承担着主要的新闻转播和宣传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海南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职责。现有编制36人,机构设置包括办公室、电视科、调频科、保卫科等。台站现有人员具有使用、维护国内外专业设备的能力和经验。原电视发射塔于1992年建设,距今已超30年,当年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且按总台发展规划要求,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台决定在台区内新建1座广播电视发射塔(距旧塔东北侧约66m处承担调频广播和数字电视的发射任务,服务范围包括海口、定安、文昌、琼海、澄迈、屯昌、临高等七个市县。在新塔建设完成投入运行后,拆除旧塔。积为积为584.6m2,发射塔为全钢结构,塔身内部设置钢爬梯。发射塔上安装4副新购的天线(3副电视发射天线和1副广播调频发射天线),从桅杆顶端向下依次96.2MHz~742MHz。利用原有发射机房(其中现阶段现有广播发射塔仍承担定安等周边地区广播电视发射任务,新建广播电视发射塔调试完成之后,对现有广播发射塔进行拆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广播电台、差转台”中涉及环境敏感区和“163、电视塔台”中涉及环境敏感区影响报告书。因此,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委托中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海南2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收集、委托现状监测等工作,在认真研究和分析有关数据、资料的基完成《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为新建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环境影响以电磁环境影响为主。因此,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电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电磁环境影响分析以及电磁污染防治措施。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论证,并对声环境、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影响开展分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进行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制定,第二阶段进行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第三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具体过令2021年6月20日,中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受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委托,承担《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令2021年6月25日,该项目在定安县人民政府网站上进行了第一次环评公令2021年7月,委托浙江建安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对项目声环境和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令2021年6月~2023年8月,环评单位项目组根据分工进行各专题编写、汇总,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并论证其可行性,得出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令2023年7月~2023年8月,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入中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内审程序,经校核、审核、审定后定稿(征求意见稿)。本项目技术评价路线见下图1.2-1:3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第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第段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开展初步的环境现状调查1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2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3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3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三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施工噪声、施工废气、施工废水、施工固废和生态环境影响。运行期主要环境问题为电磁辐射影响和噪声影响。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位于海南省定安县金鸡岭4染物在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后能够达标排放,运行期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亦符合评价标准的要求。因此,在全面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三同时”,并在运行期间内严格落实管理和监测计划,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的建设是可行52.1.1法律、法规2.1.2地方性法规及规划(1)《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6(6)《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告》(琼府(7)《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10)《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琼府〔2008〕802.1.3环境保护相关导则及标准(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7(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HJ1112-20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1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1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17)《广播电视天线电磁辐射防护规范》(GY5054-1995(18)《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GY2068-2001)。2.1.4产业政策(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12月30日会令第49号修订(2)《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发改体改规〔2022〕397号)。2.1.5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2021年6月20(2)《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评);(4)《关于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初步设计及概(5)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提供的其他资料。8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2.2.1评价因子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施工期、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见表2.2-1。//境NH3-N和石油类NH3-N和石油类V/mV/m境NH3-N和石油类NH3-N和石油类2.2.2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为北侧约11km的南渡江,“十四五”期间的水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主要指标限值见表2.2-2。表2.2-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LⅤ类1水温(℃)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23DO=饱和率90%(或7.5)6532424659Ⅴ类6BOD5三334678②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属于乡村区域,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乡村声环境功环境功能区要求,具体标准值详见表2.2-3。③电磁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的天线工作频率范围在96.2MHz~742MHz,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满足表2.2-4要求。注:100kHz以上频率,在远场区,可以只限制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或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本项目选择电场强度作为控制因子。考虑多个频率的电场、磁场、电磁场所致爆露,应满足以下要求。在0.1MHz~300GHz之间,应满足以下关系式:Σj=0.1MHz300GHzΣj=0.1MHzE2j<1.......................................................2E2L,jB2 j<1.......................................................2B2L,jEj——频率j的电场强度,V/m;EL,j——频率j的电场强度限值,V/m;Bj——频率j的磁感应强度,μT;《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第4.1.款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包括各已有背景电磁辐射的影响。总的受照射剂量限值不应大于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第4.2.款单个项目的影响为使公众受到的总照射剂量小于GB8702-2014的规定值,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2014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由生态环境部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2014中场强限值的1/2,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他项目可取场强限值的1/5,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本项目非生态环境部负责审批,则单个项目的管理限值取场强限值的1/5,即本项目发射天线运行所致周围环境的电场强度公众爆露控制管理限值为5.4V/m。④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的标准,本项目拟建场址属于二类区,其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2.2-5。12NO23445PM106PM2.5(2)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①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再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台区绿地浇灌。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绿化用水标准,具体见表2.2-6。pH(无量纲)BOD5NH3-N8②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项目运行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具体标准详见表2.2-7和表2.2-8。表2.2-7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③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扬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颗粒物的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2.2-9。本项目运行期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废气,根据本项目劳动定员人数,规中小型规模餐饮单位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执行。2.3评价工作等级2.3.1地表水环境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为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绿化用水标准后用于台区绿地浇灌,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不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依据,拟建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因素见下表。表2.3-1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Q=20000或W=600000根据上表的判别参数,拟建项目地表水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B。本次评价不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只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简要分析。2.3.2声环境本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地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2.3.3生态环境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0.0005846km2ﺍ2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的规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2.4.1电磁环境范围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呈圆形:发射天线等效辐射功率>100kW时,其半径为1km。本项目等效辐射功率为242kW,确定评价范围为以项目发射天线为中心,2.4.2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边界向外200m范围内。2.4.3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HJ1112-202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站址围墙外500m范围内。综上所述,本次评价范围见表2.4-1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2.4-1环境现状监测及影响预测评价范围表2.5环境保护目标2.5.1电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HJ1112-2020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为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的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电磁评价范围为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km范围,共有14处电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云仙圣母庙、金鸡岭农场十二队、金鸡岭镇及机关幼儿园等。根据工程性质、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所在地区的环境关系,本项目电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5-1,评价范围及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附图4,电磁环境保护目标现状照片见附图5。序号庙11园4户约约20人342约约20户12序号11122.5.2声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声环境保护目标指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噪声敏感目标是指用于居住、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机关团体办公、社会福利等的建筑均为园地,无声环境保护目标。2.5.3生态环境根据现场调查及相关资料,本项目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三条(一)中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也不涉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中规定的以下生态敏感区:法定生态保护区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生态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主要意义的区域。法定生态保护区域包括: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规范性文件划定或确认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徊游通道,迁徙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场以及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等。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主要为园地、住宅用地、其他用地等,无上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所处地理位置,本项目的评价重点具体包括:(1)通过工程分析进行评价因子的识别;(2)通过理论预测与类比监测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程度和范围。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以运行期电磁环境影响作为本项目评价重点。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并对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影响措施的可行性,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结论。3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3.1现有工程项目概况建设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尚未施行,因此,现有工程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调查,现有台站运行至今未发生辐射事故和污染,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未收到过环保投诉。本项目在站址内进行改造,本评价对发射台站运行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电磁辐射和噪声开展现状监测评价。本项目的实施将完善台站环保手续。系统完善。台区场地比较平整,周边道路条件良好。表3.1-1。表3.1-1现有发射塔发射参数信息一览表线线套套/闻31111本项目建成后,原有天线报废,天线均为新购,原有CH12(预留频道)改个频道,分别为FM106.6、FM101、FM99、FM96.2。原有CH24发射机报废,其余发射机均利旧。工程建设前后,天线、发射机及频道(频率)变动情况见表3.1-2。表3.1-2项目天线、发射机及频道(频率)变动情况一览表//3.2建设项目概况3.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2)建设单位: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3)建设性质:新建(迁建);(5)建设地点:海南省定安县金鸡岭,地理位置见附图1;(6)占地规模:占地584.6m2;(7)建设内容:新建一座高168米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值班,一周一轮换。年工作365天,每天6:00~次日凌晨1:00;(9)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560.6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4万元。3.2.2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一座高168米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拟建发射塔设计见图3.2-1和图3.2-2利用原有发射机,并更新天线。建设后,从桅杆顶端向下依四偶极板天绩线、1副六层四面FM双偶极板天绩线。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塔建成后将承担调频广播和数字电视的发射任务,服务范围包括海口、定安、文昌、琼海、澄迈、屯昌、临高七个市县。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见表3.2-1。2021223.2.3天线发射天线处在整个发射设备的最末位置,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射机输出的高频电流通过发射天线转换为空间辐射的电磁波,节目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由发射天线向周围发射,群众通过电视、广播等设备接收信号进行收看/收听。四/双偶极板天线由单元板天线、分绩电缆和功分器组成。天线反射板边框由矩形无缝钢管或A3钢热镀锌制作,天线振子体为不锈钢材质,绩电部分为紫铜表面镀银。在垂直面上增加多层单元板可以组成天线阵以提高增益,根据需求可组成不同的场型,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天线稳定性好、频带宽等特点。本项目发射天线共4副:1副六层四面UHF四偶极板天绩线(1用1备)、1副六层四面VHF数字四偶极板天绩线和1副六层四面FM双偶极板天绩线,各天线技术参数见表3.2-2。套/23本项目发射天线为全向天线,方向性能表示天线向一定方向辐射电磁波的能力。通常用垂直平面及水平平面上表示不同方向辐射(或接收)电场强度大小的曲线来表示天线的方向性,并称为天线辐射的方向图。本项目天线发射不同频道时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图见图3.2-3。2425263.2.4发射机电视发射机主要由激励器、功放单元、主控单元、电控(包括配电)单元、开关电源、无源部件(分配器、合成器、滤波器、定向糯合器等)、冷却系统等广播发射机主要由调频激励器、末级功率放大器、定向糯合器、输出低通滤波器、显示控制单元,开关电源、风冷系统等单元部件组成。发射机共计16部,其中8部备用。数字电视发射机数量为8部,4部主用,4部备用;调频广播发射机数量为8部,4部主用,4部备用。发射机配备情况及发射功率见表3.2-3。66664444311113.2.5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山值班,每周周二换班。山上上班小组10人每天分4个班(2/2/3/31个班6小时轮流机房值班,其他每班人员留守待班,预防应急情况。工作时间为:全年6:00~次日1:00,全频段同时播出。3.2.6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方案: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拟在现有台区内新建广播电台区内已配套员工宿舍、食堂及配电房,供电供水系统完善。台区内已有道路通入,选址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市政基础设施等条件比较完善,可满足项目建设及27运行的要求。台区平面布置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3建设项目与政策、法规、标准及规划的相符性3.3.1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广播电视发射塔台建设’建成后将完善地区广播电视信号’满足日益增长的广播电视要求’有力地保证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可知’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的“二十八、信息产业;11、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本项目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中规定的许可准入类事项’为广电总局许可准入行业。综上’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3.3.2与《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关于完善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思想’需在全省范围实施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改善全省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在全省的覆盖能力。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频率规划指导文件’推进频率变更协调工作’完善高清节目地面传输覆盖网和数字音频覆盖网建设’推进广播电视发射台优化改造’完善广播电视信号源传输网络建设’巩固广播电视惠民工程成果’提高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需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新建发射铁塔项目为广播电视塔发射塔更新改造工程’是《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中“专栏31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内容’符合《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3.3.3与城乡建设规划符合性本项目在现有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范围内进行更新改造。本项目用途为发射台用地’项目选址符合《海南省定安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283.3.4与“三线一单”符合性根据《关于定安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本项目属于定安县一般管控单元(管控单元编号为ZH46902130001)及定安县优先保护单元3(管控单元编号为ZH46902110003),详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具体内容详见表3.3-1。设能够满足《关于定安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的要求。(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位于海南省定安县金鸡岭,根据《海南省定安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公众版/index.html#)—2021年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不涉及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见错误!未找到引综上,本项目选址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为广播电视塔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现状调查和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环境质量可以保持现有水平。项目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在现有用地红线内进行建设,不新增占地。运行期主要利用能源为电少,不涉及突破区域土地资源、水、电资源等资源利用上线。符合资源利用上线(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根据《关于定安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全县划分优先保护单元39个,重点管控单元15个,一般管控单元10个。本项目属于定安县一般管控单元(管控单元编号为ZH46902130001)及定安县优先保护单元3(管控单元编号为ZH46902110003项目与定安县管控单元符合性分析见表3.3-1。通过表3.3-1分析可知,该项目在定安县一般管控单元和定安县优先保护29单元3的允许建设范围内,符合准入条件。表3.3-1项目与定安县管控单元符合性分析度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大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普(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5.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开展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6.全面实施城镇燃气工程建设。7.推控送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相关规定要求,不属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范围内。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的相30313.3.5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GY5068-2001本项目广播电视发射塔场址与其相关要求进行对比分析,见表3.3-2。表3.3-2本项目与《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相关要求对比分析一览表序号性1射方向宜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和其它障碍,不能避开时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高度不宜高于最下层天线高度的三分1km范围内天线辐射方向上无高大的建筑物和其它障碍物遮2区)建设调频广播、电视发34区的总功率密度,不应大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32序号性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替5得有关部门同意的书面文6场地宜避开有水患地区和落雷、龙卷风频繁等有灾害性有腐蚀性气体及排出大量烟选择场地时,要查明当地有卫生检疫部门的鉴定意见。兼顾适宜发展旅游的条件,通过与《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GY5068-2001)的对比可知,本项目广播电视发射塔场址能够满足相关要求,故项目的选址是合理的。333.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本项目建设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主要影响因素和污染因子识别见表3.4-1。表3.4-1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LAeqNH3-N、石油类XLAeqNH3-N、动植物油注:根据6.1节分析可知,运行期近场区无人员可达,根据GB8702-2014,100kHz以上频率,在远场区只需限制电磁强度或磁场强度或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本项目设备运行频率在100kHz以上,选择电场强度作为预测评价因子。3.5.1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施工期(1)施工组织区。施工营地内设有围挡、材料堆场、堆土场、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淀池等。34(2)施工工艺和方法①土建工程1)施工准备力两种运输方式。2)广播电视发射塔基坑、电缆沟开挖在广播电视发射塔基坑、电缆沟开挖前要熟悉开挖基坑及电缆沟的施工图及施工技术手册,了解基坑及电缆沟的尺寸等要求。基坑及电缆沟开挖尽量保持坑壁成型完好,并做好临时堆土堆渣的防护,避免水土流失以及影响周围环境。3)工程开挖弃土处置广播电视发射塔基础挖方部分回填于基坑,无法回填的运送至政府指定的受草种或者采取人工绿化措施。②设备安装设备安装环节分为广播电视发射塔及天线架设、电缆敷设。广播电视发射塔及天线由人力进行架设安装。电缆敷设一般先要将电缆盘架于放线架上,将电缆线盘按线盘上的箭头方向由人工或机械牵引滚至预定地点。③旧塔拆除工程新塔建设完成,对旧塔进行拆除。由施工单位对旧塔钢材回收后综合利用,不可回用的建筑材料运送至政府指定的受纳场。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生的主要影响见图3.5-1。土建工程设备安装旧塔拆除生态影响、噪声、废气、施工废水、固体废物(3)建设周期35运行期(1)电磁辐射特征在天线辐射的方向图中,处于主射方向的方向叶称为主的水平波束宽度决定了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水平覆盖范围;天线辐射的垂直波束宽度则决定了天线传输距离及纵向覆盖范围。范围内,由于塔的高度远高于周围建筑,天线辐射波束的主瓣是经由建筑物上空传向远方的。对塔的近区造成影响的是天线射束的副瓣场强,通常副瓣场强可以控制,仅为主瓣场强的几百分之一,因此副瓣场强到达地面也是很低的。根据以往建设广播电视塔的经验,采取高增益天线不仅可以适当降低发射机功率,而且天线的增益越高,辐射主瓣越尖锐,集中辐射能力越强,副瓣场强就越低。辐射范围不涉及电磁环境保护目标。(2)工作原理及产污环节分析广播电视是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传递社会信息的,它依靠的传播媒介是无线无线电波指的是频率从几十Hz(甚至更低)到3000GHz左右整个频谱范围内的电磁波。发射天线或自然源辐射的无线电波,通过介质或受到介质分界而到达接收天线的过程,称为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在介质或介质分界面的影响下,有被折射、反射、散射、绕射和吸收等现象。调频广播信号即频率87~108MHz范围内的无线电波,电视信号即频率48.5MHz~958MHz范围内的无线电波。间波传播是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均高电视信号在可视距内的传播就是这种方式。广播电视发射就是利用以上原理,将所需传播的原始信号通过原始信号系统36发射系统原始信号系统接收系统噪声、电磁辐射发射系统原始信号系统接收系统噪声、电磁辐射经接收系统接收并经过解调后还原成所需信号。在天线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电磁环境产生影响。广播电视发射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3.5-2。天绩线系统天绩线系统调制系统3.5.2施工期污染物源强分析(1)废气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有:施工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及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各类施工机械所排放的废气,燃油烟气直接在场地内无组主要污染物为HC、NOx等。(2)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是在混凝土灌注,施工设备的维修、冲洗中产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涤废水和粪便污水,含COD、NH3-N、BOD5、SS等。(3)固体废物施工期间会进行挖土、运输弃土、砂石、水泥等各种建筑材料。工程完工后,会残留不少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4)噪声本工程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机械噪声及各种施工作业产生的噪声,包括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振捣器、电锯。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附录A(常见噪37声污染源及其源强),工程主要施工设备的噪声源强详见表3.5-1。表3.5-1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源强一览表1245(5)生态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为土地占用及水土流失。项目对土地的占用主要表现为拟建场址的永久占地和施工期的临时占地。由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可知,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约为584.6m2,工程临时占地为施工营地和临时道路,本项目临时施工场地位于台区用地红线范围内。此外,施工期由于场址、光缆沟、电缆沟地表开挖等活动破坏原有土壤上的植被或硬化路面,使裸露的松散土壤在雨季地表径流的冲刷下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其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3.5.3运行期污染源强分析电磁辐射污染源属于能量污染,该种污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着污染源的关闭而自动消失。本项目电磁辐射污染源是架设于高空的调频广播和电视的发射天线。本项目广播电视发射塔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与发射功率、发射频率、天线形式及参数、系统损耗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发射功率本项目发射机的功率通过主绩电缆送至功率分配器,在功率分配器内进行分配,再分别由分绩电缆将功率送至各个天线单元面,天线单元面将射频功率转换成电磁波辐射到自由空间,从而完成将发射机输出的射频功率转换成空间电磁波的任务。本项目各面天线的发射功率见表3.5-2。2)发射频率本项目发射塔广播电视发射频率96.2MHz~742MHz。383)天线形式及参数本项目共配置4副天线(T1/T2、T3、T4天线参数见表3.5-2。4)系统损耗天绩线系统损失主要由多功器损耗、绩线损耗和接头损耗组成。损耗与设备型号和传输频率有关,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天绩线系统的损耗见表3.5-2。5)台站多频系统本项目台站存在多频率同时使用的情况,评价将充分考虑这一情况,对不同频率的电磁能量进行叠加。6)电磁辐射影响源本项目台站的主要电磁环境影响源强列于表3.5-2。表3.5-2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源强参数一览表天线编号T1/T2T3T4天线形式六层四面UHF四偶板天线六层四面VHF四偶板天线六层四面FM双绩双幅偶极板天线天线尺寸(mm根mm)1060×4802773×12932500×1700工作频道CH41CH23CH20CH10FM106.6FM101FM99FM96.2734~742550~558558~566199-207106.69996.2发射功率(kW)31111每方向天线发射功率(kW)0.752.502.502.500.25极化水平极化水平极化水平极化水平极化水平极化天线高度(m)159/152159/152159/152天线增益(dBd)9.2天绩线系统损耗(dBd)3.97天线绩线系统净增益(dBd)8.7312.107.93增益倍数G7.4612.026.21(2)噪声39声压级约为65dB(A)~75dB(A)。发射机均放置于同一间发射机房内,通过建筑隔声,并对其进行基础减振、软连接处理,室外噪声排放强度可降至45dB(A)~50dB(A)左右。柴油发电机自带隔声减振装置,噪声源强小于85dB(A)。本项目运行期间噪声源强见表3.5-3。1921注:①发射机共18台,9用9备,数量按照9台考虑。(3)固体废物项目运行期产生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一般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包括废旧铅蓄电池和废机油。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工作人员10人(3班制,每班为10人按平均每天1kg/人计,则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kg/d。本项目UPS电源报废后会产生废旧铅蓄电池,本项目柴油发电机设备维修时,可能产生含少量废机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铅蓄电池的危险废物类别为“HW31含铅废物”,废物代码为900-052-31,电视台内铅蓄电池使用寿命一般3~5年更换一次。废机油的危险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49-08。本项目危险废物收集后立即由有资质的单位运走处置,不在台区内暂存。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表3.5-4。序号污染源污染物名称固废类型危废代码危废特性产生量(t/a)防治措施排放量(t/a)1办公生活生活垃圾一般固废//3.65统一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处置02源废旧铅蓄危废HW31900-052-310.01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03柴油发废机油危废HW08900-249-080.09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040(4)废水项目运行期无生产性废水产生,废水主要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由于本项目无新增人员,所以不产生新增废水。运行期每天10人(共30),用水按70L/人.日计算,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的排放量按照日常用水量的90%估算,日污水产生量约为1.8m3/d,年工作365天,年污水产生量约为657m3/a。(5)废气项目废气主要为厨房油烟和备用发电机组产生的废气。食堂每天有10人就餐,人均食用油量为30g/人.天,一般油烟挥发量占耗油量的2~4%,保守取4%,风机风量为1500m3/h,日工作时间为5h,则日产生的食堂油烟浓度为1.6mg/m3,年工作日365天,食堂油烟年产生量约为0.0044发电机自带处理器处理后通过排风扇外排。柴油发电机组为备用电源,运行次数极少,产生的废气量极少。41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1定安县概况方公里,总人口35万。住有汉、苗、黎、回、白、布依、满、伺、摇、土家等族居民,汉、苗族为世居民族。一产增加值30.68亿元,增长4.7%,二产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9.3%,三产增加值39.94亿元,增长1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5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9亿元,同比增长16.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927元和11969元,分别同比增长6.8%和9.7%;旅游接待游客123.48万人次,同比增长109.9%,旅游总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95.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5%。4.1.2本项目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概况本项目位于海南省定安县金鸡岭国营农场境内,占地面积66亩,距定安县城15公里。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经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项目拟建址现状为空地,拟建址东、南、西、北侧均为橡胶林,周围环境现状照片见错误!未4.2.1地形、地貌定安县地层主要有寒武系附烈群、白聖系上统报万群、第四系下更新统滤江组和三叠系新昌群地层。定安县地质主要由砂页岩、玄武岩、火山灰岩、花岗岩等岩石构成。砂页岩主要分布在雷鸣、富文、新竹、居丁地区的全部和龙洲、定城、仙沟、永丰的大部分。玄武岩主要分布在金鸡岭一带,包括龙门大部分,黄竹部分和金鸡岭农场。幼龄玄武岩主要分布在岭口、翰林、龙塘的大部分和龙门的局部地区。花岗岩主42要分布在定安县南部的龙塘、龙门、翰林、坡寨和边缘狭长地带。定安县地处海南岛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夏断块区华南断拗中雷琼凹陷部分。并位于太平洋地槽福皱区,东南沿海福皱系,海西冒地槽皱带。境内福皱构造:印支构造阶段福皱仅见于翰林地区;燕山构造阶段福皱作用表现较弱;喜山构造阶段福皱多被第四系覆盖。境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按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方位,主要归纳为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东西向四组。4.2.2气候气象平均日照2175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33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23mm,风雨,占全年降雨时的48.7%。冬季至春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与秋季盛行的西南季风,风向转换具有爆发性的变化过程,中间的过渡期较短。冬季以向风为主,夏季以SW向风为主,全年常风向为NE向,出现频率为10.5%,次年风向为NNE和SE风,出现频率分别为10.4%和8.3%,强风向为SSW向。冷空气和台风均造成大风天,其中台风引起的大风强度更大,大于或等于20m/s的风速出现在7、8、9、10月。风向为NNE~NE,风速可达24m/s;SSW~W向,4.2.3水文水系定安县水资源丰富,自然降水量年平均达1953mm。境内河流属南渡江和万泉河两大水系,除南渡江干流流经北部边界外,流经境内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还有9条,分别为龙州河、南淀河、卜南溪、温村水、巡崖河、永丰水、级支流,境内总流域面积达1157.36km2。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1008m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2亿m3(其中龙州河过境蓄水3.59亿m3平均年径流系数0.52,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水量5000m3,每亩耕地占有水量3053m3。丰水年径流量18.50亿m3,平水年径流量11.40亿m3,枯水年径流量6.40亿m3。地下水资源亿m3,枯水年3.66亿m3。全县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5.92亿m3,丰水年23.53亿m3,平水年15.19亿m3,枯水年10.064.2.4生态环境43金鸡岭广播发射台占地面积66亩,已建成多年。本项目拟建场所位于台区为杂草、膨蟆菊等。4.3.1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点布点结合项目特点,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的布点原则,以辐射体为中心,半径1km之内,按间隔45。的八个方位为测量线,每条测量线上选取距场源分别500m、750m、1000m,并在周边的环境保护目标布设测量点(含垂直面布点),实际测量时,避开了高层建筑物、树木、高压线以及金属结构等,共计布点50监测时,探头尖端与操作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0.5m,距离地表面1.7m,每个测点连续测5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监测布点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监测因子100kHz以上频率,在远场区只需限制电磁强度或磁场强度或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本项目选择电场强度作为预测评价因子,现状监测因子同样选取电场强度。(3)监测单位浙江建安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4)监测时间、测试环境按有关标准和仪器使用时环境中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要求,本项目所有监测时段选择在无雨、无雪、无浓雾、无冰雹的气象条件下进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在2021年7月4日、9日,每个监测点监测一次,具体监测期间环境状况见表4.3-1。晴晴44监测时,本项目原有发射塔处于正常工作情况,监测到的电磁辐射值为有发射塔影响下的电测辐射水平。发射塔运行工况见表4.3-2。3111除此以外,台区内地球卫星上行站正常运行,卫星地球站运行工况见表4.3-3。33(5)监测方法及监测仪器①监测方法《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②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参见表4.3-4。NBM-520/EF4091454.3.2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本项目的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3-5。12<0.73<0.74<0.7567<0.78<0.79<0.7<0.7<0.7<0.7<0.7<0.7<0.7<0.7<0.7<0.7<0.7<0.746<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4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48<0.7<0.7<0.7<0.7<0.7监测结果显示,项目拟建场址周围1km范围内的电场强度监测值在0.7~1.5V/m之间,表明8个不同方向上所有的测点及所有电磁环境保护目标的电场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爆露电场强度12V/m的要求,同时满足《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电场强度5.4V/m管理限值要求。4.4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4.4.1声环境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点布设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共布设7个监测点,监测点位在厂界外1m、距地面1.2m(2)监测单位浙江建安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3)监测时间(4)监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5)监测条件按有关标准和仪器使用时环境中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要求,本项目所有监测时段选择在无雨、无雪、无浓雾、无冰雹的气象条件下进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在2021年7月2日、3日,每个监测点监测一次,具体监测期间环境状况见表4.4-1。49晴晴晴晴(6)监测方法及仪器1)监测方法《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参见表4.4-2。30~142dB(A)4.4.2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4-3。1234567501类标准限值要求,评价区域内声环境现状良好。4.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6.2.1条“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中的数据和结论”。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22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项目所在区域(定安县)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详见下表。4NO27PM2.5PM10由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中SO2、NO2、PM10、PM2.5、O3和CO六项污染物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因此,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4.6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优先采用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的水环境状况信息。本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为南渡江,根据定安县人民政府发布的定安县水环境质量状况(2022年)可知,南渡江的地表水水质类别为II514.7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7.1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在现有海南省金鸡岭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范围内进行更新改造。本项目土地属于划拨国有土地(定安国用96号字第1080号,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用途为发射台用地。项目周围现状照片见附图9。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与《土地利用现状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其他用地,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图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7.2植被现状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的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人工植被(主要以橡胶树为主,有少量的芭蕉、棋榔、椰子树等)。自然植被群落面积较小,主要为灌草丛为杂草+南美膨蟆菊群落。经调查,工程区域内未发现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和当地林业部门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分布。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植被类型分布图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7.3野生动物现状工程周边陆地野生动物分布很少,主要以鼠类等嗤齿类小型动物为主一些蛙、蛇、鸟类等小型野生动物。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版)中收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5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5.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声源概况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噪声源主要为基础开挖阶段的挖掘机、推土机,结构和装修阶段的混凝土振捣器、电锯等。本工程施工阶段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参考《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噪声源强见表5.1-1。预测点。施工设备与施工场界之间的距离都大于2Hmax(Hmax为声源的最大几何尺寸)。因此,本工程施工期的施工设备可等效为点声源。表5.1-1各类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1245(2)噪声预测本项目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的计算方法及公式来预测施工期的噪声影响。户外声传播衰减包括几何发散(Adiv)、大气吸收衰减。在考虑几何发散衰减及屏障物屏蔽时,预测点r处的A声级为:Lp(r)=Lp(r0)-20lg(r/r0)-ΔL(式5.1-1)53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ΔL——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包括声屏障、空气吸收等引起的衰减量),dB。施工阶段均在现有场界内,现有场界四周已设置不低于2.0m高的围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屏障衰减在单绕射(即薄18dB。取各施工机械距声源5m处的声压级作为源强,预测多台设备同时施工对工场界的噪声环境贡献值,预测结果参见表5.1-2。表5.1-2施工噪声源对施工场界及场界外的噪声贡献值dB(A)15*注:根据本项目施工场地布置,主要噪声源设备与场界围墙最小距离为12.5m。由表5.1-2可知,在实体围墙围挡后,昼间施工噪声在场界外1m处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限值要求,夜间施工噪声在距离场界50m处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夜间限值要求。为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施工单位须选择噪声低的施工作业方法和措施,减少对沿途居民的影响。本项目厂界外200米无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施工期噪声影响是暂时性的,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后可减至最低,并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5.2施工期施工废气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的废气主要来自于施工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及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54①运输扬尘抑制扬尘的一个简捷有效的措施是洒水。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由该表数据可以看出对施工场地实施每天洒水4~5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并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表5.1-3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单位:mg/②装卸、堆放扬尘施工扬尘的另一种重要产生方式是建筑材料堆肥露天堆放,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受作业时风速大小的影响显著。因此,禁止在大风天气时进行此类作业以及减少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是抑制这类扬尘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为了减少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定期对地面洒水、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尽量采用硬化路面、自卸车、垃圾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③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将对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流动性强,所产生的废气较为分散,在易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施工机械尾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会很大。但工程车辆的行驶将加重周围环境的车辆尾气污染负荷,因此,施工单位应注意车辆保养,确保车辆尾气达标排放。综上所述,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只要按国家规定的施工期污染防治文件相关条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5.3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1)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按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进行回55余的土石方可运送至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处置。运输车辆必须密闭化,严禁在运输过程中跑冒滴漏、随意倾倒。(2)生活垃圾施工场地内设置垃圾箱,定点收集,并定时清运。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合理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5.4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废水来源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洗涤污水等,施工人员租用生活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2)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灌注,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为尽量减少施工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施工废水沉淀池,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综上所述,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均可以妥善处置,不排放,因此不会对周围地表水体造成影响。5.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物,项目施工不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影响。(2)施工期植被破坏的影响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在已运行多年的电视台区内建设,现状为空地,被为杂草,不会对植被造成破坏。(3)施工期对动物活动影响分析项目用地范围为台区内用地,评价范围内没有需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周56边植被覆盖情况一般,不是附近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不会对用地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生存和繁殖形成大的影响。(4)水土流失的影响土流失,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5)占用土地的影响本项目用地在台区用地范围内,不新增占地。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形成影响。项目建设区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不涉及需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后,对项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576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运行期电磁环境影响采用模式计算和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6.1.1模式预测与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HJ1112-2020)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96)推荐的计算公式进行模式预测,最终得出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远、近场区划分说明电磁辐射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电磁场能量在辐射源周围空间及辐射源之间周期性地来回流动,不向外发射,称为感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场根据感应场和辐射场的不同而区分为近场区(感应场)广播电视电磁场分为近场和远场,近场区的特点是区域内电磁辐射水平高,辐射水平低,变化梯度小,空间衰减呈现规律性变化。本项目发射的广播电视信号频率范围为96.2MHz~742MHz,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HJ1112-2020)对发射天线近场区和远场区的划分:场区的划分条件;②当D/λ=1时,取距离大于2D2/λ作为远场区的划分条件。远近场划分示意见图6.1-1。D/λ<1,3λD/λ=1,体见表6.1-1。58由表6.1-1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近远场区分界线最大值为11.02m,本项目辐射影响及对环境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HJ1112-2020远场区可选择功率密度或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的其中一种作为预测因子,本项目选择电场强度(V/m)作为广播、电视天线远场区电磁辐射预测因子。预测模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HJ1112-2020)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中相应的计算公式。①超短波远场区电场场强EG——相对于半波偶极子(G0.5λ=1.64)的天线增益(倍数——发射天线垂直面(仰角θ)、水平面(方位角)归一化方向性函数。②微波远场功率密度Pd59③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转换公式④复合场强复合场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的电磁场强复合在一起的场强,其值为各单个频率场强平方和的根值,可用下式表示。E——发射塔各频道(各频率)产生的复合电场强度,V/m;En——各频道(各频率)在预测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V/m。露在多个频率的电场、磁场、电磁场中时,应综合考虑多个频率的电场、磁场、Ej——频率j的电场强度,V/m;EL,j——频率j的电场强度限值,V/m。本项目利用上述公式评价广播电视塔和卫星地球站天线对评价范围内电磁辐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60预测工况及环境条件选择(1)预测工况磁能量进行叠加预测。(2)其他预测条件本项目预测分析未考虑墙壁屏蔽、天气等环境条件对电磁辐射的减弱影响,行状态,后文预测评价时将考虑卫星地球站的贡献值作为背景环境条件与本项目进行叠加分析。(3)预测参数根据天线厂家提供的资料,各天线通过功率分配器将发射功率平均分配到每一片发射天线体,每一面(方向)天线的功率为天线段总输出功率的1/4。通过与天线厂家核实,调频广播发射天线虽然为不同频率同时使用,但由于天线是宽统损耗。本评价报告按实际增益倍数进行考虑。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源强参数一览表如前文表3.5-2。根据图3.2-3可知,对不同角度,天线在垂直方向的衰减系数不相同,而且变化没有明显的递减规律,因此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可靠,同时为简化计算,对图3.2-4中提供的F(θ)值数进行保守取值,取值见表6.1-2和表6.1-3。表6.1-2数字电视发射天线垂直方向性函数F(θ)取值00≤θ≤2.5011112.50<θ≤5050<θ≤100100<θ≤150150<θ≤200200<θ≤250250<θ≤35061350<θ≤450450<θ≤600600<θ≤900表6.1-3调频广播发射天线垂直方向性函数F(θ)取值00≤θ≤2.5011112.50<θ≤5050<θ≤100100<θ≤150150<θ≤200200<θ≤250250<θ≤300300<θ≤350350<θ≤450450<θ≤60060<θ≤900预测结果及评价(1)预测结果影响也相同,因此,只需对一个方向进行预测分析。对距离发射塔天线中心为15m,20m,30m,40m,50m,60m…1000m,以15m,20m,30m,40m,50m,70m,90处的电场强度分别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见表6.1-4。预测结果示例:本项目塔基与山下居民区高度差为50m,以山下居民区地面为基准面,发射塔基底坐标为(0,50计算北方向的空间点A①T1/T2天线(CH41天线对基准面高度(以天线中心点计算)h=152m+50m=202m(T2为T1的备用天线,中心点高度低于T1,保守以T2高度进行估算),P=0.75kW=750W,G=7.46。62根据勾股定理计算r,r=[(202-50)2+202]2=153.3mE=w-26m同理,计算得T1/T2天线(CH23)E=1.54V/mT1/T2(CH20)E=1.54V/m②T4天线超短波预测T4天线(FM106.6天线对基准面高度h=110+50=160m,发射功率P=2.5kW,G=6.21。根据反三角函数计算θ:θ为与天线垂直线的夹角=arctg[(160-50)/20]=80。根据表6.1-4可知,当θ为80。时,F(θ)对应值为0.005,故此点处的电场强度同理,计算得T4天线(FM101)E=0.44V/m,T4天线(FM99)E=0.44V/m,T4天线(FM96.2)E=0.14V/m,T3(CH10)E=0.04V/m。③背景值选取对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除考虑本项目运行时的影响,还应考虑已有背景电磁辐射的影响。根据调查本项目的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为台区内卫星地球因此,选电磁辐射现状监测所有点位中除塔基下方点位外最大值1.5V/m作为背景值,利用公式6-4计算广播电视发射塔叠加背景值的电磁辐射复合场强。由于该值包括现有电视塔的影响,而现有电视塔将在新塔建设完成后拆除,天线影响并不会重复,因此选取该值作为背景值是偏保守的。④复合场强预测根据电场叠加公式计算点A处广播电视塔各天线的复合电场场强63=(2.672+1.542+1.542+0.442+0.442+0.442+0.142+0.042)^0.5=3.54V/m<5.4V/m,故A点满足单个项目的影响限值。叠加上包括卫星地球站影响的在内的背景值后,综合电场强度为E叠加背景值和卫星地球站影响=(2.672+1.542+1.542+0.442+0.442+0.442+0.142+0.042+1.52)^0.5=3.85V/m<12V/m由于卫星地球站的频率范围在4~8GHz,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其公众爆露控制限值为13.9V/m,大于本项目限值12V/m,出于保守考虑,限值统一按照12V/m进行分析。本项目广播电视发射塔电磁辐射影响叠加上包括卫星地球站影响的在内的背景值后,比值为:故A点满足公众爆露控制限值。评价正北方向的预测和评价与其他面同距离的结果相同。单个项目的电场强度贡献值计算结果见表6.1-4,等值线图见图6.1-2;叠加包括卫星地球站在内的本底值后,综合电场强度计算结果见表6.1-5,等值线图见图6.1-3。64表6.1-41000m内广播电视塔在各关注点处的电场强度(未叠加本底单位:V/m)水平距离(m)对基准面高度(m)20402002504004502.832.742.662.622.582.542.502.462.473.092.812.592.752.542.362.142.422.1852.872.782.702.662.622.582.542.503.263.082.832.612.772.552.372.142.432.182.932.852.772.722.682.642.602.553.243.072.832.612.792.572.392.162.002.432.18203.072.992.912.872.822.772.722.673.323.192.903.102.842.612.592.342.012.712.432.453.073.022.972.922.863.633.423.242.963.152.882.662.622.352.172.712.422.532.122.632.462.20403.413.343.074.003.743.563.373.573.232.942.882.662.392.203.092.722.812.542.122.812.632.472.203.613.543.453.393.303.673.483.653.283.202.932.912.6032.812.552.132.812.632.472.203.853.773.683.613.533.443.923.713.534.193.723.322.613.6012.543.272.822.632.443.943.863.764.784.424.144.604.303.813.663.503.613.603.162.822.543.272.822.632.472.204.434.324.764.444.194.003.603.563.254.324.213.623.182.833.933.292.823.772.472.202.834.794.714.594.474.904.894.284.083.963.604.334.213.624.914.373.933.292.823.773.543.152.834.694.504.044.224.914.373.953.294.043.833.543.152.879.307.717.467.667.837.854.944.394.724.054.233.599.417.064.524.233.973.543.209.799.417.064.524.233.973.543.20205.7177.5562.1551.8644.5038.9634.6531.2226.0322.329.067.937.054.604.294.023.583.2225.4623.8920.229.757.314.604.294.023.583.2220035.0426.389.627.429.407.694.694.884.184.293.663.253.222509.367.697.654.784.344.033.623.494.433.693.663.242.883.963.302.832.712.552.262.044.824.614.454.874.554.273.783.723.353.042.942.542.142.752.442.472.20说明1:以上预测未考虑墙壁屏蔽、天气等影响因素,绿色为单个项目可能超标区域(控制限值:5.4V/m)。说明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选用的预测模式计算出的场强不是接收点的实际场强,而是接收点可能达到的最大场强。说明3:对基准面高度是指以电视台所在的山下最低居民区地面为零点作为基准面来计算与电视发射塔的高度差。对基准面高度水平距离图6.1-2电场强度等值线图(单个项目未叠加背景值)65表6.1-51000m内广播电视塔在各关注点处的电场强度(叠加包括卫生地球站在内的本底值单位:V/m)水平距离(m)对基准面高度(m)204020025040045063.022.992.952.922.882.893.443.193.003.132.952.802.612.482.402.242.842.642.592.362.272.192.652.4793.053.0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