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核医学第13章_第1页
影像核医学第13章_第2页
影像核医学第13章_第3页
影像核医学第13章_第4页
影像核医学第13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建英

外放疗第一节概述

DVH第一节概述

内放射治疗利用器官或组织的特异性摄取机制治疗组织种植治疗靶向治疗敷贴治疗其他第一节概述

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131碘治疗第二节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131碘治疗第二节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的治疗选择性摄取

betaray:1-2mmT1/2

=3-5d.碘-131治疗原理第二节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131碘治疗适应证Graves病(Graves’disease)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或甲状腺肿大明显的青少年及儿童患者。Graves病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Graves病伴房颤的患者。Graves病合并桥本病、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甲状腺摄碘率增高的患者。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毒性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非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第二节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131碘治疗剂量确定固定剂量法所用剂量差别较大,常用剂量范围为185MBq~555MBq(5mCi~15mCi)。剂量计算法

AlexanderandLarsen用公式:【298MBq(8mCi)×100/24小时RAIU】将甲状腺大小和24小时RAIU结合的公式计算剂量:【Z×甲状腺大小(g)×100】/24小时RAIU;公式中Z为计划每克甲状腺组织给药的Bq或μCi数,范围为3.7MBq~7.4MBq(100μCi~200μCi)。第二节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131碘治疗疗效评价1.大多数病人治疗后3~6个月治愈,少部分病人要达1年方治愈。单次治疗的治愈率有明显的差异,治疗剂量小则治愈率低,一个疗程的治愈率62.6%~77.0%,有效率在95%以上,无效率2%~4%,复发率1%~4%。一次未治愈的患者,3~6个月后可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治疗。2.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甲亢131碘治疗最常见的转归结果。

第二节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131碘治疗甲状腺癌诊治现状与规范化指南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化良好:乳头状、滤泡状、乳头滤泡混合腺癌等低分化:小细胞癌、巨细胞癌、髓样癌等其他:肉瘤、淋巴肉瘤、上皮癌、恶性畸胎瘤及转移癌适应症第二节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131碘治疗放射性碘

(131I)含有中能射线(0.6Mev)含有较高能的射线物理半衰期8.04天有效半衰期0.5~7天131I治疗的基础131I碘被残留甲状腺细胞及DTC细胞中的钠/碘蛋白转运体(Na+/I-symporter,NIS)摄取。前提条件:DTC细胞可以摄取碘。131I释放

射线(能量0.61MeV)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和DTC细胞变性和坏死。131I在甲状腺内停留时间较长,一次治疗的持续作用时间可达30天。疗效取决于碘在DTC细胞内的滞留时间和辐射敏感性。131I治疗前准备—特别注意甲状腺癌双肺广泛转移甲状腺癌131碘治疗前后第三节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三节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原理放射性药物可以选择性浓聚在骨转移灶部位,利用其发射的β射线对肿瘤进行内照射,抑制或破坏骨转移性肿瘤病灶,为转移性骨痛患者提供广泛、持久的缓解疼痛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三节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常用药物第三节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适应证第三节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常用剂量153Sm-EDTMP:14.8MBq

37MBq(0.4

1.0mCi)/kg89Sr:1.48

2.22MBq/kgMBq(40

Ci

60

Ci)/kg188Re-HEDP:14.8MBq

22.2MBq/kg(0.4

0.6mCi/kg)。

第三节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疗效评价疼痛缓解出现时间为1~2周左右疼痛缓解率达80%以上骨转移病灶缓解率达30%左右疗效持续时间1~3个月

第三节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三节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概述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的物理学特征和生物学特点临床应用

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二、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的物理学特征和生物学特点

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和质量验证系统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

TPS的剂量学要求:确定肿瘤靶区,画出肿瘤区的GTV(GrossTragetVolume,GTV)或计划靶区PTV(PlanningTargetVolume,PTV)轮廓。靶体积(TVR)=给予处方剂量的总体积/肿瘤的总体积,TVR应在1.5~2.0之间。TVR‘S>2.0~3.0。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②放射性粒子的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永久性植入粒子主要包括125I、103Pd,大小为4.5mm×0.8mm,包壳为镍钛合金

125I粒子模式图

125I粒子

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三、临床应用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胰腺癌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肺癌

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1、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

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③治疗剂量及治疗计划实施⑴.治疗剂量⑵.治疗计划制定前列腺体积测定计算粒子总活度决定粒子的空间分布粒子植入的治疗三维计划系统粒子植入计划的实施粒子植入质量评估粒子植入疗效评估并发症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3、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肺癌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②治疗剂量和剂量的计算方法

处方剂量,推荐最小周边剂量,125I:140~160Gy;103Pd:100~130Gy。剂量的计算方法:靶区面积或体积定为肿瘤的尺寸再外放1.0cm。残留厚度≤1.0cm采用平面植入;残留癌厚度>1.0cm,采用立体植入TPS系统计算。第四节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1、原理将放射性核素敷贴器作为外照射源紧贴于病变组织表面,通过β射线的电离生物效应,导致病变局部和细胞出现形态和功能变化,这些变化使细胞生长和增殖受到抑制或完全停止而死亡,发挥治疗效果。同时β射线穿透能力弱,组织内射程3~4mm,故绝大多数能量都在皮肤的深层被吸收,不会损害邻近深部组织。病变组织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比正常组织高,邻近的正常组织所收到的损害相对较小。第六节β射线敷贴治疗

2、适应症和禁忌症⑴.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瘢痕疙瘩;⑵.病变局限的慢性湿疹、牛皮癣、扁平苔癣、神经性皮炎;⑶.角膜和结膜非特异性炎症、角膜溃疡、翼状胬肉、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等;⑷.浅表鸡眼、寻常疣、尖锐湿疣等;⑸.口腔粘膜白斑和外阴白斑。禁忌症⑴.日光性皮炎、复合性湿疹等过敏性疾病;⑵.泛发性神经皮炎、泛发性湿疹、泛发性牛皮癣。第六节β射线敷贴治疗

3、治疗方法⑴.常用的敷贴器32P敷贴器90Sr-90Y敷贴器

⑵.治疗方法一次大剂量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