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汇报人:2024-01-21contents目录病因概述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继发病因其他病因病因与发病机制探讨01病因概述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或邪气。病因定义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其他病因。病因分类病因定义与分类

病因学说发展历史《黄帝内经》时期提出六淫、七情等病因,为中医病因学说奠定基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阐述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发展完善了中医病因学说。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医病因学说,如清代叶天士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等。不同病因作用于人体,产生的疾病性质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掌握病因与疾病的关系,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从而产生疾病。病因与疾病关系02外感病因六淫性质及致病特点风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变化无常;动摇不定,易伤津液。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易致筋脉拘挛。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易困脾胃。湿邪湿性重浊,沉重困倦;湿性粘滞,缠绵难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肺为娇脏。火(热)邪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发病急骤,病情危笃01疠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而且常挟毒雾、瘴气等秽浊之邪侵犯人体,故其致病会比六淫发病更急骤、来势更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传染性强,易于流行02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可通过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一气一病,症状相似03疠气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发为何病,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其临床表现基本相似。疠气性质及致病特点辨病邪性质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判断外感病邪的性质,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可判断为外感风寒;发热重、恶寒轻、口渴等可判断为外感风热。辨病变部位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表现判断外感病邪的侵袭部位,如鼻塞、流涕、喷嚏等可判断为外感病邪侵袭肺卫;头痛、身痛、腰痛等可判断为外感病邪侵袭肌表或经络。辨正气强弱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正气强弱判断外感病邪的侵袭程度和病情轻重。正气较强者病情较轻,正气较弱者病情较重。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舌象、脉象等表现来判断正气的盛衰情况。外感病因辨证方法03内伤病因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多发为情志病证七情变化影响病情七情内伤性质及致病特点01020304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气,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如郁证、癫、狂等。有利于疾病康复,也可能加重病情。饮食失宜性质及致病特点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气血不足。损伤脾胃,导致饮食停滞。导致肠胃疾病,如腹痛、吐泻等。导致营养失衡,引发多种疾病。过饥过饱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劳力过度伤气,劳神过度伤心脾,房劳过度伤肾。长期不劳动、不运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劳逸失度性质及致病特点过逸过劳04继发病因痰饮性质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致病特点痰饮可随气流窜全身,产生多种病变。痰饮停留在体内,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各种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咳嗽等。痰饮性质及致病特点瘀血性质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致病特点瘀血可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长期瘀血还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引起各种慢性疾病。瘀血性质及致病特点结石是由体内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块状物,常见于胆道、肾脏、膀胱等部位。结石性质结石可引起所在部位的疼痛、肿胀、感染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致病特点结石性质及致病特点05其他病因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等离开外力的持续作用,一般不再继续加深轻重不一,轻者仅伤肌肤,重者可损及脏腑筋骨,甚至危及生命外伤性质及致病特点渐进性反复性破坏性兼挟性寄生虫性质及致病特点致病过程缓慢,逐渐出现症状掠夺水谷精微,损伤脏腑症状时轻时重,时隐时现常挟带其他病邪一起侵犯人体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病位游移,走而不守性质猛烈,损害严重疮疡痈肿,腐肉败筋01020304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06病因与发病机制探讨正气不足,邪必凑之正气不足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发病。正气不足的原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等。正气强弱与发病轻重正气的强弱决定了发病的轻重和预后。正气较强者,发病轻,预后良好;正气较弱者,发病重,预后较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时,人体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保持健康状态。正气不足与发病关系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以及疫疠之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邪气侵袭人体,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而发病。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不同性质的邪气易侵袭不同的部位。如寒邪易伤阳气,易袭阴位;热邪易伤阴液,易袭阳位等。邪气性质与发病部位多种邪气可同时或先后侵袭人体,导致病情复杂多变。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热相搏,发为风疹等。邪气兼夹与发病复杂邪气侵袭与发病关系发病类型中医将疾病的发生分为新感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合病与并病、复发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发病与邪气的性质、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等因素有关。要点一要点二传变规律疾病的传变包括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等。传经是指病邪在经络中的传变,有一定的传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