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生活垃圾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及工地管理人员约100人,工地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产生量约为50kg/d,施工期一年,则施工期生活垃圾总排放量9.13t,由施工单位清理后运至英吉沙县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运营期污染源强核算(1)正常工况污染源分析①废气(a)恶臭气体废气污染源主要是污水处理过程散发出来的恶臭气体。产生恶臭气体的环节较多,主要为粗、细格栅间、旋流沉砂池、A2/O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等,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恶臭污染物以NH3和H2S为主,产生方式主要是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各污染物的性质详见表3.3-2。表3.3-2主要恶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序号污染物性质1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有恶臭和毒性,嗅觉阈值为0.00075mg/m3(0.0005ppm),比重1.1906(空气=1.00),沸点-61.8℃,熔点-82.9℃2H2S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嗅觉阈值为0.026mg/m3(0.037ppm),比重0.5971(空气=1.00),沸点-33.5℃,熔点-77.7℃本工程可研设计提出在污水预处理工段采用生物除臭工艺对恶臭气体进行治理。生物除臭法在理论和实际中适合污水处理厂推广使用,有效去除臭味率达到80%以上,采取该除臭工艺,可有效减少污水处理过程恶臭气体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减轻恶臭影响。污水处理构筑物内恶臭气体源通过加盖密闭、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进行控制。根据可研设计,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等污水一级预处理系统和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等污泥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气体集中收集至生物除臭装置处理。由于污水生化处理产生恶臭气体较大,评价要求将A2/O反应池产生的恶臭气体一同纳入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引风机引风量20000m3/h,废气收集率按95%计,除臭效率按80%计,未收集气体呈无组织面源排放,则污水厂工程运行时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强见表3.3-3。抽风收集的气体经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15米排气筒排放,将无组织逸散转换成有组织排放,废气量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国内污水处理厂应用实例,估算有组织恶臭气体产生与排放情况见表3.3-4。表3.3-3污水处理构筑物单位面积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强构筑物名称NH3(mg/s•m2)H2S(mg/s•m2)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0.0060310.000423粗格栅及提升泵房0.0469130.003395A2/O池0.0029620.000327污泥回流池和污泥储存池0.0585850.018181污泥脱水、加药间0.0196750.002112表3.3-4项目废气产生及排放情况污染物构筑物名称计算面积(m2)产生量有组织排放量无组织排放量kg/ht/akg/ht/akg/ht/aNH3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249.70.00540.04750.00100.00900.00030.0024粗格栅及提升泵房64.40.01090.09530.00210.01810.00050.0048A2/O池530.60.00570.04960.00110.00940.00030.0025污泥回流池和污泥储存池46.50.00980.08590.00190.01630.00050.0043污泥脱水、加药间2000.01420.12410.00270.02360.00070.0062合计/0.04600.40240.00880.07640.00230.0202H2S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249.70.000380.003330.000070.000630.000020.00017粗格栅及提升泵房64.40.000790.006890.000150.001310.000040.00034A2/O池530.60.000630.005470.000120.001040.000030.00027污泥泵池和污泥池46.50.003040.026660.000580.005070.000150.00133污泥脱水机间(含泥棚)2000.001520.013320.000290.002530.000080.00067合计/0.006360.055670.001210.010580.000320.00278(b)食堂油烟工程办公区设食堂,属小型规模。就餐人数按日最大20人计,食堂厨房设1个灶头用于烹饪。人均食用油用量按30g/人·d计,估算其食用油量为0.183t/a。类比调查计算,餐饮业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2~4%,平均为3%,则食堂油烟产生量约为0.0066t/a。按标准要求需对食堂炉灶设油烟净化装置,净化效率≥60%最低不是60%吗,则油烟排放量为0.0039t/a,烹饪时间按3h/d计算,引风机引风量2000m3/h,油烟排放浓度约为1.2mg/m3,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的相关规定。最低不是60%吗②废水本工程运行期间将会产生少量职工生活废水、化验室废水及少量地平冲洗废水等。本工程污水处理厂厂区内生活污水包括职工食堂、卫生间等排水。厂区生活用水量约为2m3/d(100L/人·d),排污系数以85%计,排水量1.7m3/d(620.5m3/a),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SS。本工程即为污水处理工程,厂区生活污水先经由厂区内管网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工程粗格栅的前池,与收集的园区污水共同处理。实验室废水说法全文统一。根据前文是实验室废水。产生量为0.4m3/d应该要经过预处理才能排放。,主要污染物为SS、有机物等,均排入预处理段纳入污水厂进水系统统一处理。说法全文统一。根据前文是实验室废水。应该要经过预处理才能排放。生活污水产生和排放情况见表3.3-5。表3.3-5职工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废水来源废水量m3/d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mg/L排放去向生活污水1.7COD400纳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BOD5200氨氮30SS200项目设计的处理能力为0.5万m3/d,污水厂出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BOD5、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水厂设计进出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见表3.3-6。表3.3-6工程水污染物发生量和排放量补充园区特征污染物。下文不再重复,全文补充。补充园区特征污染物。下文不再重复,全文补充。污染物指标CODBOD5SSTPNH3-NTN废水量(t/a)5×365×103进水浓度mg/L65030035063050产生量(t/a)1186.25547.50638.7510.9554.7591.25排放浓度mg/L5010100.5515排放量(t/a)91.2518.2518.250.919.1327.38污染物削减量(t/a)1095529.25620.5010.0445.6263.87排放标准限值5010100.5515达标评价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处理工艺设施“预处理+水解酸化+A2/O生化处理系统+混凝沉淀+精密转鼓过滤+消毒”工艺排放去向处理后的尾水用于项目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用水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标准,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标准③噪声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水泵、污泥泵、风机、空压机等,可研设计中提出工程主要产噪设备均布置在室内或地下,拟对噪声源采取隔声、消声处置措施。通过类比同类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噪声级为65~105dB与下表不符,要注意表图文的对应。(A),各噪声源统计情况见表3.3-7。与下表不符,要注意表图文的对应。表3.3-7主要噪声源源强噪声源噪声设备声级/dB(A)设备数量/台运行数量/台治理措施噪声类型运行工况粗格栅间反捞式格栅除污机65~7521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地下布置机械噪声连续无轴螺旋输送压榨机65~7511机械噪声连续提升泵房潜污排污泵80~8521机械噪声连续细格栅及预处理间循环式齿耙清污机80~8522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地下布置机械噪声连续无轴螺旋输送机80~8522机械噪声连续鼓风机10521空气动力连续螺旋式砂水分离器8022机械噪声连续旋流沉砂池除砂设备8522机械噪声连续污泥回流泵房污泥回流泵80~8521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半地下布置机械噪声连续剩余污泥泵80~8521机械噪声连续鼓风机房鼓风机100~10532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消声器、机房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空气动力连续加药间计量泵80~8522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房间隔声机械噪声连续污泥脱水间浓缩脱水机80~8521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机械噪声间断螺旋输送机65~7511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房间隔声机械噪声间断倾斜螺旋输送机65~7511机械噪声间断水泵80~8521机械噪声间断④固体废弃物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有粗细格栅栅渣、沉砂池沉砂、污泥脱水后的泥饼以及员工生活垃圾。(a)格栅间栅渣粗、细格栅渣多为块状固体物质,其中包括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性状类似生活垃圾,粗格栅拦截直径大于20mm的杂物,细格栅拦截直径大于10mm的杂物。根据工程经验数据,格栅渣产生量于格栅条间隙有关,一般排渣系数为0.1-0.01m3栅渣/103m3污水估算,本项目粗格栅25mm,按产渣量0.05m3/103m3污水计,粗格栅栅渣0.25m3/d;细格栅5mm,按产渣量按0.1m3/103m3污水计,细格栅栅渣0.5m3/d,则栅渣产生量0.75m3/d(273.75m3/a),其含水率一般为60%,容重为960kg/m3,则年产量为262.8t/a。由栅渣箱进行收集后,统一运至拉运至英吉沙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b)沉砂池沉碇沉砂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沉砂量按每立方米污水沉砂0.03L计算,沉砂量为0.15m3/d(54.75m3/a)。沉沙含水率60%,容重1500kg/m3,则沉砂产生量为82.13t/a,由沉砂箱收集后,统一运至拉运至英吉沙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c)脱水后的污泥污水中悬浮物质含量越多、溶解性污染浓度越高、污水的净化率越高,其产泥量也就越多。由于进水水质及处理效率在不断变化,难以精确计算污泥产生量。设计时往往根据有关公式计算污泥产量,再结合生产中污泥产量统计值,确定污泥产量。根据同类项目类比资料,新建污水处理厂本期5000m3/d规模的产泥量为588kg/d(214.62t/a)。本项目污泥应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规定,对污泥进行危险特性鉴别。评价要求在工程建成运行初期,按《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5086.2-1997)进行污泥的浸出试验,进一步复核其属性。若其为危险废物,则应采用安全填埋的方式处理或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若为一般固废则近期外送至英吉沙县垃圾填埋场处置。(d)生活垃圾本工程定员20人,按每人每天0.5kg生活垃圾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65t/a。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送英吉沙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表3.3-8项目固体废物排放一览表序号污染名称排放量(t/a)处理方式1栅渣262.8由栅渣箱进行收集后,统一运至拉运至英吉沙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2沉砂82.13由沉砂箱收集后,统一运至拉运至英吉沙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3剩余污泥(脱水后)214.62对处理后的污泥性质需鉴定,若为一般固废,在出厂前采用石灰进行稳定性调理,含水率低于50%外送至英吉沙县垃圾填埋场填埋,若为危险废物,则需要按照危险固废进行安全填埋处理处置方式全文统一,与上文不符。前文固废标准中补充一般固废和危废标准。处置方式全文统一,与上文不符。前文固废标准中补充一般固废和危废标准。4生活垃圾3.65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送英吉沙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合计563.2/(2)非正常排放污水处理厂事故工况包括厂区停电、设备故障、超量进水和进水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几种情况。厂区停电和设备故障时污水将无法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污水存放至项目区事故池内,这种短时污染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解决的办法是加强运行管理,加强维护,并尽可能提高用电保证率和足够的设备备用率,使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限度。后面风险分析有设调节池和事故池由于本项目主要设备均有备用,且厂区采用双路电源,因此基本不会出现由于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而导致的运行事故。后面风险分析有设调节池和事故池超量进水和进水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时,将对污水处理设施造成冲击,处理效率下降,尾水不能达标排放或回用。这种情况主要由上游排污企业管理不当或污水处理措施效率低下造成,通过加强管理以及对进水水量、水质的密切监控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3)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根据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本工程建成运营后的污染物源强情况详见表3.3-9。表3.3-9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类别污染物单位产生量工程措施削减量排放量废气无组织恶臭NH3t/a0.020200.0202H2St/a0.0027800.00278有组织恶臭NH3t/a0.3820.30560.0764H2St/a0.05290.042320.01058废水污水厂排放尾水水量104m3/a0.5×36500.5×365CODt/a1186.25109591.25BOD5t/a547.50529.2518.25SSt/a638.75620.5018.25TPt/a10.9510.040.91NH3-Nt/a54.7545.629.13TNt/a91.2563.8727.38固废栅渣t/a262.80262.8沉淀污泥t/a82.13082.13脱水污泥t/a214.620214.62生活垃圾t/a3.6503.65清洁生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提倡把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转变,通过节能、降耗、低投入和高产出,利用清洁的能源、原辅材料,经过清洁的生产过程产出清洁的产品,从而既减少污染,又增加效益。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程序》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可分为六大类: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处理工艺的先进性项目出水水质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控制,污水处理厂采用A2/O,工艺均具有脱氮除磷的效果,水处理的污泥负荷属低负荷范畴,产生的污泥量较少,污泥相对比较稳定,不要额外的稳定化过程,污泥经深度脱水水后外运填埋处理,从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含水率达99.0%以上,经浓缩脱水后形成含水率小于60%的固体(含水率在85%以上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呈固态),体积仅为初排污泥的1/30左右。设备的先进性项目设备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1)设备选型杜绝采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选用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产品。(2)控制系统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PLC控制系统。在操作站上可对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过程进行监测、控制操作、历史记录、报警处理等。(3)鼓风机采用罗茨鼓风机,供气量可用叶片调节,根据生物池溶解氧控制供气量,不至于造成浪费,可节约能源。(4)污水提升泵带变频装置,可对来水流量变化进行调节。资源能源利用分析(1)污水处理厂运行动力来源于城镇供电网络,符合清洁能源的要求。(2)本工程不论在整体工程设计还是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中,节能降耗特点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用机械曝气,氧利用率高,耗电量较低,曝气量少,相对于活性污泥法耗电量更低,更节能。②进水泵、提升泵采用不堵塞型潜水泵,工作效率为80%以上,节省了常年运转电耗。③设备和管道采取良好的保温和保冷措施,减少能量损失。(3)本工程污泥处理使用的药剂主要PAC、PAM。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它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主要通过压缩双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等机理作用,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达到净化处理效果。沉淀性能好,碱化度比其它铝盐、铁盐高,对设备侵蚀作用小。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高效絮凝剂,具有处理污水量大,处理效果好、增加水回用循环的使用率的特点,无毒、无腐蚀性。与聚合氯化铝(PAC)结合使用,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消毒避免采用液氯消毒,消除了液氯环境风险。原材料选取上具有清洁性。产品指标分析本工程产品为处理后的中水,其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夏季出水用于目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用水;冬季出水由管道输送至150万m3蓄水池用于项目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用水。本工程属环保治理工程,有助于减少区域污染物排放,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处理工艺成熟、稳定,在采取本次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后,产生的污染可得到有效防治,不造成二次污染,处理后的中水可回用,也可保证达标排放,整个运行过程清洁。污染物产生指标分析(1)A2/O工艺其具有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在低温条件下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产泥量少,剩余污泥稳定、出水水质稳定。污水处理厂采用产泥量少、且污泥达到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这样就可以在源头上减少污泥的产生量,并且可以得到已经稳定的剩余污泥,从而减轻了后续污泥处理的负担。(2)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指标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修改单中的一级A标准,目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用水。以上出水利用方式,减少了水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节约了新鲜水的消耗。(3)噪声:本工程主要噪声源为鼓风机、各类风机、泵类等。工程采用低噪声设备,在安装中采取基础减振等措施,从源头遏制噪声的产生,并采取隔声、减振、消声、室内/地下布置等处理措施,保证厂界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4)本项目污水处理厂自身产生的构筑物排放的污水、滤膜冲洗水反冲洗水等均回送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不外排,减少了工程本身对环境的污染。(5)项目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均使用本工程废水处理厂尾水,减少了项目新鲜水用量。通过采取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废物回收利用分析本工程将处理达标后的尾水用于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用水。。项目对废水进行了综合利用,且利用率较高;但应加强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管理要求(1)在园区内积极探索不同建设阶段中水回用途径,远期加强利用与园区企业生产用水、杂用水以及景观环境用水。(2)积极探索污泥综合利用途径,实施污泥的资源化利用。(3)加强环境管理,提高企业环境管理的综合能力,是有效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保障。(4)进一步从工艺、设备等方面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污水处理能耗。(5)建立清洁生产组织,建立并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清洁生产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清洁生产的积极性。(6)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将清洁生产审核结果纳入厂区的日常管理。(7)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清洁生产是一个逐步有组织、有计划不断深化、细化的工作,因此应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不断开发研制新的清洁生产技术,持续推行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原则和目的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国家提出的一项控制区域污染,保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保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总量控制要以当地环境容量及污染物达标排放为基础,以增加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影响当地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不对周围地区环境造成有害影响为原则。总量控制因子根据国家环保部门对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以及本项目的污染特点,本次环评确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为: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工程分析结果,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情况见表3.5-1。表3.5-1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情况表污染物指标排放量(t/a)COD91.25氨氮9.1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理位置英吉沙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系公格尔峰的东北麓的丘陵和平原地带,隶属喀什地区。东南隔戈壁滩与莎车县接壤,南靠昆仑山,西接阿克陶,东北部与疏勒、岳普湖县毗邻。县城英吉沙镇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1541km。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位于315国道、喀和高速公路、喀和铁路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本项目污水处理厂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东侧园区远期规划用地。项目中心坐标为N38°58'14.05",E76°14'39.87"。地形地貌英吉沙县西南及西北为低山丘陵,东北及东南为沙漠。地形西南高,东北低,西部最高海拔2256m,东部最低海拔1212m。在县境中部由西向东横贯喀拉克丘陵山地,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全县共分为低山丘陵、山前戈壁、冲积平原和沙漠四大地貌特征。工程地质状况英吉沙县境属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西喀什拗陷区。界于天山与昆仑海西褶皱带之间,呈扇状,东部开阔,向西收缩,直通国境。中新生代岩层的褶皱构造,在喀什地区西北的天山山前褶皱的喀什-阿图什背斜与南部昆仑山山前褶皱的英吉沙背斜之间,构成宽缓的大向斜。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相对下陷状态,而山区则不断隆起,后随着山区冰川活动及水流作用带来的大量碎屑物质为大向斜所接纳,遂成为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宽广的库山河冲积平原,覆盖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成为英吉沙县前山地带和库山河冲积平原的地质基础。而在这巨厚的覆盖层下面,则分布着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的不同地层。据地质学家分析,英吉沙县境内的地层有以下几种类型。(1)石炭系上中统属盖孜群,由盖孜村北延伸至县境。以砾岩-砂岩-杂色泥页岩为主,间有白云岩-碳酸盐岩互层。(2)侏罗系中下统属叶尔羌群,从叶尔羌河库斯拉甫扩展至库山河汗铁力克、克孜勒一带,为陆相湖沼沉积。有杂色砂岩、泥质粉砂岩、红色互层,夹煤层煤线,含植物化石。(3)白垩系上统属英吉沙群,分布于昆仑山前沿地带,汗铁力克以北地区,为海相沉积。岩性以泥岩、灰岩、灰质砂岩、白云岩为主,夹有石膏、生物碎屑等。(4)上更新统属新疆群,分布在库山河口东南一带,以戈壁砾石层为代表,形成冲积层,洪冲积层,水积层。厂区所处在该地段,根据本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场区地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沉积物,主要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粉砂、细砂。①杂填土:黄褐色,厚度0.5~1.3m,以粉土为主,含有较多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近地表含有结晶盐类颗粒及较多植物根茎。②粉土:黄褐色~灰褐色,埋深0.5~1.3m,厚度2.5~1.3m,干强度低,韧性低,切面光泽,夹有薄层粉砂,呈透镜状分布。③粉砂:灰褐色~青灰色,埋深3.3~4.8m,厚度2.6~3.8m,该层土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少量云母等暗色矿物,夹互层细砂、粉土,厚度在20~40cm,呈透镜体及层理状分布。④细砂:灰褐色~青灰色,埋深6.4~7.8m,厚度大于10m,该层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少量云母等暗色矿物,夹互层粉土、粉质粘土,呈透镜状及层理状分布。水文地质英吉沙县境内有1.5亿m3的地下水可供开发,且大部分地区水位不高,浅处不足1m,最深处约30m,宜于开采。英吉沙县县境中部有近东西走向的喀拉克丘陵,它是一级背斜构造,把全县分成喀拉克南部和北部两大水文地质单元。各类地下水补给源计算结果,背斜以南地下水补给量22560万m3,背斜以北地下水补给量10568万m3,全县地下水补给量合计为33128万m3,地下水排泄方式以平原泉水、侧向径流、潜水蒸发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排水沟排水和人工开采侧向排出。英吉沙县城饮用水源头在东风农场,位于英吉沙县县城南侧约5km。本项目位于库山河冲积扇中下部和扇缘地带,地势平坦,水源较丰富,垦荒地多,但地下水水位高,第四系地层富含潜水及承压水。根据《英吉沙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场区范围内地下水类型属于第四系潜水和第四系承压水,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2.8~3.2m,水位年变化幅度0.5m左右,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上游地下水径流和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径流等,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流出和蒸发排泄。补充地下水水质类型。补充地下水水质类型。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部高山和中山区,地下水赋存于中新生界以下的其它所有地层裂隙中。高山区为水量丰富区,单泉流量大于1L/s,径流模数在1~3L/(s·km2),矿化度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②碎屑岩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及低山丘陵区,地下水赋存于中新代地层的裂隙中。在向斜、背斜构造轴部,单泉流量大于1L/s,矿化度0.9~1.3g/L,水化学类型SO4·Cl-Na·Ca型,其余大部分地区单泉流量0.1~1L/s,矿化度0.5~2.3g/L。前山带与平原接触的低山丘陵区赋存条件极差或不含水区。③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前谷地、冲洪积平原及沙漠区,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岩的孔隙中。本项目区属于该地下水类型。气候特征英吉沙县属大陆性温暖带干旱气候。平原四季分明,夏长秋短,气温年季变化小,日夜温差较大,降水少,蒸发大,光照足,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利于农业生产;丘陵区气温低,夏季短,降水量偏多,灾害频仍,影响农业生产。英吉沙县多年平均温度为11.7℃,全年平均气温在10.3-13.1℃之间,地区分布从平原向山区逐年降低,西部和西北部近山区年平均气温较县城低0.6℃左右.年平均最高气温为37.8℃,多出现在7月,一般在36-39℃之间,持续时间16-26天。英吉沙县的地面温度的周期变化基本和气温一致,但变化幅度比气温大。英吉沙县自然降水量值少且分布不均,山区及山前冲积扇一带多,平原地区少。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英吉沙县是一个多风地区。全年风速以春季最大,夏季次之,每年4、5月风速最大。水文特征英吉沙县有库山河。依格孜牙河,库山河发源于阿克陶县境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程7579的公格尔山东侧,其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和雨雪混合水;依格孜牙河发源于阿克陶县境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昆仑山扑保勒阿勒达坂附近,海拔高度约4400m,其补给来源主要位于雨雪混合水和地下水,而冰川融水所占比重很小。库山河年平均径流2.9亿m3,依格孜牙河年平局径流0.8亿m3。两河径流变差小,年内变化幅度大,形成月际间分布不平衡。县域泉水流量稳定,年径流量0.77亿m3。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英吉沙县县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补充园区简介。补充园区简介。英吉沙县纺织产业园区简介英吉沙县工业园区规划起步于2008年,2009年完成规划编制,2010年开始动工建设。工业园区依托我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坚持生态立区、集约发展的原则,按照“一园多区”协同发展的模式,以产业聚集为核心,以管理体制创新为动力,在县城北部3公里处规划主工业园区,即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北区】(以下简称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发展机械组装加工、专用车制造、纺织服装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等产业,同时在南部依格孜牙乡规划山水水泥产业园、西部艾古斯乡规划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园、西南部乌恰乡规划新型建材(机制砖)产业园,进行集约化管理,形成多产业齐头并进,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2010年12月被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位于315国道、喀和高速公路、喀和铁路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工业园区已铺设排水管网,排水体制为不完全分流制,雨、雪水就近排入边沟、边渠,浇灌人行道边的树木或绿化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工业区下水道,排水管道采用截流干管布置,排入现有排水泵站外排,但工业园区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本次评价环境大气、水、声环境质量现状资为现场实测,项目监测点位见附图4.2-1,监测报告见附件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现状监测监测项目:SO2、NO2、PM10、H2S、NH3。监测时间:2017年10月27日~11月2日监测点位:厂址上风向1km处、厂址下风向1km处监测单位:新疆蓝卓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监测结果: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表4.2-1、4.2-2。表4.2-1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常规因子)监测点位日期SO2浓度(ug/m3)NO2浓度(ug/m3)PM10浓度(ug/m3)项目区上风向1km2017.10.2713251042017.10.2811241072017.10.2913251082017.10.3012261022017.10.3112251082017.11.113261062017.11.21224104项目区下风向1km2017.10.2711241032017.10.2812261042017.10.2913261052017.10.3011241032017.10.3111241082017.11.112261022017.11.21325104表4.2-2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特征因子)监测点位日期H2S(mg/m3)NH3(mg/m3)项目区上风向1km2017.10.2704:000.005L0.1310:000.005L0.1216:000.005L0.1322:000.005L0.132017.10.2804:000.005L0.1210:000.005L0.1116:000.005L0.1322:000.005L0.112017.10.2904:000.005L0.1310:000.005L0.1316:000.005L0.1222:000.005L0.13项目区下风向1km2017.10.2704:000.005L0.1110:000.005L0.1216:000.005L0.1322:000.005L0.132017.10.2804:000.005L0.1110:000.005L0.1316:000.005L0.1222:000.005L0.132017.10.2904:000.005L0.1310:000.005L0.1116:000.005L0.1122:000.005L0.12(2)现状评价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质量常规因子现状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特征因子评价标准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标准。评价方法:本报告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评价。评价模式为:Ii=Ci/Co式中:Ii—i污染物的标准指数;Ci—i污染物的浓度,ug/m3;Co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ug/m3。(3)评价结果: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统计见表4.2-3。表4.2-3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统计表监测结果统计监测因子SO2NO2PM10NH3H2S24小时平均值,单位:ug/m31次监测值,单位:mg/m3浓度范围11-1324-26102-1080.11-0.13<0.005标准限值150801500.20.01标准指数0.0733-0.08670.3-0.3250.68-0.720.55-0.65<0.5由表4.2-3可见,SO2、NO2、PM10污染物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H2S、NH3标准指数小于1,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要求。因此,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监测项目:pH、总硬度、氨氮、总氮、氰化物、砷、六价铬、挥发酚、硫酸盐、氟化物、汞、铜、锌、镉、锰、铅、高锰酸钾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共20项。项目不够,按照导则要求设置。补充八大离子监测,计算项目地下水水质类型,与水文地质资料中的地下水类型比较,核实监测数据合理性。且要补充水位监测数据,水位监测是水质监测的2项目不够,按照导则要求设置。补充八大离子监测,计算项目地下水水质类型,与水文地质资料中的地下水类型比较,核实监测数据合理性。且要补充水位监测数据,水位监测是水质监测的2倍。按照导则要求补充承压水监测数据。(2)监测时间:2017年10月30日(3)监测地点:现状监测共布设5个监测点,均为潜水层,监测点位置见表4.2-4。表4.2-4地下水监测点位置序号监测点方位距离km备注1项目区/0.2井深50m2项目区北侧N1.35井深50m3项目区西侧W1.5井深30m4项目区南侧S0.35井深30m5项目区东侧E1.4井深30m(4)评价标准本项目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5)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见下式Sij=Sij/SsipH值单项指数式为:pHj≤7.0pHj>7.0式中:Sij——某污染物的标准指数;Cij——某污染物的实际浓度,mg/L;Csi——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SpH,j——pH标准指数;pHj——pH实测值;pHsd——标准中pH的下限值;pHsu——标准中pH的上限值;(6)监测及评价结果地下水监测及评价统计结果见表4.2-5。表4.2-5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单位:mg/L(pH除外)序号监测项目项目区地下水井项目区北侧地下水井项目区西侧地下水井项目区南侧地下水井项目区东侧地下水井地下水Ⅲ类标准监测值污染指数S监测值污染指数S监测值污染指数S监测值污染指数S监测值污染指数S1pH8.080.727.720.487.610.417.820.557.710.476.5-8.52总硬度3620.3623560.3563600.3603520.3523670.36710003氨氮<0.025<0.1250.0530.2650.0280.1400.0410.2050.0250.1250.24总氮1.03/1.68/1.54/1.72/1.13//5氰化物<0.004<0.080<0.004<0.080<0.004<0.080<0.004<0.080<0.004<0.0800.056砷<0.007<0.140<0.007<0.140<0.007<0.140<0.007<0.140<0.007<0.1400.057六价铬<0.004<0.080<0.004<0.080<0.004<0.080<0.004<0.080<0.004<0.0800.058挥发酚<0.0003<0.1500.00180.9000.00190.9500.00180.900<0.0003<0.1500.0029硫酸盐2020.8081640.6562250.9002000.8001500.60025010氟化物0.240.2400.240.2400.250.2500.250.2500.290.2901.011汞<0.00002<0.020<0.00002<0.020<0.00002<0.020<0.00002<0.020<0.00002<0.0200.00112铜<0.05<0.050<0.05<0.050<0.05<0.050<0.05<0.050<0.05<0.0501.013锌<0.05<0.050<0.05<0.050<0.05<0.050<0.05<0.050<0.05<0.0501.014镉<0.001<0.100<0.001<0.100<0.001<0.100<0.001<0.100<0.001<0.1000.0115锰<0.01<0.100<0.01<0.100<0.01<0.100<0.01<0.100<0.01<0.1000.116铅<0.01<0.200<0.01<0.200<0.01<0.200<0.01<0.200<0.01<0.2000.0517高锰酸盐指数2.590.8631.950.6502.980.9931.860.6201.790.5973.018硝酸盐氮0.0150.0010.0140.0010.0190.0010.0160.0010.0090.0002019亚硝酸盐氮0.0040.200<0.003<0.1500.0070.3500.0120.6000.0110.5500.0220氯化物108.80.435109.90.440128.40.514109.00.43684.240.337250根据表4.2-5可以看出,监测点位地下水监测因子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项目区地下水良好。声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1)现状监测监测时间:2017年10月31日-11月1日监测点位:项目区四周各布设一个监测点。监测方法:分昼、夜两时段监测。监测及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监测单位:新疆蓝卓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核实。核实。(3)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项目区噪声监测结果见表4.2-6。表4.2-6评价区噪声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dB(A)监测时间监测点标准监测结果评价结果监测时间监测点标准监测结果评价结果昼间东侧6544达标夜间东侧5537没有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吗。没有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吗。达标南侧42南侧36西侧42西侧37北侧40北侧36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区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声环境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要求,项目区声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环境概况(1)生态功能区划所在区域属于喀什三角洲绿洲农业盐渍化敏感生态功能区,具体表4.2-7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分区单元隶属行政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生态敏感因子、敏感程度主要保护目标主要保护措施适宜发展方向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喀什三角洲绿洲农业盐渍化敏感生态功能区57.喀什三角洲绿洲农业盐渍化敏感生态功能区英吉沙县农畜产品生产、荒漠化控制、旅游土壤盐渍化、三角洲下部天然水质差、城市污水处理滞后、浮尘天气多、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中度敏感,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高度敏感保护人群身体健康、保护水资源、保护农田、保护荒漠植被、保护文物古迹与民俗风情改善人畜饮用水质、防治地方病、引洪放淤扩大植被覆盖、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农田投入品的使用管理以农牧业为基础,建设棉花及特色林果业基地,发展民俗风情旅游(2)土地利用现状本工程建设地点为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东侧园区远期规划用地。项目占地面积为40040m2。本项目占地均为国有未利用地,场地现状为低覆盖度草地,土地利用现状见图4.2-3。(3)植被环境调查项目建设地为沙蒿荒漠。区内植被稀少,沿低洼地带分布有少量的芦苇等,植被盖度约为5%。厂址所在区域植被类型分布见图4.2-4。本项目属于8级草场,根据《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中草场资源等级评价标准(见表4.2-7),项目的现状生物量为:50×60=3000kg。表4.2-7草场资源等级评价标准等次指标级别指标一等优良牧草占60%以上一级亩产鲜草量800kg二等良等牧草占60%,优中等占40%二级亩产鲜草量600—800kg三等中等牧草占60%,良低等占40%三级亩产鲜草量400—600kg四等低等牧草占60%,低劣等占40%四级亩产鲜草量300—400kg五等劣等牧草占60%以上五级亩产鲜草量200—300kg六级亩产鲜草量100—200kg七级亩产鲜草量50—100kg八级亩产鲜草量50kg以下(4)野生动物现状调查项目区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塔里木盆地小区。由于项目区距离城区较近,受人类活动影响,评价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少,无珍稀濒危五种和保护动物。(5)土壤环境现状项目位于库山河洪积、冲积扇扇缘下部地带,分布的主要突然类型为草甸土。草甸土由于该地区特殊的荒漠气候特点下形成的突然,它的成土母质为风化的岩石和各类沉积物。项目区发育的表土层厚度很小,地表有盐霜和盐结皮,有季节性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剖面为沙壤土或壤土,剖面下部有潜育现象。土壤类型分布见图4.2-5。(6)水土流失现状项目所在地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公告》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工程分析修改完善。根据工程分析修改完善。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按源的类型分有面源和线源;按污染物种类分有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施工期环境污染行为较为复杂,但从污染程度和范围分析,工程施工废气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施工期环境污染只是短期影响,随着工程竣工影响基本消除。工程施工对环境污染影响特征见下表5.1-1。表5.1-1施工期环境影响特征表施工期主要活动施工期环境影响特征说明土石开挖施工废气:挖掘机械排放废气主要是NOx、CO等;运输产生汽车尾气和地面扬尘,主要污染物有粉尘、NOx、CO、Pb等。噪声:机械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等。弃渣:施工废渣。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和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有BOD5、SS、动植物油、石油类等。景观:开挖活动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影响。工程安装施工废气:汽车运输产生尾气和地面扬尘,主要污染物有粉尘、NOx、CO、Pb等;安装产生的电弧焊烟气。噪声:汽车吊、推等机械噪声、搅拌机机械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等。弃渣:施工废砖、石料、包装箱(袋)等弃渣。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砂石料加工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有COD、SS、氨氮等。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污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及施工期雨水。生活污水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项目平均每天施工人数约为100人,污水产生量约为4m3/d,其污染物主要为COD350mg/L、BOD5200mg/L、SS220mg/L,氨氮35mg/L。施施工期间在生活区设置一座旱厕,粪便污水定期清掏后,用于堆肥,施用于周边农田。不会直接影响水环境。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料等建材、运输车辆和建筑机械的冲洗以及混凝土搅拌等,主要污染物为SS补充石油类,并需要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和石油类。类比同类规模项目可知,施工废水产生量约为3.5m3/d,SS浓度为2000mg/L。对施工废水,需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沉砂池和隔油池,施工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后再由隔油池处理后回用施工过程或用于场地洒水抑尘。补充石油类,并需要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建设期间,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各种运输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和建筑室内外装修产生废气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扬尘施工场地及道路扬尘是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这些扬尘将使局部空气环境中TSP浓度显著升高。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大风时施工场地及道路扬尘将更严重。据有关研究表明,施工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约占施工期间扬尘总量的60%,其产生量与道路路面清洁程度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根据类比调查,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因此,施工场地及道路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仅表现在局部范围内。抑制扬尘最简洁有效的措施就是洒水。如果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并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m~50m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空气质量,降低施工过程对周围区域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尘污染,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采取以下施工污染控制措施:(1)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向工程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将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工程监理范围,所需费用列入工程预算,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2)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计入工程造价,并在开工前一次性足额给付施工单位。规划、住建、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中增加扬尘污染防治功能,并实施监督管理。(3)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的要求施工,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环境保护牌,公示举报电话、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建设工地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监管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采取下列防尘措施:①严格控制车辆超载,尽量避免沙土洒漏,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定期冲洗轮胎,车辆不得带泥沙出现场。减少二次扬尘产生。②合理安排施工现场,所有的砂石料统一堆放、保存,应尽可能减少堆场数量,并加棚布等覆盖;水泥等粉状材料运输应袋装或罐装,禁止散装,应设专门的库房堆放,并具备可靠的防扬尘措施,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要做到轻举轻放。③指定专人对附近的运输道路定期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道路扬尘。④对作业面和材料、建筑垃圾等堆放场地定期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⑤当出现风速过大或不利天气状况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建筑材料进行遮盖。⑥施工期间,设置1名专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⑦项目施工前应向有关部门申报物料运输路线,并报环保局批准,运输路线必须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点,无法避开时,应减速慢行通过。⑧严格遵守城建的有关规定和交警对工程运输车的交通管制时间;建设过程中应做好周边公路绿化带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机械废气及汽车尾气在施工建设期间,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和各种运输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2、CO及THC等,各种施工机械燃油产生废气的排放属零散、少量的无组织排放,不构成主要大气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甚微。施工中对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车辆应进行妥善管理及时检修,加强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的保养,随时观察机械和车辆尾气,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检修。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于场地平整、基础施工及建筑主体施工等环境所使用的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等施工机具产生的噪声。其噪声源具有噪声高、无规律的特点,对外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预测模式为了反映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次环评利用点源传播衰减模式预测不采取措施情况下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范围,并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评价分析。点源传播衰减模式:LP2=LP1-20lg(r2/r1)LP2——受声点P1处的声级;LP1——受声点P2处的声级;r1——声源至P1的距离(m);r2——声源至P2的距离(m)。根据点源传播衰减模式,噪声随距离变化的衰减值见表5.3-1。表5.3-1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的噪声值单位:dB(A)距离(m)设备5103050100150200300挖掘机8478686458545248推土机8478686458545248重型载重机8276666256525046电锯8276676256535047电钻7670615650474441电锤8276676256535047混凝土振捣机7872635852494643由表5.3-1可知,施工场地挖掘机、推土机等对周围声环境影响最大;当施工机具与场界距离昼间小于30m、夜间小于200m时,施工机具产生的噪声在场界处容易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在距离噪声源100m处,各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值在50~60dB(A),项目区1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因此施工期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场地“三通一平”、基础开挖过程产生的土石方,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期剩余挖方量约为0.27万m3,将全部用于场区内的填方,无弃方产生。本项目不设置弃土场和渣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计,项目施工人数约100人,则生活垃圾总量为50kg/d。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为:施工期土石方在挖填、调运和倾倒过程中产生二次扬尘,对环境空气有一定的影响;汽车出入工地时易将尘土带出;生活垃圾容易孳生蚊蝇,影响环境卫生;另外,施工中临时堆放的土石方以及生活垃圾在雨水冲刷下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针对施工期固体废物,本环评拟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中合理安排工期,及时回填土石方,减少临时弃方的堆放时间;对于在施工场地内临时堆置的土石方,需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在雨季和大风季节采用篷布遮盖,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产生扬尘。(2)在进场道路处设洗车点,尽量避免车辆轮胎将尘土带出场区。(3)及时清扫道路积尘和散落弃渣,维护镇区环境卫生;(4)对于生活垃圾进行定点收集,定期清运,交由当地市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不得随意丢弃。采取以上污染防范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轻微。施工期生态影响生态破坏项目建设过程中,评价区的植被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占压或毁坏。施工过程中,开挖处或者清理的植被均遭到永久性毁坏,对生物生境造成破坏,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同时,项目建成后,由于永久占地的影响,使得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土地用途发生改变,场区内原有植被破坏,原有野生动物生境发生改变。经分析,项目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功能变化根据现状调查,本项目用地原为未利用荒地,项目建成后将完全改变土地利用状况,变为养殖场区建设用地,土地状态发生改变。(2)对植被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场地开挖和清理及建成后各建筑物的占用,对项目区内及附近的植被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占压和毁坏,使区内原有的植被生态系统不复存在,造成永久性的毁坏。项目建成后,将对场区内进行绿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对原有生态的影响,并能使项目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3)对动物的影响施工期项目区及周边人员活动增加,交通噪声、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增加,必然使原有野生动物生境发生改变,项目永久占地使当地原有对环境比较敏感的野生动物将进行迁移,适应能力较强的野生动物则会增加,对当地的野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但由于项目场区所占面积相对区域面积而言,比例很小,因此对动物生态系统影响有限。水土流失(1)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概况项目区内地形平坦,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水力侵蚀,主要类型包括面蚀、雨滴溅蚀等。根据该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图、《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2007)和通过现场查勘、调查,依据地质报告及以往同类工程进行类比,确定工程建设区内土壤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500t/(km2·a)。(2)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造成该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项目区地势较为平坦,林草植被覆盖多,多年平均雨量约36.8mm,年均风速2.6m/s,大风天气风速可以达到4.6m/s,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主要为大风。人为因素:由于项目工程建设,土方开挖和料物堆砌损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施工活动扰动了原有的土体结构,致使土体抗侵蚀能力降低,造成区域加速侵蚀。(3)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工程建设过程中破坏地貌植被,对该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使自然状况下的土体稳定平衡和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体疏散,土壤可蚀性增加,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水土保持措施(1)主体工程防治区主体及辅助工程开挖完工后及时对边坡进行固化护坡,在坡脚撒播草籽对裸露地表进行绿化,对进厂道路进行固化,完善排水设施,使水土流失降到最低水平。(2)施工临时工程防治区施工临时工程主要包括施工道路和施工区。施工结束后应对临时地面建筑进行清理,对土地进行平整并硬化,同时设置必要的绿化带来缓解水土流失的影响。(3)进场道路区项目进场道路进行硬化,两侧设混凝土路边排水沟,并种植高大植物予以绿化。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实施,可基本控制项目建设责任范围内因工程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项目区域的绿化可为项目责任范围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综上分析,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尤其是通过施工管理和强化施工期的保护和恢复,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工程分析修改完善。根据工程分析修改完善。地表水影响分析根据规划环评要求,园区工业企业废水自行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的B等级规定后,写法不准确,有很多需要执行行业标准的。经园区下水管网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中的“表1基本控制项目及限值”后用于项目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用水。不与地表水体发生任何水力关系。写法不准确,有很多需要执行行业标准的。根据规划环评要求,入驻园区的污水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如棉纺制品等,必须自建废水应急事故池。本项目建设废水事故调节池。上述事故调节池将作为事故风险应急设施,以及不确定因素下建设项目事故废水贮存场所,将事故风险限制在厂区内或园区内,不会对园区以外环境造成影响,也不会对评价区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规定,不会对地表水产生不良环境影响。中水利用方案核实一下章节问题,核实一下章节问题,6.2.1和6.2.2应该归纳到地表水影响分析更合适吧。本项目设计近期(2020年)处理量为5000m3/d,远期(2030年)处理量为10000m3/d,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中的“表1基本控制项目及限值”后用于项目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用水;冬季出水由管道输送至150万m3蓄水池。中水利用方案见图6.2-1。园区企业预处理达标废水园区企业预处理达标废水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冬季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冬季中水蓄水池本项目中水中水夏季夏季园区及园区周边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图6.2-1中水利用方案示意图根据前文不是农田灌溉,核实根据前文不是农田灌溉,核实/出水回用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的出水水质且需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中的“表1基本控制项目及限值”后用于项目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用水。这不是回用于工业用水水源的分析,这是灌溉的分析。还有一点疑虑的地方,报告很靠前的位置,明确了,项目尾水排放处置问题不属于本项目的范围,为什么还分析了这么多呢。这不是回用于工业用水水源的分析,这是灌溉的分析。还有一点疑虑的地方,报告很靠前的位置,明确了,项目尾水排放处置问题不属于本项目的范围,为什么还分析了这么多呢。本项目出水与绿化水质要求对比情况见表6.1-2。表6.1-2本项目出水与绿化用水水质要求对比情况指标粪大肠菌群(个/L)BOD5(mg/L)NH3-N(mg/L)TP(mg/L)《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1000≤10≤5≤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化灌溉水水质》(GB/T25499-2010)≤1000≤20≤20≤1是否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由表6.1-2可知,本项目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修改单中的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中的“表1基本控制项目及限值”后用于项目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用水。这不是回用于工业用水水源的分析,这是灌溉的分析。还有一点疑虑的地方,报告很靠前的位置,明确了,项目尾水排放处置问题不属于本项目的范围,为什么还分析了这么多呢。园区及园区周边这不是回用于工业用水水源的分析,这是灌溉的分析。还有一点疑虑的地方,报告很靠前的位置,明确了,项目尾水排放处置问题不属于本项目的范围,为什么还分析了这么多呢。园区及园区周边2万亩生态林绿化用水地下水影响预测与评价地下水环境概况(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喀什地区地势南北高差悬殊,自山区至平原垂直分带明显,大致可分为:①高、中山区,山顶终年积雪,海拔4500~5000m以上分布有现代冰川。山体主要由太古界、元古界、中生代及各代侵入岩组成;岩性为花岗岩、凝灰岩、灰岩、白云岩等组成。②中低山区,海拔2000~3000m,表层多为黄土状物质所覆盖,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新代、新生代及下更新统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泥岩、砾岩、砂岩为主;构造作用形成前山带背斜。③冲洪积倾斜平原区,海拔1500~2000m,呈荒漠自然景观。④冲积细土平原,海拔1300~1500m,地形平坦,水系发育,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带,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物,岩性从上游至下游为卵砾石-砂砾石-中细砂-细砂夹粘性土层-粉细砂、粉砂夹粘性土层;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地带为冲积细土平原区域。(2)区域地下水类型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部高山和中山区,地下水赋存于中新生界以下的其它所有地层裂隙中。高山区为水量丰富区,单泉流量大于1L/s,径流模数在1~3L/(s·km2),矿化度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②碎屑岩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及低山丘陵区,地下水赋存于中新代地层的裂隙中。在向斜、背斜构造轴部,单泉流量大于1L/s,矿化度0.9~1.3g/L,水化学类型SO4·Cl-Na·Ca型,其余大部分地区单泉流量0.1~1L/s,矿化度0.5~2.3g/L。前山带与平原接触的低山丘陵区赋存条件极差或不含水区。③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前谷地、冲洪积平原及沙漠区,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岩的孔隙中。本项目区属于该地下水类型。(3)项目区水文地质①项目区地貌厂区地处英吉沙县,依天山南脉,南靠昆仑山,西邻帕米尔高原,东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大地构造上为天山地槽,昆仑地槽及塔里木台地间过渡带。拟建厂区原始地貌单元属于库山河冲积扇中下部和扇缘地带,南高北低,地势较平坦。②地层岩性厂区所处地层为该地段,根据本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场区地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沉积物,主要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粉砂、细砂。杂填土:黄褐色,厚度0.5~1.3m,以粉土为主,含有较多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近地表含有结晶盐类颗粒及较多植物根茎。粉土:黄褐色~灰褐色,埋深0.5~1.3m,厚度2.5~1.3m,干强度低,韧性低,切面光泽,夹有薄层粉砂,呈透镜状分布。粉砂:灰褐色~青灰色,埋深3.3~4.8m,厚度2.6~3.8m,该层土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少量云母等暗色矿物,夹互层细砂、粉土,厚度在20~40cm,呈透镜体及层理状分布。细砂:灰褐色~青灰色,埋深6.4~7.8m,厚度大于10m,该层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少量云母等暗色矿物,夹互层粉土、粉质粘土,呈透镜状及层理状分布。③含水岩组、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流向按赋存条件、物理性质和水力特征,评价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本次评价目的含水层)(详见图6.2-1:区域水文地质图;图6.2-2:评价区水文地质剖面图)。分布于整个地下水评价区域,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细砂为主,含水层颗粒由南向北由粗变细,渗透性由强变弱,厂区地下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5~8m/d,根据项目所在区域水井和水文地质资料可知地下水流向为东南向西北流。④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水力联系a、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主要接受上游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等的补给。地下水总体流向南西-北东向,平均水力坡度约8‰,径流条件由南向北逐渐变弱。排泄方式主要有人工开采、蒸发排泄、向下游的侧向径流排泄等。b、水力联系据区域水文资料,厂区所在区域以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为开采的目的含水层,第四系为多个含水层,上覆含水层与下伏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不稳定,导致第四系含水层在特殊情况下可相互补给,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且受人为打井的影响,不同含水层间因未采取有效止水措施,造成各含水层地下水的窜通与混合。c、地下水开采现状根据本次水文地质调查和收集资料分析,本次评价区域范围内地下水开采主要为农业灌溉用水,灌溉方式以低压管道灌溉方式和渠道浇灌为主。⑤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厂区所在区域地处库山山前冲洪积平原,是英吉沙县主要的农作物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基地,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基本为纯井灌区,由此产生诸多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如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等。厂区所在区域主要开采的含水层组为第四系含水层组。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组具有多个隔水夹层的,夹层多为透镜体状分布,未形成连续的、稳定的隔水层,而实际开采几乎全为为混合采水,且井孔较多,各层水位基本一致,使实际的含水层组已变成较为统一含水体,承压含水层分布面积减少,故第四系潜水、承压水成为窜通混合含水层岩组。含水层在年内或一个水文周期内发生疏干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恢复的,可能造成的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是多年以来含水层中地下水水头持续下降而造成的含水层疏干恐怕是难以恢复的,会造成上部粘性土释水压密引起的地面沉降而导致地基失稳、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流动系统、局部水质恶化等等问题。⑥污染途径分析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评价区域内地下水上游污染物排放后的垂向入渗。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后,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融入地下水,再经长途缓慢运移至本区域内;因为目前本次地下水评价区域内本身不存在连续稳定的地下水污染源,加之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和本次地下水评价区域内包气带厚度较大,对污染物的垂直入渗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农业面状污染物及生活污染物的排放,评价区域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⑦地下水位根据《英吉沙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场区范围内地下水类型属于潜水,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2.8~3.2m,水位年变化幅度0.5m左右,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上游地下水径流和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径流等,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流出和蒸发排泄。⑧包气带特征厂区周边属于洪积平原下部,包气带岩性主要是杂填土、粉土、粉砂,分选较均匀,呈土黄色,包气带厚度2.8~3.2m。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污水处理厂厂区分为污水处理区、污泥处理区和办公管理区,构筑物有粗格栅及提升泵池、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初沉池、事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A2O反应池、二沉池、二级混凝池、终沉池、消毒池、污泥回流池、污泥脱水加药间、污泥储存池、消毒液贮存间等。构筑物及其设施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框架结构,设置防渗设施,严防污水下渗,以避免对地下水潜水层的污染。工程运营期内,正常工况条件下,本项目出水能够大部分回用于园区及园区周边绿化用水,剩余部分冬季储存于150万m3储水池;非正常工况条件下,当发生事故时,污水排入事故调节池,采取防渗措施后,无污水入渗至含水层,从而确保无废水成为地下水污染源。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来自于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水的非正常排放渗漏(包括防渗膜破坏(或破裂)而产生的非正常泄漏、事故条件下污水的非正常排放及渗漏)和污水绿化时可能造成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具体为:污水处理构筑物中某些半地下非可视部位发生小面积渗漏时,可能有少量污染物通过漏点,逐步渗入土壤;在事故条件下污水排放至事故调节池之外的地面,会有污染物渗入土壤;中水用于绿化时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污染的主要因素不是污水的正常产生和排放,而是污水的非正常排放渗漏。通过对本项目地下水污染源及影响因素分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重点主要为运营期厂区非正常排放渗漏条件下地下水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主要预测因子为:COD和氨氮。核实,工业污水处理厂是否考虑特征污染物更合适。核实,工业污水处理厂是否考虑特征污染物更合适。(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a.预测方法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在整个评价区域内均有分布。含水层岩性为细砂,包气带厚度小于5m,包气带岩性为粉土,渗透性能较强,对污染物下渗的阻隔作用弱。地下水中水流的实际流速大于渗流速度,设u为通过孔隙断面的实际平均流速,n为砂的有效孔隙度,则u=v/n。根据达西定律可知v=KJ,K为渗透系数,J为水力坡度。假定项目区发生污水持续泄漏,泄漏的污水通过包气带进入到含水层。项目所在区域包气带渗透系数约为6.06m/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