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_第1页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_第2页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_第3页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_第4页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18根瘤:在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特殊的瘤,因寄生组织中建成共生的固氮细菌而形成。用来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等)19菌根: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的共生体,真菌从高等植物根中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或利用其根系分泌物,而又供给高等植物氮素和矿物质。20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21:种群: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22群落: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23:生态系统:狭义: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广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24生态入侵: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入侵。*25:出生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26生态出生率:指在实际环境条件观察到的种群的出生率。*27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密度改变时,就必定会对相邻个体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28:林木分化:群落中的不同植株,即使种类、年龄都相同,也必然会在形态(主要指高度和直径)、

生活力和生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森林群落中称为林木分化。*29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30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31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要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32自疏现象:在植物播种密度增加而导致的一些植株死亡现象

。*33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34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35森林群落“自然稀疏”:竞争的结果,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36旱生演替:开始于裸露岩石、沙地等干旱基质上的原生演替称为旱生演替

。*37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38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结构:指中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39群丛: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40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所组成的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层次

。41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42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43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

二、简答题1、生态因子的种类及其作用特征?生态因子分为五类,分别是: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作用特征:1、综合性: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A)一个因子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B)一个因子的生态作用需要有其它因子配合才能表现出来,同样强度的因子配合不同,生态效应不同。

C)不同生态因子的综合,可产生相似或相同的生态效应。

2、非等价性:

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

主导因子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间、空间、植物种类、同种植物不同发育阶段而变化。

3、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

前面提及各个生态因子作用的非等价性,但对生物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另一因子增加而得到调剂或补偿,仍会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然而,生态因子之间又是不可代替的,温度再高也决不能代替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土壤养分再丰富也绝对代替不了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中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5、直接作用性与间接作用性。2、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1、光合作用:植物必须通过光合作用的生产足够的糖类以弥补呼吸作用的消耗。当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其它生态因子都保持恒定时,生产和呼吸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平衡就主要决定于光强。2、叶片适光变态:叶片是树木直接接受阳光的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上受光的影响最大,对光具有适应性。由于叶片所在生境光照强度的不同,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往往产生适应光的变异。3、光照强度对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1)充足的光照能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形成较大的根茎比率。2)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营养积累,促进林木的开花结实。3、日照生态类型有哪些?1)长日照植物:指日照长度超过其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通常需要14h以上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如落叶松、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油松、凤仙花等。2)短日照植物:指日照长度短语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一般需要10h小时以下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如卷耳草、牵牛花、紫杉等。3)中日照植物:指昼夜长短比例近于相等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甘蔗中的某些品种,开花需要12.5h。4)中性植物:指开花受日照长短影响较小,只要其他条件适宜便能开花的植物。如蒲公英、黄瓜、四季豆、番茄等。4、树种耐阴性的鉴别途径和影响因素?鉴别途径:1)根据树种的更新特性进行鉴别,能够在空旷地或采伐迹地上更新的树种判别为阳性树种;能够在林冠下完成更新树种为耐荫树种

。2)从外部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

3)生理特征

根据树种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判断树种的耐荫性是现代植物生理生态学常采用的方法。利用现代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在短时间内可以测定供试植物的光响应曲线,求出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根据各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排序,可以比较树种的耐荫性。

影响树种耐荫性的因素

:1)年龄: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幼苗阶段耐荫性较强,尤其是壮龄后需光较强的光照。2)气候:温暖湿润条件下树木的耐荫能力较强干旱、寒冷条件下的强。

3)土壤:同一树种生长在湿润肥沃土壤耐荫性较强,而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耐荫性较差。5、低温造成的危害?1)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0℃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2)冻害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称冻害。冰点以下,植物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冰的化学势、蒸气压比过冷溶液低,水从细胞内部转移到冰晶处,造成冰晶增大细胞失水。3)霜害4)冻举又称冻拔,是间接的低温危害,由土壤反复、快速冻结和融化。经过几次冰冻、融化的交替,树苗会被全部拔出土壤。遭受冻拔危害的植株易受风、干旱和病原危害。冻拔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多发生在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土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变温环境-低温危害5)冻裂下午太阳直射树干,入夜气温迅速下降,由于干材导热慢,造成树干西南侧内热胀、外冷缩的弦向拉力,使树干纵向开裂。受害程度因树种而异,通常向阳面的林缘木、孤立木或疏林易受害。冻裂不会造成树木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入侵的途径。6、高温造成的危害

?1)生理干旱:

这是另一种与低温有关的间接伤害。冬季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

系又不能吸水加以补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枝叶干枯和死亡称为生理干旱。(夏天中午浇花)

2)高温危害

:直接伤害:破坏细胞膜;蛋白质变性等。

间接伤害:代谢异常,植物逐渐受害。

3)皮烧

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死亡。多发生

于树皮光滑树种的成年树木上,受害树木树皮呈斑

状死亡或片状剥落,给病菌侵入创造条件。

4)根颈灼伤

土表温度增高,灼伤幼苗根茎。松柏科幼苗当土表温度达40℃就要受害。夏季中午强烈的太阳辐射,常使苗床或采伐迹地土表温度达

45℃以上,而造成这种危害。灼伤使根颈处产生宽几毫米的缢缩环带,因高温杀死

了输导组织和形成层而致死。7、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A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B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8、风对植物的影响?(详见课本48页)1)风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理活动于形态。2)风影响植物繁殖3)风的破坏力9、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1)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并引起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的变化。南坡植物多为喜光的阳性植物,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旱生特征;北坡植物多为喜湿、耐阴的种类。(2)坡度的陡缓,控制着水分的运动,控制着物质的淋溶、侵蚀的强弱以及土壤的厚度、颗粒大小、养分的多少,并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形态。(3)坡位不同,其阳光、水分和土壤状况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讲,从山脊到坡角,整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4)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光照强度、气候、土壤按一定规律发生变化,并对生物的类型和分布产生相应地影响。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地带谱越复杂、越完整,其中包括的动植物类型也越多。10、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主要特征?(必考)r-对策k-对策气候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稳定、较确定,可预测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约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数量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时间上稳定通常临近k值种内、种间竞争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选择倾向1发育快2增长力高3提高生育4体型小5一次繁殖1发育缓慢2竞争力高3延迟生育4体型大5多次繁殖寿命短,通常少于1年长,通常大于1年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力K-对策者的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以提高竞争能力,是以“质”取胜,有的学者将之称为“保守主义者”r-对策者具有所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以“量”取胜,有的学者将之称为“机会主义者”11、森林群落发生、发育的一般进程?(1)森林群落发生的进程:包括:迁移、定居、竞争、反应

——迁移从繁殖体开始传播到新定居的地方为止,这个过程。繁殖体包括种子、孢子及其他又繁殖功能的器官。繁殖体的形态特征、迁移能力和数量特征影响着迁移效果。

——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三个环节。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生境特征决定定居的成败。

——竞争适者生存。个体大小、适应性和生长速度影响着生存地位。

——反应原来的生境条件发生改变,新的迁移开始。

v群落中的不同植株,即使种类、年龄都相同,也必然会在形态(主要指高度和直径)、生活力和生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森林群落中称为----“林木分化”。

v林木分化反映出竞争能力的强弱,而剧烈的生存竞争,必然加速分化的进程。

v竞争的结果,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自然稀疏”。(2)森林群落的发育时期:先锋群落阶段(发育初期)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一些生态幅度较大的物种侵入定居并获得成功。v群落建群种的良好发育是一个主要标志。由于建群种在群落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其他植物种类的生长和个体数量上的变化。v群落的发育初期,种类成分不稳定,每种植物个体数量的变化也较大,群落的结构尚未定型,主要表现在层次分化不明显,每一层中的植物种类也不稳定。v群落所特有的生境正在形成中,特点还不突出。同时,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和植物的物候进程都还没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表现。郁闭未稳定的阶段(发育盛期)随着群落的发展,生长条件逐渐得到改善。资源的利用逐渐由不完善到充分利用。物种之间竞争激烈,通过竞争,各物种之间逐渐达到相对平衡。v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定型,相对的比较一致,这些种类在同一类型的其他群落中,分布也是均匀和具有其一致性,从而有别于不同类型的其他群落。v其次,这一时期中群落的结构已经定型,主要表现在层次上有了良好的分化,每一层都有一定的植物种类,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结构特点。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及季相变化,以及群落内生境都具有较典型的特点。v如果群落的建群种是比较耐荫的种类,则在发育盛期还可以见到它们在群落中有良好的更新状况。v促进旺盛生长,进行抚育采伐郁闭稳定的阶段(发育末期)§物种由竞争转入协调进化,使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发展成为与当地气候相一致的顶极群落,这时群落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也较为复杂。§在一个群落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群落不断对内部环境进行改造。最初,这种改造作用对该群落的发育起着有利的影响。但当这一改造作用加强时,则被群落改变了的环境条件往往对它本身发生不利的影响,表现在原来的建群种生长势逐渐减弱,缺乏更新能力。§同时,一批新的植物侵入和定居,并且旺盛生长。由于这些原因,到了这个时期,植物种类成分又出现一种混杂现象,原来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环境特点也逐渐发生变化。§采伐、更新、抚育12、六大林业工程?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意义在于发挥森林作为“大自然总调度室”的作用,同时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蓄积量,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具体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13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他们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主要以捕食关系紧密联系成食物链或食物网,不仅保证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而且消费者还能借助食物链(网)有效地控制生产者的数量,使之维持在无机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另外,消费者的活动还有助于生产者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等,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还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分解者由于它能够将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保障了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产者也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14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意义?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经人为修复使其负反馈系统恢复正常,生态系统就能得到修复②在生态系统的利用中,不能超过其生态阈值,否则负反馈作用下降,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③生物多样性愈高,结构愈复杂,负反馈功能就愈强,生态平衡就愈稳定。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很重要。15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类型与机制?(详见课本193页)地球化学循环:指元素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的迁移与交换。气态循环沉积循环a气象途径b生物途径c地质水文途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指生态系统内各组分之间化学元素的交换。植物对养分的吸收a从土壤溶液中吸收b菌根营养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植物体内养分的损失A雨水淋失B食草动物的取食C生殖过程消耗D凋零物损失的养分凋零物分解林下植被的作用(3)生物化学循环:植养分在生物体内的再分配。16热带雨林特征?

(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植物多木本

a.

单位面积种数多,最小面积大。

b.

高等植物:45000种以上,多木本

a.

热带雨林,50×50㎡

b.

常绿阔叶林,20×20㎡

c.

针叶林及落叶林,10×10㎡

d.

灌丛,

5×5

10×10㎡

e.

草地,

1×1

2×2㎡

(2)群落结构复杂,群落层次复杂而不明显

层第1层:>30~40米(例)

第2层:>20

第3层:>10

幼树灌木层

(3)与植物根共生的真菌发挥了作用。(4)乔木的特殊构造a

板状根

、气生根、支柱根,独木成林、滴水叶尖

、老茎生花、结果

b乔木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缘、革质、中等大小,幼叶多下垂,具红、紫、青等各种颜色。

c裸芽

d茎花e多昆虫或鸟类传份(5)无明显的季相交替

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

多四季开花

功能性特征

(6)高位芽植物数量占绝对优势(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能流与物质流的速率都很高,但呼吸消耗量也很大。三、论述题1、森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详见课本14页)(1)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2)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3)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4)森林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5)森林可以涵养水源。(6)森林可以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7)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8)森林能够防灾减灾,保护农牧业稳产高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作为专业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基础上,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目的和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发展和衍生出了一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以适应不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需要。主要评估技术方法如下:一、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具体包括市场价倒算法、现行市价法等。㈠、市场价倒算法用于林木资产评估,是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有关税费)及应得的利润后,剩余的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En=W-C-F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W—销售总收入

C—木材经营成本(包括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有关税费)

F—木材经营合理利润此方法为市场法的一个衍生评估方法,它是假设被评估的林木资产,于评估基准日一次性全部采伐销售为前提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由于被评估林木的实际情况、国家林业经营管理政策等因素对评估价值的影响。㈡、现行市价法现行市价法既可用于林木资产的评估,也可用于林地使用权的评估,现分别介绍如下:1、林木现行市价法此方法是以相同或类似林木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n=K·Kb·G·M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Kb—物价指数调整系数

G—参照物单位蓄积的交易价格(元/立方米)

M—被评估林木资产的蓄积量该方法的应用前提是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所在地区有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且可以获得与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具有可比性的类似森林资源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使用中应注意我国林业市场区域性强,市场发育不充分,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造成的影响。2、林地现行市价法此方法是以具有相同或类似条件林地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林地评估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Bu=K·Kb·G·S

Eu—林地评估值

K—林地质量综合调整系数Kb—物价指数调整系数

G—参照物单位面积的交易价格(元/hm2)

S—被评估林地的面积㈢、景观评估中市场法的应用以市场上相同或类似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的近期市场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运用市场法要求选择多个森林景观资源资产可比交易实例。其计算公式为:式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值——景观质量调整系数——物价因素调整系数——所参照森林景观资源资产单位面积市场价格——被评估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的面积通过此方法进行评估需要满足两个最基本前提条件:一是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二是公开市场上有可比的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交易案例。市场法是资产评估中最为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评估方法之一。在森林景观资源资产市场交易环境比较成熟、公开、有序,且有足够数量可比交易案例以供参考的情况下,宜优先选用此方法。但是,目前国内森林景观资源资产公开市场交易案例较少,且由于森林景观的自然特性、周边经济因素、经营环境等的不同,给市场法的应用带来了很多限制。二、收益法是指通过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它服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将利求本的思路,即采用资本化和折现的途径及其方法来判断和估算森林资源资产价值。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收益法主要包括收获现值法、收益净现值法、假设开发法、年金资本化法、林地期望价法等。收获现值法该方法是林木资产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根据林学特性,通过预测被评估林木的生长状况,测算林木在评估基准日到主伐期间的纯收益(采伐收入减成本费用)的折现值,扣除评估基准日到主伐时所支出的营林生产成本、地租等折现值的差额,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Bu—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Au—标准林分U年主伐时的纯收入(指木材销售收入扣除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关税费、木材经营的合理利润后的部分)

Da、Db—标准林分第a、b年的间伐纯收入

Ci—第i年的营林生产成本

U—经营期

n—林分年龄

P—利率㈡、收益净现值法该方法用于林木资产评估,特别是在经济林的评估中应用较多,是将被评估林木资产在未来经营期内各年的净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折为现值,然后累计求和得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Ai—第i年的收入

Ci—第i年的年成本支出

U—经营期

P—折现率(根据当地营林平均投资收益状况具体确定)

n—林分年龄㈢、假设开发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的评估,当被评估森林景观资源资产需要经过一定的基础性建设才能给经营主体带来经济利益时,可采用假设开发法对其进行评估。其计算公式为:——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值——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第i个收益期的预期净收益额(需扣减投资额)——折现率——评估年限该方法是在合理开发的假设条件下,首先测算评估对象达到预定可经营状态时所必要的初始开发投资,再预测评估对象在营运期内各年经营净收益,最后将各年经营净收益现值扣减初始投资现值后的差额累计求和,作为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价值。如森景观资源资产已开发完成,未来不需要再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并已经开始经营获利时,在计算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值时,不再测算开发投资,仅预测未来经营期内的预期净收益额折现并累计求和,作为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价值。㈣、年金资本化法该方法既可用于林木资产评估,也可用于林地使用权的评估,现分别介绍如下:1、林木资产评估是将被评估的林木资产每年的稳定收益作为资本投资的效益,按适当的投资收益率估算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n—林木资产的评估值

A—年平均纯收益(扣除地租)

P—投资收益率(根据当地营林平均投资收益状况具体确定)2、林地使用权评估年金资本化法是将被评估林地资产每年相对稳定的地租收益作为资本投资收益,按适当的投资收益率估算林地评估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Bu—林地评估值

R—林地年平均地租收益

P—投资收益率㈤、林地期望价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林地使用权资产的评估,是以实行永续皆伐为前提,从无林地造林开始计算,将无穷多个轮伐期的纯收益全部折为现值累加求和,作为林地的评估值。其计算公式为:

Bu—林地评估值

Ci—第i年投入的营林生产直接费用(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等费用)

Au—现实林分第U年主伐时的纯收入(指木材销售收入扣除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关税费、木材经营的合理利润后的部分)

Da、Db—现实林分第a、b年的间伐纯收入

U—经营周期

V—年均营林生产间接费用(包括森林保护费、营林设施费、良种实验费、调查设计费、基层生产单位管理费、场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P—利率㈥、当林地使用权有期限转让时,按以下公式计算林地使用权价格:

Bn—林地使用权有期限转让价格

Bu—林地评估值(使用权无期限转让评估值)

P—利率

n—林地使用权转让年数三、成本法成本法是指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再估测被评估资产已存在的各种贬值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成本法主要包括重置成本法、序列工序法、林地费用价法等。㈠、重置成本法该评估方法既可以用于林木资产的评估,又可以用于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的评估,现分别介绍如下:1、林木资产评估是按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林木资产相类似的林分所需的成本费用,作为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Ci—第i年以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地租等

n—林分年龄

P—利率

2、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是按现时的标准、工价及生产水平,将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对象相类似的森林资源资产所需的成本费用,做为被评估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的评估值。具体公式如下:式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值——景观质量调整系数——第i年景观营林投入,主要包括工资、物资消耗、管护费用、地租等——旅游设施重置价——旅游设施成新率——折现率——平均林龄该方法的应用前提:⑴、被评估森林景观资源资产处于持续使用或假定处于持续使用状态;⑵、具备可用的历史资料;⑶、形成资产价值的耗费是必须的;⑷、被评估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主要由人工形成。成本法中,被评估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的重置成本应采用更新重置成本,即指采用新型材料、现代标准、规格和技术,以现行价格水平购建与评估对象具有同等功能的全新资产所需的费用。㈡、序列工序法此方法用于林木资产评估,以现时工日生产费用和林木资产经营中各工序的平均需工数估算林木资产重置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Ni—第i年的需工数

B—评估时以工日为单位计算的生产费用

P—利率

R—地租

n—林分年龄㈢、林地费用价法该方法用于林地使用权的评估,是以取得林地所需的费用和把林地维持到现在状态所需的费用来估算林地评估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Bu—林地评估值

A—林地购置费

Mi—林地购置后,第i年林地改良费

n—林地购置年数

P—利率四、其他评估方法㈠、清算价格法主要用于林木资产的快速变现清算评估,先按现行市价法或其它评估方法进行估算,再按快速变现的原则,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确定一个折扣系数,然后确定被评估林木资产的清算价格。该方法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破产、停业清理的林木资产评估。其计算公式为:

Eo=D0·Ew

Eo—林木资产清算价格

Do—折扣系数

Ew—林木资产评估价值㈡、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森林不仅为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向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由于森林所提供的有形产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而其生态功能是无形的,缺乏成熟的直接可以交换的市场,其价值量化也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积累来支持,评估难度很大。现阶段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类生态服务功能项目,分别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方法如下:1、涵养水源价值森林涵养水源价值量的评估方法较多,但它们存在共同之处,就是评估步骤都是先确定森林涵养水资源的数量,然后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估获得“水资源”价值。对于森林涵养水资源数量的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水量平衡法森林拦蓄水源的总量是降水量与森林地带蒸发散量的差,该方法计算的森林涵养水源量是最科学合理的,但在实际中林木的蒸发散量需要多年乃至数十年的观测数据。其计算公式:V=w×(1-K)×S×P式中:V————涵养水源的价值;S————森林面积;w————年平均降水量(mm);K————蒸发散系数(%);P————所评估地区当地水价。公式中的w×(1-K)×S即为森林拦蓄水源的总量,所计量的内容包括削洪补枯、降水储蓄、净化水质。(2)径流深法利用所评估项目区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计算涵养水源量。其计算公式:V=w×S×P式中:V————涵养水源的价值;S————森林面积;w————年平均径流深(mm)P——所评估地区当地水价。(3)森林土壤蓄水法采用森林土壤蓄水法确定森林涵养水源的贮水量,计算其价值的公式为:V=∑si.hi.ti×Pi=1,2,3,…,n式中:V——涵养水源的价值;si——第i种土壤的面积;hi——i种土壤的的深度(m);ti——i种土壤的的粗孔隙率(%);P——所评估地区当地水价。森林土壤蓄水量法评估森林涵养水量,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测定的大孔隙(或粗孔隙)持水并不是土壤蓄水的全部水量,计量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小于森林涵养水源的总量。(4)其他方法:对于森林涵养水资源价值的确定,目前国内外广泛运用的是替代工程法。它是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等效于一个蓄水工程,用该工程的修建费用替代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从而间接地测知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替代技术方式有蓄水工程费用法(水库)、电能生产成本法(电站)、海水淡化费用法(海水淡化设施)、平均生产成本费用法(区域性或全国的工程费用均值)等。2、固土保肥价值森林固土保肥的价值主要包括森林减少土壤侵蚀价值和森林减少土壤肥力流失的价值。(1)固土减淤价值:假设将森林皆伐会导致土壤的流失,流失掉的泥沙会淤塞河道,使防洪清淤工程的工程量增大,利用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值和泥沙输移比值计算土壤的流失量,再通过清淤工程费用计算固土减淤能力价值。其计算公式:V=S×D×T×P式中:V———固土减淤价值;S————森林面积;D———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值;T————泥沙输移比值(%);P————清淤工程费用。森林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评估方法还有农作物产值替代法、林地经济效益替代法、土地价格差法。(2)保肥价值:森林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如N、P、K等,减少土壤肥力流失的价值视为同等肥力化肥的价值,即按照有林地比无林地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中N、P、K的含量乘以N、P、K肥市场售价折算后的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KV=D×S×(∑Wi/Ti×Pi+M×Pi),(i=N,P,K)i=N式中:V————保肥价值;D————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值;S————森林面积;Wi————单位森林土壤中含纯N、P、K量;Ti————化肥中含纯氮(N)、磷(P)、钾(K)的比例(%);M————单位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Pi————氮(N)、磷(P)、钾(K)化肥及有机质价格的市场销售价格。3、固碳释氧价值森林与大气的物质交换,主要是CO2和O2的交换,确切地说,是固定并减少大气中的CO2和提供并增加大气中的O2,这对维持地球大气中的CO2和O2的动态平衡,减少温室效应及提供人类生存基础,有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产生很大的经济价值。固碳释氧价值评估先计算出森林固碳释氧的物理量,然后再计算其价值量。目前固碳释氧物理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来计算固碳释氧量;二是实验测定森林每年固碳量,即实测法;三是根据数学模型来估算森林每年固碳释氧量。固碳(CO2)的价值量计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人工固定CO2成本法、造林成本法、碳税法、避免损害费用法;释氧的价值量计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工业释氧法,造林成本法。(1)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结合碳税法计算森林现有植被的固碳价值:其反应式为:CO2(264g)+H2O(108g)→O2(193g)+葡萄糖(180g多糖(162g)其计算公式:V=W/T1×a×b×T2×P式中:V————固碳价值;W————森林总蓄量;T1————蓄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a————木材比重;b————固定二氧化碳常数;T2————二氧化碳中的纯碳比例;P————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注:计算森林今后每年可增加的固碳价值时,W为年蓄积净生长量。(2)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结合工业释氧法计算森林每年的释氧价值:其计算公式为:V=W/T×a×b×P式中:V————释氧价值;W————年蓄积净生长量(立方米/年);T————蓄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a————木材比重;b————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