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八年级物理期末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考前须知: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向上升,在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时,你认为气泡中主要是A、水蒸气B、热空气C、空气D、真空,没有物质2.以下关于噪声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机器工作时发出来的声音是噪声的惟一来源B.优美的乐音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成为噪声的来源C.吸引着人们的铿锵有力的演讲声对听众来说是噪声的来源D.能产生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的来源3.黑板发生反光会使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坐在两侧的学生容易观察到黑板反光B.黑板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强C.字发生漫反射,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D.为了防止反光,黑板应打磨得粗糙些4.如下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被悬吊起来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屡次被弹开。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外表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A.小球仍能被弹开,也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B.小球不能被弹开,也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C.小球不能被弹开,但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D.小球仍能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5.如图,路边的变压器工作时会产生很多的电热,这些电热如不及时散发出去,会使变压器的温度过高而损坏,关于变压器中散热用的液体——油的一些性质中,变压器主要应用了油的〔〕①密度大②绝缘性好③挥发性好④比热容小⑤导热性好⑥凝固点低A.①②③ B.②③⑤C.②⑤⑥ D.④⑤⑥6.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C. 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D. 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7.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8.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B.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C.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D.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题型注释〕9.如下图,将电铃放到玻璃钟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空气,接通开关,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_________铃声〔选填“听到”、“听不到”〕,慢慢地放人空气,铃声会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F”的纸的情形如下图.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放大、正立的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选填“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请在图的方框里画出该类型的透镜〔主光轴及透镜的焦点已给出〕,并根据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11.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12.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下图.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_____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__.〔选填“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13.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它的单位读作_________。0.5米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________千克,体积为_________米3。14.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照相时,当照玩全身像后要想照半身像人要离镜头近一些,镜头要距底片_______一些〔填“远”或“近”〕。15.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30°时,反射角是°。16.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他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凸透镜或凹透镜〕,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_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2倍焦距。18.如下图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写字母〕。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题型注释〕19.小红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同学,她在欣赏乐手演奏二胡时,发现二胡弦在振动。小红猜测二胡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横截面积)、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利用下表中列出的不同规格的弦来检验她的猜测是否正确〔3分〕〔1〕选用表中C、E两根弦,可以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的关系。〔2〕为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她应选用表中两根弦。〔3〕为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她应选用表中两根弦。20.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下图。〔1〕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入射角。〔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角度。〔3〕在某次实验中,一束光线斜射入水面并与水面成,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那么它的反射角为,折射角为。21.学习密度知识后,吴坤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2)如下图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依据图中的数据填人下表的空格中。(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内壁会残留局部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防止由此产生的实验误差?。22.在测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不在分度盘的中央,要使横梁平衡,应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当右盘内有50g的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下图时,天平平衡,那么金属块的质量为g.(3)将金属块放入盛有35cm3水的量筒中以后,水面所到达的位置如下图,那么金属块的体积为cm3,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评卷人得分五、作图题〔题型注释〕23.〔4分〕按要求作图:〔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请在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2〕请画出图乙中小球所受绳的拉力的示意图。24.画出图中凹透镜的入射光线;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题型注释〕25.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的密度为1.2572kg/m3,而从氨气中提取的氮气的密度为1.2505kg/m3.瑞利由这个细微的差异展开研究,从而发现了氩气,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上述的差异原因是,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里混有密度较大的氩气.假设氩气的体积占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的体积的,求氩气的密度.26.小强同学在夜晚发现有人在放礼花弹,他在看到第一次火光后2.5s听到了礼花弹爆炸的声音,请你帮他计算放礼花弹的地方距离小强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且不计光传播的时间〕。27.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求: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分析填空: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参考答案1.A【解析】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应选A2.D【解析】选D.从环保角度来分析,凡阻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都是噪声的来源.机器工作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但不是噪声的惟一来源,所以选项A说法错误;优美的音乐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或者休息,就会成为噪声,所以选项B说法错误;听众的目的是听演讲,因此演讲声不是噪声,所以选项C说法也错误.3.C【解析】试题分析:〔1〕黑板外表比拟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当从某一角度看黑板,这一角度的光线发生镜面反射强度大,看黑板时会很刺眼,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应选项A正确,B正确,C错误;〔2〕为了防止反光,可以采取的方案有: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或黑板采用漫反射光材料等.如果是玻璃黑板,打磨得更粗糙些.如果是木头黑板,刷上黑板油就可以.也可以挡上窗帘.故D正确.考点:光的反射与反射规律4.D【解析】试题分析: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被悬吊起来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屡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外表上去做,敲击音叉后,音叉仍然会振动,小球会被弹开,但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我们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C【解析】试题分析:变压器在高电压下工作,所以液体该有良好的绝缘性,要能很好的散热,导热性要好,为了冬天不至于凝固,凝固点要低;而液体密度、挥发性关系不大,并且散热要好,应用比热容大的才好;故C正确。应选C。考点:物质的物理特性。点评:此题考查了物质的物理特征,综合题目的条件进行合理分析,才能正确判断液体该有的特性。6.B【解析】试题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A、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7.C【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会逐渐降低,而音调和音色都不会改变。选C。8.C【解析】试题分析: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远离被观察物体,A选项说法不准确;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处于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B选项说法不准确;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C选项说法正确,选填C;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成像与视网膜前,需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视力,D选项说法不准确。考点:凸透镜成像特点应用9.听不到变大【解析】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实验题;推理法.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介质越来越稀薄时,传声效果会越来越差,当介质越来越多时,传声效果会越来越好.解答:解:玻璃钟罩内的空气被抽去,罩内就是真空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听不到工作的电铃声,又由于实验手段不可能把罩所有气体都抽净,所以是几乎听不到声音,当罩内慢慢放入空气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多,传声效果越来越好,听到的铃声会变大.故答案为:听不到;变大.点评:此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这里听不到声音是一种理想的实验状态,现实条件达不到,抽出气体越多,听到声音越小,推理得出气体抽净,听不到声音,这叫理想实验法,又叫推理法.10.凸〔会聚〕虚小于焦距〔每空格1分〕【解析】〕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F”的纸的情形如图11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放大、正立的虚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小于焦距。作图:①在方框里画出凸透镜得1分;②正确画出经过焦点的折射光线得1分。所有不标准作图一次性扣1分。11.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酒精容易蒸发,蒸发吸热【解析】试题分析:酒精易蒸发,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扶至通风处,空气流速大,可以加快酒精蒸发吸热,从而能更快速降温.故答案为:〔1〕、增加空气流动,加快蒸发,〔2〕、酒精容易蒸发,蒸发吸热.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点评:此题考查了如和加快蒸发以及蒸发时要吸热的特点.12.凸,实,大于两倍焦距【解析】如图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该是凸透镜的成像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3.【解析】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ρ=,∴冰的质量:m冰=ρ冰V=0.9×103千克/米3×0.5米3=450千克,∵冰化水质量不变,∴m水=m冰=450千克,水的体积:V水===0.45m3.故答案为:千克每立方米;450;0.45.14.凸远【解析】根据课本中有关生活中的透镜的根底知识可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用镜头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给人拍好全身像后,想再拍一张半身像,底片上的像要大一些,所以照相机和人之间的物距要减小,镜头和底片之间的像距要增远一些

故答案为:凸;远.15.30【解析】试题分析:入射角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角也为3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16.1;不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小明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明的像和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m.〔2〕小明后退远离平面镜,小明像的大小跟小明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小明的像大小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但是我们远离平面镜时,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是因为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小,产生了错觉,像的实际大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17.凸透镜;大于【解析】试题分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原理是当时,成倒立、缩小实像。考点:照相机的原理18.bcad【解析】中间厚两头薄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头厚的透镜是凹透镜,所以属于凸透镜的是bc,属于凹透镜的是ad故答案为:bc;ad19.〔1〕长度〔2〕AB〔3〕CD【解析】分析: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长度、粗细有关.

应用控制变量法可以解答此题,观察表中变量有三个,当研究音调与一个变量时,必须保证其他两个变量相同.解答:解:〔1〕选用表中C、E两根弦,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材料,粗细都相同,只是长度不同,因此得出弦发声的音调与长度有关.

〔2〕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需选用材料相同,长短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选用材料A和B,符合实验要求,;

〔3〕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需选用横截面积相同,长短相同,材料不同,因此选用材料C和D,符合实验要求

故答案为:〔1〕长度;〔2〕AB,(3)CD.20.小于0【解析】试题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三线同面,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重合,传播方向不改变.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重合,所以折射角是0度,由题意知,光线与水面成,那么入射角为。而又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由此可得折射角为。故答案为:小于0考点:光的折射规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内容,属于识记性的内容,要求学生不但能够牢记,而且要学会熟练应用.21.〔1〕左〔2〕33.482.0401.22×103〔3〕偏大;只要把实验的顺序改成乙、甲、丙或乙、丙、甲即可【解析】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专题:实验探究题;实验评估题.分析:利用实验求物质的密度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密度是单位体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求解密度,需测两个物理量--质量和体积,在实验室中,质量用天平来测,体积测量往往需用量筒或量杯,应当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和读数.〔1〕天平的调节原那么: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先快后慢.〔2〕通过甲、乙两图分别读出空杯、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可计算出酸奶的质量;通过丙图可读出酸奶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ρ=,求出密度.〔3〕利用密度公式ρ=进行分析.解答:解:〔1〕根据天平的调节原那么: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先快后慢.此时应该向左移动平衡螺母.〔2〕空杯的质量m空=20g+10g+3.4g=33.4g;杯和酸奶的质量m总=50g+20g+10g+2g=82g;酸奶的体积即量筒的读数为V酸奶=40mL=40cm3;酸奶的质量m酸奶=m总-m空=82g-33.4g=48.6g;酸奶的密度ρ酸奶==1.215g/cm3=1.22×103kg/m3.〔3〕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再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时,因为烧杯壁会残留局部酸奶,所以酸奶的体积减小了,根据密度公式ρ=,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值就增大了,所以结果偏大.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影响所测结果,要先测烧杯和酸奶总质量,再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出的酸奶的体积,剩余酸奶和烧杯的总质量,那么倒出的酸奶质量可求.酸奶的密度可用倒出的酸奶质量和倒出的酸奶的体积求出.这样就防止了误差的产生.所以实验顺序应是乙、甲、丙.故答案为:〔1〕左〔2〕33.482.0401.22×103〔3〕偏大;只要把实验的顺序改成乙、甲、丙或乙、丙、甲即可点评:此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利用实验求物质的密度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密度是单位体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求解密度,需测两个物理量--质量和体积,在实验室中,质量用天平来测,体积测量往往需用量筒和量杯,应当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和读数.同时考查了密度的根本计算、对误差的分析能力和减小误差的方法.22.〔1〕平衡螺母〔2〕54.0〔3〕202.7×103【解析】试题分析::〔1〕天平称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时不能再动平衡螺母,称量时假设靠砝码不能使横梁平衡,再通过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故答案为:平衡螺母.〔2〕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金属块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50g+4g=54g;〔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面低处平行,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所以;根据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