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_第1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_第2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_第3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_第4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三月202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落实基础1、皇帝制度的由来、特点、本质。2、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4、监察制度的演变史实。5、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吏少府九卿百官之首全国政务1全国军务3全国监察丞相助手2秦朝:三公九卿制一、中央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中外朝制度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尚书令常侍侍中中朝外朝执行机构决策机构特点:相权被一分为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

执行机构中书省

制令决策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唐:三省六部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三司使分行政权皇帝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二府三司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司礼监清朝:雍正帝中央设军机处

地方密折奏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趋势: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影响:调整“相”权的原因A、防范宰相擅权B、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C、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君权与相权矛盾产生的根源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郡守郡尉监御史县道(少数民族聚居地)乡里亭(地方治安与公文传递)行政兵事监察二、地方政治制度

(一)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行省的设置1、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1.秦:州郡县三级道、州、县路、州、县郡县两级2.汉:3.唐:4.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①全国设十行省:②中书省直辖“腹里”:③宣政院辖区:山西、河北、

北京、山东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④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行省受中央节制①民政——中书省②军政——枢密院③觐见制④监察制⑤互迁制4、明清沿用行省制度(1)明代:省、府、县(2)清代:省、道、府、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行省设置的意义:(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朝代地方行政机构秦朝郡、县二级制

汉初郡、县二级制

汉中后期州、郡、县三级制

唐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州、县三级制元省、路、府、州、县明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清省、道、府、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用于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的一种制度。(一)监察:(二)监察的目的:(阅读材料并思考)

材料一:“代天子巡守,所按藩服大臣,抚州县官诸考察,举劾由专,大事奏裁,小事力断。”(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君主为了直接掌握情况,还经常派遣御史、使者、宦官亲信等奉旨持节以监督处理各项事务(《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它曾有效的维护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统治秩序。”目的: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古代监察体制的演进1、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2、汉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刺史制度)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御史大夫印刺史印司隶校尉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唐:御史台定期到监狱视察执法情况。4、宋: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职。5、元:A,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B,御史在纠举官吏,可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6、明:都察院。明监察御史王忬象牙腰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积极:监察体制的逐渐健全,(一定程度防止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等,)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局限: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代表皇帝不代表社会)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世官制:2、察举制:汉:察举、征召制魏晋:九品中正制3、科举制:四、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演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世官制:(1)时间:先秦时期(2)简介:官职世袭制度。这一制度决定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长荣的现象。(3)依据: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血缘关系(4)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察举制:(1)时间:西汉至魏晋南北朝(2)简介: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3)实施情况:两汉:(察举与征召)A、武帝即位,诏令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文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B、六年之后,下诏策试贤良。晃错东方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察举制的特点:主管人员:行政官员察举依据:德行和才能A、无论从考核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上来看,都体现出封闭性特征。B、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科举制:(1)简介: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在北宋,成熟、衰亡与明清。(2)选官依据:考试成绩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秀才看榜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儒童童生童试生员秀才乡试举人(通过)乙榜(中举)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会试贡士(通过)会元(第一名)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甲榜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评价:积极作用:A、科举制的实行突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B、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条件。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D、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消极作用:A、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被选拔得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B、科举制作为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趋势: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5)选官制度的演变目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