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_第1页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_第2页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_第3页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_第4页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眉.页脚.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尊敬的书记、市长及各位领导: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现将我区20**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安排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一、工作进展情况2月4日,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召开后,我区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林业生态建设专题会议,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和张书记的重要指示,严格落实徐市长的讲话要求,创新机制,分解任务,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以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我区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1.召开会议,分解任务。2月5日,我区召开了由两乡、林业重点村及林业承包大户参加的全区林业生态建设专题会议,认真贯彻市林业生态建设会议精神,细化目标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2.制定方案,严格实施。制定了《XX区2008年春季植树造林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标准和责任单位,并建立了工作台帐,确保了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3.及早动手,强力实施。一是预订苗木。目前,我区已在鹤壁、安阳、新乡等地预订杨树、核桃、柳树、火炬等各类苗木500余万株,保障了林业建设工程的开展。二是抓住有利时机,在沙锅窑村种植核桃200亩,在张家沟村种植杨树2000亩。二、下步打算目前,我区已做好了林业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预订了苗木,联系确定了施工队伍,努力克服天寒地冻因素影响,首先选择有条件的地点进行种植,直至建设工程的全面铺开,确保完成全年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任务。1.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45万亩,其中水土保持林3800亩、日元贷款造林8800亩、退耕还林10000亩、村镇绿化林800亩、环城防护林1100亩;完成封山育林5000亩。2.加大绿化力度,新增、补植通道绿化里程各30公里;积极实行立体绿化,制定实施方案,以辖区主干道两侧、重要道路和重要区域为重点,栽种爬山虎类攀缘植物进行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视率。3.大力推进杨树基地建设,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2000亩,其中蒋家顶村1000亩、崔村沟村1000亩,使杨树速生丰产林达到4000亩。4.扩大经济林种植规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入村指导,积极扶持培育沙锅窑核桃基地建设,发展沙锅窑优质核桃种植面积1000亩;抓好蜀龙花卉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培育花卉新品种,强力开发花卉市场,提高花卉种植效益,花卉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5.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四旁植树35万株。三、保障措施1.强化宣传动员。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林业生态建设上来,切实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召开林业生态建设大会,对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各乡、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切实把林业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促进全区林业工作的深入开展。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林业绿化领导组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面负责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保证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区领导包乡、乡(街道办)干部包村(片)、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一包到底,包出成效。抽调有关人员,成立造林督查组,对植树造林情况进行严格督查,乡乡必到,村村必看,每地块必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对组织不力,指挥不当,进展缓慢,完不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并严格追究责任。3.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大林业生态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促进我区林业工作顺利推进。克服区政府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实施多元化经营,吸引广大农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总之,我们将不畏困难,下定决心,多方筹措,保证我区200余万元造林项目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为林业各项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4.提高造林质量。把造林质量放在首位,建立“三个体系”,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一是区与乡、乡与村、村与户层层签定绿化目标责任书,形成级级有任务,人人有目标的目标责任体系。二是专门建立一支林业技术队伍,做到区有专家、乡有检查员、村有指导员,形成覆盖全区的技术指导体系。三是推行育、种、管“三位一体”的运营机制,提高造林专业水平,形成规模化发展、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5.狠抓工作落实。抽调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和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造林检查督导小组,对造林推进速度、造林质量等情况严格进行督查,并及时在全区予以通报,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2008年,我区将以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为契机,以我区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区”为动力,以打造绿色鹤山为目标,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全力推进,坚决完成全年植树造林目标任务,为全市创建林业生态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着力推行农村环保“四个两”活动,农村环保工作卓有成效。农村环保“四个两”活动(即“两清”:清洁种植、清洁养殖;“两减”:农药减量化、化肥减量化;“两治”:村庄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两创”:生态乡镇创建、生态村创建)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农产品安全的有效抓手,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一是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大力推进“两清、两减”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20**年在全省推动建立100个“两清、两减”示范基地。我局制定了《XX市“两清”、“两减”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并积极争取20**湖北省“两清、两减”示范基地,我市XX市三山农贸有限责任公司云台观有机茶基地和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天峡鲟鱼养殖示范基地被列为省级“两清、两减”示范基地。二是实施农药化肥施用减量化工程,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对水体、土壤的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氮磷养分对水体的污染。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我市以柑桔、茶叶、粮油、水产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申报绿色食品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46.2万亩,“三品”达到3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4个。并积极争创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继续抓好十万亩优质柑橘、万亩高效茶叶和万亩优质粮油三大示范区建设。通过建立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生产体系,加强养殖环境保护,建设技术保障体系,科学使用鱼药肥料,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模式,减轻环境压力。目前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企业有3家,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产品有斑点叉尾鮰、鳙鱼两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8000亩。四是广泛开展农村生态创建和绿色创建设工作,是推动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我市现已被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3个即潘家湾土家族乡、聂家河镇、袁家榜村;省级生态乡镇1个即红花套镇、市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4个,即五眼泉镇、王家畈镇;陆城太保湖村、枝城镇九道河村、全福河村、驿马冲村;2012年我市已申报红花套镇国家级生态乡镇;黄莲头村、南桥村、青林寺村市级生态村。绿色社区5个,其中国家级1个即陆城街道办事处名都花园社区,省级1个即陆城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市级3个即陆城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松木枰镇松木枰社区、陆城街道办事处清江社区。绿色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1所,即XX市外国语学校;省级2所即XX市二中、XX市幼儿园;市级8所即XX市实验小学、XX市职业教育中心、XX市一中、XX市毛湖淌初级中学、XX市西湖中学、XX市姚家店镇初级中学、XX市杨守敬小学、XX市潘家湾民族中学。2012年XX市一中已申报省级绿色学校。二、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清洁、有序、和谐”为主题的环境整治活动,围绕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制定了村庄环境整治标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推广高效种植、养殖生态农业模式,实施“一池三改”,使“三沼”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推行“猪-沼-茶”、“猪-沼-果”、“羊-沼-草”、“猪-沼-鱼”、“猪-沼-菜”和“蚕-沼-桑”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实现建一口沼气池、种植一片绿色经济园、养殖一栏猪(羊)、封禁一片山林。开展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以建设沼气池为纽带,结合微灌、喷灌技术,开展综合处理与利用(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彭兵猪场又名高坝洲镇白龙冲生态农场和吴建平养猪场等生态养殖模式)。全市实施“一池三改”累计2.1万户,庭院净化3.5万户。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市人民政府制定了《XX市村镇建设以奖代补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更进一步地促进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通过完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按规范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围网等措施,调整优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经过监测饮用水源水源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改善农村的环境面貌,通过改变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修建垃圾池、垃圾房,各村安排人员进行收集和清运。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以“庭院净化”为抓手,采取政府补助、农民自愿方式,鼓励农民对房前屋后阳沟、晒场进行净化、硬化。市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对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予以倾斜。从2010年起,各级财政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专项支出逐年增加,每年确定了20个试点村,12个扶贫整村推进村,由市财政给每个村投入生态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三、构建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围绕建设“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山水园林城市”目标,科学规划绿化布局,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全市每年义务植树保持在100万株以上。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的实施。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43.86万亩,严格管护96万亩天然林,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7.9万亩,飞播补植4万亩,人工造林1.2万亩,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45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2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8%,村屯绿化覆盖率29.4%,农田防护林网的绿化率达92%,国道省道宜林路段绿化率95.75%,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绿化覆盖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728公倾、836公倾、192公倾,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4%、41.8%和15平方米。全市基本形成了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在自然生态方面,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全市有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宋山自然保护小区、梁山自然保护小区、龙山自然保护小区;三个XX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大溪湿地保护区、高坝州湿地保护区、熊渡湿地保护区;宋山省级森林公园1处,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省绿化模XX县(市)、全省绿化达标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四、加强城市和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十一五”期间我市建成陆城、枝城两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日。建设规范的吴家湾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座,并配套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日处理能力220吨。着力改善能源结构,在中心城区建立完善的天然气管网工程,中心城区基本上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取消或关停燃煤锅炉97台套;建立和建全了我市城镇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确保全市居民饮用水安全。截至2011年我市主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5.9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的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宜都境内长江、清江、渔洋河、水库等主要水体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十二五”期间我市规划新建红花套镇污水处理厂、高坝洲镇污水处理厂、姚家店镇污水处理厂、松木坪镇污水处理厂、潘家湾土家族乡污水处理厂、五眼泉镇污水处理厂、聂家河镇污水处理厂、王家畈乡污水处理厂等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出租车和其他客运车辆天然气加气站。目前红花套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建成,高坝洲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高坝洲天然气加气站正在建设之中。“地沟油”的资源利用项目也在申报建设之中,潘家湾土家族乡结合实际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站一座。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淘汰粘土砖瓦厂,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保护农村耕地。编制全市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宜都工业园区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资源再利用,大力支持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间联合利用再生资源,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的合理有效利用。依法实行清洁生产强制审核,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以东阳光火电厂粉煤灰循环利用为龙头,“十一五”期间全市关停17家粘土砖瓦厂,新上蒸气混凝土规模企业3家,水泥灰砂砖企业8家,年产规模2.6亿块标砖,产量远高于原关停粘土砖企业生产规模(原15家粘土砖企业生产规划约1.45亿块标砖),基本满足了我市墙材的需求。实施禁止建筑现场搅拌混凝土,带动我市新建规模混凝土生产企业5家;以华新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处理工程和粉煤灰利用工程;以兴发集团为代表组建兴发生态工业园;以宏发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建设60万吨/年废纸造纸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六、通过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以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依据我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明确了我市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合理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规模,细化环境分类管理。在优化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产减污,改善环境质量;在重点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增产不增污;在限制开发区域,坚持保护第一,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禁止开发区域,坚持强制性保护,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严格监管,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目前宜都工业园形成了以红花套镇至陆城沿江为主的绿色食品、机械工业园区;陆城镇十里铺为主机械电子工业园区;以东阳光实业有限公司为主的生物、电子、建材工业园区;以枝城镇为主的化工工业园区等。陆城作为我市的经济文化中心,按照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商业区、文化区、居住区,并按新的规划对原有企业实施了搬迁或关停(对布局不合理的五家陶瓷企业实施了整天搬迁;实现关停取缔我市境内所有的小水泥厂11家,粘土砖厂17家,小土纸厂63家;关闭XX市毛巾总厂、XX市搪瓷厂、XX市福城轧钢厂等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的企业9家,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七、强化源头控制污染力度,部门联动,切实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一是我市建立了项目联系会议制度。项目引进之初我市招商、发改、环保、国土、规划、水利等负责审批的部门要召开联系会议。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论证和评估,签署意见。一方面完成了部门之间的政策相符性沟通,另一方面完成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强化公众参与,规范项目审批,切实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健全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公众参与机制。为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避免因选址不当而引起环境纠纷,我局对于报批的建设项目在现场勘察后,采取在宜都网公示公告栏目和政府门户网站公示的形式,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负责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意见。对选址不当的建设项目,坚决要求建设单位另行选址,真正把新建项目污染排放对民众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每个建设项目都一一进行了公开,公众参与率100%。三是加大清洁生产推进力度。目前我市有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香溪化工有限公司宜都分公司、宜昌宜化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宜都分公司、鄂中化工、国营三八八厂等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今后,我们一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向大会作专题发言:万源作为全省首批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的县(市)之一,自99年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6万亩,荒山造林16.8万亩,封山育林4.4万亩,涉及52个乡(镇)、338个村、58624户、223434人受益。国家已累计投入我市退耕还林各项补助资金达2亿余元。2007年国务院为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完善了退耕还林政策,一方面,延长一轮政策兑现周期,继续将125元/亩/年的补助费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另一方面,按105元/亩/年的标准设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退耕地区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补植补造和后续产业建设,旨在为退耕农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增强退耕农户的自我造血功能,我市共编制计划投资1.0564亿元。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国家补助资金10564.8万元,其中基本口粮田建设国家补助资金2424.2万元,占总补助资金的23%;农村能源建设国家补助资金800万元,占8%;生态移民国家补助资金200万元,占2%;补植补造国家补助资金144万元,占1%;后续产业发展国家补助资金6996.6万元,占66%,平均每年按1320.6万元下达。目前,我市2008、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共完成投资2641.2万元。2010年度专项建设实施方案也编制完毕,已送市政府审查,将陆续启动实施。下面,我就2008年度以来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进展及成效我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市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涉及乡镇紧密配合,退耕农户积极参与,全面推进了08、09年度项目建设工作。(一)全面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由农业局实施)。共计7287亩。其中,坡改梯3654亩,中低产田改造3633亩,投入专项资金550.1万元,两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715.76万元,项目的完成增强了项目区农户特别是退耕农户的粮食供给能力,通过结构调整,推广农业科学新技术,还增加了项目区农户特别是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人均增收近200元/年。(二)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计划任务为1333口(由农业局实施),目前已完成1189口,投入专项资金178.35万元。沼气池建成后,使农户日常燃料供应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年产沼气约46.65万m3,可替代薪柴2666吨,减少水土流失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6吨。退耕农户每年可减少燃料支出800--1200元,减少农药和化肥支出150元左右。(三)生态移民建设计划任务1008人(以工代赈办实施),目前已完成772人,但尚未划拨专项资金。生态移民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山退耕贫困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改善了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迁出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四)补植补造已完成退耕地补植补造1.173万亩。投入专项资金86.4万元。补植补造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同时,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五)后续产业建设计划任务也基本完成,具体情况为:(1)种植业方面:计划任务已全面完成。由农业局牵头新建良种茶园6331亩,低效茶林改造20650亩,共投入专项资金486万元;科技局牵头实施中药材基地建设1596亩。其中金银花867亩,天麻79亩,木瓜400亩,桔梗250亩,共投入专项资金99万元;林业局牵头实施森林蔬菜(树花菜)基地建设1096.2亩,投入专项资金115.1万元。此外,2010年度森林蔬菜(树花菜)基地建设计划任务4770亩已提前实施完成。(2)养殖业方面:由畜牧食品局牵头实施项目,该计划任务已全面完成。新建、改建猪舍、鸡舍共计3.465万m3,其中,鸡舍2.525万m3,猪舍9400m3,共投入专项资金195万元。(3)新发展林果方面: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计划任务已全面完成,共新增杨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3705亩,投入专项资金163万元。特色经果林项目计划任务8400亩,目前已完成香椿基地建设2400亩。投入专项资金24万元。此外,2010年度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杨树)基地建设已提前完成2000亩。(4)其他方面:品种改良和丰产措施计划任务1490.7亩,目前已完成581.3亩,投入专项资金27.9万元。食用菌培植计划任务10万袋,专项资金30万元,目前已完成4.4万袋,投入专项资金4.8万元。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效: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实在在的解决了退耕农户的生计问题,同时,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退耕农户致富创造了新的条件,有利于农村稳定。此外,项目实施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组织和管理措施(一)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下,各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二)责任落实。乡镇人民政府承担专项建设的具体组织发动工作。市级牵头部门是专项建设的责任管理单位,实施单位是专项建设的责任主体。基本口粮田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由市农业局牵头,发改、财政、水利、农机、林业等相关部门参与管理;后续产业发展和补植补造项目由市林业局牵头,发改、财政、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参与管理。市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专项建设的组织协调、验收结果汇总工作;市级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各单项建设年度设计技术规定、检查验收办法、组织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年度作业设计或施工方案、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技术指导及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