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_第1页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_第2页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_第3页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_第4页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得意,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少寄情人事外,倾心只在琴与书。

身穿粗衣情自乐,常常贫困心安处。

机会来临且迎合,临时栖身登仕途。

弃杖命人备行装,暂别田园相离去。

孤舟遥遥渐远逝,归思不绝绕心曲。

此番行程岂不远?困难跋涉千里余。

异乡风景已看倦,一心思念园田居。

看云羞对高飞鸟,临河愧对水中鱼。

真朴之念在胸中,岂被人事所约束?

且顺自然任变化,终将返回隐居庐。

注释

⑴始作:初就职务。镇军参军:镇军将军府的参军。镇军是镇军将军的简称。曲阿:地名,在今江苏丹阳。

⑵弱龄:少年。指二十岁时。弱:幼。寄事外:将身心寄予在世事之外,即不关怀世事。

⑶委怀:寄情。

⑷被(pī):同“披”,穿着。褐(hè):粗布衣。《老子》:“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欣得意:欣然得意。

⑸屡空:食用经常空乏,即贫困。《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是说颜回的道德学问已是差不多了,但经常食用缺乏。诗人在这里即以颜回自比。晏(yàn)如:安乐的样子。

⑹时来:机会到来。时:时机,时运。苟:姑且,暂且。冥会:自然吻合,暗中巧合。郭璞《山海经图赞·磁石》:“磁石吸铁,琥珀取芥,气有潜通,数亦冥会。”

⑺宛:屈,放松。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憩(qì):休息。通衢(qú):四通八达的大道。这里比方仕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偶然遇上了出仕的机会,姑且顺应,临时游迹于仕途。

⑻投策:丢下手杖。投,弃,搁下。命晨装:使人早晨预备行装。

⑼疏:疏远。这里是分别的意思。

⑽眇(miǎo)眇:遥远的样子。《九章·哀郢》:“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逝:去,往。

⑾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归思:思归之情。纡(yū):萦绕,缠绕。

⑿登降:上山下山,指路途跋涉困难。登,指登山。降,指临水。这句和上句是说我这次旅程莫非不远吗?跋山涉水也有一千余里。

⒀目倦:谓看得厌倦了。川途异:指途中异乡的景物。一作“川途永”。

⒁山泽居:指山水田园中的旧居。

⒂惭高鸟、愧游鱼:对鸟和鱼而惭愧。是感叹自己不如鸟鱼的自由。这两句是说,看到云中自由飞行的鸟,和水中自由游玩的鱼,我内心感到惭愧。意谓一踏上仕途,便身不由己,不得自由了。

⒃真想:纯真朴实的思想。《淮南子·本经》:“质真而素朴。”初:当时,早年。

⒄形迹拘:为形体所拘。形迹,指形体所为。拘,拘束,约束。此句即《归去来兮辞》中所说“既自以心力行役”的反意,表示内心本不愿出仕。

⒅凭:任凭,听任。化迁:自然造化的变迁。

⒆班生庐:指仁者、隐者所居之处。班生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他在《幽通赋》里说“里上仁之所庐”,意谓要择仁者草庐居住。庐,房屋。

【赏析】

陶诗总的特点是亲切、平易。其述志诸作多如伴侣相聚,一杯在手,话语便从肺腑间自然流出。初看似略不经意,细读却深有文理。这首诗便正是如此。

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作者谈到自己从小就对世俗事务毫无爱好,只在弹琴读书中消磨时间。虽然生活穷苦,却也怡然得意。此话果真。作者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颜延之的《陶徵士诔》也说他“弱不好弄,长实素心”。然而,又不完全如此。由于作者在《杂诗》之五中说过“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样的话,可见他原来曾经有过大济天下苍生的雄伟理想。作者之隐居躬耕,除了共性的缘由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受“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污浊而黑暗的现实之所迫。一个人对往日美妙事物的追忆,经常就是对现实境况不满的一种曲折反映。作者这里开宗明义,强调自己年青时寄身事外、委怀琴书的生活,实际就表达了他对当时迫不得已出仕的自我责备,对即将到来的周旋磬折、案牍劳形的仕宦生涯的厌恶。

虽然作者厌恶仕宦生活,然而他又以道家随运顺化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迫不得已的出仕,把它看作是一种命运的支配。既然如此,那就无须与命运抗争,尽可以安心从政,把它当作人生长途上的一次休息好了。其次段“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衙”等四句对自己的出仕之由就作了这样的解释。但是,通衢大道究竟不能久停车马,因此这休息就只能是小憩而已,与园田的分别也就只能是临时的。作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和准备,坦然应征出仕了。

从“眇眇孤舟逝”至“临水愧游鱼”八句为第三段,叙作者旅途所感。抱着随顺自然,不与时忤的宗旨和暂仕即归的准备登上小舟,从闲适、安静、和平的山村驶向布满了险恶风波的仕途,刚动身心情或许还比较安静,但随着行程渐远,归思也就渐浓。行至曲阿,计程已千里有余,这时诗人的思归之情达到了极点。初动身时的豁达态度已为浓重的懊悔心情所替代。他甚至观察飞鸟、游鱼亦心存愧怍,觉得它们能各任其意,自由拘束地在天空飞翔、在长河中游泳,自己却有违本性,踏上仕途,使自己的心灵和行动都受到了无形的束缚。“目倦川途异”四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此行的厌倦和自责心情。

最终四句为第四段,叙作者今后立身行事的准备:随运顺化,终返田园。这一段可看作全诗的总结。“真想初在襟”之“真想”,就是第一段中寄怀琴书,不与世事之想;“谁谓形迹拘”之“形迹”,就是如今为宦之形,出仕之迹。作者从旅途的愧悔心情中悟出仕宦实非自己本性所愿,也悟出自己愿过隐居淡泊生活的本性并未丢失,既然如此,按道家“养志者忘形”(《庄子·让王》)的理论,那么形迹就可以不拘。在宦在田,都无所谓。这与作者在《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中所说“一形似有制,素襟不行易”,意思大体相近。但是,作者的懊悔和自责,就是说明他已经觉得自己“心为形役”了,为什么还要说“谁谓形迹拘”呢?作者这里是劝慰自己:我没有为形迹所拘;是鼓舞自己:我不会为形迹所拘!从表面上看来理直气壮的反诘,其实是作者为了求得心理平衡、为了从懊悔心情中摆脱出来而对自我的重新确定。“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二句,前一句是作者对境况的对策,后一句是作者对今后出路的准备: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随遇而安吧,但是,我最终确定要返回田园的。后二句出于本性,是作者的真实思想和决心,也是全诗的中心愿旨所在;前一句则出于理智,是作者依据道家思想所制定的处世原则,在表面豁达的自我劝慰中模糊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伤。这短短四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实是非常丰富,耐人寻味的。

这首诗层次特别清楚,吐露自己赴任途中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既坦率,又细腻含蓄,确是作者细心结撰的佳作。这可算是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陶诗的遣词造句,常于平淡中见精采。粗读一过,不见新颖;细细品尝,则颇有深意。如“时来苟冥会”一句,写作者在应征入仕这样一种“时运”到来之际,既不趋前迎接,亦不有意回避,而是任其自然交会。一个“会”字,非常传神地表现了作者委运乘化,不喜不惧的道家人生态度。又如“目倦川途异”一句,一个“异”字便涵盖了江南的山水之胜。从浔阳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