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4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在教育领域,实施高质量教学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其中转变育人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无疑是实施高质量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当下教学中,不少教师存在看不起学生提问的现象,认为让学生提问没有实际意义,是“作秀”,搞“花架子”,至多是点缀性的“课堂时尚”。这种思想导致学生“学”有余而“问”不足,成了知识的“记诵者”和问题的“解答者”。如何更新理念,自觉引导学生提问,真正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更关系到高质量教育的落地问题。一、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教学意蕴引导学生提问,是要打破传统课堂只有教师提问的常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爱提问、学会提问,进而提升学习力,发展核心素养。可以想象,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样态蕴含丰富深刻的教学意蕴,值得每一位教师期待和探索。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可以开启课堂教学新样态。教以学为本,学以问为上。学问本身就是“学”习提“问”的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觉引导学生提问,体现了一线教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学探索,有助于告别“填鸭式”“储蓄型”的传统教学,形成“学为中心、问为导向”的课堂新样态,以生为本、以问优教、以问优学,实现教学高质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可以催生教师教育新思维。当前,很多教师习惯于站在自身角度设计问题,其核心假设是“我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的是“教为中心”的传统思维。现代教育思维的核心是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和凝视,主张“问题即学生”,提问里隐含着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借助学生提问,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进而转变教育思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习真实发生、清晰可见、高效达成。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可以焕发学生发展新动能。普列汉诺夫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提问的过程是学生“爱学习”和“会学习”的统一,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融合。表面看来,学生提出的是问题,但实际上,提问改变的是学习状态,转化的是学习方式,焕发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和渴望,发展的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基本策略佐藤学认为,要把“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困惑与沉默”作为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引导学生提问,教师要秉持学生立场,以倾听者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预设引导性问题。情境是学生提问的土壤,问题是学生提问的框架。教师应在理解课堂教学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创设真实情境,预设方向性和框架性的问题。这种情境和问题存在一定的生成空间,具有吸纳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困惑的开放性特质,学生可以围绕这些预设生成自己的问题。从形态上看,学生的问题也许是零碎的、粗糙的、幼稚的,但从价值上看,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生动鲜活,彰显旺盛的生命力。整合形成新问题。教师应汇总、分析、梳理和提炼学生的生成问题,并与预设的大问题整合,形成新问题。整合后的新问题上接教学基本目标“天气”,下接学生学习实际“地气”,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创造。它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蕴含学生读书、思考后不能解决的困惑,生活气息浓厚,时代色彩鲜明,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创设敢提问的环境。学生在围绕问题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创设“容错”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容许他们出错的地方。在提问中暴露的“错误”既是基于深度思考、主动探究后不可回避的“经历”,又是老师和其他同学生成新问题的宝贵契机,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错误观,让“错误”成为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是否都需要确定的答案?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是否就没有价值和意义?这是困扰很多一线教师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相信海德格尔的论述会对大家有所启发,他认为“提问即道路”,真正的提问是推动我们思考,是对“思”的“召唤”和“邀请”,而不仅仅是提供答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的可以及时解释,有的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渗透,不急于当下反馈。对于提问,比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并让这种习惯助推他们健康成长。三、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应处理好三组关系引导学生提问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行动,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在实践中整体把握、守正创新、稳步推进。为做到、做好,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答”与“问”。再好的“唯一”都可能沦为“单调”,高质量教学应该具有丰富且饱满的意蕴。因此,教师要平衡好学生“答”与“问”的关系,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当下课堂教学看,教师需要更新理念,强化“生问”意识,让课堂回归“学堂”本真。可以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解决问题中带着新问题走出教室,是教师在高质量教学中的应有担当。“学”与“问”。“学”到深处“问”自生,学问二字“问”在“学”后。“只学不问”是书呆子,“只问不学”势必才疏学浅,课堂教学易流于虚空,变成花架子。实践证明,真正有质量的提问难以随便形成,它需要先“学”后“问”,“学”中生“问”,“思”中善“问”。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指导学生筑牢提问根基,形成为学而问、为思而问的良好学风,促进深度学习,为发展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导”与“问”。从等待被问到主动发问是学习质态的新飞跃,学生难以自发形成,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为此,教师要自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