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274-2015 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与编写_第1页
(高清版)DZT 0274-2015 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与编写_第2页
(高清版)DZT 0274-2015 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与编写_第3页
(高清版)DZT 0274-2015 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与编写_第4页
(高清版)DZT 0274-2015 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与编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与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I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3.1术语和定义 13.2符号 34总则 35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内容与结构 36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编写 56.1封面和目次 56.2前言 56.3引言 5 56.5规范性引用文件 56.6术语和定义 66.7代号、符号和缩略语 76.8数据库概述 76.9命名与编码 86.10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字典 6.11其他相关要求 6.12数据库建设 6.13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标准 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础标准与专用标准 20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质数据库建设流程 参考文献 24Ⅲ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定,依据ISO学性和适用性的原则编写。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委员会(SAC/TC19106:2004《地理信息专用标准》的规则,遵循科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我国地质领域数据库的建设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各类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已编制了许多用于指导数据生产的数据库建设规范。这些规范在设计思想、结构、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共享,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与编写》标准。1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与编写本标准规定了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基本结构、内容与编写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编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8567—2006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964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89—20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22021—2008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T28174.1—2011统一建模语言(UML)第1部分:基础结构TD/T1016—2003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DZ/T0268—2014数字地质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3术语和定义、符号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具有广泛适用范围或包含一个特定领域通用条款的标准。[GB/T20000.1—2002,定义2.5.1]为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由一个或多个基础标准、基础标准的子集以及在必要时从基础标准中选取的条款、类、选项和参数所构成的集合。[改写GB/T17694—2009,定义B.374]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任何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包括这些事物间的关联。2实体类entityclass具有共同属性不包括空间几何特征的实体集合。[GB/T5271.17—2010,定义17.02.10]要素类featureclass具有共同属性包括空间几何特征的实体集合。表示要素几何特征的不可再分的点、线、面与体。地质数据库geologiealdatabase地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建成的数据库的总称。可分为专业类、综合类和管理类。数据集dataset可识别的数据集合,描述数据的语义、结构、相互关系及约束规则的图、表和/或文字的表示。[改写GBT18391.1—2009,定义3,2.7数据字典datadietionary按照规定的表结构,对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进行详细描述和定义的文档。数据项dataitem表结构中可以定义、处理和命名的基本单位,也称属性项或宇段数据类型datatype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以及在该集合上允许的一组操作的总称。数据质量元素dataqualityelement说明对数据规范或用户要求符合程度的数据质量特性。元数据meta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包括数据的标识、内容、覆盖范围、结构及语义、数据质量、分发与服务等信息。3[改写GB/T19710—2005,定义4.5]注:如果是空间数据,元数据还应包括空间参照系、比例尺、投影方法和投影参数的信息。类类类类类n14总则4.1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编写应遵循GB/T1.1—2009规定的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与规范性的原4.2按照基础标准制定专用标准规则,编写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时应选用现有相关的通用标准作为基础标准,内容与引用的标准应协调。当已有标准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扩展时,应按专用标准规则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引言中明确说明。4.3地质数据库建设应包括数据库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生产准备、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质量检查与验收、数据汇交与整合、数据组织与入库、成果验收等主要阶段。数据库建设总体流程参见根据应用需求及相关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并根据GB/T8567—2006的要求编写相应文档。数据库内容与结构表达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结果应通过审查,并在引言中给出相应的信息。本标准不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的要求。4.4根据地质数据库的复杂程度,其内容与结构也可制定独立标准;4.5数据质量管理应贯穿于数据库建设的全过程。在编写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时,应明确规定数据库建设每个阶段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方法。对数据质量检查、实施、评价和问题处理等应依据DZ/T0268—2014进行细化,必要时编写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实施细则。4.6本标准给出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编写的通用要求。编写具体数据库建设规范时,应根据数据库建设特点和要求,在本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调整或扩展。规范正式发布前需经数据库建设试点试用进行完善。遵循GB/T1.1—2009的划分原则,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内容与结构见表1。4表1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内容与结构章节编号内容与结构约束条件注M目次M前言M引言M1范围M2M3O4O5M数据库内容与覆盖范围MM6MMMOM7M数据库结构MM8M空间参照系MMM9MMMMM数据组织与入库MM附录OO索引O注:M为必选,C为条件必选(需注明条件),O为可选。56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编写6.1封面和目次按照GB/T1.1—2009的规定编写。标准名称为“数据库名称+建应依次给出下列内容:a)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规则,提及GB/T1.1;当数据库建设规范涉及已有相关标准,并对引用的相关标准进行了修改或扩展时,除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之外,则需在6.2a)的内容之后,明确说明该数据库建设规范与引用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修改与扩展的相关信息。当编制的规范是修订已有标准或由多部分组成时,按照GB/T1.1—2009规定编写。除GB/T1.1—2009规定的内容外,还应明确给出数据库设计、审查与修改的信息,包括设计的承引言中不应包括要求。概述标准界定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内容,并指明标准适用的范围,必要时可说明规范不适用的范围。6.5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是标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所引用的条款与标准正文的内容具有同等效a)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b)引用的内容除各层次标准外,还可包括正式公布的相关技术文件;c)引用文件的顺序为先国内标准后国际标准,先国家标准后行业标准,先标准后技术文件;引用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按标准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行业标准、其他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准由小到大的顺序号排列;d)对于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应给出年号和完整的名称。对于引用的国外标准,应在标准编号后给出标准名称的中文译名,并在其后的圆括号中给出原文名称;6e)规范性引用文件不应包括:非公开的文件、资料性引用的文件、编制过程中参考的文件以及已g)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相关内容根据需要可写入正文。如果写入正文,该文件不再列入规范性引用文件,只需在正文相应的位置给出其文件号与名称;如果引用的内容篇幅较长,可将其列入规范性附录。本节根据GB/T1.1—2009、GB/T10112—1999与GB/T17694—2009的原则,提出了术语和定义的基本要求、选择术语的规则和术语定义的编写规则。基本要求具体如下:a)术语和定义部分的引导语一般为“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b)术语的表述包括条目编号、术语、英语对应词、定义及其他需c)应采用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定义的术写都应按规定的格式标明出处,如[GB/T19694,定义B.179]或[改写GB/T19710,定义4.3];d)术语的顺序应本着便于标准的阅读与理解,按其在标准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选择术语的规则如下:a)对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理解易造成混淆或困难的词或词组,如果在规范中至少使用两次则选为b)通用词典中的词或通用的技术术语,在数据库建设规范中具有特殊含义,则选为术语;c)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生的新概念,或原来术语的概念范围有所改变,则d)避免使用商品名称、项目名称以及已经不再使用的旧称、俗语和口语作为术语。术语是用已知的概念或词与词组对需要定义的术语的综合描述。需要自行编写时,应满足下列要求:b)简明:只包含概念的本质特征,不应包括可由本质特征导出的任何特征;c)易懂:应保证定义术语所用的词或词组都能被正确理解;d)可替换:术语的定义应能在上下文中代替其术语;7e)避免循环定义:如果一个概念用第二个概念定义,而第二个概念又引用第一个概念,即为循环定义。循环定义不能增加对内容的理解。6.7代号、符号和缩略语代号、符号和缩略语为可选内容,应给出为理解规范所必需的代号、符号和缩略语的清单。除了为反映技术准则需要以特定次序列出,所有代号、符号和缩略语宜按字母顺序列出。为了便于编写和使用,当代号、符号和缩略语内容较少时,可将其与术语和定义合并为一章,使用复合标题。如果内容很少,也可不设专门的章节,只需在第一次使用时,在后面的圆括号内给出完整的词或解释即可。6.8数据库概述6.8.1数据库内容与覆盖范围地质数据库通常包括主体数据与辅助数据。主体数据是数据库的核心部分,辅助数据可能包括元数据、过程数据以及数据库设计技术文档、工作日志、质量监控文档及成果报告等相关文档数据。数据库内容与覆盖范围具体编写要求如下:a)数据库概述应首先给出主体数据的所属领域(或专题)、类型以及空间与时间的覆盖范围。对于由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以及不同阶段数据组成的数据库应对其组成逐一给出描述。b)数据库概述的内容主要用文字描述,必要时,也可采用文字加图形的方法描述。6.8.2数据管理与建模方法数据管理及建模方法编写要求如下:a)数据管理方法应根据数据库的设计,说明所采用的数据管理方法。地质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可采用文件、关系数据库及扩展的关系数据库等3种管理方法。基于要素几何特征的空间数据主要采用扩展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方法;不包括几何特征的结构化属性数据,主要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方法;陆地与海洋的地震等测量数据、CAD制图数据、影像、栅格、视频、音频与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既可采用文件管理方法,也可采用扩展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方法。以文件管理方法管理的非结构化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记录相关属性及数据体的文件名,数据体本身以文件形式进行存储管理,用文件名调用。以扩展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的非结构化数据主要采用大对象等复杂数据类型,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直接管理。b)数据建模方法说明对于采用数据库管理方法管理的数据,应给出建模方法说明。地质数据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2种:基于要素几何特征的空间数据与非结构化属性数据主要采用对象关系建模(如地理数据库建模)方法;不包括几何特征的结构化属性数据,主要采用实体关系建模方法。86.9命名与编码本标准给出了数据库的命名与编码规则,要素类(实体类)和数据项的编码规则。命名与编码时应保证同一数据库内要素类(实体类)的名称不重复;不同数据库之间相同的要素类(实体类)、数据项的名称与代码应一致。6.9.2数据库命名与编码规则数据库名称是对数据库内容的直观表达,在确定名称时应要简练突出主题,使之能够区别于其他数据库。数据库名称由范圃、比例展、领域、主体和补充要素五部分+“数据库”组成具体如下:a)范围要素表示数据库的空间覆盖范围,必选。b)比例尺要素;空间数据库主体内容的精度,可选。c)领域要素;数据库主体内容所属领域,必选。如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中“矿产”为领域要素。d)主体要素:表示数据库的主体内容,必选。如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中“资源潜力评价”为主体要素。e)补充要素:表示上迷主体要素的特定方面,可选数据库的代码结构与编码规则数据库的代码电5部分12位代码组成。第1部分2位为地质数据库类别代码,第2部分2位为数据库主体要素代码,第3部分1位为比例尺代码,第4部分1位为覆盖范围类塑代码,第5部分6位为覆盖范围代码,结构见图2。¥¥图2数据库的代码结构数据库编码规则如下:a)地质数据库类别代码2位字符码,见表2。编码规则与GB/T9649中大类的编码规则相同,选取能反映该类含义的两个汉字的汉语拼音大写首字母为代码。如“区域地质”取“QY”为代码。当表2中所列代码9不能满足需求时,可采用上述原则进行扩展。表2地质数据库类别代码表地质数据库类别地质数据库类别区域地质矿产地质遥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b)数据库主体要素编码规则2位字符码。编码与扩展规则同.2a)。如地球物理类中重力数据库的主体要素为“重c)比例尺编码规则与代码表1位字符码。比例尺1:1000000~1:500(含1:500)的代码采用GB/T13989—2012国家标准代码;非标准比例尺代码根据GB/T13989—2012的原则扩充。常用比例尺代码见表3。非空间数据时比例尺代码为字符“0”。表3比例尺代码表比例尺比例尺AKBUCVDWEXFYGRHZ多比例尺ITJd)覆盖范围类型代码表1位字符码。本标准采用行政区或其他工作区表示覆盖范围类型。其他工作区是指除标准图幅和行政区之外的任何区域,如流域、成矿区带、经济区与整装勘查区等。表4给出了覆盖范围类型代码。必要时用户可在代码D之后扩充。表4覆盖范围类型代码表A县及县以上中国行政区B国家或地区C世界(全球)D其他工作区e)覆盖范围编码规则6位数字字符码,不足6位时在后面补零。覆盖范围编码规则见表5。表5覆盖范围编码规则表编码规则国家戴地区按照GB/T-2659执行,采用标准中的3位数Worldo(零)其他工作区6.9.3要素类(实体类)编码规则要素类编码规则如下:a)需要编码的要素类(实体类)如果在已有标准中存在,其代码应已有标准保持一致;b)如果需要编写新代码,可参照该同类数据库的要素类(实体类)的编码规则编写代码;c)如果采用UML命名规则,根据GB/T28174.1—2011,要素类(实体类)的代码按下列规则编写:由一个或多个简单英文名词或名词短语(截去一部分)构成,这些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首字母大写,之间无空格,如Disuibution、ReferenceSystem,StanName(来自standardname);d)需要跨数据库使用时,可在该要素类(实体类)代码前冠以所属数据库代码。6.9.4数据项编码规则数据项编码规则如下:a)需要编码的要素类(实体类)中的数据项,如果在已有标准的相同要素类(实体类)中存在,其代码应与已有标准保持一致;b)如果需要编写新代码,地质专业部分应首先在GB/T9649相关部分中查找,如果需要扩展,应按照该国家标准的编码规则编写数据项代码,采用1~6位拼音首字母缩写表示,并按规定向相应标准的维护单位报批,保证不同数据库之间相同数据项的名称与代码应一致。基础地理部分从GB/T13923—2006中选择,涉及的其他部分参照相关专业领域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编写;c)如果采用UML命名规则,应根据GB/T28174—2011统一建模语言(UML)数据项即属性项代码按下列规则编写:由一个或多个简单英文名词或名词短语(截去一部分)构成,第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首字母小写,其余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首字母大写,之间无空格,如contact、file-代码表的中文名称即自然语言名称;代码表名称代码的编码规则与要素类(实体类)的编码规则相采用UML命名规则的代码表名称代码示例:数据类型代码表的代码为DataTypCd。代码表的结构包括编码对象的名称、代码与对名称含义的描述,见表6表6代码表结构中文名称12注2:当中文名称的含义很明确时,可以省略描迷代码表的编写方法如下:a)应优先引用现有相关分类编码标准,如GB/T9649。根据数据项取值的要求,选择所需按规定结构生成代码表;b)需要在现有的分类编码标准基础上进行扩展时,应采用与相应标准一致的分类原则和编码方法进行扩展,并按规定向相应标准的维护单位报批;c)需要编写新的代码表时,应按照GB/T7027—2002编写。地质信息编码还应符合下列原则:1)需要进行分类检索或统计的具有层次结构的信息,应采用线分类法及对应的层次代码。如年代地层单位用宇、界、系、统、阶等代表不同的地层年代,它们之间具有层次的隶属2)对于需要根据多个独立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编码时,应采用面分类法编写。每个属性视为分类对象的一个“面”,面内又可分成彼此独立的若干类目。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确定每个面的位置,将这些面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码,如6.9.3中要素类的编码。6.10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字典数据库的结构应直观清晰地给出数据库包括的要素类(实体类)以及之间的关系;数据字典应对数据库的每个要素类(实体类)进行详细准确的定义,描述每个要素类(实体类)的属性集合(即包括的数据与值域有关的代码表也包括在数据字典中。应按照本条款的要求,根据数据库设计结果给出数据库的结构。地质数据库结构的表达应根据数据库的类型与复杂程度从本节规定的表格、图形或表格加图形等3种方式中选用。与规定了基于要素几何特征的空间数据库与不包括几何特征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属性数据库结构的表达方式。包括多个或多类数据库的综合类数据库的结构,可根据复杂程度与表达的需要采用3.2规定的符号绘出总体结构图,然后再分别给出各库的结构。基于要素几何特征的空间数据库结构的表达基于要素几何特征的空间数据库主要采用一个或多个要素数据集与要素类列表表达其结构。表的结构见表7。表7基于要素几何特征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表约束该要素类属12填写说明:1.序号:要素类顺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2.要素数据集名称:要素数据集的中文名称。要素数据集通常由某个领域内共享相同空间参照系的要素类与相关实体类组成;3.要素类名称:要素类的中文名称;4.要素类代码:按照6.9.3给出的规则编码并填写;5.定义或描述:对该要素类含义的定义或解释;8.拓扑关系描述:描述要素类之间及要素类内应建立的拓扑关系;9.该要素类属性表的代码:填写该要素类的代码+“属性表”;不包括几何特征的属性数据库结构的表达属性数据库结构的表达方式包括结构图、结构表、结构表与相关结构图组合的三种方式,用户应根据下列原则选择使用:a)当数据库涉及的实体类少于20个,不管是否存在相互关联的多层实体类即多层表的情况,都可直接采用3.2规定的符号绘制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图,示例参见图3;实体22实体2图3多层表的实体关系图示例b)如果数据库包括的实体类多于20个,但不存在和互关联的多层表,可采用表格的方武,按照表8的结构给出所有实体类的信息。实体类代码12填写说明,1.序号:实体类顺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2.实体类名称:实体类的中文名称;3.实体类代码:按照6.9.3给出的规则编码并填写;4.定义或描述:实体类含义的定义或解释;5.关联基数:该实体类与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如1对多、0对多等;6.属性表代码:该实体类属性表的代码,填写该实体类代码;7.对于涉及的实体多于20个,且存在多层表的数据库,首先采用表格的方式按照表9的结构给出所有涉及的单层与多层表的信息,不要求表示所有的关联,示例见表10。然后按照3.2规定的符号绘制所有多层表的结构图。该结构图应表示出实体类间所有的关联关系,与表10对应的表9包含多层表的数据库结构表实体类名称1级实体类名称122.实体类名称:实体类的中文名称;3.定义或描述:实体类含义的定义或解释;4.对应属性表代码:实体类属性表的代码,按照6.9.3给出的编码规则填写。表10包含多层表的数据库结构表示例实体类名称1级实体类名称实体1实体11实体11表代码实体12实体12表代码实体121实体13实体13表代码实体21实体21表代码实体22实体22表代码表10所表示的数据库包括3个1级实体类,5个2级实体类与2个3级实体类。实体1包括实体11、实体12、实体13,实体12中包括实体121、实体122;实体2包括实体21与实体22。实体3是1级数据库建设规范中的数据字典应按照本条款的要求,逐一给出数据库中所有要素(实体)类及相关代码表的定义。属性表的结构及填写说明见,代码表的结构与编写见6.9.5。参照GB/T19710《地理信息元数据》,采用表11的结构描述所有实体类或要素类。必要时,应给出数据项的填写说明与示例。如果是多层表,还要给出外键。如果地理数据库包括子类型应给出子类表11要素类(实体类)属性表的结构12主键(M):外键(C):索引键(C):1.要素类代码:按照6.9.3给出的规则编码并填写;3.序号:数据项顺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4.数据项名称:数据项的中文名称;5.数据项代码:按照6.9.4要求编码;6.定义或描述:数据项含义的定义或解释;7.数据类型与长度:数据类型是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以及在该集合上允许的一组操作的总等;本标准规定:整型用intn表示,n为十进8.约束条件:详细定义和填写该数据项的约束条件。分为必填、条件必填(注明条件)、可选,分别9.值域:详细定义值域的含义,填写数据项的取值范围;如果用范围表达式或代码表表达,则填写表达式或代码表名称/代码表名称代码;12.主键(M):唯一标识表中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13.外键(C/存在多层表):唯一标识关联表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即是关联表的主键。主要用于表间关联;14.索引键(C/建立索引):建立索引的数据项。一张表可以设多个索引键,目的是提高查询检索的6.11其他相关要求空间参照系为地质数据库的条件必选要素。空间数据库的空间参照系用基准与坐标系定义。地质空间数据库常用的基准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与重力基准4种类型。所用的主要坐标系包括大地坐标系和平面坐标系。确定地质空间数据库的空间参照系应遵循以下要求:a)根据GB22021—2008,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坐标系应逐步过渡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其转换方法、模型与精度要求等内容根据同比例尺地形图的规定执行。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定义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特殊情况下1:500~1:2000所在区域的独立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在沿岸海域采用理论最低潮位,在内陆采用设计水位;重力基准由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体现,各种加密重力测量均应与国家重力基准中的重力点进行重力联测以获得测点的重力值;b)只要比例尺适当,同一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坐标参照系应统一采用地理坐标系,即用经纬度表示空间位置,可根据应用要求进行转换或变换;c)数字制图数据的坐标系应符合相关调查标准的规定或与数据源相符;如果采用平面坐标系,应给出所用的投影类型及相应的投影参数;d)过渡期内,如果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数据,应说明其坐标的处理方法,通常需由相应的软件进行变换;e)三维地质模型数据可参照国家高程基准面或独立高程基准面确定地下深度。6.11.2数据质量总体要求应根据数据与数据生产的特点及相关要求,按照DZ/T0268—2014的规定,确定数据质量总体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检查的内容与质量指标。从标准规定的内容完整性、逻辑一致性、空间位置的准确性、专题属性的正确性以及整饰的规范性等数据质量元素中选择需要的质量元素,根据经验或建库试点划分缺陷级别,确定质量指标;b)数据库建设不同阶段数据质量的基本要求。准备阶段重点是人员结构合理和所用资料与数据的质量;数据采集阶段重点是过程质量控制;分布式采集的数据汇交阶段重点是质量检查与评价,整合的重点是解决不同单位生产的数据的不一致性问题;数据建库阶段重点是保证数据符合质量要求;成果验收阶段重点是对数据库整体质量的检查与评价;c)数据质量评价的规则与要求,应规定采用的评价方式(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及相应的评价规则。当涉及多个数据集时,应明确规定数据库数据质量的综合评价规则;d)数据质量评价报告内容与格式。地质数据库应包含元数据,其内容应在TD/T1016—2003《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必要时可按规定的扩展原则进行扩展。规定元数据描述的粒度、元数据采集以及元数据质量检查评价与验收的要求。6.11.4数据格式与文档要求应明确规定数据库的存储格式,必要时还要规定交换格式。应根据相关要求规定数据库建设的文档要求。应提交的文档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质量检查记录、评价与验收报告等基本文档以及委托方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档。6.12数据库建设6.12.1数据库建设流程列出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各主要环节,并描述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质量监控和涉及的资源(人员、设备与资料等)。图C.1给出了数据库建设总体流程图。它涵盖了两种主要的地质数据库建设方式,即数字化已有资料建库和直接采集数据建库。数字化已有纸质地质图建库与采用数字填图系统建库是典型的实例,后者可视为一种分布式数据生产。在编写具体数据库建设规范时,应根据数据库建设总体流程、数据库内容和建设方法进行细化和调整,确定可操作的数据库建设流程,并用流程图表示。图C.2给出了采用数字化已有纸质地质图的方法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流程图示例。数据库建设一般包括数据生产准备、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质量检查与验收、分布式生产的数据汇交与整合、数据组织与入库和数据库成果验收等阶段。数据生产准备阶段应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软硬件环境、人员组织、资料准备a)软硬件环境根据数据库建设特点,对数据采集与建库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提出要求,明确规定所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数据采集软件(包括室内和野外采集)等。数据采集软件除数据录入、编辑、输出等常规功能外,应具备数据生产过程质量检查与控制的功能,并能够按规定的数据格式导入导出数据。采集与管理软件根据需要可组织开发或对已有软件经测评选用,在规范中应明确规定。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考虑数据库的集成管理与综合应用,避免一个数据库开发一个系统。能指标要求。b)人力资源配置规定参与数据库建设的人力资源配置要求。参与数据库建设人员,应包括项目管理人员、作业技术人员、质量检查人员。要求地质专业和信息技术人员以及不同层次人员合理配置,各专业人员专业优势互补。c)资料准备规定数据库建设所需资料和数据的范围、内容、现势性、精度和介质等要求。要保证建库资料和数据的全面可靠,满足数据库建设要求。规定数据库建设中使用的符号库、字库以及记录建库过程的文档模板等要求。如:工作日志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如需特殊符号应与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结构保持一致。d)管理制度规定数据库建设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数据库建设成果质量和安全,主要包括作业规程、质量监控、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等相关管理制度。e)编写作业指导书规定编写数据生产的作业指导书,并提出编写要求。作业指导书的结构、格式以及详细程度应适合于生产作业人员使用的需要,应足以对生产进行控制,指导作业人员正确完成任务。根据数据生产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形成正式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正式文件。f)培训根据数据库建设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规定建库培训的内容、形式与计划,6.12.3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应按照编写的数据生产作业指导书,采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质量控制是决定数据库数据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应按照DZ/T0268—2014的要求规定实行两级质量检查的方案,规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错误进行逐一记录和修改的要求,必要时,还应规定数据质量监督的要求。6.12.4数据质量检查与验收入库前对生产的数据进行检查验收,按照DZ/T0268—2014规定提出具体的检查验收、复核与复检要求与实施方案,必要时提出编写数据质量检查验收实施细则的要求。6.12.5数据汇交与整合数据汇交整合适用于分布式数据生产。规定数据汇交的内容、汇交数据的目录组织、格式和汇交方式。根据6.9.2和6.9.3的规则和代码表编制目录与文件名称。规定数据整合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与组织形式。整合的重点是解决不同单位生产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必要时提出编写数据整合方案的要求。6.12.6数据组织与入库规定数据组织与加载入库的要求。根据数据库所采用的管理系统和应用要求,编写数据的组织与存储方案。规定数据入库的技术、方法与质量控制要求。6.12.7数据库成果验收遵照DZ/T0268—2014第7章的规定,编写数据库成果验收方案,主要包括验收内容、方式及检查评价方法。6.13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6.13.1附录附录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范性附录是标准正文的附加条款。资料性附录是对理解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附录应在标准的正文中引用或提及,但规范性附录与资料性附录引用的措辞方式不同。规范性附录应使用“遵照附录A的规定”“见附录C”等较强的措辞;资料性附录则应使用如“参见附录A的规定”等较弱的措辞。6.13.2参考文献如果有参考文献,则应置于最后一个附录之后,另起一页。列出除规范性引用文件外,在标准正文中提及和标准编制中所参考的主要资料。如果标准内容比较复杂,可在标准的最后增加索引。电子文本的索引宜自动生成。(资料性附录)本附录给出了编制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常用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GB958—88区域地质图图例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一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9649—88地质矿产术语与分类代码GB/T9649.9—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第9部分:结晶学与矿物学GB/T9649.10-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第10部分:岩石学GB/T9649/16—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第16部分:矿床学GB/T9649.17-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第17部分:煤地质学GB/T9649.20-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第20部分:水文地质学GB/T9649.21—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第21部分:工程地质学GB/T964924—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24部分:地质经济学GB/T9649.,28—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第28部分:地球物理勘查GB/T9649.32—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第32部分:固体矿产普查与勘擦GB/T0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地质钻孔(井)基本数据文件格式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煤田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固体矿产钻孔地质数据文件格式固体矿产矿点(床)地质数据文件格式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物探化探异常数据文件格式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D0268—2014地质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DD2006-05地质信息元数据DD2006-06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DD2010-02区域重力数据库标准DD2010-03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标准DD2010-04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标准SZ1999002—2001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与汇交格式(资料性附录)基础标准与专用标准基础标准是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或包含一个特定领域的通用条款的标准。基础标准可直接应用,也可作为构建专用标准或专用标准组成部分。许多通用标准是规则性标准或是由许多可选项组成的标准。在应用这些标准时,大多数情况并不需要它们的全部内容,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满足应用的要求。这些规则性或由许多可选项组成的标准就是基础标准,而为满足特定应用要求所选出的内容也可制定成单独的标准,这样的标准称为专用标准。严格地说,专用标准是为满足特定应用所需的一个或多个基础标准或基础标准的子集以及从这些基础标准中所选的章、类、可选项和参数的集合。由一个或多个基础标准构成专用标准有两种最典型的方式,一是由基础标准的纯子集构成,二是除基础标准的子集外,还可进行扩展的方法。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是典型的基础标准。该国家标准中的核心元数据是典型的专用标准。图B.1、图B.2是上述两种构成专用标准方法的示例。ISOISO19107空间模式基础标准定义的空间上由SC_坐标参照系统定义的空间参照由TM_时刻和TM_参照系统定义的时间上的点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专用标准坐标的空间参照基础标准基础标准图B.1由多个基础标准的子集构成的专用标准用户团体扩展的用户团体扩展的质量元数据规范/1so19115全集元,数据专用标准核心元数据专用标准由ISO19115子集和用户团体规范组成的团体专用图B.2具有自行扩展内容的专用标准专用标准与基础标准最重要的关系是其与相关基础标准的一致性。ISOTC211国际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满足地理信息互操作的需要,在ISO/IECTR10000-1:1990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ISO19106(DIS)《地理信息专用标准规则》。该标准规定了专用标准的结构、标识及制定过程,提出了应用ISO19100系列标准并与其保持一致的原则和方法。关于专用标准与基础标准的一致性问题,该标准规定了两类一致性,符合1类一致性的专用标准是基础标准纯子集,符合2类一致性的专用标准在基础标准许可的范围内包括扩展内容。为保证专用标准与基础标准的一致性,ISOTC211组织还制定了ISO19105《地理信息一致性与测试》,提出了一致性测试的方法,一致性测试套件编写要求以及一致性测试应执行的规程。等同采用该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为GB/T19333—2003。声明与基础标准保持一致的专用标准应根据所选择的一致性类别,满足基础标准中规定的测试套件的相关要求。由于专用标准也是一种标准,因此其文档结构、制定与标识应满足相关标准制定导则的要求如GB/T1.1。此外,专用标准在其范围或标题下应包括词语“专用标准”,应指明与基础标准和其他专用标准的关系;按照ISO19106制定的专用标准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对多个相关基础标准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促进基础标准的集成与协调一致的应用,促进数据的互操作与共享。B.2依据基础标准制定专用标准的方法以通用标准作为基础标准,制定与基础标准保持一致的专用标准的方法对地质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具有特殊的意义。图B.3是该方法在数据内容与结构方面的应用示意图。在地质领域,首先需要建立通用的综合基础地学数据模型并规定相应的护展机制。这些数据模型包括地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专业。当需要建立某个专业的具体数据库时,就以溪地学数据模型为基础,在专用标准指南的指导下,抽取相应的内容,按规定的扩展机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构成符合具体数据库应用要求的数据模型(标准)。建立数据模型时应结合使用的数据管理软件,形成可直接实现的数据库的内容与结构。由于每个具体的数据库的基本内容都来自同一地学数据模型,即使有在扩展的内容,也是符合规定的扩展,可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其一致性。这就使得在此基础上建应的各类数据库能够具有公共的基础地理定位框架,公共的分类编码体系和可兼容的数据库结构。地学数据基本内容标准地学数据基本内容标准(地理、地质、地物、地化、遥感等)专用标准规则一致性测试A内容与结构B内容与结构图B.3依据基础标准制定专用标准方法的示意图(资料性附录)地质数据库建设流程本附录给出了地质数据库建设流程,包括地质数据库建设总体流程,并以回溯性数字化已有纸质地质图的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给出了1:50000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实际流程。C.1地质数据库建设总体流程图C.1给出了地质数据库建设总体流程图。数据库系统的质量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包括需求分析的审查与确认、数据库内容与结构设计的审查、数据库建设试点、数据生产的准备、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验收阶段的检查评价、系统设计的审查与测试等。数据库内容与结构设计与审查编写建设规范、建库试点、完善规范;编写实施细则或建设方案数据生产准备系统设计、审查与开发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质量检查修改/返工否生产单位数据检查验收否分布式生产?是数据检查验收数据汇交整合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模式创建、数据入库、系统测试成果验收是图C.1地质数据库建设总体流程图全员参与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精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