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1页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2页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3页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4页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标准分值11.基础设施(20分)1.网络设施(8分)1.基础网络。校内有线网络(信息端口)、无线网络(AP组网或5G网络)全覆盖,接入区域教育网络,实现互联网、物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能支持学习、教学、办公等各类应用场景需求。222.出口带宽。学校网络出口带宽不低于1000M或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0M,满足高峰期的群体并发访问。233.机房设备。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设备建设布局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244.运维服务。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有专业或专职人员承担校园网络运维服务任务。252.教学空间(6分)1.班级教室:引入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利用信息技术,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打造智慧教室,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262.功能教室:有基于VR/AR、3D、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支持跨学科学习、远程互动学习、或学生自主学习的特色功能教室。如:语音实验室、理化生数字实验室、人工智能教室、录直播教室等创新学习空间。273.公共空间:有基于数字技术的社团空间、数字阅览室、研学空间、创客空间、德育空间、文化空间、虚拟校史馆等。283.智能终端(6分)1.教师用机。师机比达到1:1,教师用计算机配备率达到100%。292.学生用机。生机比不小于5:1,保证上课时每生一机,配置满足信息技术(科技)和相关学科教学需求。2103.教学设备。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均配备有屏幕不低于85英寸的交互式触控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要。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与配套设备。1114.公用设备。学校报告厅、会议室、图书馆等公共空间均配置有适用的公用数字终端设施(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机、电子班牌等),满足校园活动、服务、宣传等方面需求。1122.集成平台(16分)1.数据中枢(8分)1.汇聚本校资源。常态化持续采集汇聚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数字资源,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多元数字化校本资源库,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2132.汇聚上级资源。建立学校和国家、省、市等各级中小学区域教育平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按需配备满足师生教学、学习需要的数字资源,遵守平台相关规定,尊重和保护资源版权。2143.汇聚社会资源。将引进购买的企业、机构开发的第三方优质教育资源数据接入数据中枢,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2154.数据标准规范:通过数据治理,统一学校数据资源目录,梳理数据血缘关系,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数据共享机制,形成一整套本校数据标准规范。2162.能力平台(8分)1.统一架构: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2172.统一认证: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2183.综合管理:建有统一的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融合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走班排课、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多种功能。2194.个性匹配: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2203.应用服务(29分)1.综合管理(4分)1.协同办公。使用协同办公系统(OA)实现学校内或多校区间行政办公、信息发布、考勤服务、教务管理、故障报修等统一线上管理。2212.校园门户: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1223.用户端:有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用户端。1232.教师教研(5分)1.教务活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到课前、课中、课后全教学全流程,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2.备课支撑。为教师提供同步课程资源、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1253.教师教学。教师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工具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精准教学和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应用移动终端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1264.教师培训。学校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开展教师精准培训,助推教师队伍建设。1275.教学研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数字技术工具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实现专家和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1283.学生学习(5分)1.线上学习:与线下课程配套,按选择教材、学科、章节、知识点组织和建立视频课程,实现同步微课,以便学生能利用智慧教学(学习)工具、平台及智能终端,根据教学和学习需求,开展线上课程常态化的二次学习与巩固。1292.精准学习:具备“系统推荐+自主选择”相结合,通过智能学习环境下伴随性的学习过程数据收集和学习行为分析,实现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包推送,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具备在线答题,在线评分,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和指导。1303.开放学习: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1314.同步练习:具备同步练习板块,让学生选择教材、章节、知识点、难度,根据学生薄弱点,实现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1325.错题管理:具备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考试等不同学习活动的错题,可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按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归档管理的功能1334.学习评价(6分)1.教学评价。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开展数字技术支持的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变现性评价,促进“教-学-评”的有机衔接。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与教学矫正服务。2342.学生评价。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面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和实施数字技术支持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2353.教师评价。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面向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师发展大数据和教师画像。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2365.家校协同(2分)1.家校互动。借助技术手段为家长提供学生作业、德育、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信息,构建家校互动协同育人的交流平台,将学校教育延伸到校外。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享。1372.社会服务。利用信息技术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服务。为家庭和社会共享优质资源,开展面向社区的特色性、数字化、网络化社会服务。1386.后勤服务(4分)1.学生服务: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等方面实现智能化。1392.安全管理。配备安防系统,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能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访客管理、电子围栏、紧急呼叫、入侵/求助报警、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等统一管理和控制,所涉及视频资料保存期不少于90天。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1403.智慧校医。学校医务数字化,实现学生就诊信息登记、药品信息管理,提升医务室信息化水平。1414.智慧停车。学校停车场管理智能化,实现校内校外车辆识别,车辆出入计费缴费管理。1427.设备管理(3分)1.能效管理。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1432.环境管理。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学校光、气、冷、热、水、电等物理环境的智能感知与智能管理。1444.设备管理。依托智能型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学校主要教育教学终端设备的统一集约化管控。1454.运营方舱(8分)1.校园可视(2分)1.虚拟空间。基于数字孪生、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的可视化校园虚拟空间。2462.全息查询(2分)1.查询服务。面向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各个角色,可通过一键查询,在各自账号权限范围内快速对班级、学生、教师、课程进行全息查询,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同时支持对数据查询行为、查询记录进行行为统计并形成安全日志。2473.数据看板(4分)2.数据可视。通过对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能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可视化显示统计结果。2481.指标分析。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2495.保障机制(13分)1.机制体系(3分)1.规划引领。制定有智慧校园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实施方案,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经专家论证。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分年度目标计划和实施情况。1504.评估机制。建立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绩效评估机制,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过程性评估、问题诊断、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改进措施。1513.规章制度。建立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创新的激励制度。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应用和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教师发展、校本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1522.组织建设(3分)1.领导机构。成立校长/首席信息官担任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以上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会议并有记录。1532.队伍建设。成立信息化管理机构,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有不少于3人的固定工作人员,有办公场地,定期召开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例会,形成多部门协同机制。1543.合作机制。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智慧校园建设合作关系,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规划编制、方案论证、协同研究、培训指导等活动。1553.人才素养(4分)1.管理人员:学校领导有清晰的学校信息化发展思路,管理团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意识。学校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参加1次市级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学校常态化开展全体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1562.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熟练掌握获取、加工和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善用数字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实施、学业评价及数字化协同育人等各种网络教学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能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能指导学生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认知等。按要求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培训与学习。1573.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自觉遵守网络文明礼仪,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分辨和主动抵制不良信息,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普遍具备利用网络获取、筛选、储存、处理、应用和管理数字学习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和解决学习、生活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素养。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584.技术人员:具备数字化转型能力和意识,熟悉国家、省市教育数字化政策,深入参与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熟练利用专业知识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收集、设计、开发和管理,能够指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常态化应用。1594.保障措施(3分)1.经费保障。将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所需的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统筹生均公用经费和地方财力予以保障,合理分配数字化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教师培训、运维保障、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资金比例,提高资金使用收益。1602.服务保障。统筹校内外专业人员力量,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多种举措为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提供及时、专业的支持服务。1613.上级支持。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具有区-校协同的关键特征,所在地教育部门要为学校智慧校园发展提供及时、专业的支持服务。1626.安全体系(8分)1.网络安全(4分)1.网络安全制度。制定网络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以校长(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网络安全工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法》及上级部门网络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制定有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有规范的应急处置流程和权责,定期开展网络巡检工作。1632.网络安全培训。按要求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如网安周校园日,预防电信诈骗等),覆盖全体师生,让师生普遍有正确的数字意识,了解《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具有网络和信息安全常识。1644.网络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实名上网,配备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对入网终端进行监控与跟踪管理,具有绿色、安全的内容管理能力。网络日志保存时间不少于6个月,近3年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1653.网络安全防护:配备满足需要的网络安全设备和网络安全系统,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符合国家网络安全保护相关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1662.数据安全(5分)1.数据安全制度。落实《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和应急预案,制定师生信息、重要数据使用管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制度规范。1673.数据安全防护:学校所使用的平台、系统均符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规定的安全保护等级,所使用的教育类APP均通过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1684.数据安全管理:重要数据,师生个人隐私等签订有数据保密协议。建有数据本地备份与恢复系统,对核心数据可快速进行系统恢复,确保信息及数据安全。近三年未发生数据信息泄露事件。1692.数据安全培训: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帮助师生熟知数字化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信息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