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8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_第1页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8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_第2页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8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_第3页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8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_第4页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8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的根本含义区域开展阶段和区域开展差异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考点一知识整合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清楚确和模糊两种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开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区域空间结构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类型及特征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范围小,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空间分布特点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开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地区差异传统农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间变化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化时期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化时期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三、二、一”的格局如何分析区域特征1明确区域的空间范围2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3综合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4归纳区域特征5区域利用特征经纬度、海陆与邻区相关位置地形结构、地势状况、地形区分布气候类型、水热状况、水热配合、特殊天气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区域内生产力布局、区位因素分析区域内工农业差异经济结构(工农业、交通)工农业类型及分布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探寻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解题探究题组一区域图的定位(2015·安徽文综)右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1.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结合遥感影像中的海陆轮廓等信息可知,该区域为西亚和北非的局部地区,该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枯燥天气,形成终年炎热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A解析答案题组二区域特征分析2.(2012·福建文综)以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效劳、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效劳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表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199148.0814.4718.720.340.219.657.960.350.22200841.879.8917.270.040.0323.916.350.630.01(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解析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把握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和海岸线三个方面。地形类型及分布和地势特征根据图中的等高线特征可以直接读出,而对海岸线特征的描述属于此题的特殊之处,从图中看出,南北海岸线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答案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解析答案(2)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199148.0814.4718.720.340.219.657.960.350.22200841.879.8917.270.040.0323.916.350.630.01解析答案解析从图表中的数据比较中可以得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针对这种变化具体分析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注意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利”。答案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3)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开展新兴效劳业的社会经济原因。解析审题时特别注意是“新兴效劳业”,效劳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消耗资源、能源少的特点,需要通达程度高的信息网络、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广阔的市场做保障。从新兴效劳业的区位需求出发,结合长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作出答复。答案城市密集,经济兴旺,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兴旺,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解析答案题组三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2015·上海地理)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开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答复以下问题。3.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答案解析在中亚区域图中给出了地形、河流分布、降水空间分布等自然因素,农业区分布、农业区域差异、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世界地理知识进行答复。首先描述中亚地形、河流分布特征。该区域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域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中亚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三点:(1)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2)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上。(3)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解析答案以上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类型及空间分布不同。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开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开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中亚地区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区绝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解析答案答案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解析答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开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开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观题型分析区域特征的根本思路题型十区域特征类答题模板分析区域特征的根本思路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如何描述自然地理特征如何描述自然地理特征首先从地理位置着手然后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分别描述如果图文资料中有自然资源出现,要加上对自然资源的评价描述如果没有要点数目的限制或要求,就要全面描述,尽量不要丢项由于至少有六到七个要点,出于赋分的考量,现在的高考题目一般不会要求这么多要点都面面俱到,而是在评分标准里规定“答出几个要点即可”,这就降低了难度。如何描述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答题模板如下:地理位置(沿海或内陆、大陆东岸或西岸)地形(类型、多少、分布、地势、地质条件、特殊地貌类型等)气候(类型、显著特征)、水文(河流、湖泊类型、主要特征)土壤(类型、厚薄、肥力上下等)植被(类型、分布、多少)自然资源(类型、多少、丰富程度、分布特点等)如何描述农业和工业生产特征如何描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特征农业生产特征的描述答题模板: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单位面积产量农业部门结构生产经营方式

生产经营方式商品率生产水平机械化程度集约化程度专业化程度如何描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的描述答题模板:工业生产特征工业的兴旺程度主要工业部门及结构工业地域分布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尝试应用1.(2011·浙江文综)以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答案2.(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上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开展特点。解析答案解析题目要求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开展特点,因此答复的角度必须立足全国,而图示材料反映的正是全国桑蚕业的开展。读图可知我国桑蚕业的开展存在着地区开展不平衡的趋势,对图进行描述即可。答案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开展较快,其他开展缓慢;广西迅速开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开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变化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开展的优势地理条件。解析文字材料中说明了桑蚕业开展的自然条件,对广西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可以描述其优势自然条件。不可无视的是材料中还有“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这句话,由产业转移的知识我们知道,产业移出地区距移入地区近,可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答案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解析答案(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开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解析依据开展桑蚕养殖业需要的条件,将贵州和广西进行比照,分析贵州具备的优势条件或不利条件,然后做出肯定或否认答复。答案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解析答案区域发展阶段考点二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知识整合区域开展特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开展阶段区域开展特征

工业化阶段区域开展特征高效益的综合开展阶段反思归纳以美国东北部为例看区域开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发展阶段特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资源和交通条件使匹兹堡成为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中心,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工业化阶段工业中心增多,工业化区域扩大,产业结构复杂化。人地关系空前紧张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钢铁等传统工业衰落,工业地位下降。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与升级。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不同开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二、三或一、三、二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实现区域再生的措施区域开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开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开展。其措施如下: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开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解题探究题组一区域不同开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空关着的残破房屋、人烟稀少的马路、几无船只的冷清码头……一派萧条的景象,2013年3月以来,这座苟延残喘的城市——底特律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底特律兴起的18世纪,内河水运是美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底特律和其所在的密歇根州,由亨利·福特首创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更使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但是,随着外乡普通轿车市场渐趋饱和,日、德车系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雪上加霜的金融危机……以下图示意美国局部地区。(1)简述18世纪底特律成为重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解析读图分析,底特律位于五大湖沿岸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靠近原料、燃料产地。当时的运输以内河航运为主,这里有廉价水运、广阔市场,促使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开展。答案地形平坦(或:水源充足);丰富的煤炭、铁矿;廉价水运;广阔市场。解析答案(2)说出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城”的主要原因。解析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城”主要是接近原料产地,首创流水线作业,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集聚,取得了工业集聚的效应。答案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钢铁基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或先进的生产方式);工业集聚。解析答案(3)分析目前底特律城市衰落的主要原因。解析底特律是传统工业区,产业以汽车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日、德等国外新生汽车产业的开展壮大,使汽车产业空间产生转移,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剧烈,导致底特律汽车市场萎缩;现代工业开展,交通方式和工业布局的改变,加速了底特律的衰落。答案以汽车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国外新生汽车产业的开展壮大,使汽车产业空间产生转移,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剧烈,导致底特律汽车市场萎缩(或金融危机);交通方式和布局的改变等。解析答案题组二区域不同开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的开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开展阶段。结合图完成2~4题。2.在区域开展的初期阶段,以下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开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解析答案解析设问是“初期阶段”,从图中找到初期阶段,观察三条曲线变化,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三产业下降;工业化起步多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初期阶段,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答案B3.在区域开展的成长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解析答案解析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开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答案D4.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开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开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B-C-AC.C-A-B D.B-A-C解析结合三角坐标图,区域开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C解析答案方法技巧不同开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二、三或一、三、二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区域发展差异考点三知识整合四大地区的差异划分依据:自然条件、历史根底、社会经济开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省市简称:四大地区的差异四大地区开展差异: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产业结构差异(南轻北重,东轻西重)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重型工业为主工业化差异东部和东北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其他地区以传统型工业为主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和东北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黑土、钙质土、部分盐碱土红壤、砖红壤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主要差异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是针对东部和东北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开展方面,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流域和珠三角是重要商品粮基地工业生产以重工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面临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转型较快交通运输比较发达比较发达,内河航运相对发达对外开放开放程度相对落后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方便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主要差异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是针对东部和东北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开展方面,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部大开发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缺乏:根底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意义: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开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开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平安,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如何分析区域差异自然环境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因素差异气候差异差异地貌差异河流水文差异土壤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解题探究题组一区域差异(2015·江苏地理)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以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兴旺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兴旺解析答案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西部沿海地区位于欧洲,两地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东部开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水平低,西部欧洲均为兴旺国家,已进入后城市化阶段,速度缓但水平高;东部开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西部要低,资源密集型产业兴旺;东部开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于西部兴旺国家,且西部以乳畜业为主。答案B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以下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解析答案解析解答的关键是从题干获知时间是6月至8月,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航行方向由东向西。南海无梅雨天气;经阿拉伯海时,受西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洋流由西向东流,故逆风逆水;红海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见不到大片森林;地中海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枯燥,不可能遭遇连日狂风暴雨。答案B题组二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2015·浙江文综)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以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3.以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解析答案解析甲处的自然景观远处是寸草不生,说明该地降水稀少;靠近水源的地方(湖边)那么生长着热带植被,热量条件较好,对应的应是④地的气候统计图。乙地植被以草原为主,但矮小稀疏,说明此地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较差,③地的气候统计图比较适合。答案D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解析答案解析甲、乙两地同处于北纬30°附近,无论冬季还是夏季,两者气温差异明显,只有海拔高度的不同才能造成这么大的差异。另外,北纬30°附近的①②③④四地中只有④地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因此可推知④地海拔高。答案D题组三区域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2011·江苏地理)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①___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___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③____矿产资源丰富,以④____为主较少解析答案解析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解析答案答案

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①以盆地、山地为主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河流少,水量小③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丰富,以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解析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答案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解析答案(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解析答案解析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答案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开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案解析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兴旺,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开展的优势条件。解析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加上国家的特殊政策,都是有利的开展条件。答案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解析答案图形突破

(1)空间定位(2)要素提取(3)寻找联系(4)综合运用以下图为例,分析说明判读区域图的方法读图方法图形十五区域图

空间定位

区域定位要利用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信息。如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岛屿地处热带,位于西半球、北半球;根据图中参照性地理事物名称可知,该岛屿是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以下图为例,分析说明判读区域图的方法

要素提取区域图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读图时要根据图名锁定主题,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关键地理事象及其特征。如图中标注了经纬度、濒临海洋,着重显示了该岛屿的河流分布与山峰海拔以下图为例,分析说明判读区域图的方法寻找联系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读图时可根据区域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读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等。

以下图为例,分析说明判读区域图的方法寻找联系

如图中所示岛屿,根据图示信息可以进行如下推断

①河流及山峰海拔→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山脉横贯东西,南北为狭窄的沿海平原

②经纬度→地处东北信风带→中部山脉北侧因地处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量比南侧河流丰富。以下图为例,分析说明判读区域图的方法综合运用对区域可持续开展进行分析区域开发利用方向分析区域开发的优势条件,找出制约区域开展的因素,在综合分析区域开展条件的根底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开展方向以下图为例,分析说明判读区域图的方法如图中岛屿,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该岛北部降水丰富,森林茂密水热条件优越适宜种植甘蔗、咖啡等南部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适宜开展畜牧业以下图为例,分析说明判读区域图的方法以下图为例,分析说明判读区域图的方法综合运用对区域可持续开展进行分析区域开展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区域开展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限制性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开展问题的解决措施应遵循可持续开展原那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图训练以下图示意某岛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读图,答复1~2题。1.图中岛国(

)A.位于北冰洋B.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四周高中部低C.河流流域面积大D.冰川地貌分布较广,地热资源丰富2.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

)A.年降水量较多 B.苔原面积更大C.城市数量较少 D.交通通达度低思维过程三步读图找:此题图为某岛国的“地形和位置”;根据图例知道城市、河流区域界线分布情况以及等高线分布。析:答:1.D

2.A读“某区域图”,完成3~4题。3.影响图示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洋流

B.纬度和大气环流C.纬度和海陆位置

D.海陆位置和洋流解析图示地区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受西风的影响减弱,故气温由西南向东北降低。B解析答案4.图中城市、铁路分布于南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③农业兴旺,人口稠密④矿产丰富,经济相对兴旺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答案解析图示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比较适宜;煤铁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兴旺,因此人口较多,城市和铁路亦分布在南部地区。该地区受热量条件影响,农业开展水平较低。该地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答案C练出高分以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答复1~2题。模拟题组12345678910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解析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D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开展的是()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解析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兴旺,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开展电子工业。C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以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答复3~4题。模拟题组12345678910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那么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A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解析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那么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D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以下图,答复5~6题。模拟题组123456789105.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甲区更适合开展水稻种植B.乙区域更适合开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解析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香”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由于甲地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开展水稻种植;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而应开展水稻种植。答案D模拟题组123456789106.以下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③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枯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解析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答案D模拟题组12345678910张家口和北京联合承办的2020年冬奥会,北京承办冰上工程,张家口承办雪上工程。右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图”。据此答复7~9题。模拟题组123456789107.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口数量相关B.经济联系强度与距北京距离和城市等级相关C.距港口越近经济联系越大D.辖区范围越广,经济联系强度越大解析图中显示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较高的有天津、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等,而这些城市等级较高,同时距离北京越远强度越小。注意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强弱与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没有必然联系。B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8.张家口能和北京联合承办冬奥会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较为兴旺,与北京经济互补性强B.交通通达度好,为华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C.地形、气象条件比北京更适宜开展雪上工程D.目前,配套设施已经完善,接待能力强解析冬季奥运会的雪上工程对地形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具有地形和气象条件上的优势。但张家口经济、交通、根底设施等要落后于北京。C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9.假设分散北京的批发和物流业,最适宜承接的城市是()A.廊坊 B.承德C.张家口 D.保定解析批发和物流业一般占地大,应布局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之处,同时分散北京的相关产业,不应距离北京太远。图中廊坊与北京联系紧密,距离较近,较适宜。A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设想受到空前重视,这一设想有利于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开展。以下图是京津冀区域略图。模拟题组12345678910(1)根据自然条件分析,张家口建设为生态修养区,承德建设为高科技园区的合理性。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解析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张家口作为生态修养区,主要是对北京有生态保护作用,再结合图中张家口、北京位置答复;承德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合理性,从自然条件分析,高科技园区需要优越的环境条件。答案张家口地区建设生态修养区,有利于阻挡风沙(减少沙尘对京津城市的危害),(位于河流上游)有利于改善河流水质;承德位于京津城市东北部,位于京津盛行风垂直郊外,不易受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模拟题组12345678910(2)简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开展对缓解京津冀城市化问题的积极意义。解析首先明确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然后从缓解这些问题角度答复即可。答案减轻人口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有害物的排放,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减轻城市住房压力。模拟题组12345678910解析答案(2014·浙江文综)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11~12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高考题组11121314151611.四省比较,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那么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那么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那么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那么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解析据表中数据,浙江的人均GDP最高,但其水资源压力不是最大;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但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小的是黑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小的是青海。C高考题组111213141516解析答案1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开展条件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青海大力开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正确B.河南开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正确C.浙江开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正确D.黑龙江开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正确解析青海地处我国西部,不具有科技优势;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黑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低,适合开展商品农业。D高考题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