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新编曹县乡土志》:1840-1982年间曹县历史情况_第1页
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新编曹县乡土志》:1840-1982年间曹县历史情况_第2页
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新编曹县乡土志》:1840-1982年间曹县历史情况_第3页
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新编曹县乡土志》:1840-1982年间曹县历史情况_第4页
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新编曹县乡土志》:1840-1982年间曹县历史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新编曹县乡土志》:1840-1982年间曹县历史情况1983年出版《新编曹县乡土志》、韩承金主编,记录了1840-1982年间曹县的历史,但很粗糙。曹县各历史时期的粮食和棉花产量:摘自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的《新编曹县乡土志》第5页。抗日战争前(1936年):粮食总产量23693.99万斤,人均占有407.4斤,棉花总产量320.51万斤,人均占有5.5斤。解放战争后(1949年):粮食总产量20688.9万斤,人均占有310.9斤,棉花总产量292.51万斤,入均占有4.4斤。地改革后(1952年):粮食总产量39299.03万斤,人均占有572.0斤,棉花总产量584.96万斤,人均占有8.07斤。曹县自1950年6月至1952年底,完成了全县的土地改革,全县没收地主和富农多余的土地21.2077万亩,耕畜7454头,农具1.8383万件。完成改朝换代后、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财产的剥夺和占有。人民公社化后(1962年):粮食总产量17761.0万斤,人均占有236.91斤,棉花总产量60.5万斤,人均占有0.09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粮食总产量51210.0万斤,入均占有513.0斤,棉花总产量1049.0万斤,人均占有10.51斤。统计数字表明:抗战前民国时期的曹县粮食和棉花产量还不是很低,人民的基本生活还能维持。抗战及解放战争的连年战乱,导致粮食和棉花产量严重下滑、人民的基本生活很艰难。解放后至土地改革后的1952年,农民分到自己家庭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和棉花产量得以恢复、并超过抗战前民国时期,人民生活得以改善。但随后的人民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种政治运动,导致生产再次步入低谷,粮食和棉花人均占有量仅有抗战前民国时期的58.2%、和1.6%,人民吃不饱、穿不暖、人民受苦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包产到户,重新激发人民的积极性,生产才得以恢复。发展生产,富民强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最重要的。曹县的“人民公社大锅饭”:摘自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的《新编曹县乡土志》第25页-26页、46页。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在山东视察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以上讲话后,小社并大社转为大办人民公社。1958年8月17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社以大为好,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还提倡“实行供给制王资制,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穿衣不要钱。”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了。”曹县贯彻这一指示后,很快形成了办人民公社的运动,1958年到9月25日,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曹县全县设置17处人民公社、下置388个生产大队,3143个生产小队。砸碎了一家一户的大小锅灶,建立了以村以队为单位的公共食堂357个,参加排队领饭的计有66.1650万人。但仅仅一年半之后,到1960年春,就是大饥荒了,水肿病人大量出现,又建立所谓的营养食堂320个,参加用饭的严重病号7547人。这样以“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土地失耕,(因极度饥饿)浮肿病人大量出现。致使1960年出现了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1960年底开始退为以生产大队(1962年又退为以小队)为经济核算单位,并对生产单位实行三包(包工、包产、包成本)一奖(超产奖励)制。但“左”倾错误影响较深,1967年,全县普遍开展了大批所谓靠三自一包”(即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工分挂帅"、“物资刺激”,推行昔阳县大寨大队的“自报公议”的分配方法。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的《新编曹县乡土志》第55页1958-1960年曹县并没有所谓的“自然灾害”、1958-1960年的大饥荒,不是天灾、是人祸。曹县“共产风”:摘自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的《新编曹县乡土志》第38页-39页。1958年9月25日,全曹县人民公社一哄而起。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刮起一股“吃饭不要钱,穿衣不要钱、治病不要钱、劳动不计报酬”的共产风”,出现了土地荒芜,缺粮断炊的惨景。1960年春发生非正常死亡达×万余人,1960年冬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曹县“镇压反革命运动”:摘自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的《新编曹县乡土志》第38页。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纠正镇压反革命活动的右倾偏向的指示》,要求坚决纠正镇压反革命中“宽大无边"的偏向。1950年冬,曹县县委从各机关抽调大批干部帮助公安机关在全县开展了大张旗鼓的镇压反革令运动。至1952年底,镇反工作基本结束,共逮捕×××人,杀××人,交农村贫下中农管制的地、富、反、坏四类分子×××××人。曹县“三反”、“五反”运动:摘自1983年曹县档案馆出版的《新编曹县乡土志》第38页。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富僚主义的决定》,曹县开展了“三反"运动。1952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指示》,根据这个指示,县委,县政府抽调一批干部,在城关镇,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了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曹县的地理情况东明县境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有第三系、侏罗系、二迭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和泰山岩群。东明基岩属侏罗系地层,各地层由上而下划分为第四系、上第三系、下第三系三种。其中第四系厚度329米,主要为黄泛平原区冲积层;上第三系厚度1450米,分布较为广泛,有从东南向西北平缓加深的趋势;下第三系,厚度超过1590米。菏泽平原为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南界为黄河古道,北界为现代黄河,其地势比较平坦,西部高,东部低,自西向东缓慢降低,西部东明县海拔最高为67m,中部为55m,东部巨野为36m,东西高差31m,南部曹县高程最高62m,北部郓城县高程为47.5m,南部高差14.5m。总的地势为西南略高东北略低,坡降1/5000。该区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微地貌,主要地貌单元有古河道、决口扇、扇尖扇沿洼地、高漫滩、低漫滩、沙丘、砂垄、背河和临河洼地等。菏泽地区除巨野县核桃园地区有6平方公里的寒武系和奥陶系出露外,菏泽99.4%的地区为第四系覆盖。地表有黄河组、寒亭组和山前组,地下为黑土湖组和平原组。平原组为冲积相浅黄、灰黄色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及粉细砂,含较少钙质结核。厚度150m左右,埋深20~70m。时代为更新世。黑土湖组主要分布于牡丹区、成武、定陶、曹县和单县一带。主要为黑色淤泥、淤泥质粉砂、及灰绿色粉砂质粘土,含有机质,产腹足类化石。埋深一般在4~20m。与其上下层为整合接触。黄河组遍布菏泽地区,为近现代黄河冲击形成的灰黄色粉砂质粘土、浅黄色粉砂、细砂、粘土质粉砂及棕色粘土的韵律堆积体。其上部为耕作层。曹县黄河冲积土层厚几十米至百米,可以想见古代河水横流,泥沙沉淀的情况。据文献记载,曹县古代有许多称为“山”的冈。从村名、地名考查,带有“山”、“冈"、“堌"字样的地方还很多,是古代地形在名称上的遗迹。这些“山”有的绵亘起伏数十里,有的上有清泉蜿蜒下流。经千百年黄河泥沙淤垫、尚且未被沉埋,则当时高大可知,其非人工所筑甚明。曹县现代地形大体上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44.8-66.8米,平均为54米,坡度为5000:1。历史上的曹县知县和州判、各时期《曹县志》、1840-1982年间曹县历史情况曹州州判阎本:明洪武二年(1369),曹州的州判阎本将曹州治自安陵(今县西北60里安陵集,现属菏泽市牡丹区)迁至盘石镇。曹县知县陈尝:洪武四年(1371),降曹州为曹县。之后黄河时常决口泛滥。正统十一年(1446),时任知县陈尝开始筑城凿池。城周长4.5公里,有四门,东门叫望岳门,南门叫阜民门,西门叫镇川门,北门叫迎恩门。范希正,字以贞,苏州吴县人。宣德三年(1428年)授曹县知县,正统十年(1445年)为曹州知州。王镇(1770-1846),字静斋,号中峰,顺天大兴人(今北京市),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人,教习期满分发山东为知县,历任兰山县、安邱县、定陶县、曹县知县,临清州、胶州、济宁州知州,泰安府、济南府知府,登莱青海防兵备道,太常寺少卿等职。任职济宁州知州时、于1830年,创建了渔山书院,即现在的济宁市北门里中心小学前身。道光十四年(1834)正月,王镇擢升济南知府、勤政爱民,并矢志不渝编纂《济南府志》。曹县知县王肃:成化年间(1465-1487),知县王肃又加修整。曹县知县邹鲁:弘治十二年(1499),知县邹鲁又于城墙上建置城楼。主持修纂曹县修志始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由知县邹鲁主持修纂。修纂者修纂者知县邹鲁曹县知县易谟:明正德四年(1509),黄河决口,曹县城被水围,仅露数尺。六年,知县易谟乘冬季水涸,筑堤护城。曹县知县赵景鸾:明正德八年(1513),知县赵景鸾又调集民工,筑堤修城。为时两月,工程告竣。城墙高出原先丈余,厚度加倍。又于靠近原城门处新建四门,门名依旧,上面建成城楼。在城外1里多处建护城堤,周长7.5公里,宽30步,高丈余,外下桩橛如雁行,以防风浪蚀土坏堤。堤内植杨柳,纵横成行,以防堤土坍塌。堤外建铺舍,使夫役看守。是年七至九月,黄河涨水四五次,均至堤而止。嘉靖二十六年(1547),黄河暴涨,城墙又被冲决。后屡经修补,又加黄河南移,离城渐远,城、堤遂免水患。隆庆二年(1568),知县蔡壁复加增修,城垛口改用砖砌。万历十二年(1584),知县刘不溢增建角楼四座。十八年,知县钱达道又增筑之。天启二年(1622),为防备白莲教义军攻城,又于四关建敌楼四座,并围以垣墙。崇祯十二年(1639),知县霍达奉旨修城,改土城为砖城。后知县郭万象又将四座直门改为“扭头门”,南门外城门向东,北门外城门向西,东西外城门皆向南。瓮城、门楼、角楼、戍铺均用砖砌成,并加深加宽护城河,于城周设牛马墙。南门瓮城内有石碑一座,镌有“孔子过化之地”6个大字,乃万历年间知县钱达道所立。曹县知县王圻:按《明外史·陆深传》:上海王圻者,字元翰。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除清江知县,调万安。擢御史,忤时相,出为福建按察佥事,谪邛州判官。两知进贤、曹县,迁开州知州。历官陕西布政参议,乞养归,筑室淞江之滨,种梅万树,目曰梅花源。惟以著书为事。王圻(1530-1615),字元翰。《明史王圻传》记载:王圻,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清江知县,调万安知县。升为御史,与当政宰相不和,出京为福建按察佥事,又贬为邛州判官。历任进贤、曹县两县知县,开州知州,官至陕西布政参议。后来他奏请归家奉养父母,在吴淞江边筑一室,环室种梅树万棵,命名为“梅花源”。以著书为业,虽年过七十,仍日夜著书不停,直至三更。王圻隐居的“梅花源”就在今天的闵行区华漕镇北部,吴淞江许浦渡口附近。在这里他编写了《续文献通考》《三才图会》《稗史类编》等鸿篇巨制,后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的王圻故里·苏州河第一村展陈馆位于华漕镇赵家村,是华漕镇最北端的村庄,北邻苏州河,与嘉定区隔河相望,西邻青浦区,地处三区交界地域。《三才图会》,又名《三才图说》被誉为我国第一部图文并茂的百科式图录类书,是王圻和他儿子王思义联手撰写的,成书于万历三十五(1607),共108卷。“三才”是指天、地、人。此书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14门。每门之下分卷,条记事物,取材广泛,所记事物,先有绘图,后有论说,图文并茂,相为印证。版画逾4000幅,其中人物画像596幅,从传说中的神农、伏羲等大神,到历代帝王重臣和文人义士,再到佛道两教、边远夷人乃至《山海经》中的神怪。“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最早于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由南赣都御史陶谐在江西实行,取得了成绩。当时御史姚仁中曾上疏说:“顷行一条鞭法。……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矣。”此后姚宗沐在江西,潘季驯在广东,庞尚鹏在浙江,海瑞在应天,王圻在山东曹县也都实行过一条鞭法。曹县知县陈澄心:顺治十六年(1659),四月上任曹县知县。“陈澄心,字如渊,号龙眉,恩贡浙江缙云县人,顺治十六年四月任,诗字双绝。”,他在县令任上做了五年,直到康熙三年陈澄心才“载二石鼓及金钱松以归”。陈澄心是由拔贡,再谒选,最后授曹县知县。兖州府曹县志卷一、康熙十二年(1673)、曹县知县三韩(今辽阳)人、门可荣纂修历史上的曹县知县和州判、《兗州府曹县志》18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曹县知县门可荣

纂修曹县知县郭道生:康熙五十三年(1714)任曹县知县。主持纂修《兖州府曹县志十八卷》清康熙五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郭道生汉军镶白旗人,按旧序言:「曹县志书创修于明弘治间知县邹鲁,嘉靖己亥知县隆文良又修之,万历庚寅知县钱达道又修之,崇祯庚辰知县郭万象又修之;康熙壬子知县门可荣又修之,康熙乙丑知县朱琦又修之。」此志成于康熙丙申,仍康熙乙丑志体例,书凡十五门,子目一百有十。于康熙一朝,迭经三次修纂,事多漏缺,猥琐谲怪,事属不经。志杂记述:「邑产孝女麦,迎春而生,一宿而实,约略四五颗,或见于门闾之上,或生于瓦釜之中。得之者以为吉祥之应献,是麦荐诸孝女祠。」按曹县本唐、宋以来曹州附郭济阴县,洪武初以水患移县治于安陵,又移磐石镇;于是改州为曹县,属兖州府。正统十一年复于旧乘民地置曹州,而曹县属焉,此志称兖州府曹县志,用明初制也。雍正年间,在山东曹县有个叫王锡的知县,他在任期间清正廉明,从不收受贿赂,也不徇私枉法,可是雍正还是罢了他的职、雍正还把他关到监狱里去了。雍正的理由是,王锡虽然没有贪赃枉法,但是在任期间无所作为。当时在清朝有著名的二十命盗案,其中有一起就发生在曹县,可是这王锡能力平庸,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连一名人犯都没有抓到,所以雍正就罢了他的官位。曹县知县刘大绅:乾隆五十二年(1787)任曹县知县。刘大绅(1746-1828),字寄庵,华宁县宁州街道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四十八年(1783年),任山东新城(今桓台)知县,适历三年大旱,他极力拯恤,以至不惜捐薪俸施粥,救活了许多饥民,百姓爱之如父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令调曹县知县,新城县民向布政使司苦求让其留任新城,未获准。正遇钦差和道员过境,数千百姓遮道哀求,遂得再留任新城一年。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就任曹县知县,其灾荒尤甚新城。正当刘大绅苦求救灾办法之际,河督下令征调曹县万名民工修赵王河堤数百丈,他立即把应调民工召至县衙,好言慰勉,以工代赈,发给粮食,使公私兼利。河堤两月竣工,民工无逃亡和患病者。接着,河督又令曹县征调修河所需秸料300万斤,刘大绅以正值秋收时节请求暂缓征调,以免影响秋收。河督不准,并说要治刘大绅罪,百姓怕连累刘大绅,争先交纳秸料,不到10天就交足300万之数。一次,他到乡间巡视,听到农民互相告苦说:“谷贱银贵,田赋开征的期限将近,奈何?”刘大绅就对他们说:“等谷物有好价再交田赋也不迟啊。”这话传到上司那里,上司以“擅作主张,拖延征期”怪罪刘大绅,并另派“能吏”到曹县代征。百姓唯恐失去刘大绅,奔走相约,及时交赋,及代征者到县,当年田赋已全部交清。上司妒其贤,又限期催收上两年因灾拖欠的5万多两赋银,并扬言说如收不齐,就另派他人取代刘知县,百姓很害怕,更是力完所欠赋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刘大绅因病辞官,吏民遮道拜送、叹息,只好答应不走,却被调任文登知县。时值新城县正筹备修城,因工程棘手,无人承担指挥之任,新城县民向布政使请求让刘大绅回新城,刘大绅不忍负新城百姓厚望,遂不去文登而领命到新城。修城工程竣工不久,上司以其在曹县“擅命稽违赋期”罪名陷刘大绅,将他削籍戍边,新城、曹县百姓捐钱为大绅赎“罪”,使其得免。后经大臣公推复官,任朝城(今莘县、范县)知县,后升青州府(治所在今益都)同知。嘉庆八年(1803年),调武定府(治所在今惠民)同知,遇蝗灾,刘大绅亲率吏民到田间捕杀蝗虫;又遇黄河水暴涨成灾,他奉命查灾赈济,竭力任事,惠及灾民。刘大绅为官20余年,爱民若子,有巡抚代嘉庆帝朱批“好官可用”四字。嘉庆十年(1805年),刘大绅以母老辞官回乡。新城张万灵等乡绅特请人作《遗爱图》一套十九幅,绘刘大绅在山东各地事迹,以寄托对其思念之情。嘉庆十八年至二十五年(1813—1820年),任昆明五华书院主讲,他以培育治国人才为己任。早在新城等县任职时,就以“务修德行,勿以记诵词章诡取功名”劝诫诸生。既掌五华书院,当时学生们只求应付科举,不图成就真才实学,他就以史诗文教授学生,使学风大变。他还精选学生诗文刊印成《五华诗存》。学生中有学业优异者戴炯孙、杨国翰、池生春、李于阳、戴淳五人世称“五华五子”。刘大绅擅赋诗作文,著有《寄庵文抄》三卷和《寄庵诗抄》三十卷,均收入《云南丛书》。其书法古朴淳厚,恰如其人。刘的著作有《寄庵文抄》和《寄庵诗抄》二十卷。其中撰写的《哑孝子传》,真实记录了当时那个时代,感动昆明的一位哑孝子。文中述:这人“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人者也”。哑孝子“性至孝”、“乞人食余以养老”,“俟母食,然后食”。“日乞归必投一钱于井中”,日复一日积累,后来作为办理他母亲后事之用。等到葬母后,哑孝子则云游不归,不知所终。该文颂扬了人世间可感天动地的忠孝节义之情,被收入了《清史稿》,后来,该文篇又被抗日战争时期的正中书局选入《初中国文》作为必读课文,同时入选的还有他的另一文著《东南山中看桃花后记》,颇受当时文人学者的好评和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曹县知县茅篪:清咸丰八年(1858)八月,捻军围攻县城,东城门南侧城墙有数丈缺口,捻军由此攻入。后知县茅篪率众修补缺处。光绪八至十年(1882-1884)间,除修补城墙外,还先后在东南城角上建奎星楼;在东城门南侧城墙上建文峰塔,西门北侧城墙上建武峰塔,二塔均高七层,遥相对峙。至此,曹县城池建筑历400年后臻于完备。曹州府曹县乡土志

知县裴景煦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抄本现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