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_第1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_第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_第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_第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第2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考点一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第3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2.各民族共同发展(1)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施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2)表现:①20世纪60年代早期,西藏地域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已成为我国主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④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西部地域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第4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考点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第5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2.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对台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指导思想第6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2)两岸关系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②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③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标准”共识,即“九二共识”。④1993年,汪道涵和辜振甫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第7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考点三国防建设

第8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第9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考点四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标准(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②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新中国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施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沿海实施封锁。(2)提出①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域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1954年,周恩来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进行了主动提倡,和平共处五项标准被越来越多国家所接收。第10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3)内容: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标准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所接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第11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2.万隆会议召开(1)时间:1955年。(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万隆。(3)人物:众多亚非独立国家首脑(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4)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亚非国际会议。(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问题。(6)结果: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阴谋和各国间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7)意义:万隆会议反应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人民间情谊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第12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3.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施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②20世纪70年代初,伴随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和国际形势改变,改进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2)历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见右图),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意义①美国认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②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反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第13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4.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正当席位(见右图《乔笑》)(1)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经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正当权利和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2)意义: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5.中日建交与外交新局面(1)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见右图),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外交新局面:中美、中日关系发展使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第14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6.中国承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PEC会议)(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主要作用。(2)召开:年,在上海召开。(3)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加、合作,促进共同繁荣”。(4)结果:经过《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5)意义:是中国迄今举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多边外交活动。第15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考点五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1)原子弹: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意义是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含有主要意义。(2)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域进行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导弹。第16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国家。2.航天技术——神舟系列飞船: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3.农业成就第17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4.“863计划”(1)提出: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2)主要领域: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第八个领域。第18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考点六教育与文化

1.改革开放后教育(1)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取得巨大发展。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2.文学艺术繁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春天。第19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3.体育(1)群众体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升全民素质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2)竞技体育: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取得冠军,这是中国首次取得奥运金牌。1990年,中国北京首次成功地举行了亚洲运动会;年,中国北京成功举行了第29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第20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考点七当代社会生活改变

1.衣食住行变迁: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巨大改变。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第21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第22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2.就业制度改变:从前“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能够经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3.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开了步伐。第23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原因和意义1.原因(1)历史传统:在长久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格局。(2)经济文化:长久以来,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3)根本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关系,在根本利益上完全一致。第24页考法一考法二2.意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现实情况,含有较大优越性。有利于把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权利。有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域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繁荣与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各族人民热爱祖国情感和热爱本民族情感。第25页考法一考法二例1(·山东淄博)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按劳分配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央人民政府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标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答案为C项。

第26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二新中国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标准提出历史意义和平共处五项标准提出,是中国外交发展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标准成熟。和平共处五项标准已成为被普遍接收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中国对世界外交做出主要贡献。2.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正当席位历史意义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正当席位,深入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作用和影响。这是中国人民胜利,也是其它友好国家长久斗争胜利。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进行了不懈努力。第27页考法一考法二3.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原因和意义(作用)(1)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停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主要作用。②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③友好国家支持。(2)意义:维护了世界和平,为我国当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国际环境。第28页考法一考法二例2(·四川达州)在国际舞台上,周恩来充分地展现了他外交魅力,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下与周恩来相关图片中,属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是(

)第29页考法一考法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发生在1972年,②发生在1954年,③发生在1972年,④发生在1955年,故选C项。

第30页12345671.(·甘肃定西)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现任总统特朗普会晤照片,它们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近年来中美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打破中美关系僵局历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战争结束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正当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美国对新中国实施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双方敌正确状态长达20多年。伴随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和美苏争霸国际形势改变,20世纪70年代初,改进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促使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B项。答案解析关闭B第31页12345672.(·甘肃天水)年5月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日,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认可“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答卷。这说明(

)A.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B.台湾当局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标准C.两岸隔绝状态仍将延续D.“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指导思想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抓住题干“没有明确认可‘九二共识’”,联络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标准”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蔡英文没有明确认可这一共识,说明她并不主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所以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故选A项。答案解析关闭A第32页12345673.(·甘肃甘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掌握发生了改变,有这么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P机、手机)。这一改变主要反应了(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改变C.我国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答案答案关闭B第33页12345674.[·甘肃兰州(改编)]“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C.改革开放

D.和平共处答案答案关闭A第34页12345675.(·甘肃兰州)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态度,不过他改变了会议航向。”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巴黎和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