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辛亥革命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辛亥革命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辛亥革命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辛亥革命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辛亥革命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南)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普通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B

第1页2.(·江苏)辛亥革命暴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假如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含有西方观念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国家。”今后建立中华民国暂时政府与该报道构想相符是()A.暂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标准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出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国家D.民国暂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A第2页3.(年四川)1912年6月出版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这反应出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②教材编撰者提倡人性向上③民国早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④民国早期妇女地位显著提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船既遇险,船长率船员,百计救护……发令下小艇,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

……A

第3页4.(年天津)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六个月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快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到达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改变B.《暂时约法》要求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A

第4页高考考纲:1.了解辛亥革命背景2.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暴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暂时约法》颁布等史实3.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4.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仆后继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高尚情怀。第5页一、从中外历史联络角度看辛亥革命背景17世纪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明末清初18世纪美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清朝:康乾盛世19世纪60年代后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清朝晚期阅读以下表格,分析中国清朝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差异,说明辛亥革命是“顺势而为”。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制度是历史发展必定趋势辛亥革命是“顺势而为”、“应时而动”第6页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gǔ

(瞎子)!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秋瑾《如此江山》一、从中外历史联络角度看辛亥革命背景辛亥革命是相互作用结果,是时代必定要求《官与民之负担》百姓背着“外债赔款及一切负担”大包袱,包袱上还站着抱“责任内阁”清朝官吏阅读以下诗歌和漫画,分析辛亥革命是“应时而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第7页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条件:组织基础:军事准备:

一、辛亥革命背景:

《辛丑条约》签署以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民族矛盾继续深化。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清末革命党人组织一系列武装斗争第8页二、从当代化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过程⑴1894年,⑵1905年,⑶1911年10月,⑷1912年1月,⑸1912年2月,⑹1912年3月,⑺1912年4月,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提出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清帝退位(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终止)颁布了《中华民国暂时约法》暂时政府迁往北京第9页二、从当代化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过程1.

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用暴力伎俩推翻清政府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5.1906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说中说:“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孙中山主张建立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议会君主制 D.君主专制政体第10页二、从当代化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过程2.1912年1月,成立中华民国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民族平等”五色旗清朝龙旗性质:中华民国政权:南京暂时政府北京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政府)1912.1——3月1912——19281927——1949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第11页二、从当代化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过程3.1912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暂时约法》(1)主要内容: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三权分立——预防专制,维护民主共和制责任内阁制——预防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3)意义:(2)目标: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表达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含有反对封建专制进步意义。第12页三、从多元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功劳从当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当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当代化)进程中显著里程碑。1.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从专制到民主转化主要一步——政治民主化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民主化、理性化3.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工业化第13页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进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变革。如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但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小事件历史,包含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三、从多元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功劳第14页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纵向看,包含: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15三、从多元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功劳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当代文明转变。政治文明: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精神文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改变;物质文明: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深入发展。第15页(江苏)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个将辛亥革命了解为19秋至19春发生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1900—1915年阶段。(1)第一个说法主要是从哪首先审阅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变革。(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暂时约法》颁布。——————第16页D6.(年福建)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结果象征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暂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暂时约法》第17页7.《西方文明对中国冲击及中国文明嬗变》一文中说“假如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文中所说“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任务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一步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B从政治民主化角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第18页8.“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民族资产阶级受到这么鼓舞是因为(

)A.辛亥革命成功,封建制度受到冲击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侵略C.海外团体纷纷投资近代民族工业D.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政策A从经济工业化角度: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第19页9.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这些现象应该发生于()A.18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C从社会生活变迁角度:促使中国近代生活习俗发生了重大变迁.第20页10.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含有“空前绝后大意义”:“第一,以为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事;第二,以为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事”。以下对上述材料了解最全方面是A.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民族民主意识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D.辛亥革命扩大了人民民主自由权利A

第21页11.(·海南)普通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利益要求

A

判断革命性质主要看革命任务,辛亥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表达了反封建任务结果。

第22页12.(·全国)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问询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通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正当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