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态度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实证探析8800字(论文)】_第1页
【老化态度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实证探析8800字(论文)】_第2页
【老化态度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实证探析8800字(论文)】_第3页
【老化态度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实证探析8800字(论文)】_第4页
【老化态度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实证探析88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化态度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实证分析摘要老化态度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一个人的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是极大的。本文主要以上海市老人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具体分析老化态度对于老年人情绪的影响。指出,老化态度积极的老人,能够调动记忆中更多的策略和知识,保持更好的认知能力;反之老年人对变老的态度越消极,就可能体验到越多的消极情绪,如孤独和焦虑。对老化有积极预期的老人,可能会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坚持运动并持续地学习,这些反过来这又会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老化态度还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关,其中心理社会丧失越少,心理获得越多,老年人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越强。【关键词】老化态度;情绪;心理健康;影响目录1引言 12研究设计 12.1量化研究 12.1.1假设与对象 12.1.2研究工具 22.1.3数据收集与处理 32.2质性研究 32.2.1研究对象 32.2.2资料收集 42.2.3分析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3.1老化态度的整体状况 43.2老化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3.3老化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调节结果 64讨论 114.1老化态度与心理健康 114.2老化态度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14.3学习和应用老年心理保健知识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141引言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老龄办、上海市统计局今天联合发布消息:2015年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435.95万,占总人口比例首次突破30%。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加,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老化态度是人们对变老过程及年老的体验和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可分为多个层面。老年人个人所持有的老化态度对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且老化态度中的不同层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西方国家已对老化态度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而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仅有少量的工具开发及对特定老年人群的初步使用。传统中国文化是集体参照,具有崇老尊老的意识和道德准则;而西方文化是个人参照,强调个人能力且对老年人存在明显的年龄歧视,因此西方研究发现老年人对衰老的消极体验多于积极体验,自我老化态度较一般老化态度积极;同时发现指向自我的老化态度与心理健康关联更密切。而这些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以集体为参照的中国文化。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意将老化态度做为切入点,探究老人对待变老的态度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研究设计2.1量化研究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了解上海市老化态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情况及其相关关系,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2.1.1假设与对象在量化部分中,研究者通过前期调查与查阅文献,综合考虑后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上海市老人的老化态度整体上呈现积极、正性的趋势。假设2.上海市老人的老化态度均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老化态度越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基于以上假设,本研究以上海市(市区)的老年人口为研究对象,年龄在六十岁以上,无身体缺陷,心智正常。通过入户走访、有偿招募等形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回收率94.8%,有效率90.9%。人口学变量统计如下表1。表1人口学变量统计一览表(%)性别年龄学历男女60-6970-7980-初中高中/职高大学研究生39.660.449.336.714.149.330.419.21.1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已婚丧偶离婚未婚独居夫妻夫妻与子女单亲与子女三代同堂78.818.22.20.713.843.715.25.122.42.1.2研究工具工具一:老化态度问卷(TheAttitudestoAgingQuestionnaire,AAQ)问卷由Laidlaw编写,用于测量被试的老化态度,采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五点计分,共二十四道题目。本研究加入两道测谎题和一道经济状况满意度题,共二十七道题目,其中测谎题用于筛选无效问卷。该问卷既可从内容和评价两个视角进行统计,也可将总分作为衡量积极和消极的指标。其中内容视角包括心理社会丧失、心理获得和身体变化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八道题,用于测量个体在老化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体验。其中心理丧失是负向计分,心理获得和身体变化均是正向的。评价视角包括一般老化态度和自我老化态度两个维度,用于测量个体关于群体和自我两个方面的老化评价。而进行正负计分处理后,所有题目相加得到个体关于老化态度的总得分,分数越高越积极。本研究利用内容视角的三个维度和总分作为评价标准。经过黄一帆等人在中国本土的施测,老化态度问卷具有较好的文化适应性,信效度良好,适用于对中国本土老年人,可用于实际研究(黄一帆,2010)。在本研究的前测阶段,也对该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得到系数0.820,与前人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将AAQ用作老化态度的测量工具具有可信度。工具二:老年抑郁量表(The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量表由Brink等人创制,专用于对老年人的抑郁筛查。采用两点计分,共三十道题目,本研究加入两道测谎题用于筛选问卷,共三十二道题目。该量表的条目代表了老年抑郁的核心,包含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痛苦退缩等症状,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情况以“是”或“否”作答,通过正向和反向计分得出个体的抑郁得分,分数越高抑郁水平越严重,其中0-10分属于正常范围,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21-30分视为中重度抑郁。相对于其他抑郁量表,GDS在评价老年人抑郁水平时更具有针对性,可作为抑郁筛查量表。本研究采用GDS作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刘杰等人在2013年利用GDS对中国城市社区老人进行了抑郁筛查,研究表明该量表在中国施测仍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本研究前期的信度分析得到系数0.851,与前人基本一致,也证明将GDS用于中国老人抑郁测量具有可行性。2.1.3数据收集与处理问卷利用纸质版发放,纯人工回收。由于老年群体具有思考减缓、视听力衰退等特点,较多时候需要一对一读填,导致单份问卷耗时较长,整个回收过程用时数月。回收后将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统计和处理,以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为主。2.2质性研究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加入了质性访谈作为补充和深化。质性研究可以被认为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老年人的深度访谈了解上海市老人在老化过程中经历的积极和消极体验、不同老化态度的形成及其作用于心理健康的过程,寻找差异来源,并进一步理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心理状态。2.2.1研究对象在前期的问卷发放中,被试自愿在问卷中留下联系方式,这成为选择和联系访谈对象的主要来源,还有一小部分对象归功于居委会干部的帮助。最终得到上海市十二位访谈对象。十二位访谈对象平均年龄72.9岁,最小60岁,最大82岁,男女均衡,除一人还在经营公司外,其他人均已退休。所有受访者经济自足、生活自理,但老化态度和抑郁水平不尽相同,其选择标准要求尽可能全面和具有典型性。受访者的基本资料和访谈信息如下表2。表2受访者基本资料和访谈信息编号地区性别年龄老化态度抑郁水平访谈时长概念数S001上海男68积极正常00:41:0089S002上海女82偏消极轻度00:31:04103S003上海女63积极正常00:51:3195S004上海女71积极正常01:02:22132S005上海男75积极正常00:39:0981S006上海男80偏消极轻度00:58:17692.2.2资料收集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受访者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采用研究者自编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最初是通过文献综述整理而成,后期通过预访谈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版访谈提纲。提纲主要分为三部分:老化态度状况、老化态度影响因素以及老化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邀请老人对每类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并在征得同意的基础上逐一录音保存。所有访谈结束后,对录音资料进行整理,形成逐字稿,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编码处理。访谈地点主要是在老人家中和居委会,在不受干扰的环境里单独访谈。在访谈开始前,研究者明确告知此次访谈的目的,与受访者充分交流以确保尊重受访者意见,保障其权益。从表2可以看出,访谈时长根据每位受访者的回答有所不同,最短31分钟,最长62分钟,平均45分钟,共眷录逐字稿3万余字。2.2.3分析方法质性研究的研究策略有很多,比如现象学、民族志、言语分析法、参与性观察等,而本研究选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扎根理论是一种常见的质性分析方法,由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提出,以现象学、解释学和建构论为基础,认为系统的质性分析可以拥有自己的逻辑,能够产生理论。扎根理论的创始人特别关注对社会过程的抽象理论解释进行建构,力图使这种质性探究方法可以超越描述性研究,进入解释理论框架的层面,由此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性、概念性的理解(Charmaz,2009)。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老人老化态度的形成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索,并尝试建构相应的心理模式。3结果与分析3.1老化态度的整体状况从整体上看,上海市老化态度总得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说明上海市的老化态度总体上呈现偏正性状态,多数人体验到的是相对积极的老化态度,并且上海老人态度更积极。而从抑郁水平上来说,上海市的抑郁得分在正常范围内(0-10),但趋近于阈值。从这个指标来看,上海市老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将老化态度分维度研究,上海市老人的丧失体验较低,获得体验则稍高,身体变化维度得分相仿,说明上海市老人的老化态度如果存在显著差异,则可能会主要体现在前两个维度上,表现为上海老人具有较低的心理丧失体验和较高的心理获得感。如表3所示。表3上海市老化态度与抑郁水平基本情况(X±S)心理丧失心理获得身体变化总得分抑郁水平上海15.4±4.823.0±5.123.4±5.480.7±11.48.9±5.53.2老化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将老化态度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分别与抑郁得分做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心理丧失、心理获得与身体变化维度均与抑郁水平呈显著相关,其中心理丧失是正向相关,同时总得分也与抑郁水平显著负相关。这印证了第二条假设,即老化态度越积极,抑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不仅总相关显著,各个分维度也从侧面给予支持:心理丧失体验越强,抑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反之心理获得感和身体变化肯定感越强,则抑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这也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表4上海市老化态度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检验(r)心理丧失心理获得身体变化总得分抑郁水平.374**-.352**-.464**-.593****.p<0.01心理社会丧失,强调老年人所体验到心理和社会性方面的缺失。例如:心理认知功能下降、丧失感、社会关系减少、被排斥、失去独立性等体验。心理获得,强调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所获得的智慧。例如: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和知识的积累等。身体变化,强调老年人对自身身体健康变化的体验。例如:健康、运动锻炼及老化本身的体验等。在本研究中发现,上海市老人的老化态度从总体上是温和、正性的趋势。但不同年龄、教育水平程度的老人,其老化态度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在年龄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化态度更加消极;在受教育程度上,教育水平高的老人心理社会丧失体验较少,说明教育有助于个体更好的适应老化的丧失感。3.3老化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调节结果获得SH>TB获得SH>TB身份认同老人身份觉知接纳老人身份认同感受支持系统社会家庭价值感价值依附价值实现价值剥夺自我调适作用因素策略丧失SH<TB身体变化机能自然退化疾病角色转变角色定位转变结果社会比较经济条件社会活动子女亲友离世得知消息自我代入完善感接纳变老积极生活悦纳自己失望感行为问题情绪问题老化过程积极的老化态度消极的老化态度面对丧失,上海老人运用到更多样的调节策略上海老人获得的价值感更强,源于较多的价值实现和较少的价值剥夺同等社区条件下的上海居民体验到的社会差距更小,社会比较带来的丧失感更低

图1老化过程心理体验与调节结果模型(1)身份认同表5核心类目“身份认同”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身份认同老人身份觉知身体变化51083.3%工作变化612100.0%家庭结构变化4866.7%接纳老人身份身心均尚年轻3216.7%身心均已老去5650.0%身体已老但心不老6433.3%认同感受无事可做的失落7866.7%坦然面对6433.3%迎接新生的喜悦5433.3&死亡将至的担忧4325.0%随着老年阶段的开始,老人最初感受到的是身体、工作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身体素质明显不如以前、与工作环境脱离(退休)和子女成婚、新成员的加入等变化使个体初步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开始觉察到自己将获得一个新的身份——老年人。面对新身份的建立,老人表现出不同的接纳程度。(2)支持系统表6核心类目“支持系统”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朋友关系6975.0%社会福利7866.7%家庭支持手足关系4433.3%伴侣感情81191.7%后辈赡养4541.7%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获得的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社会支持系统和家庭支持系统。(3)价值感表7核心类目“价值感”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价值感价值依附看重人际4541.7%重视工作6541.7%注重理想实现5216.7%价值实现打理家庭5541.7%勤奋工作7650.0%个人成长5325.0%参与社交3216.7%价值剥夺被迫接受任务6433.3%放弃心中所想4325.0&现有条件限制7866.7%成果不被认可4325.0%价值感类目相较于前两个类目,反映的是比较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对于老人来说,价值感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人际、工作和理想,这反映了老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他们对于自身价值感的判断。对(4)身体变化表8核心类目“身体变化”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身体变化技能自然退化器官功能衰退1012100.0%精力不足6866.7%力不从心5758.3%疾病疾病困扰91083.3%身体变化带来的丧失感是老人最初体验到的,伴随着老人老化的整个过程。听力下降、视力减退、思维迟缓,身体机能的自然退化不断提醒着老人的衰老,老人们强烈的“变老感”也多是由身体带来的。(5)角色转变表9核心类目“角色转变”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角色转变角色定位社会人取向11758.3%家庭人取向9541.7%转变结果与自身期待的相符程度5650.0%自我评价5975.0%情绪体验6866.7%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来看,老人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认为自己应该与社会紧密联系,需要不断参与社会活动来维持自身认可的“社会人”,一个是觉得自己主要承担家庭角色,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家庭和后辈养育上的“家庭人”。(6)社会比较表10核心类目“社会比较”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社会比较比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比较8433.3%比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比较4325.0%活动多样性比较5758.3%活动价值比较4541.7%比子女子女生活状态比较6433.3%子女关系比较5325.0%当人身处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会进行社会比较。上行比较容易带来落差感,下行比较容易获得满足感。老人在老化过程中经历着获得和丧失体验,也会将自己的现状与同龄群体对比、与过去生活对比,从而获得失落感或满足感。(7)亲友离世表11核心类目“亲友离世”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亲友离世得知消息他人告知8758.3%个人途径得知4541.7%自我代入悲痛81083.3%恐惧5216.7%焦虑4975.0%遗憾7541.7%释然8650.0%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死亡讯息,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体验。(8)自我调适表12核心类目“自我调适”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自我调适作用因素个人特点91083.3%人际互动5433.3%社会环境影响4541.7%策略主动调节5758.3%被动适应4541.7%常用的调节策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调节,一种是被动适应。虽然主动调节策略看起来比被动适应更有效,但不代表被动适应策略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这主要取决于老人所采取的调节策略是否对个体本身而不是一般群体有效。(9)完善感表13核心类目“完善感”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完善感接纳变老自然规律4866.7%得失兼备3541.7%积极生活积极生活5866.7%悦纳自己接受不完美4758.3%自我价值实现6541.7%不同的心理体验和调节方式导致不同的调节结果,当获得体验较多而丧失体验较少,或丧失体验得到有效的调节时,最终容易带来完善感,产生积极的老化态度。(10)失望感表14核心类目“失望感”编码表核心类目主要类目次级类目概念数回答人数百分比失望感行为问题社会退缩5433.3%睡眠问题3216.7%情绪问题孤独4758.3%抑郁3325.0%失落5541.7%与完善感相反,当丧失体验较多而获得体验较少,或丧失体验未能得到有效调节的时候,容易带来失望感,表现为一定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带来消极的老化态度。4讨论4.1老化态度与心理健康老人的老化态度整体状况均呈现偏正性趋势,抑郁水平处于正常范围,说明老化态度和抑郁水平的整体状态具有跨区域一致性,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普通生活水平的老年群体总体老化态度积极、心理健康状况正常,且老化态度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老化态度越积极则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这种相关在老化态度的分维度上也仍有表现,心理获得和心理丧失都与抑郁水平存在相关。4.2老化态度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精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化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精神创伤。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或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进程。此外,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充分消除有害的心理因素,培养积极的情绪是实现老年人度过健康的晚年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上海地区经济发达、信息丰富且更新快,老人视野更为广阔,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更多样。不可否认,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节奏更快且机会更多。当提到自我价值时,上海老人会提到自己开公司一辈子工作、在社区中担任名义职务、继续学习以跟上时代等,桐柏老人则更多地围绕年轻时工作和年老后顾家这两种情况,当传统的满足自我价值的途径丧失时会显得无所适从。有但很少老人会提到继续充实自我、改变满足方式,这也许与上海老人常接触多样化信息有关。上海的心理健康知识相对普及,老人普遍更为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研究发现,上海老人较多地谈到自身心理健康,也会提到有心理困扰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4.3学习和应用老年心理保健知识从现代医学、心理学角度而言,保持积极的情绪,使自己永葆朝气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学习和应用老年心理保健知识。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以陶冶情操,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结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异性朋友),经常谈心。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情感,有助于心情舒畅,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心胸豁达,知足常乐。我们在长期的老年医学考察中发现,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不易动怒,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情绪是一个人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心理活动的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就有“人逢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等民间谚语,说明保持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健康长寿。“其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步人老年,并不意味着生活的结束,而是新生活的起点。老年医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健康和寿命受到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影响,要实现健康长寿,必须因人而异,采取综合性措施。结论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大量数据,同时对十二名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扎根理论编码分析,得到上海市老化态度与抑郁水平关系情况,进而提出十个核心类目,构建了老化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调节结果模型。得到结论如下:(1)老化态度与抑郁水平相关,老化态度越积极,抑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并且这种相关关系在老化态度中的心理获得与心理丧失维度较强,在身体变化维度上的相关不明显。说明当老人在老化过程中(2)上海市老人体验到更多的心理获得和较少的心理丧失,这种体验感的主要源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社区保障体系等有关。(3)老化过程中老化态度的形成可以通过模型来解释。从模型可以看出,获得和丧失是老化过程中持续经历的两大主题,是完善感和失望感是不同调节策略作用下的不同结果,依赖主观能动性。(3)要提高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注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以及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等。

参考文献[1]何秋瑾.社会支持与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