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的成语典故_第1页
千字文中的成语典故_第2页
千字文中的成语典故_第3页
千字文中的成语典故_第4页
千字文中的成语典故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千字文中的成语典故

文言文阅读(初)

1孟子少时诵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一、解释文中字词:

①喧(xuān):通“”,。②裂:。

3引:4有所失:○

5诵:6辍然:

7何为:8自是:

9喧:10戒:11.方:

启示:

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训练孩子要实行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二、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三、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

2孟母三迁

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

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

就是,,

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间续修订补充,而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2~

因为孟子的母亲是在三个地方之间搬迁,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屠、学宫之旁,搬迁的次数实际上是两次。“三”字类似的用法如“”等。

3孟母断织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静,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害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1.既:2.绩:

3.以刀:4.故:5.子:6.斯:

7.立:

8.是以:

9.则:10.

旦:

11.夕:12.事子思:事:

13.道:

她用取此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转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训练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旧后来成为一个著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这与《》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天资聪颖,但他的父亲不让其学习学习,让他缺乏后天的训练而变成平凡的人。可见后天的训练及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4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成()②弃去()

③逢老媪方磨铁杵()④还卒业()

6逢:7媪:

9铁杵:10之:

12感:13还:

14卒业:15今:

16氏:

2、翻译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

5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孤:称:

徙焉:徙,焉,

而:辄

遂:肆:

师事:遂:

2、翻译句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6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一再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临:(2)日:

(3)以:(4)率

(5)书遂大进,书:(6)遂:

(7)进:(8)于:

(9)尝:(10)苟且:

(11)或:(12)简札:信件,书信。

(13)少:(14)当意:

(15)必:(16)易:

(17)厌:(18)故:

(19)愈益:(20)精妙:

(21)打进:(22)平生于书,书:

(23)苟且: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7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讴:(2)穷:

~4~

(3)谓:(4)技:

(5)遂:(5)之:

(6)辞:(7)归:

(8)弗:(9)止:

(10)饯:(11)郊:

(12)衢(qú):(13)悲:

(14)振:(15)遏(è):

(16)谢:(17)反:

(18)抚节:

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假如有,是什么?

8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词语:

⑴孤:⑵适:

⑶世家:⑷去:

⑹寝:⑺或:

⑻怠:⑼辄:

⑽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⑾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去之南都B.之虚所卖之C.后天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