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专项普查实施方案_第1页
灌区专项普查实施方案_第2页
灌区专项普查实施方案_第3页
灌区专项普查实施方案_第4页
灌区专项普查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灌区专项普查实施方案一、普查对象、范围和内容(一)普查对象普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在50亩及以上的灌区。灌区是指单一水源或多水源联合调度且水源有保障,有统一的管理主体,由灌溉排水工程系统控制的区域。(二)普查范围1、对灌溉面积进行普查,包括总灌溉面积、不同水源工程的灌溉面积、井渠结合灌溉面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喷灌面积、微灌面积、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等。2、对2011年12月31日之前所有已建(包括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灌区)的总灌溉面积50亩及以上的灌区进行普查,包括国家、集体、企业、个人所建灌区。3、机电井灌区在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中进行了调查,在本专项普查中不再填报机电井灌区。4、由于水源条件或灌溉系统发生变化等原因造成灌溉功能丧失,或连续超过5年没有使用的灌区及灌溉工程不进行普查。(三)普查内容1、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不同水源工程的灌溉面积、井渠结合灌溉面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喷灌面积、微灌面积、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等。2、50亩(含)~2000亩灌区灌区名称、灌溉水源工程类型与总灌溉面积。3、2000亩及以上灌区(1)基本情况灌区名称,是否跨县及灌区范围,水源工程类型,普查年降水情况,耕地面积、设计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用水户协会数量及管理面积,管理单位名称及编码,管理单位类型、专管人员数量及隶属关系,水价与水费等。(2)流量1.0m³/s及以上的灌溉、灌排结合渠道及建筑物渠道名称,渠道功能,渠道过流能力,渠道状况,渠系建筑物(水闸、涵洞、渡槽、泵站、倒虹吸、隧洞、农桥、量水建筑物、跌水及陡坡)数量。(3)流量3.0m³/s及以上的排水沟道及建筑物沟道名称,沟道过流能力,沟道总长度,沟道建筑物(水闸、涵洞、泵站、农桥)数量。(4)流量0.2(含)~1.0m³/s及以上灌溉、灌排结合渠道及建筑物、0.6(含)~3.0m³/s的排水沟道及建筑物流量,渠(沟)道数量、长度、衬砌长度,建筑物(水闸、涵洞、渡槽、农桥、泵站)数量。(四)普查方式1、灌溉面积普查灌溉面积普查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工作。2、灌区普查以总灌溉面积2000亩为规模界限。划分50亩(含)~2000亩,2000亩及以上灌区两种规模,进行灌区普查。(1)50亩(含)~2000亩灌区。只普查灌区名称、灌溉水源工程类型与总灌溉面积。该部分内容在灌区清查登记阶段已经完成,直接采用其成果,作为该类型灌区的普查成果。不再填写灌区普查表。(2)2000亩及以上灌区。详细普查灌区基本情况和灌排工程设施,同时填报清查表和普查表。灌区内的骨干灌排渠(沟)道,即1.0m³/s及以上的灌溉渠道与灌排结合渠道,3.0m³/s及以上的排水沟道,及渠(沟)系建筑物,以灌区为单元逐条普查;0.2(含)~1.0m³/s的灌溉、灌排结合渠道渠道,0.6(含)~3.0m³/s的排水沟道,及渠(沟)系建筑物,以灌区为单元分级打捆普查。3、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的灌区普查对于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的灌区(以下简称“跨县灌区”),按照“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普查。普查工作由地或省级普查机构组织,跨县灌区管理单位协助各受益县普查机构填报普查表。4、跨县灌区管理单位职责为了确保跨县灌区普查的顺利开展,跨县灌区管理单位应是地或省级普查机构的成员单位。跨县灌区管理单位主要职责为:(1)负责本灌区普查基础数据整理工作;(2)配合省、地、县级普查机构确定灌区边界和跨界工程属地;(3)向县级普查机构提供其所需的由灌区管理单位掌握的相关基础数据;(4)配合同级普查机构指定灌区范围内某个县作为灌区普查表中设计灌溉面积、水源工程类型、普查年降水情况、管理单位名称等综合指标的唯一组织填报机构;(5)复核、汇总灌区各地、县级的普查数据等成果;(6)配合同级普查机构完成灌区普查成果的验收上报。二、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一)技术路线总体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图见图8-1。图8-1总体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图(二)工作流程1、清查登记根据普查总体目标要求,按照“在地原则”,对总灌溉面积在50亩及以上的灌区进行全面清查。查清其位置、数量、规模、隶属关系、是否跨县等基本信息,确定普查表的组织填报机构、填报单位与联系人,确定重点普查对象,形成灌区普查名单,完成普查填表前的各项基础资料收集准备工作。2、填表上报在清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在地原则”,由县级普查机构组织填报灌区普查表。跨县灌区由上级普查机构组织,灌区管理单位负责指导和协调,各县级普查机构分别填报普查表。灌区普查数据采取档案查阅、实地访问、现场调查等多种手段获取。灌溉面积普查表由村委会协同普查员进行填报。3、协调平衡在组织普查表填报时,要注意与其他专业普查内容的衔接。其中“灌区专项普查”中的有关指标与“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中的水库工程、水闸工程、泵站工程、塘坝工程,“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中的灌溉机电井、“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等相关内容及指标进行协调。4、审核汇总由县、地、省、国家普查机构对基层单位的普查成果逐级审核、汇总、分析、整理,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保障普查质量。各级普查机构负责对本区域内的成果质量把关。为保证普查成果的可靠性,对普查成果应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质量控制要求抽样核查。跨县灌区普查由地级普查机构负责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审核;跨地灌区由省级普查机构负责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审核;跨省灌区由国务院普查办组织相关受益省普查机构及相关单位进行审核。5、形成成果建立普查成果数据信息库和图表库。形成全国灌溉面积及灌区普查成果,包括数据库、图件、报告等。三、与相关普查项目之间的关系1、与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中“水闸”、“泵站”的关系灌区专项普查中仅对用于灌排系统中的水闸、泵站进行普查,且仅查数量。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需普查规模以上的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水闸工程的规模标准为过闸流量5m³/s,重点普查过闸流量5m³/s及以上水闸工程,过闸流量1~5m³/s之间的水闸工程查清数量及过闸流量;1m³/s以下的水闸工程不进行普查。泵站工程的规模标准为装机流量1m³/s或装机功率50kW,重点普查规模以上泵站工程,规模以下泵站仅查清数量及装机规模。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中规模以上的水闸和泵站要求填写所在灌区及灌区编码,因此其所填写的灌区名称与编码应与灌区专项普查的灌区名称与编码完全一致,同时其数量应与灌区普查时相应的数量进行衔接。2、与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中“水库”、“塘坝”的关系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需普查全部的水库工程。水库工程普查要求填报水库的“设计灌溉面积”和“灌溉对象”指标,考虑到水库的设计灌溉面积可能发生变化以及灌区水源可能存在的多样性,水库的设计灌溉面积与灌区的设计灌溉面积在某些情况下不完全一致,但灌区名称应与灌区专项普查的同一灌区的名称完全一致。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需普查500m³以上的塘坝工程。塘坝工程普查要求以行政村为单元填报该村2011年塘坝的“实际灌溉面积”,灌溉面积普查要求填报该村的“塘坝灌溉面积”,前者反映2011年的灌溉情况,后者反映塘坝的灌溉能力,塘坝工程普查的“实际灌溉面积”应小于或等于灌溉面积普查中的“塘坝灌溉面积”。3、与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中“灌溉机电井”的关系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需普查规模以上机电井。机电井普查要求填报机电井的“名称”、“编码”、“取水用途”、“控制灌溉面积”、“所在灌区类型”等指标。灌区专项普查直接采用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中控制灌溉面积为50亩及以上且为纯井灌区的机电井名称和灌溉面积作为井灌区的名称和灌溉面积。4、与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中灌溉用水的关系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需调查跨县灌区分县境内用水和非跨县灌区用水,其灌区名称与编码应该与灌区专项普查中灌区名称、编码、是否跨县等相一致;灌溉用水量也应该与灌区的灌溉面积相匹配。5、与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的关系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需普查水利事业单位、水利企业单位等。灌区专项普查在填报名称和组织机构代码时应与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中对应的指标一致。四、清查登记(一)清查登记的目的清查的目的在于摸清灌区的基本信息,建立灌区名录,确定灌区普查对象、普查表填报单位等,为灌区普查培训、普查表发放等工作奠定基础,保证普查工作顺利实施。(二)清查内容清查内容包括:灌区名称、是否跨县、灌区规模、灌溉水源工程类型、管理单位名称、隶属关系、联系人等基本信息。(三)清查原则及要求1、清查原则(1)清查工作由县级普查机构组织完成。通过查阅档案,编制灌区基础名录,并进行实地访问、现场查勘,查清县域内灌区数量及规模,查明灌区管理单位及其隶属关系,确定灌区管理单位,并明确其为普查表的协助填报单位。(2)按行政区域对灌区进行清查登记,做到不重不漏。(3)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清查表,但只能在国家清查表的基础上增加指标,不得减少指标。地方清查表与国家清查表中相同指标的定义应保持一致,上报的清查汇总表须与国家清查汇总表内容完全一致。(4)清查结果为普查工作的基础。2、清查要求(1)对灌区进行拉网式清查,灌区没有名字的,以灌区水源工程名称作为灌区的名称,或以所在乡镇、村组名称作为灌区的名称。(2)清查下限设为50亩,只对总灌溉面积在50亩及以上的灌区进行清查。(3)机电井灌区已在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中进行了普查,故在清查时不再单独填报机电井灌区。但应填报其他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灌区,如截潜流灌区和引泉灌区等。(4)对于跨县灌区,在数据录入之前,县级普查机构将该行政区域内的灌区数据上报至上级普查机构,上级普查机构会同灌区管理单位对各县的清查数据进行核准。数据核准后,由县级普查机构负责录入数据。(四)清查工作步骤灌区清查工作主要包括七个步骤:1、形成清查基础名录县级普查机构组织水利(务)局和其他相关成员单位提供已有灌区名录,进行整理和核对后形成灌区清查基础名录,作为下一步清查工作的依据。2、划分清查分区县级普查机构可根据县域内灌区的规模及分布情况划分清查分区。对于大中型灌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进行清查;对于小型灌区可按乡镇划分清查分区。3、现场清查普查员携带清查基础名录和清查表,按照相应的清查分区,结合工作底图,采取实地调查、对象访问等方式进行“地毯式”清查,全面清查50亩及以上灌区的数量与分布,按要求填写清查表。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入户清查时,必须按有关要求开展工作,对不配合普查工作的调查对象,普查员依据《统计法》发放法律文书进行督促。4、清查表审核清查登记后,普查指导员负责对清查表进行人工审核,与清查基础名录进行对比,重点核对发生变化的清查对象,对漏报的清查对象及不符合审核条件的对象进行及时核实、更正和补遗。县级普查机构对各清查表采取交叉作业的方式进行审核、登记,剔除重复。5、数据录入只有对经过审核的清查表才能进入计算机数据录入处理阶段。录入员负责数据的录入、复录,专业人员负责数据的机审,对机审发现的逻辑错误和重名重码等问题要及时核实、剔重、更正。机审通过的数据方可汇总上报。6、清查数据抽查验收登记和审核工作结束后,各县级普查机构要组织力量进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按国务院普查办抽样比例要求抽样,核查各区、县清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核查发现清查有误时,必须补充清查,必要时要重新清查,直到数据质量达到规定要求。7、清查成果逐级汇总审核县级水利普查机构在清查成果质量抽查验收合格后,由县级水利普查机构汇总生成本县(市、区、旗)灌区清查名录,并上报上级水利普查机构。地、省级普查机构对清查成果进行逐级审核、汇总、上报,省级普查机构将核准后的清查成果报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对省级上报成果进行审定,形成全国灌区名录。(五)清查表样式及填表说明全国水利普查

ChinaCensusforWater灌区清查表2011年表号:Q701表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0]181号有效期至:2012年8月1.清查所在行政区名称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市、区、旗)2.行政区划代码(普查机构填写)序号3.灌区名称4.灌区编码5.是否跨县6.总灌溉面积(亩)7.灌溉水源工程类型8.灌区管理单位名称9.隶属关系10.联系人11.联系电话合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1□是□否□水库□塘坝□河湖引水闸(坝、堰)□河湖泵站□机电井□其他□省□地□县□乡□村□其他2□是□否□水库□塘坝□河湖引水闸(坝、堰)□河湖泵站□机电井□其他□省□地□县□乡□村□其他…普查员: 联系电话: 日期:2011年月日普查指导员: 日期:2011年月日PAGEPAGE507Q701表灌区清查表填表说明1、填表对象及范围(1)对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所有已建的总灌溉面积在50亩及以上的灌区进行逐个清查,包括国家、集体、个人、企业所建灌区。(2)机电井灌区在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中进行了调查,在灌区专项普查中不再单独填报机电井灌区,但须填报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截潜流灌区和引泉灌区,其水源工程类型选其他。2、填表要求(1)清查表必须用黑色碳素笔(签字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使用规范汉字,要求填写清晰、字迹工整。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有效数字保留到个位。(2)清查表由普查员填报,普查指导员审核,无需盖章。填表人员要严格按照填写说明认真填写,确保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行政区划代码由软件录入系统交互生成,不必填报。(4)县级普查办应对清查表进行审核,避免出现重复或漏报情况,尤其应对灌溉面积相同且管理单位相同的灌区进行重点审核。3、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1.行政区名称】写明灌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和县(市、区、旗)的名称。对于省直管到县的,地级不填写;地级直管到乡镇的,县区一级不填写。【2.行政区划代码】普查机构严格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生成,填表人员不必填报。【3.灌区名称】按照灌区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名称填写。如没有灌区名称,以灌区水源工程名称作为灌区的名称,或以所在乡镇、村组名称作为灌区的名称。【4.灌区编码】由软件系统统一编码,填表人员不必填写。【5.是否跨县】按灌区是否跨县,单项选择。【6.总灌溉面积】灌区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一般年份可进行正常灌溉的总面积,包括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和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两部分。对于跨县级行政区的灌区,应填写灌区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灌溉面积。1、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灌溉的耕地面积。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2、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灌溉的园地、林地、草地及其他灌溉面积。(1)园地有效灌溉面积:是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进行灌溉的园地面积。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园地包括果园、茶园、其他园地等。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土地;其他园地指种植桑树、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2)林地有效灌溉面积: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进行灌溉的林地面积,不包括居民点绿地、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等护路、护岸林的灌溉面积。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其他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10%~19%的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3)草地有效灌溉面积: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进行灌溉的草地面积。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等。天然牧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人工牧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其他草地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草地灌溉面积。(4)其他有效灌溉面积: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对设施农用地进行灌溉的面积。设施农用地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7.灌溉水源工程类型】根据灌区灌溉水源工程类型,分为水库、塘坝、河湖引水闸(坝、堰)、河湖泵站、机电井、其他,在灌区灌溉水源工程类型上打“√”,应选择主要水源工程,可以多选,但不宜超过3项。【8.管理单位名称】对灌区进行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管理单位名称,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更名的单位,要用现用名。对于跨县灌区,应填写跨县灌区的管理单位名称,而不是受益县内管理单位的名称。如位山灌区,阳谷县在进行该灌区在本县域内的情况清查时,管理单位名称应填写位山灌区管理处。【9.隶属关系】指灌区管理单位隶属于哪一级行政管理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分为:中央、省、地、县、乡、村和其他。单项选择并在相应的位置打”√”。【10.联系人】灌区管理单位指定的联系人姓名。对于跨县灌区,填写本县负责填报灌区普查表的人员。【11.联系电话】填写联系人常用的电话,可填写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号码,如填写固定电话号码,应包括区号和电话号码,4、审核关系(1)Q701清查表中11项指标均须如实填写,不允许为空白。(2)Q701清查表中各指标取值范围如下:“6总灌溉面积”≥50,“7灌溉水源工程类型”指标的取值范围为水库、塘坝、河湖引水闸(坝、堰)、河湖泵站、机电井、其他等6个选项,该指标取值可以多选,不能超过3项。(3)Q701清查表间审核关系当“6灌区总灌溉面积”指标取值大于或等于2000,或跨县灌区合计后的总灌溉面积大于或等于2000亩,则应生成灌区普查表(P702表),否则,不生成灌区普查表(P702表)。五、普查表填报(一)普查表目录表8-1普查表目录序号表号普查表名称1P701表灌溉面积普查表2P702-1表灌区普查表(基本情况)3P702-2表灌区普查表(1.0m³/s及以上的灌溉、灌排结合渠道及建筑物)4P702-3表灌区普查表(3.0m³/s及以上的排水沟道及建筑物)5P702-4表灌区普查表(0.2(含)~1.0m³/s的灌溉、灌排结合渠道及建筑物,0.6(含)~3.0m³/s的排水沟道及建筑物](二)普查原则灌区专项普查应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在地原则”,灌溉面积普查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普查。2、对于县级行政区内的灌区,由县级普查机构组织灌区管理单位完成灌区普查表填报。3、对于跨县但不跨省的灌区,由灌区隶属的本级普查机构组织灌区管理单位,指导、配合县级普查机构进行普查表填报;对于跨省灌区,由主要受益省普查机构牵头,各受益省普查机构配合,完成跨省灌区边界和跨界工程属地的确定,具体普查工作仍由各县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4、跨县灌区管理单位按照“在地原则”,将由其管理的渠(沟)道及渠(沟)系建筑物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进行分割,并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县;各县普查机构对灌区管理单位提供的数据进行复核后填报普查表。5、对于跨界灌排工程,可按如下原则确定填报:(1)跨县灌区渠道左右岸不是同一县级行政区的,该渠道及渠道建筑物可由右岸县普查办普查填报。(2)对于跨县渠道过流能力,各县填写本县入境处渠道断面设计流量和实际流量。(3)跨县级行政区界的渡槽、隧洞等,由下游县普查办负责填报;渡槽、隧洞等长度计入渠道长度,由下游县普查办负责填报。(三)普查表填报工作步骤灌区普查工作主要包括7个步骤:1、普查准备各县级普查机构根据灌区清查生成的灌区普查名单,进一步确认灌区普查表的填报单位。对于跨县灌区,各县级普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与灌区管理单位沟通与协调。灌溉面积普查按行政村逐一进行普查。县级普查机构应根据工作底图提取本县各乡镇的耕地、水田、水浇地、林地、园地、草地等面积,对各行政村填报的灌溉面积进行比对核实。2、普查填表灌溉面积普查表由村委会协助普查员进行填报。灌区普查由普查员根据普查名录开展工作。普查表填报单位采取档案查阅、实地访问、现场测量、工程查勘等方法获取普查数据,对其填报数据负责。填表人员在普查表签字并加盖公章,普查员对普查表进行复核后签字确认。灌区普查名录作为灌区普查填表的参考,在发现与普查名录不一致时应进行核查,清查结果有误或者情况已改变,分析核准后方可填表。对于跨县灌区,由灌区隶属同级普查机构组织灌区管理单位,指导、配合县级普查机构进行普查表填报。3、普查表审核普查表上报至县级普查机构后,普查指导员负责对普查表进行人工审核、签字确认,并将普查成果与普查名录进行对比,重点核对发生变化的普查对象,对漏报的普查对象及不符合审核条件的普查对象进行及时核实、更正和补报。对于跨县灌区,由灌区隶属同级普查机构会同灌区管理单位,对各受益县填报的灌区普查表审核。4、普查表录入所有普查表,均由县级普查机构录入。只有经过审核的普查表才能进入计算机数据录入处理阶段。录入员负责数据的录入、复录,专业人员负责数据的机审,对机审发现的逻辑错误和重名重码等问题要及时核实、剔重、更正。机审通过的数据方可汇总制表。万亩及以上灌区需在工作底图上标示灌区边界和骨干渠道。5、普查机构会审由县级普查机构组织有关行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重点普查数据进行会审,如灌区耕地面积,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灌区总灌溉面积,普查年实际灌溉面积等;会审方法包括与工作底图、第二次国土调查、已掌握数据或相关文件进行核对,根据经验和已有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或现场查勘等,分析普查数据的合理性和可信度。跨县灌区普查成果,报地级普查机构合并后,由地级普查机构组织会审;跨地灌区普查成果,报省级普查机构合并后,省级普查机构组织会审;跨省灌区普查成果,由国家普查办组织会审。6、普查数据抽查验收县级普查机构要组织力量进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按一定比例抽样,从各项基础数据的来源、依据、填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逻辑关系、数据的有效性等方面详细审核。对数据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县级普查机构应提出具体、明确的书面审核意见,由普查对象管理单位或普查员按规定程序和方式予以更正或重新填报。7、普查成果上报县级普查机构对抽查验收合格的普查成果逐级上报至地、省级普查机构。省级普查机构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查成果抽查验收合格后,上报国家普查办。(四)普查表及填表说明

全国水利普查ChinaCensusforWater灌溉面积普查表2011年表号:P701表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0]181号有效期至:2012年8月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行政区划代码1.本村是否有灌溉面积□是□否(如果选择是,请继续填写指标2、3)2.灌溉面积2.1总灌溉面积: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亩□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亩2.2不同水源工程的灌溉面积□水库:亩其中提水泵站:亩□塘坝:亩其中提水泵站:亩□河湖引水闸(坝、堰):亩□河湖泵站:亩其中:固定站:亩流动机:亩□机电井:亩□其他:亩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面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亩其中耕地上:亩□喷灌面积:亩其中耕地上:亩□微灌面积:亩其中耕地上:亩2.4井渠结合灌溉面积:亩3.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亩3.1耕地实际灌溉面积:亩其中粮田实际灌溉面积:亩3.2园林草地等实际灌溉面积:亩填表人: 联系电话: 日期:201年月日(填表单位公章)复核人: 联系电话: 日期:201年月日审查人: 日期:201年月日 P701表灌溉面积普查表填表说明1、填表对象及范围本表填表对象为行政村,填报内容为本村是否有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2、填表要求(1)普查表必须用黑色碳素笔(签字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使用规范汉字,要求填写清晰、字迹工整。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除有特殊说明外,有效数字保留到个位。(2)填表人员要严格按照填写说明认真填写,确保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普查表行政区划代码由软件录入系统交互生成,不必填报。(4)普查表一般由普查员发送、填报普查表,普查指导员进行审核,填表后无需盖章。(5)如果该村没有灌溉面积,指标1应选择“否”,其他相应指标为空白。(6)如果该村有灌溉面积,指标1应选择“是”,表中相应指标应大于或等于0,不得留空白。(7)本表填报的亩为标准亩,1亩=667㎡。(8)应写明灌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和村的名称。乡镇名称包括相应级别的办事处,村名称包括相应级别的居委会等。对于省直管到县或地市直管到乡镇的,其地级市或县区级不填写。3、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1.本村是否有灌溉面积】按照行政村是否有灌溉面积,选择“是”或“否”。如果选“是”,应继续填写指标2、3。【2.灌溉面积】【2.1总灌溉面积】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灌溉的面积。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有效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灌溉的耕地面积。一般情况下,应等于灌溉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灌溉的园地、林地、草地及其他灌溉面积。【2.2不同水源工程类型灌溉面积】按水源工程类型划分的灌溉面积,只要是被其中任何一种类型水源工程灌溉过的面积就进行统计,不同类型的灌溉面积合计值可以大于总灌溉面积。如同一块地既从塘坝引水、也从引水闸(坝、堰)引水灌溉,则此块地灌溉面积按水源工程类型分类统计时既计入到塘坝灌溉面积中,也计入到引水闸(坝、堰)灌溉面积中。水库灌溉面积:指以水库为灌溉水源的灌溉面积。水库灌溉面积包括水库自流引水灌溉面积和通过泵站以水库为水源提水的灌溉面积。通过泵站以水库为水源提水的灌溉面积,同时应填写为水库的提水泵站灌溉面积。塘坝灌溉面积:指以塘坝为灌溉水源的灌溉面积。包括塘坝自流引水灌溉和通过泵站以塘坝为水源提水的灌溉面积。这里的塘坝主要是独立塘坝。通过泵站以塘坝为水源提水的灌溉面积,同时应填写为塘坝的提水泵站灌溉面积。如果出现“长藤结瓜”式塘坝供水灌溉的情况(如水库和塘坝为串联供水,水库向塘坝补水等),则此“长藤结瓜”式塘坝的灌溉面积不统计为塘坝灌溉面积,应计入水库的灌溉面积。河湖引水闸(坝、堰)灌溉面积:指通过修建闸、坝、堰等引水建筑物引用河川、湖泊等地表水进行灌溉的灌溉面积。河湖泵站灌溉面积:指利用抽水设备提取河川、湖泊等地表水进行灌溉的灌溉面积。包括固定站灌溉面积与流动机灌溉面积。固定站灌溉面积:是指以河川、湖泊等地表水为水源,由固定排灌站提水进行灌溉的面积。流动机灌溉面积:指使用流动机(包括南方的流动排灌船)在有可靠水源的河湖能稳定进行提水灌溉的面积。机电井灌溉面积:指用机电井进行灌溉的灌溉面积。其他灌溉面积:指利用截潜流工程、引泉结构等水源工程进行灌溉的灌溉面积,也包括以水窖(池)为水源在一般年份能进行灌溉的面积,如果水窖(池)只是作为抗旱补水而不能满足正常灌溉的则不应该计入。【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面积】是指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喷灌工程、微灌工程进行灌溉的面积。在同一灌溉面积上,采用以上2种或3种灌溉工程灌溉时,应依灌溉面积最大的工程类型全部统计为该种工程的灌溉面积,不得重复统计。各类节水灌溉面积应能满足《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3063-2006)的要求。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是指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技术并达到设计要求的灌溉面积。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是以管道代替明渠,采用密闭低压将灌溉水输送到田间的一种工程形式。喷灌面积:是指采用喷灌工程技术并达到设计要求的灌溉面积。喷灌工程是将灌溉水通过由喷灌设备组成的管道式或机组式喷灌系统喷洒在土壤和作物表面,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水分的工程技术。微灌面积:是指采用微灌工程技术并达到设计要求的灌溉面积。微灌溉工程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灌溉水及养分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或土层的一种局部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滴灌、微灌、小管出流灌和渗灌。【2.4井渠结合灌溉面积】是指既利用机电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又利用地表水进行灌溉的面积。【3.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是指普查年度(2011年)实际灌溉的面积,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实际灌溉面积。在同1亩耕地上,2011年内无论灌水几次,都应按1亩计算,而不应按灌溉亩次计算。凡是通过肩挑、人抬、马拉水进行旱作点种的面积,水窖池等抗旱补水的面积一律不算实灌面积。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在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上普查年度(2011年)实际灌溉到的耕地面积。如有粮田则应同时填报粮田实际灌溉面积。粮田主要是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为主的耕地。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以及薯类和豆类。园林草地等实际灌溉面积:在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上普查年度(2011年)实际灌溉到的园、林、草等灌溉面积。4、审核关系(1)“1.本村是否有灌溉面积”指标取值范围为“是”或“否”,不允许为空白。若该指标取值为“是”,则该表中其他指标均不允许为空,否则,该表中其他指标允许为空。当“1.本村是否有灌溉面积”指标取值范围为“是”时,继续按以下的关系进行审核:(2)“总灌溉面积”指标取值应大于0,除此之外,表中指标2、3及其各分指标的取值范围均应大于或等于0。(3)P701表中审核关系如下:总灌溉面积=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水库灌溉面积+塘坝灌溉面积+河湖引水闸(坝、堰)+河湖泵站灌溉面积+机电井灌溉面积+其他灌溉面积;水库提水泵站灌溉面积≤水库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塘坝提水泵站灌溉面积≤塘坝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河湖引水闸(坝、堰)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河湖泵站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河湖泵站灌溉面积=固定泵站灌溉面积+流动机灌溉面积;机电井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其他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井渠结合灌溉面积≤机电井灌溉面积;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园林草地等实际灌溉面积;粮田实际灌溉面积≤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园林草地等实际灌溉面积≤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耕地实际灌溉面积≤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全国水利普查ChinaCensusforWater灌区普查表(基本情况)2011年表号:P702-1表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0]181号有效期至:2012年8月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行政区划代码:(普查机构填写)一、灌区概况1.灌区名称及编码1.1名称:1.2编码:(普查机构填写)2.是否跨县及灌区范围2.1是否跨县:□是□否是否为跨县灌区综合指标填报指定县□是□否2.2灌区范围:3.水源工程类型3.1主要水源工程:3.2.补充水源工程:□水库□塘坝□河湖泵站□无□水库□塘坝□河湖引水闸(坝、堰)□机电井□河湖引水闸(坝、堰)□河湖泵站□其他□机电井□其他4.普查年降水情况□偏丰□正常年份□偏枯二、灌区规模5.耕地面积:亩6.设计灌溉面积:亩7.总灌溉面积:亩7.1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亩7.2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亩8.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亩8.1耕地实际灌溉面积:亩其中,粮田实际灌溉面积亩8.2园林草地等实际灌溉面积:亩三、管理情况9.管理单位名称及组织机构代码9.1名称:——9.2代码:10.用水户协会数量及管理面积10.1数量:个10.2管理面积:亩11.管理单位类型、专管人员数量及隶属关系11.1管理单位类型:□事业单位□集体□其他11.2专管人员数量:人11.3隶属关系:□省□地□县□乡□村□其他12.水价及水费12.1核定成本水价□核定过,为元/m³;□没有核定成本水价12.2执行水价:元/m³12.3水费:应收水费:万元/年实收水费:万元/年注:对于跨县灌区,指标3、4、6、9、11、12由灌区管理单位指定县填写,其他县级普查办不必填写。填表人: 联系电话: 日期:201年月日(填表单位公章)复核人: 联系电话: 日期:201年月日审查人: 日期:201年月日

P702-1表灌区普查表(基本情况)填表说明1、填表对象及范围(1)填报总灌溉面积在2000亩及以上灌区的基本情况。(2)由于水源条件或灌溉系统发生变化等原因造成灌溉功能丧失,或连续超过5年没有使用的灌区不进行普查填报。2、填表要求(1)普查表必须用黑色碳素笔(签字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使用规范汉字,要求填写清晰、字迹工整。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除有特殊说明外,有效数字保留到个位。(2)填表人员要严格按照填写说明认真填写,确保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普查表行政区划代码由软件录入系统交互生成,不必填报。(4)对于跨县灌区,指标3、4、6、9、11、12由灌区管理单位指定县填写,其他县级普查办不必填写。(5)表中面积单位“亩”(1亩=667平方米),填表时取整数。(6)采用长藤结瓜方式规划的灌区,该灌区内反调节水库的灌溉面积、以及从灌区渠道提水灌溉的面积都应计入该灌区灌溉面积;而从该灌区内天然河道、非反调节水库(塘坝)、湖泊引水自流灌溉(或提水灌溉)、且灌溉系统独立的灌溉的面积不计入该灌区灌溉面积。(7)普查表中,灌区编码均由软件系统统一生成,填表人员不必填写。3、指标解释一、灌区概况【1.灌区名称及编码】按照灌区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名称填写,如没有灌区名称的,按照清查名录中的灌区名称进行填报。灌区编码由软件自动生成,填表人不必填写。【2.是否跨县及灌区范围】【2.1是否跨县】按照灌区跨县情况选择“是”或“否”。对于跨县灌区,根据是否为灌区综合指标指定填报县,选择“是”或“否”。综合指标主要是指灌区的设计灌溉面积,水源工程类型,普查年降水情况,管理单位名称,管理单位类型、专管人员数量及隶属关系,水价及水费等6个指标。【2.2灌区范围】填写灌区的本县受益乡(镇)名称。【3.水源工程类型】包括主要水源、补充水源工程类型。对于跨县灌区,由灌区综合指标填报指定县填写,其他县级普查办不必填写。【3.1主要水源工程】主要水源工程类型根据灌区供水水源工程,分为水库、塘坝、河湖引水闸(坝、堰)、河湖泵站、机电井,其他。其他主要是指截潜流工程、引泉工程等其他水源工程。在灌区主要的供水水源上打“√”。单项选择。【3.2补充水源工程】补充水源工程类型根据灌区供水水源工程类型填写,分为无、水库、塘坝、河湖引水闸(坝、堰)、河湖泵站、机电井、其他。“无”是指没有补充水源工程。“其他”主要是指截潜流工程、引泉结构等其他水源工程。补充水源最多选2项。【4.普查年降水情况】指普查年度(2011年)降水情况,根据与多年平均情况比较选择偏丰、正常年份或偏枯,在其上打“√”。单项选择。对于跨县灌区,由灌区综合指标填报指定县填写,其他县级普查办不必填写。二、灌区规模【5.耕地面积】填写灌区内的耕地面积。耕地面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6.设计灌溉面积】按照灌区上级主管部门最新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数据填写。如果没有规划设计文件,可填写灌区最近5年来的最大年灌溉面积。对于跨县灌区,由灌区综合指标填报指定县填写,其他县级普查办不必填写。【7.总灌溉面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灌溉的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灌溉面积。【7.1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灌溉的耕地面积。一般情况下,应等于灌溉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7.2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灌溉的园地、林地、草地等灌溉面积。【8.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在灌区总灌溉面积上普查年度(2011年)实际灌溉到的面积,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实际灌溉面积。在同1亩耕地上,报告期内无论灌水几次,都应按1亩计算,而不应按灌溉亩次计算。凡是肩挑、人抬、马拉水进行旱作点种的面积,水窖池等抗旱补水的面积一律不算实灌面积。【8.1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在灌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上普查年度(2011年)实际灌溉到的耕地面积。如有粮田则应同时填报粮田实际灌溉面积。粮田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耕地。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以及薯类和豆类。【8.2园林草地等实际灌溉面积】在灌区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上普查年度(2011年)实际灌溉到的园、林、草地等灌溉面积。三、管理情况【9.管理单位名称及组织机构代码】填写普查时点灌区管理单位全称和组织机构代码。要与行业能力建设中的该灌区管理单位名称和代码一致。对于跨县灌区,由灌区管理单位指定县填写,其他县级普查办不用填写此项。【9.1名称】填写普查时点灌区管理单位全称。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用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更名的单位,要用现用名,同时用括号注明曾用名。【9.2代码】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对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由各级水利普查机构从临时号码段中赋予代码。具体填写规定如下: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已经领取了组织机构代码的法人单位必须填写该法人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法人单位代码均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1位校验码组成。填写时,要按照质量监督检验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2.临时代码使用规定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按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中的PDY00001至PDY99999自定义区代码段编制临时组织机构代码,各级普查机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向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申请临时组织机构代码。各级水利普查机构要严格控制组织机构临时代码的发放,建立完整的临时机构代码分配、赋码记录,做到发放的代码有案可查、不重不漏。【10.用水户协会数量及管理面积】填写普查时点前灌区内正式成立的用水户协会数量及其管理的灌溉面积。【11.管理单位类型、专管人员数量及隶属关系】对于跨县灌区,由灌区综合指标填报指定县填写,其他县级普查办不必填写。【11.1管理单位类型】管理单位性质分为事业单位、集体、其他,选择并在其后打“√”。单项选择。【11.2专管人员数量】填写普查时点灌区从事运行、维护、管理的人员数量。包括各分支和下属机构的灌区专管人员(包括不在编雇用的专管人员),但不包括离退休人员、用水户管理协会人员。【11.3隶属关系】指灌区管理单位隶属于哪一级行政管理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分为:中央、省、地、县、乡、村和其他。选择并在相应的位置打“√”。单项选择。【12.水价及水费】对于跨县灌区,由灌区综合指标填报指定县填写,县级普查办不用填写此项。【12.1核定水价成本】普查年度(2011年)之前灌区是否按照相关文件对灌区的水价成本进行过核定,如果核定过,则填写核定后的成本水价;若没有核定过,选择“没有核定成本水价”。单项选择。有效数字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12.2执行水价】普查年度(2011年)由政府批准、灌区实际执行的农业灌溉用水水价。如果实行按亩收费的,应根据亩均灌溉用水量折算为按立方米计费的价格。有效数字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12.3水费】分别填写应收水费和实收水费。有效数字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应收水费:普查年度(2011年)灌区应收取的水费,包括非灌溉用水的应收水费。实收水费:普查年度(2011年)灌区实际收取到的水费,包括非灌溉用水的实收水费。4、审核关系(1)如果2.1选择“否”,以下其他指标均不允许为空;如果2.1选择“是”,则应进一步选择是否为灌区综合指标填报指定县。如果为指定县,以下指标均不允许为空;如果不是指定县,指标3、4、6、9、11、12可为空,但其他指标不能为空。(2)P702-1表中各项指标取值范围如下:P702-1表中指标5、7.1、7.2、8、9、12及其各项分指标均≥0。“7.总灌溉面积=7.1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2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7.1耕地有效灌溉面积”≤“5耕地面积”;“8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8.1耕地实际灌溉面积+8.2园林草地等实际灌溉面积”;“粮田实际灌溉面积”≤“8.1耕地实际灌溉面积”“8.1耕地实际灌溉面积”≤“7.1耕地有效灌溉面积”“8.2园林草地等实际灌溉面积”≤“7.2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P702-1表中指标3.1、3.2、4、11.1、11.3等5项指标取值范围为表中所列选项,除3.2允许可选择两项外,其他指标均只允许单选。(3)P702-1表与其他普查表间审核关系如下:“1灌区名称及编码”必须与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的同一灌区的名称和编码相一致;“9管理单位名称及组织机构代码”必须与行业能力普查中相应的单位名称和组织机构代码相一致。全国水利普查ChinaCensusforWater灌区普查表(1.0m³/s及以上的灌溉、灌排结合渠道及建筑物)2011年表号:P702-2表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0]181号有效期至:2012年8月灌区名称:灌区编码:(普查机构填写)序号1.渠道名称及编码2.渠道类别3.过流能力(m³/s)4.渠道状况(km)5.渠系建筑物(座)本级渠道名称本级编码(普查机构填写)上级渠道名称设计流量实际流量渠道长度衬砌长度水闸渡槽跌水陡坡倒虹吸隧洞涵洞农桥量水建筑物泵站其中2000年后衬砌灌溉灌排结合灌溉灌排结合灌溉灌排结合灌溉灌排结合灌溉灌排结合灌溉灌排结合备注:此表如不够填写,请自行复印。填表人: 联系电话: 日期:201年月日(填表单位公章)复核人: 联系电话: 日期:201年月日审查人: 日期:201年月日P702-2表1.0m³/s及以上的灌溉、灌排结合渠道及建筑物填表说明1、填表对象及范围(1)该表为P702-1的续表。填表对象为同一灌区;范围为设计流量为1.0m³/s及以上的灌溉渠道和灌排结合渠道及建筑物。(2)对于跨县灌区,如果灌区渠(沟)系及建筑物属于跨县灌区管理单位管理,由灌区管理单位向各受益县提供其管理的灌排工程情况,受益县在核实后进行填报。(3)对于续建配套工程,按照普查时点时的验收的工程状况填报。(4)由于水源条件或灌溉系统发生变化等原因造成灌溉功能丧失,或连续超过5年没有使用的灌溉工程不进行普查填报。2、填表要求(1)普查表必须用黑色碳素笔(签字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使用规范汉字,要求填写清晰、字迹工整。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流量、长度数值均保留到小数后一位有效数字,其他指标有效数字保留到个位。(2)填表人员要严格按照填写说明认真填写,确保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普查表行政区划代码由软件录入系统交互生成,不必填报。(4)渠道填报顺序一般渠道分为: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设计流量为1.0m³/s及以上的渠道,以灌区为单元进行逐条普查,分别填写其渠道名称、设计流量和本级渠道的级别、长度及其在这条渠道上的所属建筑物的数量等。渠道填报按照水流方向,从上级向下级逐级填写(可以按左右岸分别填报,或者不分左右岸而按桩号从上至下依次填写)。一条输水渠道下级所有渠道填写完成后方可填写另一条输水渠道。对于同级渠道按水流方向,先填写上游渠道,再填写下游渠道。一干渠举例说明:如图8-2,灌溉渠系填表时填写总干渠后应先填写一干渠及其支渠后,再填写二干渠及一干渠其支渠,依次类推。排水沟道填报顺序同渠道填报顺序相反,由下级向上级逐级填报,如先填写斗沟,再填支沟、干沟。(5)灌排结合渠道,先比较灌溉和排水设计流量,然后将其中大者作为该渠道设计流量。3、指标解释【1.渠道名称及编码】渠道名称按照渠道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名称填写,如没有渠道名称的,按照渠道级别进行命名,如一干二支三斗或一干二斗等。渠道编码由软件系统统一生成,填表人员不必填写。“上级渠道名称”是指所填渠道的渠首引水从那条渠道引水的渠道名称。对于跨县灌区,按照“在地原则”由各县分段填报的同一条渠道,下游各县所填该渠道的“上级渠道名称”,必须与该渠渠首所在县填报的“上级渠道名称”一样。总干渠直接从水源取水,没有上级渠道,表中“上级渠道名称”填报“无”。【2.渠道类别】按照渠道的用途填写,选择灌溉渠道或灌排结合渠道。【3.过流能力】设计流量:按照灌区上级主管部门最新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数据填写。如果没有规划设计文件,可按照2007~2011年5年间的最大安全引水流量填报。对于跨县渠道,应该填写本县入境处渠道断面设计流量。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实际流量:填写渠道现状情况下的实际过流能力。对于跨县渠道,应该填写本县入境处渠道断面实际的过流能力。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4.渠道状况】渠道长度:填写普查年度(2011年)该渠道总长度(对于跨县渠道,填写该县境内总长度)。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渠道衬砌长度:渠道衬砌长度:填写普查年度(2011年)渠道衬砌长度,同时填写2000年以后衬砌长度(对于跨县渠道,填写该县境内衬砌长度)。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对于渠道衬砌不是完全对称衬砌的,分别了解左右岸的衬砌长度,取其平均值。渠道衬砌长度=(左岸渠道衬砌长度+右岸渠道衬砌长度)/2。【5.渠系建筑物】只填写普查年度(2011年)本级渠道上的建筑物数量。水闸:由闸墩支撑的闸门控制流量、调节水位的中、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填写本级渠道上的水闸数量,包括本级渠道渠首的进水闸,节制闸、退水闸等。本级渠道的分水闸作为下一级渠道的进水闸填写。涵洞:埋设在填土下面具有封闭形断面的过水建筑物。包括涵洞、涵管等形式。渡槽:跨越山冲、谷口、河流、渠道及交通道路等的桥式交叉输水建筑物。泵站:由抽水装置、辅助设备及配套建筑物组成的工程设施,亦称抽水站、扬水站。倒虹吸:以倒虹吸管形式敷设于地面或地下用以输送渠道水流穿过其他水道、洼地、道路的压力管道式交叉建筑物。隧洞:在山体中开挖的、具有封闭断面的过水通道。农桥:跨越渠道,供行人、牲畜、拖拉机与小型车辆通行的小型桥梁。本次仅填报由灌区建设并且维修管理的农桥。测流桥计入“量水建筑物”。量水建筑物:专为量水和测流修建的水工建筑物,包括测流桥。跌水陡坡:跌水是指连接两段不同高程的渠道,使水流直接跌落的阶梯式落差建筑物;陡坡是指连接两段不同高程的渠道,纵坡大于临界坡度的槽式落差建筑物。4、审核关系(1)P702-2表中“灌区名称”与“灌区编码”须同P702-1表中“灌区名称”与“灌区编码”一致。如果灌区内没有设计流量为1.0m3/s以上的灌溉、灌排结合渠道,填报时应在本表的第一行填报“/”。如果有相应级别的渠道,但没有相应的渠系建筑物,填报“/”。(2)“2渠道功能”指标取值范围为“灌溉”或“灌排结合”,该选项只允许单选。(3)“3设计流量”指标取值范围为≥1.0。除此之外,指标3.2、4、5及其各分项指标取值范围均为>0。(4)“4渠道状况”指标分项中,“渠道长度”≥“衬砌长度”≥“2000年后衬砌长度”。全国水利普查ChinaCensusforWater灌区普查表(3.0m³/s及以上的排水沟道及建筑物)2011年表号:P702-3表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0]181号有效期至:2012年8月灌区名称:灌区编码:(普查机构填写)序号1.沟道名称及编码2.沟道过流能力(m³/s)3.沟道长度(km)4.沟道建筑物数量(座)名称编码(普查机构填写)排入沟道名称设计流量实际流量水闸涵洞农桥泵站备注:此表如不够填写,请自行复印。填表人:联系电话:日期:201年月日(填表单位公章)复核人:联系电话:日期:201年月日审查人:日期:201年月日P702-3表3.0m³/s及以上的排水沟道及建筑物填表说明1、填表对象及范围(1)该表为P702-1的续表。填表对象为同一灌区;范围为3.0m³/s及以上的排水沟道及建筑物。(2)对于跨县灌区,如果灌区渠(沟)系及建筑物属于跨县灌区管理单位管理,由灌区管理单位向各受益县提供其管理的灌排工程情况,受益县在核实后进行填报。(3)对于续建配套工程,按照普查时点时的验收的工程状况填报。2、填报要求(1)普查表必须用黑色碳素笔(签字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使用汉字,清晰地填写,要求字迹工整。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流量、长度指标有效数字均保留到小数点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其他指标有效数字保留到个位。(2)填表人员要严格按照填写说明认真填写,确保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普查表行政区划代码由软件录入系统交互生成,不必填报。3、指标解释【1.沟道名称及编码】沟道名称:按照沟道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名称填写,如果没有沟道名称的,应结合灌排体系及当地情况命名。沟道名称中应能体现出本条沟道的级别,如干沟、支沟还是斗沟。沟道编码:由软件系统统一编码,填表人员不必填写。排入沟道名称:填写本级排水沟道汇入的下一级排水沟道或河道名称。【2.沟道过流能力】设计流量:填写该沟道设计流量,如果没有规划设计文件,可填写近5年的最大安全排水流量。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对于跨县沟道,填写本县入境处沟道断面设计流量。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实际流量:填写普查年度(2011年)该沟道实际的过水能力。对于跨县沟道,填写本县入境处沟道断面实际的过流能力。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3.沟道长度】填写普查年度(2011年)该条沟道的实际长度。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4.沟道建筑物数量】只填写普查年度(2011年)本级沟道上的建筑物数量。水闸:由闸墩支撑的闸门控制流量、调节水位的中、低水头水工建筑物。涵洞(管):埋设在填土下面具有封闭形断面的过水建筑物。农桥:跨越渠道,供行人、牲畜、拖拉机与小型车辆通行的小型农用桥梁。本次仅填报由灌区建设并且维护管理的农桥。泵站:由抽水装置、辅助设备及配套建筑物组成的工程设施,亦称抽水站、扬水站。4、审核关系(1)P702-3表中“灌区名称”与“灌区编码”须同P702-1表中“灌区名称”与“灌区编码”一致。如果灌区内没有设计流量为3.0m3/s及以上的排水沟道,在本表的第1行填报“/”。如果有相应级别的排水沟道,但没有相应的沟系建筑物,填报“/”。(2)P702-3表中“沟道设计流量”指标值≥3.0;指标“实际流量”、“沟道长度”、“沟道建筑物数量”及其分项指标取值应>0。全国水利普查ChinaCensusforWater灌区普查表(0.2(含)~1.0m³/s的灌溉、灌排结合渠道及建筑物,0.6(含)~3.0m³/s的排水沟道及建筑物)2011年表号:P702-4表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0]181号有效期至:2012年8月灌区名称:灌区编码:(普查机构填写)渠道类别流量(m³/s)1.渠(沟)道状况2.渠(沟)道建筑物数量(座)渠(沟)道数量(条)渠(沟)道长度(km)渠道衬砌长度(km)水闸涵洞渡槽农桥泵站灌溉0.5(含)~1.00.2(含)~0.5灌排结合0.5(含)~1.00.2(含)~0.5排水1.0(含)~3.0//0.6(含)~1.0//填表人:联系电话:日期:201年月日(填表单位公章)复核人:联系电话:日期:201年月日审查人:日期:201年月日P702-4表0.2(含)~1.0m³/s的灌溉、灌排结合渠道及建筑物,0.6(含)~3.0m³/s的排水沟道及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