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原因_第1页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原因_第2页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原因_第3页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原因_第4页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原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原因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经过了哪些阶段和步骤,这就是“语言习得过程”的问题;另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是由什么原因和条件决定的,这就是“语言习得原因”的问题。前者更多的是一种对“其然”的观察,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对“其所以然”的解释。目前对前一个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而在后一个问题上的争论还比较多。先讨论第一个问题,即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或者通常所谓学会说话的过程。儿童当然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了完备的语言能力,他们从完全不会说话到基本会说话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通常到五岁左右才能跟大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这段时间里儿童怎么一步一步听懂别人说话和能自己说话,或者说怎么一步一步更接近成人的语言,这就是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每个儿童出生的地点可能不同,出生后接触的语言环境也可能不同,儿童最早开始说话的时间和儿童智力的发展也多少有些差异。但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儿童的语言习得大致还是相同的。即一般首先需要有一个语言前阶段,其中包括非自控阶段和咿呀学语阶段;然后才进入真正的语言阶段,其中又大致可分为单词阶段,双词阶段,实词与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实词与虚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这些阶段中有的持续时间较短,有的则持续时间稍长些,有的不同阶段在一个短时间内可能前后交叉,但阶段之间的转变还是十分明显的,甚至孩子的父母都能感觉得到。当然阶段的划分也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比如上面的划分主要是以儿童说话的现象为标准,而实际上儿童听的能力往往都要早于说的能力,或者说理解句子的能力往往要早于构造句子的能力。另外,儿童语音、语义和语法的发展也是有先后的。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要早于语义和语法能力的发展。但语法能力的发展则肯定是观察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最主要的线索。把这些综合起来,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非自控阶段婴儿出生到一岁左右就属于语言前阶段,或者叫语言准备阶段。其中前六个月就是非自控阶段。从发音看,孩子从呱呱落地就会啼哭,并能通过不同的哭声表示饥饿、不适、要大人抱等要求;很快又会发出咯咯的笑声,表示高兴、满意的情绪。这些哭声、笑声就是婴儿最早发出的声音。但这些还不能算作是语言的声音,而只是一种本能的刺激反映。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婴儿发出的这些声音都是相同的,即使先天聋哑儿童也会发出哭声、笑声。从听音看,婴儿一生下来就接触到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声音,但在这个阶段,他们基本上不能区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但可以分辨表示不同感情的声音,比如听到责骂声会停止哭叫,听到抚慰的声音会微笑等。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实验仪器是一种装有记录婴儿吮吸率的人工奶嘴。先把奶嘴放到婴儿嘴里,然后在他身边持续发出一种声音,直至婴儿的吮吸率稳定为止;这时再换另一种声音,婴儿的吮吸率又会突然加快,直到慢慢习惯下来才会稳定下来。由此就可以观察到婴儿是怎样听出声音变化的。比如有的实验就发现婴儿很早就能分辨出辅音的清浊差别,如[ba]和[pa]。这似乎证明婴儿对语音有先天的敏感。2、咿呀学语阶段儿童大约六个月后到一岁左右是语言前阶段中的咿呀学语阶段。从发音看,这一阶段婴儿已能发出比哭声和笑声更多的类似于自言自语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是一连串的,也开始有一定的语调和节奏。虽然语调和节奏可以看作是婴儿最早产生的接近语言的声音,但这时的声音更多地还只是一种游戏,而且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婴儿发出的这类声音仍然大致是相同的,也都不表示具体的意义。从听音看,这一阶段对语言的声音更加敏感。有一种实验是找出各种不常见的玩具,然后分别用一些简单的元音和辅音组合来命名(其中只有一个元音或辅音有差别),比如把两个玩具分别叫做[bak]和[mak],把另外两个玩具分别叫做[ek]和[ok],让婴儿来听辨,这时他们已能分辨出人类语言中一些主要的元音和辅音的不同了。婴儿对大人的某些语言性的指令也开始能作出反应,当大人说“笑一笑”、“招招手”等,他们就会作出相应的动作。有人统计十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对二百三十种不同的话语形式,其中包括最简单的疑问句和祈使句,作出感知性反应。这些表明婴儿的头脑中已开始建立复杂的语音表象,他们虽然还不能说出一个真正的词语,但听觉已开始语言化了。3、单词阶段儿童一岁左右就进入了真正的语言阶段,也就是能开口说话了。从这个阶段起,观察儿童语言的发展就主要是以“说”而不是以“听”为标准了。因为显然这时儿童能分辨的语音对立要比他们自己能说出的多得多。进入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幼儿可以说出单词,而且不同语言环境的儿童说出不同语言的单词,所以最初的语言阶段叫单词阶段。幼儿这时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或者说能发的音还不多,因此说出的词都比较简单,还常常要把稍复杂些的词加以缩简,比如说英语的幼儿会把“book”说成[bu],把“home”说成[ho]等。但不管是完整还是不完整的单词,这个阶段幼儿说出来的单词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句子,或者说他们这时说的句子就是由一个单词构成的。因此这时的儿童语言就叫做“综合句语言”或“以词代句语言”。正因为这样,这些单词就往往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例如“妈妈”这个词,在幼儿语言中就可以表示“妈妈过来”、“妈妈抱我”、“我饿了”等等,到底是什么意思就需要大人根据幼儿说话时的不同语境去猜测了。幼儿刚开始说单词的时候,环境中可能还需要刺激物,比如看见一只玩具狗或图画中的狗才说“狗”。但慢慢地可能说出表示抽象意义的词,如“不”和“好”等,这时他们就已经开始用词语来传递思想感情和通过语言来达到某种目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在单词阶段实际上就已经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即通过词语来表示意义。这些意义不但可能是词语本身所代表的具体或抽象的意义,甚至还可能包括词语以外的意义。但这时幼儿似乎还不具有语法的能力,因为单词严格说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句子。虽然也有人认为,幼儿此时已能理解简单句,也能够利用语境的补充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说明儿童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句子。但至少从“说”这方面看,幼儿还不具有最初步的组织词语的能力。4、双词阶段儿童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开始进入了双词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说话,这可以称作“双词句语言”。起初的双词句只是两个单词的重叠,或者是先后说出具有独立语调的两个单词,如“宝宝。床。”,这跟单词句还没有什么差别。但不久儿童就开始构造具有一定句法和语义关系的真正的双词句,而且句尾也开始出现统一的句调。比如“隔壁姐姐”表示领有和从属,“猫觉觉”表示施事和动作,“打狗狗”表示动作和受事等。儿童产生双词句当然首先是交际的需要,因为这样儿童就可以不必再借助手势或不再受时空限制而表达更多的要求。但从语言形式本身看,双词句不但表达出的语义关系更复杂,而且更重要的是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虽然有时双词句不一定表示一种语法关系,比如同样是“名词+名词”的“妈妈袜子”,既可能表示“妈妈的袜子”(偏正),还可能表示“妈妈和袜子”(并列),或“妈妈穿袜子”、“妈妈给我穿袜子”(主谓),但它毕竟反映了儿童最初步的组织词语的能力。5、简单句阶段儿童在两岁或两岁半就进入了多个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这时儿童说出的句子已可以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实词,但基本上还没有虚词。儿童这时说出的话很像过去大人打电报时所用的“母病,速归”等句式。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也就称作“电报句语言”。例如“隔壁姐姐爸爸”。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会使用助词、介词、冠词(puttruckwindow放卡车窗户)、助动词等虚词,不能区别时态变化等(heplaylittletune他演奏小曲子)。6、复杂句阶段。最后当儿童能够开始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时,就进入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虚词与实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由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与成人的语言除了词汇量上还有一些差别外,已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包括能分辨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能区别句子的同义关系和歧义现象,能谈论过去和将来发生的事情,甚至谈论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事情等,因此这种儿童语言就可以干脆称为“成人句语言”。下面再讨论后一个问题,即怎样解释上述儿童习得语言的原因和条件。儿童在很短的时间里而且似乎并不太费力(特别是相对于成人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而言)便能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系统,这使科学家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并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为了解释儿童语言习得的原因和条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甚至其他一些学科的科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把这些五花八门的理论概括起来,其实主要有两大类:一类理论偏重外部条件的解释,另一类理论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偏重于外部条件的一类理论虽然也承认大脑的语言功能,但认为儿童的语言习得主要还是由后天的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最主要有“模仿说”和“强化说”。与此相反,偏重于内部条件的一类理论虽然不排除后天的环境条件,但更强调儿童语言习得主要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其中典型的是“天赋说”,还有与此有某种联系的“认知说”。下面分别作些介绍。1、模仿说这种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大人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这一说法当然不无道理,因为谁都知道小孩说话肯定有模仿大人说话的因素,每个父母也都有过教自己孩子说话的经历,通常情况下父母还要对自己的语言作出某种调整,比如发音尽可能缓慢清晰,声调有意夸张(如问句的高调或升调),句子结构尽可能简单,多用呢称代替具体的名词等,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儿童模仿大人说话。例如:宝宝,穿鞋鞋,坐车车,上街街,买糖糖。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一定的语言环境也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儿童就说不同的语言,与语言环境完全隔绝的儿童不可能学会语言。聋哑儿童不会说话在很多情况下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有毛病,而是因为由于先天失聪导致不具有自然语言的环境。可见儿童学会语言离不开他所接触到的语言。但是如果说儿童学会说话完全是靠模仿也显然不符合实际。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看:有的父母经常教自己的孩子说话,还有的父母很少教孩子说话,但儿童学会说话的进程几乎是一样的,不会明显地更早些或更晚些。有的实验还证明,在某个年龄段,也就是儿童还不具备产生某种句子的能力的时候,即使大人有意让孩子模仿说某一句话,就是反复说上多次,孩子也只说他自己的话而并不模仿。反过来说,儿童早期语言中的单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实际上大人又是很少这样说话的,或者说儿童是不大可能从大人嘴里听到“二岁”一类句子的。更不用说有很多观察证明,即使儿童说出的一些话是大人能说的句子,也不一定就是儿童曾经听到过的。这样说来,儿童说话就是有时是模仿,有时则根本无从模仿。2、强化说这种解释跟模仿说有联系,但认为儿童除了模仿更要通过不断受到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比如父母会在孩子说完一句正确的话后连连夸奖,而在孩子说出一句错误的句子后立刻加以纠正,前一种就是正强化,后一种就是负强化。强化刺激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确实是有作用的,上述夸奖和纠正儿童说的话的事情所有的父母也都肯定做过。但把儿童的语言习得只解释为刺激反应也不尽然。从大人这方面说,有的观察发现,父母有时对孩子说的语法有错误的话,例如“Heagirl”(他女孩),“Hercurlmyhair(她的卷我的头发)”不但不加以纠正,甚至很高兴听到这种错得有点可爱的话;而有时对孩子说的语法上正确而仅仅是内容不对的句子,如“WaltDisneycomesonTuesday(沃尔特?迪斯尼星期二播放)”,反而却要加以纠正(比如节目应该是星期三播放)。可见父母常常做的其实并不是语言规则的强化,或者说有目的的强化刺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从儿童这方面来说,有的实验者曾反复多次纠正儿童的句子,比如要求儿童在回答“某个东西是谁买给你的”时要变成“是某人买给我的”,但一连十几天的实验,孩子还是不能把“买给你的”转变成“买给我的”。很多类似的实验都证明,在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强化纠正不起作用。此外强化说在理论上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即使大人不去纠正,儿童到了一定时候也能自然而然地说出正确的话,包括从来没有被鼓励或纠正的话。可见强化同样不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唯一途径。3、天赋说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即一些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最后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而在先天具备的能力和后天补充的知识两方面中,先天的语言能力起到了最主要的内因作用。这种假设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根据。比如同样两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句子,一个只是语义异常但语法结构正确,如“绿色的思想疯狂地睡觉”,另一个不但语义异常而且语法结构也不正确,如“睡觉疯狂地思想绿色的”,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感觉出前一句要比后一句好些。儿童的这种分辨句子对错的语感不可能是通过模仿或强化得来的,因为事实上绝少有人会说过或听过这样的句子。如果说儿童具有某种创造或生成句子的能力的遗传机制,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能在短短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系统,说出他从未听过或说过的话来。目前所有的科学家都承认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这也就说明大家都不同程度地承认了人的语言能力有先天遗传的性质。问题在于语言机制中到底包括一些什么东西现在还不是很清楚,这就难免使这种理论缺少更加客观的证据。此外也有人批评这种解释过分强调先天的语言能力,而又过于低估了后天语言环境和人的认知能力的作用,这就把复杂的甚至艰苦的儿童语言习得过程(假如把儿童六岁前看作专门“脱产”学了几年语言课程的话)说得太简单了,似乎也不尽符合事实。4、认知说这种解释与天赋说稍有不同,即认为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既有遗传机制的作用,又有语言环境的作用,或者说二者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先天遗传的认知能力,但这种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