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教学课件使用班级:2013级思政使用时间: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章

绪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㈠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提出和形成1951年,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刘少奇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十一届山中全会前:“政治思想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3.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覆盖了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但并不包括它们的全部。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局部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局部的叠加、融合。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①一般意义上,二者在概念上可以通用。②前者的含义较广,后者的含义那么狭小一些。后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的或根本的内容,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③在实际工作中,工厂、农村、机关等多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用语;在学校主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4.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标准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但不能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其中的重要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开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为什么?〔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开展。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3〕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如教育者和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育着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可以看做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体表现。3.研究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开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后者是一门科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目的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范畴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因学者的各自研究角度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起点范畴是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中介范畴包括疏通和引导、言教和身教、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结果范畴是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是个人与社会。根本范畴有五个: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那么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根底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开展的人类共同体。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2.思想与行为思想与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那么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条件外部条件: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后效影响内部条件:动机、态度3.内化与外化二者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开展过程及其规律的重要范畴。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开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标准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局部的过程。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二者关系: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又有内化。内化是外化的根底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二者是反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的根本范畴。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是客体。同时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界限是相对的。5.教育与管理教育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法规等手段标准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标准约束,带有强制性。二者关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两者性质不同,功能有异,但又密切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相互渗透,互为根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党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高度统一、完全一致的。研究对象、指导思想、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大公无私。2.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应用型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根底之上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3.综合性这首先表现为它在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开展规律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时,总是对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考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本领域问题所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它主要有三大局部组成:1.思想政治教育学根本理论它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一系列根本概念和根本原理。2.思想政治教育史它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和开展的历史的理论。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形成与开展一、学科建设进程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1978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毛主席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这明确地将有关政治工作的学说看作一门学科。1980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命题及其研究设想。1981年,《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论文集出版1983年《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专著出版,张蔚萍等。开始系统化标准化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提出“增设政治工作专业”,“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1983年教育部暑期政工专业论证会确定学科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初步议定了专业课程设置,并决定1984年开始招生。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1984年有12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生。它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1984年起,思想政治教育学走上了学科建设的标准化开展阶段。成就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科专业体系逐渐形成,教学和研究队伍逐渐扩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丰硕;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3.全面建设时期〔1999至今〕1999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假设干意见》,这是党中央有关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个文件。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发,这一文件成为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所属的5个二级学科之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问题,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二、学科建设经验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彩众长相结合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那么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根底理论研究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走向〔一〕理论体系走向成熟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将有突飞猛进地开展,进而构建起成熟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二〕研究活动百花齐放研究队伍专业化程度提高,实践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其结果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三〕研究方式立体多维单一平面的研究虽然重要,但更多地采用先进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四〕应用性研究日趋加强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新载体、新方法的研究,将被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特殊重要的位置。〔五〕理论研究进一步系统化在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的同时,又把思想政治教育分为假设干子系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六〕开始形成学科群如思想政治教育根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理论等。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助于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文献法文献法是从各种文献〔包括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报告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2.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它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3.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按照设计程序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观察、记录、分析而直接获取资料,以作出研究结论的方法。它可以分为标准试验和自然实验。4.社会调查法它包括社会调查的方式和具体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方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注意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5.总结经验法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既要总结历史经验,又要注意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根底和知识借鉴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根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开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一、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遵循这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防止和克服过去出现过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倾向。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必须首先答复“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即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1.坚持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阔人民群众谋利益;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脉相承的“脉”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根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的表达。内容包括: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根本原理。二是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根本原理。三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根本原理。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根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系统根本区别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次是列宁所说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第二层次是开放性、动态性、创新性,这是第一层次特征的必然要求和具体的表达。2.如何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一,必须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开展史、根本原理只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才能真正领会其立场、观点、方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的割裂、肢解、歪曲、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以偏概全、庸俗化以及实用主义的态度。第二,必须坚持和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的回应各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的地保卫马克思主义。如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破产论”、“社会主义失败论”、“意识形态论”等。再如,面对国内经济组织多样化、择业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多样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困境,我们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第三,必须坚决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决中国重大的实际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四,必须不断丰富开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五、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那么、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今天,国际国内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灌输的理论、原那么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对灌输的要求更高了,灌输的条件也比革命年代好多了。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导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传递主导意识形态的最主要形式。传递主导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列宁二、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效劳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开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表达和活动目的。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所摆的位置恰当,它就能促进革命战争或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反之,就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损失。可见,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对它的战略地位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共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必须对广阔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的理论教育。只有如此,马克思主义共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被广阔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才具有现实意义。二、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江泽民“中心环节”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的高度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们更好地效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保证开展方向,提高工作效能。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根底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根底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假设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它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适当的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根底上,还应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及分类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和影响。2.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第一,客观性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决定,人们只能影响这种功能发挥的水平和程度,但不能无视和消灭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会受到一定的环境因素和物质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第二,多面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决定的。第三,开展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强化或弱化某些已有功能;创立新的功能:如“生态功能”开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保持旺盛之所在。第四,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发挥是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来表达的,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特别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分类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局部组成。所谓个体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个体产生的客观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开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个体性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直接目的的表现,可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开展所能发挥的积极性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发生的作用,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个体性功能是社会性功能的根底,社会性功能是衡量个体性功能的重要尺度。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的含义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那么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⑵主要表现①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和理解人的物质追求,通过促进物质文明的极大开展,不断改善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人的物质需求的尊重上,而是应引导人们实现从功利物欲到精神境界的升华。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意识世界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的物质生活的顺利进行。教给人生存应有标准、观念、原那么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作为人的生存和开展中的一种沟通方式。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开展功能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开展功能的含义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开展所起的积极作用。⑵主要表达第一,引导政治方向就是运用启发、发动、教育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开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促使人们保持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引导?目标导向政策导向舆论导向:赞赏、鼓励、批评、监督第二,约束标准行为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理解并认同社会标准,使人们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标准。第三,激发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鼓励功能表达为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们努力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性是指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人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主动自觉、认真负责、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要、动机。鼓励包括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物质利益原那么。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人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民主鼓励参与决策、管理、监督典范鼓励先进典型示范情感谢励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奖惩鼓励奖励或惩罚的方式进行强化第四,塑造个体人格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塑造个体健全的品格,使社会成员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以满足不断开展的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个性开展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和途径。表现在: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的主体地位、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提高适应和改变环境能力;帮助人们摆脱传统文化中依附性、保守性、被动性的束缚,积极参与,主动创造。3.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如何表达?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和完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从一个方面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逐渐形成高尚的人生意境,处于这种意境之中,人们就可以以一种审美心态去瞰视人生,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开展和完善个体的德性,能使他们体认和享用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经教育培养而开展完善的道德心灵,他也就无法去体验人世间存在的一切善良和美好。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⑴含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具备特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受教育者以推动政治开展的作用。⑵地位: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主要表现第一,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具体来讲,就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支持和倡导先进而健康的精神产品。同时,还要揭露和批评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限制和取缔不健康的精神上车精神产品。第二,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标准,有助于培养人们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人们的政治判断力、鉴别力和选择力,开展其政治参与的意识,形成较高的政治素养,从而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形成和谐的政治关系。思考:今天中国的主导政治意识是什么?第三,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促使人们将社会意识形态内化,认同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倾听群众的呼声,积极反响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领导政治决策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进行调节的主要途径心理调适:解决思想问题、增进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关系调适:化解矛盾、缓解冲突、促进和谐、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情绪调控:化解矛盾、稳定情绪、疏通思想、宣泄情绪、转移和升华情绪,减少不安定因素利益调适:关心人民疾苦、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引导人们理性追求利益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指的是它对社会文化结构及其组成局部的影响。从文化的运行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播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造功能等。〔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的传播过程,其目的是要实现个体的政治、道德社会化。〔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对原有文化的原本照搬,而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它包含了对文化的撷取与吸收、排斥与舍弃。。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文化选择的自觉性;其次,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吸收和批判改造,加强对西方文化的合理借鉴和批判改造,即积极主动及时地对各种文化进行科学分析、鉴别、筛选、利用;再次,要加强对人们进行文化选择的引导,让人们学会在文化交流和冲突中正确进行文化选择和合理吸收。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主要就是通过培养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的过程中,不是一个机械的“传声筒”,而是不断地对其进行整理、组合,并以最恰当的方式进行传递,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4.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念,并以此指导自身行为,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作用。具体表现:第一,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生态意识;第二,引导受教育者遵守生态法规,调控生态行为;生态法律意识、生态红线观念第三,引导生态思潮、创新生态文化;价值观角度第四,鼓励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淡化的原因〔一〕漠视思想工作〔二〕泛政治化〔无视经济价值、人才培养价值〕〔三〕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较低〔四〕理论脱离实际〔五〕教育者心口不一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方向,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的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到达的结果。换句话说,是教育者依据社会开展的要求、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开展的需求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地位〕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合的,是一个目的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分类:作用范围、教育对象、时限、抽象与具体、地位本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作一简要讨论。1.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开展,鼓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概念理解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第一,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在目的;使人们具备崇高的理想﹑优良的品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强的毅力﹑严格的纪律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其他方面开展的保证。第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开展。人的自由全面开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自由全面开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开展,才能使人们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更充分的条件。上述两方面内在地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终极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长久起作用的目标,它是团结和发动全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受教育者共同奋斗的旗帜,规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2.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具体目的是根本目的的具体化。其作用在于把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或教育者个人身上,故又可称之为操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大局部内容都是相关的机构或教育者完成操作目标,因而具体目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很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特性多元性首先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相适应。其次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

历史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后,应该适时的提出新的具体的目的,引导教育对象与时俱进,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前进。

小结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按层次与阶段可以分为无数个具体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统一起来。

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目的确实定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目的的形成往往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与主要因素,恰当确实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1.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及其开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的开展和进步效劳,其目的就必须反映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必然受到生产力与科技开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①生产力和科技开展水平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根底;②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产生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③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依据党的奋斗目标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同党的奋斗目标一致。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在现阶段,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依据和围绕这个最终目标确定的,也就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发动和鼓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开展需求及思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教育对象内在精神世界开展的需求及其思想品德现状也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确实定,要考虑教育对象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需求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那些精神需求?⑵思想政治教育目确实立的作用及意义: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开展需求得到积极的正向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能为受教育者所真正接受,内化为个人的目标,产生良好的效果。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包含、考虑教育对象的精神需求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还应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实际⑴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是有差异的。⑵我们在确定思想教育的目的时,要充分考虑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思想状况之间的紧密联系,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的可能性。⑶教育对象思想实际的差异性、层次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决定的针对性、具体性和层次性。⑷新时期,随着时代条件的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精神需求更加丰富,思想状况更加复杂。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正视这种变化,以便恰当地确定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育对象内在精神世界开展的需求及其思想品德现状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出了要求。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时,我们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力求使教育目的同时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而不能将其分割开来,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而无视另一方面。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总体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共产主义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具有引导和鼓励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也在不同层面保证共产主义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原那么、方法、管理、过程等方面必须与这个方向一致。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①可以较好地激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活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都具有很强的鼓励作用,尤其是具体目的往往具有时限性,可用具体标准加以衡量。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提供的人生奋斗目标和理想人格,对教育对象起到提升和引领作用。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双主体的活力得以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衡量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根本尺度。判断标准: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否?多大程度?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特定的责任。这种特定的责任,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达成,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任务的完成。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根本任务,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具体任务。这三个层次的任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1.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及确立依据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是为到达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需要完成的根本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心。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阔人们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简言之,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⑶“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出现,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努力。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培养“四有”新人的内在精神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连,有实现可能的向往、追求和信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代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坚忍不拔地为之努力奋斗。②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要帮助人们形成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拓拼搏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正义感。强烈的责任感是积极健康精神状态的基点,是现代公民带有底线意义的精神素质。③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Ⅰ.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个体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开展有重要意义。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首先,引导受教育者用社会主义的具体道德准那么要求自己;其次,也要引导受教育者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思想,提高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道德生活的变化积极引导人们吸收与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标准,以便使人们能以新的道德面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增强受教育者的法治观念法制纪律观念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观念,是社会主义新人必备的根本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确立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观念。⑸引导受教育者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个人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是个人全面开展所必需。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社会开展的高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人们认识到,个人较高的文化知识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需的。2.确立依据第一,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开展进步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既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又为社会主义开展到更高文明创造了条件,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开展进步的需要。培育“四有”新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二,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将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二、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根本要求1.坚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研读经典、掌握实质、联系实际、自觉贯彻2.搞好主旋律教育推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和实践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措施遏制以至消除。其次,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效劳的道德观教育。思考题: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何在?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3.为什么将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4.简述“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5.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根本要求有那些?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一、环境与人的关系1.西方学者的环境影响论德谟克利特:人须通过环境的熏陶、日常的锻炼和教育而获得思想素质。奥古斯丁:人性本恶,需要教育和环境来加以改造。孟德斯鸠: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开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⑴广泛性〔多维性、复杂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由多种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立体、动态系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多重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强化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相关联系,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善于用正效应抑制和克服环境影响的负效应,削弱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负相关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排除干扰,健康运行。⑵动态性〔开放性〕环境的动态性是由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各个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无论是自然环境因素还是社会环境因素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社会环境变化更快。其次,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变化。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好的一面: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开展不好的一面:道德滑坡、腐败等⑶特定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在一个具体的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开展更多地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特定性反映了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直接制约性。⑷可创性人的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环境。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者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可以看做是教育者的环境调控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小环境。这方面大有可为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一定教育目的有方案地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感染、鼓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如时间环境、空间环境、语言环境、人际环境、观念环境和人格环境等。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是指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叫物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各种各样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3.以社会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影响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

⑵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性质划分,可以分为良性环境、恶性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状态划分,可以分为开放环境、封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形态或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社会物质环境、社会精神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作用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第二节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群众传播媒介等。它们都对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活动及全体社会成员发生影响。一、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经济根底,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具有根本性和理想性。间接影响当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经济制度是不断开展和完善的3.经济生活条件尤其是个人的经济生活条件,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讲,经济生活条件好,或生活不断改善,会使人们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更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反之,那么可能产生反作用。人们的经济生活条件常常与一定的分配方式相联系。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是否公开、公平、合理,是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敏感的经济因素。思考:怎样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进行构建良好稳定的经济环境?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们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方面奠定了更坚实的物质根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载体;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动力。表现为要求人们具备相应素质。二、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政治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与现实环境中的政治状况。

2.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谁做主?为谁效劳?3.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符合社会开展需求政治制度的逻辑归依——具体的政治制度——实施三环节之间的关系?4.现实政治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民主与法制状况?只有开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现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才能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开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三、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因为人的思想毫无例外都受到一定文化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定是在一定的文化气氛中进行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所具备的特征:第一,人文性。人文性是文化环境的根本特征。其一,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人化”其二,文化环境在本质上是指向人、塑造人的。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思维特点等方面如何塑造?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三观”层——指导人们观察社会的根本观点标准层〔风俗、行为和交往方式〕——标准人、引导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文化产品层——感染人第二,社会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社会文化圈的产物,反映着那个社会特有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与它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开展过程会不由自主地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三,创造性。创造性是指文化环境可以由人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方案地选择、利用和改造,以形成符合培养合格社会成员需要的新文化环境的属性。第四,时代性。文化的时代性,强调的是文化与其所处时代的密切关系,反映的是它在历史开展阶段的意义和作用。不同时代的文化,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不同。我们要注重文化环境的时代性特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开展和现代人思想品德开展的需要。第五,复杂性。文化的多元性带来了文化的复杂性。注意文化环境的复杂性,发挥文化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引导人们朝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开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四、群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群众传媒是指多种形式的群众传媒手段,可分为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系统的重要因素,群众传播媒介环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导向性等特征。群众传播媒介环境的影响第一,群众传播媒介形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影响。要注重通过传播媒介传播思想政治道德知识和标准,以对人们施加广泛而有力的影响。第二,群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传播的信息所形成的舆论环境来到达的。良好的社会舆论会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而不良的社会舆论那么会削弱甚至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这一情况与群众传播媒介的信息筛选和解释功能相联系。媒介传播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但总是被当作真实存在的世界传播给受众。新媒体的影响——引申与链接1.新媒体特征: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多媒体、超文本、个性化、社群化、自主性、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2.新媒体的影响⑴主体群众化,有可能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性。表现为信息优势性、“把关人”地位的丧失⑵新媒体内容的庞杂性,对主旋律教育造成负面影响。传统群众传媒的传播以弘扬主旋律为主;新媒体由于传播主体的群众多元而容易造成:主流与非主流、高雅与粗俗并存、⑶新媒体表达的隐蔽性,导致一些新的道德问题。一切皆可以说;不用承担责任;网络监管不够完善。第三节

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教育对象的生活实践范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和同辈环境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不同,对教育对象产生的影响就不同。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的影响特别突出。家庭环境影响的特点:第一,根底性。家庭是最初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和奠基性。第二,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第三,家庭影响具有渗透性;表现为家庭日常生活中言行、关系、气氛、生活习惯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家庭影响和教育具有针对性;家长对子女最熟悉和最了解第五,家庭影响的主体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二、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是人们着意营造的培养人的环境,学校的活动更具有方案性、目的性,因而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更具有指导性。从总的方面看,学校的活动更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开展。学校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师典范、校风等方面进行的。学校环境的影响的特点:第一,全面性学校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营造学校环境时,往往是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等因素于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影响。第二,阶级性学校担负着对本阶级的青少年进行人格塑造的重要职责,承担着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培养本阶级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学校环境区别于家庭环境的重要特点之一。第三,潜隐性〔渗透性〕学校环境对学生影响的渗透性特征,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注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种因素,以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气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开展。第四,导向性学校本身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向教育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机构。可以防止和减少学生成长中的盲目性和曲折性,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方向开展。社会组织环境对成员思想品德开展的影响第一,社会组织效益一个社会组织如果各方面的效益都比较好,那么它在社会上就会获得较高的地位和声望。在这样的组织里工作的职工也会因为自己的劳动价值得到较好的表达而心情舒畅,积极进取。第二,社会组织管理方式不同的组织管理方式对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不同的影响。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第三,社会组织风气组织风气是一个组织的成员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表达在组织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群体精神状态。一种文明和谐的组织风气可以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推进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如果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和谐,组织成员就会心情舒畅,工作有劲头,进而对社会和人生持乐观态度。可见,正确处理组织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成员健康成长、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五,组织领导的形象领导形象不仅可以通过影响组织风气对组织成员产生影响,而且它本身也直接影响职工的情绪。四、社区环境的影响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并且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绝大多数人都在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社区环境对社区的成员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开展有很大的影响。社区环境的影响因素第一,社区生活秩序和经济开展程度社区治安状况好,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就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二,社区风气社区风气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活习惯的形成。爱好、习惯、要求、行为等。第三,道德标准、习俗和社会舆论长期形成并带有社区特点的道德标准对社区成员思想品德的形成、开展影响很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人格的形成。第四,人际交往社区的行为标准和风俗习惯以及社区风气,以信息传递和情绪感染的方式自觉不自觉地输送给每个社区的成员,从而使人们的行为相互协调一致。五、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所谓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当儿童升入中学后,同辈群体的影响便日渐增强,也日益重要。从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同辈群体的影响最为普遍深入同辈群体影响的特点:

第一,自由性在同辈群体中,人们更容易按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由的选择交往对象,成员之间的交流较为自由,不受束缚。第二,渗透性〔互感性〕同辈群体对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成员间的互动无意中进行的,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第三,独特性不一定非得是主流价值观。同辈群体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对其成员会产生相当大的无形压力,导致同辈群体成员之间发生认同。上述特点决定同辈群体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开展的过程中起着其他环境起不到的作用。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人的自主性特点决定了人可以积极能动地作用于环境,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活动改变社会环境,创造新的社会环境,优化社会环境。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水平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开展的积极影响:一是良好的环境具有导向和标准作用;二是良好的环境具有感染作用;三是良好的环境具有强化作用第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社会良性运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有序状态,社会风气良好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可见,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虽然不能决定,但却可以促进和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促进因素,以充分发挥其对教育对象的感染熏陶作用。㈠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1.优化经济环境首先,要加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开展生产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其次,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再次,要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那么,在全社会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要发挥宣传、煽动、协调作用。2.优化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对人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最直接、最突出。优化政治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选举、决策、管理、监督;表达主人翁地位二是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三是推进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公正、廉洁、高效、协调、标准、透明四是加强反腐倡廉和党政干部道德建设;落实到党风、政风、民风五是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和开展。处理好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优化文化环境首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其次,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开展;再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加强群体亚文化环境建设;直接影响。企业、社区、校园、军营最后,要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扫黄、提质4.优化群众传播环境群众传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挥着强化或削弱的作用。如何优化?一是要加强建设和管理,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坚强阵地。党和政府要有效的控制电视、播送、电影等群众传播媒体,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和教育。发射源、过滤网二是要加强对舆论的评析和监督。说明立场、引导理性观察和对待社会问题和事件三是净化网络环境。法规、道德、技术手段四是加强媒体自律。把好源头关、做好教育者角色、党和人民“喉舌”角色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从家长的角度看:一是要提高父母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责任感;二是父母要重视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要倡导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要求宽严适度,培养自立、自主、自强意识。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一方面,要加大投入,美化校园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学校建筑、文化设施、自然景观原那么:实用性、艺术性、思想性标准:整洁、美观、舒适另一方面,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一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吸引力、感染力、创造力、凝聚力二是树立全员育人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气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效劳育人三是加强班风、校风建设;四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报告会、竞赛、实践活动等3.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组织环境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民主、公平、具有凝聚力的工作环境。具体如下:组织管理上实行员工参与决策、监督;利益分配和职位晋升上公开、公平和公正;工会、共青团充分开展活动,凝聚人心。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区环境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建设,使其成为社区开展的核心,成为优化社区的根本力量;二是坚持以文明家庭和文明居民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立活动;三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那么从居民的需要出发,多办实事、好事,增强向心力;四是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升居民文明素质。5.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辈环境首先,重视并积极引导青少年同辈群体,创造条件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情感、特长、交友等。其次,加强对同辈群体的分类指导。健康的、中间的、破坏性的再次,加强对同辈群体核心人物的教育引导;最后,家庭、学校、社会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同辈群体的健康开展。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开展

的过程及规律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㈠思想品德的含义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㈡思想品德结构1.含义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2.组成思想品德的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具有稳定倾向的多维立体结构。

㈢思想品德结构的三维系统1.心理子系统⑴内容: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⑵地位: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根底首先,心理因素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或起点;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从知、情、意、信、行这几个心理过程的根本要素的运动变化开始的。其次,心理因素是思想品德形成开展的动力;在需要引发动机的过程中,知情意信等心理因素会影响需要开展的方向和强度,左右动机的性质。再次,人的心理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人的兴趣、性格、气质、态度等心理因素都程度不同的影响着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开展,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2.思想子系统⑴内容: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⑵地位:重要地位第一,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思想观念制约着心理,决定心理的方向和内容;思想支配着行为;是连接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纽带。第二,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思想受制于社会关系,思想是社会性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关系,思想所蕴含的理性观念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第三,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品德的性质和方向。思想的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从总体上决定个人思想品德的性质、面貌和开展方向。3.行为⑴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客观内容。是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⑵地位处于相对独立的重要位置第一,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在标志;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思想品德最终落实到行为习惯上第三,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小结: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各个子系统都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但更多的那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构成思想品德的全貌。人的思想品德一般是按照心理-思想-行为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逐步开展的的。尽管也有逆序式和跳跃式的情况。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开展过程人的思想品德既不是起因于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客观外界因素在个体身上的消极反映,而是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思想品德的形成开展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2.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⑴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开展过程的根本问题,是人的思想品德认识如何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的问题。⑵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人们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开展的过程。①知即使思想品德认识,它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关系的理论、原那么、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品德认识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原那么、标准转化为社会成员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的根底和前提。②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它是人们在现实的思想道德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态度。思想品德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品德情感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开展起着催化和强化作用。③意即思想品德意志,是人们在实践理想、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毅力。坚强的意志会促进一定的品德行为反复出现并持之以恒,进而形成行为习惯。坚毅果敢的意志,是人们能否到达一定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④信即思想品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某种思想道德原那么和标准的真诚信仰。信念是深刻的认识、强烈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的有机统一。信念比起前三者,具有综合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个体的思想品德中居于主导地位。是驱动和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⑤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它是人们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思想道德义务的实际行动。行为不仅指人的个别行为,更主要的是指行为习惯。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是衡量一个人思想觉悟上下、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小结:在思想品德形成开展的过程中,知、情、意、信、行这五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认识是前提,情感和意志是必要条件,信念是核心,行为是表达。总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开展的内在转化过程,就是人们自身知情意信行诸因素辩证开展,从不平衡到平衡,又到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思想品德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总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开展的过程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是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开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开展的规律内容是什么?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根底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开展和变化的。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

特征和环节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开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念的三方面理解: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看做是由教育活动或单独或先后衔接或横向照应所构成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目的性明确的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开展的。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教育者的组织、引导、教育与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践行相结合,使之成为内在的统一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比较:区别: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教育活动和品德开展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只是品德形成的一个影响因素。联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外因和方向保证,后者是前者的表达和检验。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根本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1.教育者,即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教育者是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标准的传授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即教育客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依托者,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表达者。自我教育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3.教育介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标准以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是联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三个要素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依赖,整个教育过程就是不断解决这几个要素之间矛盾的无限循环过程。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本书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制定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㈠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开展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到达这一目标,遵循一定的原那么和程序,制定出各种行动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2.地位制订方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阶段,对整个教育活动的成效有决定性的影响。3.具体步骤〔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目的是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和潜在的某一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就是要发现问题,因而发现问题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第一步。制定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必须满足下述四个要求:一是“广”教育者所获取是信息不应是零散的残缺的,而应围绕特定的目标或问题,相对的“全”;二是“准”制定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反映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三是“精”为制订方案所获取信息必须具有针对性,必须是有序的、有系统的、高质量的信息。四是“快”为制订方案所获取的信息必须是及时有效的。〔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定目标是制订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关键环节。确定目标的具体要求:第一,目标必须有针对性;问题、要害、时机第二,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可划分更具体、有时间和条件约束第三,目标必须具有可能性;第四,目标必须分清主次缓急。〔3〕拟订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构思轮廓。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方案。6H第二步,设计细部。在提出各种可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后,要经过初步比照与筛选,淘汰一些优越性不大的方案,对余下的方案精心设计,确定方案细节,估计方案的实施结果。冷静、求实〔4〕优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拟订出各种备选方案后,接着就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即对它们进行比较、权衡和论证,然后决定对它们的取舍。要按照以下标准:第一,价值标准;第二,总体最优标准;综合评分法、目标排队法、逐步淘汰法、层次分析法第三,最优损益平均值标准。㈡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实施1.准备活动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制定一个方案的实施方案。其次,在进行实施的组织准备工作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预先对方案潜在问题进行分析。2.地位实施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把方案付诸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的教育影响,并促使受教育者在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影响。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根本任务是要完成思想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具体步骤:〔1〕传导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