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化设计编码规范》_第1页
《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化设计编码规范》_第2页
《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化设计编码规范》_第3页
《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化设计编码规范》_第4页
《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化设计编码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240

K45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202X

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化设计

编码规范

Codespecificationfordigitaldesignofsubstationsecondarysystem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CECxxxx-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制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起草人: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I

T/CECxxxx-202X

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化设计编码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变电站数字化设计中二次系统逻辑建模的间隔编码、设备编码、回路编码以及线缆编

码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工程的数字化设计,35kV以下电压等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L/Txxx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分类与编码

DL/Txxx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第1部分:变电站(换流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理模型physicalmodel

描述工程建(构)筑物、设备、材料及其他设置等物理对象,并赋予了属性的模型。

[来源:DL/TXXXX,2.0.6]建模规范

3.2

逻辑模型logicalmodel

描述物理对象或逻辑符号之间关联关系、功能关系、层级关系的模型。

[来源:DL/TXXXX,2.0.7]建模规范

3.3

虚拟间隔virtualbay

为无法归集到单一一次设备间隔的智能电子设备虚拟创建的系统或间隔,如时钟同步系统。

4总则

4.1针对变电站数字化设计中开展二次系统逻辑建模技术的工程,统一间隔编码、设备编码、回路编

码以及线缆编码,实现电气二次专业数字化设计的标准化。

4.2编码结构应简明清晰,并具备可读性和唯一性。

4.3本文件仅规定了二次系统逻辑模型编码,二次系统三维物理模型编码应满足DL/TXXX《输变电

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分类与编码》相关要求。

3

T/CECxxxx-202X

5间隔编码规则

5.1间隔编码包括一次设备间隔编码和虚拟间隔编码。

5.2一次设备间隔编码由起始码、二次系统标识码、电压等级编码和间隔名称编码四部分构成,如图1

所示。

=K

间隔名称编码

电压等级编码

二次系统标识码

起始码

图1一次设备间隔编码结构示意图

5.3电压等级和间隔名称编码规则应按表1取用,一次设备间隔编码如附录A表A.1所示。

表1电压等级和间隔名称编码规则

电压等级编码间隔名称编码

字符说明字符说明字符说明

A>750kV系统L线路

主变压器:

B>420kV系统X断路器高压侧最后一位约定为1;

中压侧最后一位约定为2;

C>380kV且≤420kV系统B母线低压侧最后一位约定为3;

本体最后一位约定为4;

D≥220kV且<380kV系统T变压器3/2接线:

列入断路器间隔中,

E≥110kV且<220kV系统R电抗器靠近1母边断路器最后一位约

定为1;

F≥60kV且<110kV系统C电容器00~99靠近2母边断路器最后一位约

定为3;

中断路器最后一位约定为2.

G≥45kV且<60kV系统Z站用变

母联、分段:

列入断路器间隔中,根据连接

静止无功补

H≥30kV且<45kV系统S母线通过数字表示,如X12

偿装置(SVG)表示1M/2M母联间隔。

旁路:

J≥20kV且<30kV系统G接地变列入线路间隔中,第一位数字

规定为9。

K≥10kV且<20kV系统E消弧线圈

4

T/CECxxxx-202X

L≥6kV且<10kV系统

M≥1kV且<6kV系统

N<1kV系统

5.4虚拟间隔编码由起始码、虚拟间隔名称编码和虚拟间隔编号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

虚拟间隔编号

虚拟间隔名称

起始码

图2虚拟间隔编码结构示意图

5.5虚拟间隔编码规则应按表2取用。

表2虚拟间隔编码规则

序号间隔中文名称字符

1一体化监控系统ISC

2时钟同步系统TSS

3公用测控系统CMC

4二次安防系统SSM

5一次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系统POM

二次设备在线状态监测与诊

6SMD

断系统

7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ACS

8火灾报警系统FAS

9交直流一体化电源IPS

10安全自动装置SAE

11故障录波系统FRS

12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RFI

13故障测距系统FLS

14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系统NRA

15电能质量监测系统PQM

16同步向量测量装置PMU

17调度数据网设备DDN

18电能量采集系统PEA

5

T/CECxxxx-202X

19通信设备CME

20集中光纤配线柜FOW

5.6虚拟间隔编号规则应按表3取用。虚拟间隔编码示例如附录A表A.2所示。

表3虚拟间隔编号规则

序号屏柜安装位置字符

1主控室00

2主控楼二次设备室/计算机室01

3通信机房TX

4消防控制室XK

5蓄电池室B1/B2

6交流屏室A1/A2

7直流屏室D1/D2

81000kV第一继电器室/第二继电器室X1/X2

9750kV第一继电器室/第二继电器室71/72

10500kV第一继电器室/第二继电器室51/52

11330kV第一继电器室/第二继电器室31/32

12220kV第一继电器室/第二继电器室(预制舱)21/22

13110kV/66kV第一继电器室/第二继电器室(预制舱)11/12

14主变第一继电器室/第二继电器室T1/T2

15配电装置室S1~S9

16户外配电装置区U1~U9

6设备编码规则

6.1设备编码包括屏柜(箱体)编码和屏柜(箱体)内设备(含装置、空开、压板及端子排等附件)

编码。

6.2屏柜(箱体)编码由间隔编码和屏柜(箱体)功能编码构成,采用“+”分隔。间隔编码参见第5

章节。屏柜(箱体)编码结构示意如图3所示。

=+

屏柜(箱体)功能编码

间隔编码

图3屏柜(箱体)编码结构示意图

6.3屏柜(箱体)功能编码一般不超过4个字符,屏柜(箱体)编码规则按表4、表5取用。

表4屏柜(箱体)功能编码规则

类型功能说明字符

保护屏R

屏柜

测控屏S

6

T/CECxxxx-202X

保护测控屏RS

智能控制柜LCP

汇控柜(总端子箱)MK

端子箱UT

动力箱PD

箱体断路器机构箱BD

隔离开关机构箱GD

TA接线盒TI

TV接线盒TU

其他一次设备机构箱V

表5虚拟间隔屏柜(箱体)功能编码规则

间隔类字字

说明说明

型符符

D数据通信网关机

A服务器

M监控主机

E操作员/工程师站

ISC一体化监控系统

P计划管理终端

C规约转换器

W远动工作站

S交换机

TSS时钟同步系统T时间同步装置

CMC公用测控系统S公用测控装置

SSM二次安防系统S二次安防系统

A避雷器在线监测

GGIS局放在线监测

POM一次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系统

T主变在线监测

虚拟间

SSF6密度在线监测

T光纤测温系统

SMD二次设备在线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

R继电保护在线监测系统

S安防系统

F消防系统

ACS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

V视频监控系统

E环境监测系统

Z直流电源

IPS交直流一体化电源

F交流电源

R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S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SAE安全自动装置H过负荷联切装置

L低周减载装置

V电压无功控制装置

FRS故障录波系统F故障录波管理单元

7

T/CECxxxx-202X

RFI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R保信子站

FLS故障测距系统F故障测距装置

NRA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系统N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

PQM电能质量监测系统P电能电压质量监测终端

PMU同步相量测量系统P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DDN调度数据网设备S调度数据网设备

P电能采集装置

PEA电能量采集系统

M电度表

CME通信设备P通信设备

FOW光纤配线柜F光纤配线柜

6.4屏柜(箱体)编码如附录B表B.1、表B.2、表B.3所示。

6.5屏柜(箱体)内设备(含装置、空开、压板及端子排等附件)编码和屏柜(箱体)编码之间采用

“-”分隔,如图4所示。

=+-

屏柜(箱体)内设备编码

屏柜(箱体)功能编码屏柜(箱

体)编码

间隔编码

图4屏柜(箱体)内设备编码结构示意图

6.6屏柜(箱体)内设备编码和端子代号结构示意图如附录B图B.1所示。屏柜(箱体)内设备标识、

装置标识、端子排标识以及压板标识如附录B表B.4、表B.5、表B.6、表B.7所示。

7回路编码规则

7.1回路编码由数字、英文字母和特殊字符组成,在同一根电缆中,回路编码具有唯一性。

7.2交流电流、电压回路应增加前缀A/B/C/L/N,以区分相序。

7.3需要分相区别的控制、开入回路,宜增加后缀A/B/C。

7.4直流回路编码如附录C表C.1、表C.2、表C.3所示。

7.5交流回路编码如附录C表C.4、表C.5所示。

8线缆编码规则

8.1线缆编码构成

8.1.1线缆编码宜由间隔编码、屏柜(箱体)功能编码(可选)、线缆类型编码、线缆功能编码四部分

构成,如图5所示。

8

T/CECxxxx-202X

=+-

线缆功能编码

线缆类型编号

屏柜(箱体)功能编码(可选)

间隔编码

图5线缆编码结构示意图

8.1.2间隔编码规则参见第6章节,屏柜(箱体)功能编码规则参见第7章节。

8.1.3当线缆编码包含屏柜(箱体)功能编码时,屏柜(箱体)编码宜选取区分回路主要功能端设备。

8.1.4交、直流柜至每个间隔的电缆宜采用馈线空开编号作为电缆编号,交流电缆后缀加J,直流电缆

后缀加Z,数字为2~4位。

8.1.5线缆编码如附录D所示。

8.2线缆代码类型

线缆类型及代码按表1取用,线缆代码采用对应线缆类型的中文拼音首字母,其中电缆类型编码可

缺省。

表1线缆代码类型

线缆类型类型代码

电缆DL或缺省

光缆GL

尾缆WL

尾纤WX

跳缆TL

跳纤TX

双绞线SJ

电以太网线DW

其他QT

8.3功能编码原则

8.3.1功能编号应由3~4位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按一定规则进行编号。

8.3.2第一位采用数字编号,用以区分线缆的不同路径走向,二次设备室至配电装置区线缆、二次设备

室联系线缆、配电装置区联系线缆分别对应着不同编号值。

8.3.3第二位到第三位采用数字编号,用以区分线缆的回路类型。

9.3.4第四位采用英文字母编号,用以区分线缆对应的保护A或B套、A或B网以及同一起始端线缆

的流水号,对于单套、单网配置或单根的情况可缺省此位编号。

9

T/CECxxxx-202X

8.3.5功能编号规则按表2、表3取用。

表2电缆功能编号

编号第1位第2~3位第4位

功能

二次设备室至配电装置区电缆1

二次设备室联系电缆2

配电装置区联系电缆3

电流01~09

电压10~19

控制20~29

信号30~39

交流电源40~49

直流电源50~59

时钟同步60~69

其它70~79

同一起始端电缆相同功能流水号1~9

分相设备电缆相同功能流水号a~c

第一套保护电缆A

第二套保护电缆B

表3光缆及其它线缆功能编号

编号第1位第2~3位第4位

功能

二次设备室至配电装置区电缆1

二次设备室联系电缆2

配电装置区联系电缆3

过程层组网01~09

过程层直采直跳10~19

过程层直采直跳和组网共用20~29

站控层组网30~39

保护通道41/42

远动通道51/52

光纤对时60~69

其它70~79

同一起始端线缆相同功能流水号1~9

第一套保护、A网线缆A

第二套保护、B网线缆B

10

T/CECxxxx-202X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间隔编码示例

A.1一次设备间隔编码

一次设备间隔编码示例如表A.1所示。

表A.1一次设备间隔编码示例

起始码标识码电压等级编码间隔名称编码示例备注

BB01=KBB013/2接线,500kVI母

BB02=KBB023/2接线,500kVII母

3/2接线,第一个数字1代表第一串,第二

BX11=KBX11

个数字1代表靠近Ⅰ母断路器

3/2接线,第一个数字1代表第一串,第二

BX12=KBX12

个数字2代表中间断路器

3/2接线,第一个数字1代表第一串,第二

BX13=KBX13

个数字3代表靠近Ⅱ母断路器

………以此类推

BL01=KBL01500kV出线1间隔

BR01=KBR01500kV#1高抗

………以此类推

DB01=KDB01双母线双分段接线,220kVⅠ母

DB02=KDB02双母线双分段接线,220kVⅡ母

………以此类推

=KDX12=KDX12双母线双分段接线,220kVI母/Ⅱ母母联

DX13=KDX13双母线双分段接线,220kVI母/Ⅲ母分段

DL01=KDL01220kV出线1间隔

DL02=KDL02220kV出线2间隔

………以此类推

500kV1号主变,第一个数字1代表1号主

BT11=KBT11

变,第二个数字1代表高压侧

500kV1号主变,第一个数字1代表1号主

BT12=KBT12

变,第二个数字2代表中压侧

500kV1号主变,第一个数字1代表1号主

BT13=KBT13

变,第二个数字3代表低压侧

500kV1号主变,第一个数字1代表1号主

BT14=KBT14

变,第二个数字4代表本体

………以此类推

HB01=KHB0135kVⅠ母

HS01=KHS0135kV#1SVG

11

T/CECxxxx-202X

HC01=KHC0135kV#1电容器

………以此类推

A.2虚拟间隔编码

虚拟间隔编码示例如表A.2所示。

表A.2500kV站虚拟间隔二次屏柜编码示例

公用二次系统设备名称布置位置编号说明

一体化电源监测柜=IPS00+S01

=IPSB1+Z01

蓄电池组

=IPSB2+Z01

直流充电柜=IPS00+Z01~Z03

三充

直流联络柜=IPS00+Z04

=IPS00+Z11

主控楼

=IPS00+Z21

=IPST1+Z11~Z14

主变继电器室1

=IPST1+Z21~Z24

=IPST2+Z11~Z14

主变继电器室2

=IPST2+Z21~Z24

=IPS51+Z11~Z14

51继电器室

直流分柜=IPS51+Z21~Z24

=IPS52+Z11~Z14

52继电器室

交直流电源系统=IPS52+Z21~Z24

=IPS21+Z11~Z14

21继电器室

=IPS21+Z21~Z24

=IPS22+Z11~Z14

22继电器室

=IPS22+Z21~Z24

=IPSTX+Z11

通信机房

=IPSTX+Z21

集中布置=IPS00+F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