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2.7.2斯大林模式_第1页
一轮复习:2.7.2斯大林模式_第2页
一轮复习:2.7.2斯大林模式_第3页
一轮复习:2.7.2斯大林模式_第4页
一轮复习:2.7.2斯大林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轮复习1一、根底梳理2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公布5、表现: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思想文化方面:国家指令性方案、排斥市场调节高度集权制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6、特点:1、定义: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过程: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7、作用:积极〔略〕;消极〔略〕3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⑴国际形势: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⑵经济形势: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⑶政治形势:苏联成立;斯大林稳固领导地位⑷历史传统与社会环境:革命前存在大量农奴制剩余;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⑸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4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过程⑴1925年提出工业化方针,⑵1927年——1937年,农业集体化⑶1928年,新经济政策终止。⑷1928年起实行五年方案。⑸1936年新宪法的公布。5①1937年二五方案提前完成,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②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77.4%③1937年,已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斯大林工业化之路原因①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②1925年,苏联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③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建设,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方针: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工业化方针特点:高速优先开展重工业成就弊端:存在着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农业全盘集体化背景①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农业是一种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②由于工业化的开展,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开展的需要影响①积极影响: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②消极影响: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开展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过程:1929年-1937年6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效劳。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效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公布1936年宪法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开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选项是A表达了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B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开展工业的政策C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表达出开展经济要协调开展BC7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C、C8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有学者认为,苏联创造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性【解析】C9二、能力提升探究1、斯大林抛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而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为什么?怎么走?10材料一:……这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和我国的建设将在我国经济体系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和冲突中开展起来。……使我国经济不是作为世界资本主义的辅助企业开展起来,而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开展起来,这种独立的经济单位主要是依靠国内市场,依靠我国工业和我国农民经济的结合。——《斯大林全集》第七卷材料二: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开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关于苏联工业化的讲话11材料三: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2010年江苏卷节选〕提示: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12Q1、为什么会造成“矛盾和冲突”?苏联的成立和稳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中……Q2、“独立的经济单位”指什么?指开创了社会主义方案经济体制,即指后来的斯大林模式Q3、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紧迫任务是什么?紧迫任务:优先开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实施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物质根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的经济单位”是如何实现的?如何实现:以工业化为中心;以农业集体化经济保障;以高度集权为政治保障。13探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及经验教训。14材料四:〔苏联的〕五年方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疑心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Q4:结合教材,指出材料四中“苏联的五年方案为何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苏联反而取得了工业化的巨大成就。15材料五: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开工了。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方案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拖拉机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比照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Q5、根据材料五分析苏联工业化成就取得的原因。方案经济的有效运作;苏联有效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机;苏联引进西方的技术和人才;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Q6、联系材料五,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的“模仿”?斯大林模式的方案经济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干预提供了借鉴。16材料四:〔苏联的〕五年方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疑心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五: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开工了。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方案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拖拉机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比照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材料六:1933年,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福斯特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美共有史以来的最高选票。……德国共产党主席台尔曼在1932年的德国总统选举中排名第三。阅读材料四至材料六,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17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1.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稳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国力的增强,为二战中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根底。2.给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不仅是理想,而且可以成为现实。3.给资本主义国家应付经济危机提供了新思路。斯大林模式根本上适合苏联国情,而且取得了伟大成就,建成了社会主义,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不失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之一。18阅读材料七至材料九,归纳斯大林模式的消极作用〔弊端〕。材料七: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效劳行业。类似的“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话。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沉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无视民生的根本设施建设,违背人文主义精神19材料八: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在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响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注重工业投资,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20材料九:僵硬的方案经济害苦了国家,也耗尽了体制的活力。……〔企业〕利润有无,与生产和销售企业无关,与职工工资不挂钩。——2006年12月25日《参考消息》从长远来看,阻断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开展之路。2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消极作用经济上,指令性方案经济体制下管理过死,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注重工业投资,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经济总体效益差,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开展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崇拜,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文化上,管理模式单一化、公式化,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开展没有根据生产力开展水平和世界经济开展的变化趋势作出政策调整,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开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2(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开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开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开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开展。(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方案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开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开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3三、比较和联系24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体化、农业税很重高度集中的国家方案模式,直接管理工资制〔平均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工程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调拨、方案供给25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管理方法、手段特点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工程高度集中,行政管理。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指令方案单一的公有制。新经济政策26〔2008江苏单科〕: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