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危害与预防培训_第1页
常见职业危害与预防培训_第2页
常见职业危害与预防培训_第3页
常见职业危害与预防培训_第4页
常见职业危害与预防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职业危害与预防目录职业健康形势、任务、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暂行规定常见职业危害与预防2024/4/162职业健康形势、任务、要求形势总体平稳、有所好转、依然严重每年新发尘肺病超过1万例。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农民工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我国职业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仍是世界上比较突出的国家之一。2024/4/1642024/4/165任务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2024/4/166要求

在新的安全生产方针指引下,在新的安全管理体制中,以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主要方法,以落实各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为主要内容,依法做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2024/4/167新的安全生产方针新的安全管理体制2024/4/168政府统一领导规划、部署、监察、监督安全生产部门依法监管依法和标准化规范统一监察、监督、指导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全面负责运用系统工程,进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群众参与监督增强工会的监督作用;努力提高员工的监督能力;创新多种监督模式社会广泛支持发挥中介组织的教练员作用;利用外商带来的成功经验;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等2024/4/169对职业健康管理最新的认识

handinhand01@21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危险研究预防控制预警预测灾害保险内外报告应急救援调查处理统计分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GB28001)PDCA循环,持续不断改善PDCA(戴明环),就是在方针的指导下,在体制的环境中,螺旋上升地循环进行“计划、实施和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活动。2024/4/1610安全标准化安全标准化规范是政府监督、服务、指导的依据安全标准化规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依据安全标准化规范是社会监督的依据安全标准化规范是中介服务(评价、认证、咨询、检测)的依据2024/4/1611《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3号令,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对煤矿以外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以及安监局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作出具体规定。职业危害——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2024/4/1613《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五章五十六条:第一章总则,七条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三十条第三章监督管理,八条第四章罚则,八条第五章附则,三条2024/4/1614《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制定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24/4/1615《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界定安监局的职责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2024/4/1616《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主体精神安监部门是执法主体企业新设两项义务由企业担当防治责任2024/4/1617《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企业应做好六方面工作将职业危害及后果如实告知职工对职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建立企业内部的监督队伍对职工进行必要的体检、为职工建立健康档案给有职业危害的岗位职工配备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对危险岗位的工艺设备及时更新改造,严格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024/4/1618《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企业新设义务将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设施“三同时”相关文件报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将职业危害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向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企业检测和评价的频次具体为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2024/4/1619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危害机理及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类别

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三个方面。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亦称职业危害因素。2024/4/1621职业危害因素类别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类如下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2024/4/1622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向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等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2024/4/1623职业危害因素类别生产环境设施不良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建筑设施不符合设计卫生标准要求。如厂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建筑物容积和建筑物结构构件与生产性质不相适应等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安全卫生技术设施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其它方面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防护器具有缺陷。

2024/4/1624危害机理及识别职业性损伤外伤职业病职业特征与工作有关的疾病2024/4/1625危害机理及识别法定职业病概念及名单

概念——凡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人体特异性疾病,均称为职业病

名单——共十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

2024/4/1626危害机理及识别生产性粉尘及尘肺预防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劳动过程中,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2024/4/1627危害机理及识别生产性粉尘分类

生产性粉尘分为无机粉尘(矿物、金属和人工无机粉尘)和有机粉尘(动物性、植物性和人工有机粉尘)。2024/4/1628危害机理及识别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尘肺可分为下列五类:(1)

矽肺由含较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如石英)引起的尘肺。(2)硅酸盐肺(3)碳尘肺(4)混合性尘肺(5)金属尘肺2024/4/16292024/4/1630镉肺硅肺煤炭肺危害机理及识别2.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

(1)支气管哮喘

(2)棉尘症

(3)职业性过敏性肺炎

(4)漫性非特异性阻塞性肺病

(5)混合尘肺2024/4/1631危害机理及识别3.粉尘致癌4.粉尘的中毒作用5.粉尘的局部作用

2024/4/1632危害机理及识别尘肺的预防

八字经验,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革”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水”即湿式作业“密”即密闭尘源“风”即排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管”即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教”是宣传教育“查”是及时检查(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

2024/4/1633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概念与来源概念——在工业生产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2024/4/16342024/4/1635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来源——1.气体

2.蒸气

3.雾

4.烟为飘浮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0.1微米的固体微粒。

5.粉尘是指直径大于0.1微米的且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2024/4/1636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吸入食道食入皮肤吸收眼睛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由于生产性毒物多呈气体、蒸气、烟尘、雾、粉尘的形态,因此,都可经呼吸道进入机体。

2.皮肤也是较常见的进入途径。

3.消化道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机体的机会较少,多因不遵守操作规程和不良卫生习惯所致

4.眼睛2024/4/1637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生产性毒物对健康的危害

1.职业中毒

由生产性毒物引起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2.致突变、致崎、致癌作用(“三致”作用)

3.其他作用

2024/4/1638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常见职业中毒铅中毒

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引起中毒。铅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汞中毒锰中毒2024/4/1639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苯中毒

苯在工农业生产上使用相当广泛,为常见的生产性毒物之一。在下列生产中经常要接触到苯:

1.苯的生产苯及其它同系物甲苯、二甲苯主要由煤焦油分馏及裂解石油中生产出来,也可以人工合成。

2.用作原料苯除作为燃料外,还可用于生产酚、硝基苯与氨基苯、香料、药物、农药、聚苯乙稀塑料、丁苯橡胶、合成纤维与合成洗涤剂等。2024/4/1640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3.用作溶剂和稀释剂如医药工业中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橡胶加工工业用作粘合剂的溶剂。喷漆所用的稀释剂香蕉水、天那水,也常含有苯。也会中毒。

2024/4/1641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汽油中毒

生产环境中汽油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虽也可以吸收,但量极微。汽油对人的毒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2024/4/1642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刺激性气体中毒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共同点是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的毒作用特点是使氧在体内的输送或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组织缺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在生产条件下,主要以粉尘或蒸气的形态存在于空气中,既可经过呼吸道进入机体,亦可经完整皮肤吸收。2024/4/1643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又名高聚物或聚合物,范围甚广,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产品以及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2024/4/1644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职业中毒预防消除毒物降低毒物浓度做好个人防护增强体质安全卫生管理环境监测与健康监护2024/4/1645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高温

工农业生产中,常可遇到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气温(35º-38º以上)伴有强辐射热(1.5-10卡/厘米2·分以上),或高气温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超过80%)。在这种条件下从事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2024/4/1646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危害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防暑降温措施

2024/4/1647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生产性噪声概念——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声音对健康的危害

(1)

听觉系统

(2)

神经系统

(3)

心血管系统

(4)

消化系统2024/4/1648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1.满足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85dB(A)现有企业暂时达不到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A)另有规定接触不足8小时的工作,噪声标准可相应放宽,即接触时间减半容许放宽3dB(A),但无论时间多短噪声强度最大不得超过115dB(A)。

2024/4/1649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3.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

4.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

5.个体防护

6.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

7.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2024/4/1650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振动高频(属非电离辐射)

1.高频电磁场对健康的危害

(1)

神经系统在对接触中、短波作业者进行调查和体检时,神经衰弱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心悸等。2024/4/1651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2)

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律不齐,血压偏低或二侧血压不对称。

3.高频辐射预防措施

(1)

屏蔽措施

(2)

远距离操作

(3)

屏蔽装置接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屏蔽的效果

(4)

卫生保健措施

(5)

安全技术教育

2024/4/1652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微波是指无线电波中频率在300-300000兆赫(MHz)所对应的波长在1米-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我国的《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规定:微波设备出厂前,生产部门必须进行漏能鉴定。距设备外壳5厘米处,漏能不得超过1毫瓦/厘米2

7.6.6红外线

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中红光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