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范例模板_第1页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范例模板_第2页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范例模板_第3页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范例模板_第4页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范例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范例模板》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案例分析[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过程与方法是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与机制,教学实践中问题最大的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本文就是建立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基础上,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作了探索,并总结出能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效达成、并促动三维目标整体落实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若干方法和策略,以实现真正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关键词]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之间,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又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活动与过程是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与机制。三维目标中最突出的着力点是“过程与方法”。教学实践中问题最大的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因为这是动态的因素,最不容易控制,也最需要讲教育艺术。因此,关注“过程与方法”,必然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但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从这个着力点切入,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呢?一、“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制定都渗透着依据三维目标而设计的理念。对“过程与方法目标”也都有明确的表述。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五条就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具体到年段目标,我们也可以举例说明。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的要求课程标准有“过程与方法”的明确要求,但是如何在每一堂课中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换言之,在预设课程目标的时候,我们如何强化过程与方法目标意识?在教案中表述,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课程目标的陈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主体、行为、条件、程度。目标的陈述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除了要遵循一般原则外,还有其独特的要求。“过程与方法”属于体验性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是:参与、寻找、讨论、交流、分享、访问、考察、认可、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槟等。以《林海》为例。我们来比较下面两种表述:A老师的表述:(1)引领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领学生运用自读勾画、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诗文创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学习课文。(3)引领学生全面欣赏林海的岭、林、花之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B老师的表述:(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空洞”。(2)通过自读勾画、独立品味、讨论汇报、诗文创作、想象体验等方法,欣赏大兴安岭的美。(3)体验、感受林海的的岭、林、花之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并能通过朗读外化出来。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A老师是以教师的身份在表述目标,指向不明。而B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了教师对目标的重新思考和定位的过程。在备课时,教师除了思考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技能,还考虑要让学生怎样学一一过程与方法,以及考虑怎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哪些环节可以渗透价值观的教育一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备课,教师脑中有一个整体意识,清楚每个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课堂也就比较有效。在教案中表述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过程与方法”目标不一定非得以书面形式呈现,只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有所考虑,考虑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到的和在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考虑“教什么”的同时也考虑“怎样教”,由此看来,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预设,必然引起教师对下面三个问题的重视:一是对课程标准的耳熟能详,这是制定具体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关键。二是对教材的潜心研读。豆丁三是对学生实际的全面了解。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的必要条件。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源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掌握了课程目标的陈述技术,这才是刚刚入门。因为,目标的制定仅仅是一个计划,从计划到实施,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容易溜坡的过程。稍有不慎,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后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呢?(一)目中有“人”,取舍有度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备课时,每每教师想到几个好的点子,便如同是自己所生的孩子般,舍不得丢弃。于是,上课的时候,眉毛也要,胡子也要,倒把自己搞得个手忙脚乱。其实这也是常人的通病,都说得到艰难,但舍弃更难。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自然自己想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心血自己的珍爱了,而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哪些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哪些是于他们无益的,这样来取舍,恐怕要客观的多。所以,好的老师,常常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教学永远是应对学生的教学!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必然会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准!什么最重要?只有心中明晰,方向才不会偏离。(二)关注情境,搭建平台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达成,都需要通过“过程”,都需要动用恰当的“方法”,而过程和方法离开了前两者,也就虚幻起来,成了海市蜃楼。这三者在教学活动的“动场”中,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适当的情境。不同的学习情境,学生经历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相同的学习情境,学生之间个体的感受是有差异的。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情境,平时很容易忽视,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像老鼠屎一样坏了整锅粥。像问题情境就属于看不见的情境。范围再扩大一些,比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就往往构成看不见的情境。例如,有的老师总是会把握机会,不失时机地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引领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说出来,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回顾、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好的方式、方法作为经验积累下来,从而有效地来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显然,好的课堂语言能够指明方向、总结提升、激活思维,而这也正是“三维目标”中强调过程、方法之根本原因。(三)选准方法,把握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的是感性的生活;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的是实践体验的生活。而理性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的是理性逻辑的生活。因此,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是否完整,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能在课堂生活中得到全面的整体的生成,就必须关注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建立,也就是重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从这个角度说,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程度。其次,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程度。好的课堂教学,犹如一支抑扬顿挫的乐曲。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学生犹如置身于大海,随着波浪时起时伏。让课堂教学充满节奏感,这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这样,才能担任出色的指挥家。比指挥家还要难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快到何种程度,慢到何种程度,这些都只能依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凡事应有“度”,课堂教学也一样,只有充分把握好速度、坡度、密度、深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四)学会倾听,容忍沉默学会倾听是在教学中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关键。好的教师应当是机敏的倾听者。教师要自始自终地、专心致志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不仅要听出学生发言中的确切含义,还要听出言下之意;不仅要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还要听取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学会倾听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但多实践多进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行为,比如: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让其他的学生回应刚刚讲述的观点;表扬要有新意、有实际内容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容忍沉默是在教学中关注过程与方法的明智之举。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形: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做好准备了,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富有刺激性的问题,然而,接下来却是一段较长时间的沉默,学生在座位上局促不安地不断变换自己的姿势,眼睛里充满不安和困惑。教师以为自己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于是又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把问题重述了一遍。然而,教室里还是鸦雀无声。这时候,你怎么办?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沉默是因为学生需要时间来思考自己将要说什么,于是让学生再度思考并和同伴轻声交流,那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觉到的就是自己的需要得到了关注,因为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显得从容而愉快。宽容沉默,其实是为学生赢得有效思考的良机。(五)心中有“标”,应对生成过去,我们把知识与技能看成是固定的、确定的,造成我们采取的过程与方法也是相对固定的、确定的。但,知识与技能除了确定性的一面,还有不确定的一面。当知识的不确定性被还原的时候,人们就会用一种开放的态度来看待知识。过程与方法就是对所选出来的知识技能的反思与批判。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对现实的反思、认识、体验过程所产生的情绪上的变化。它无法在课堂中单独地传递,一定是孕育在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与方法的不同,所引起的学生的情感变化也不一样。上述因素的复杂性,导致“过程与方法”的生成特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特性,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巧用教育机智,从容应对,在展开过程中,既避免蜻蜓点水,又要避免过激过头,纠缠不清。要把握好这个度,教师心中要有一杆秤,这杆秤就是“课程标准”。三、结论与思考实践证明,通过上述策略,就能通过探究活动、表达活动、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从根本上克服教学中“目中无人”的现象。现在,我们还得回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上来。怎么才能评判“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否与三维目标融合,有机地落实在课堂中呢?换而言之,关注“过程与方法”究竞给课堂带来了哪些改变呢?(一)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由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以往我们听课总有个习惯,找个凳子往教室后面一坐,然后低着头开始听课,记下老师的每一个环节,老师说什么话都听得很清楚,唯独不去注意学生的感受。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老师身上,仿佛听课也成了欣赏老师的表演。现在,我们首先调整了听课的座位,坐在教室两侧靠前的地方,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学生的表情。然后,逐步完善我们的听课标准,更多地融入了更多对学生的关注,更为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兴趣、体验等情感表现,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操作的流程、科学思维的方法等体现过程的因素。(二)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现由重视目标达成转向更为关注师生生命相长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觉得了无生趣,不一定是人生观出了问题,而是,他的教学手段出了问题。机械的、枯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