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基础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篇 病毒学-第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1页
本科院校-基础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篇 病毒学-第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2页
本科院校-基础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篇 病毒学-第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3页
本科院校-基础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篇 病毒学-第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4页
本科院校-基础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篇 病毒学-第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院校-基础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篇病毒学-第十一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单选题A11.关于影响病毒致病作用的因素,哪项是错误的抗生素对病毒无作用。答案:(D)A:病毒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B: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杀伤作用C:病毒引起的免疫性病理损伤D:机体接受抗生素的剂量与种类E: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

单选题A12.IFN-alpha;主要的生物学活性是由人类细胞诱生的干扰素,根据其不同的抗原性分为alpha;、beta;和gamma;三种;每种又根据其氨基酸序列不同分若干亚型。ifn-alpha;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ifn-beta;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两者均属于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强于免疫调节作用。ifn-gamma;由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也称免疫干扰素,属ⅱ型干扰素,其免疫调节作用强于抗病毒作用。答案:(A)A:抗病毒作用B:抗肿瘤作用C:激活巨噬细胞D:活化NK细胞E:活化T细胞

单选题A13.关于干扰素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D)A: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B:抗病毒化学治疗剂C:病毒感染后,由宿主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球蛋白D: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结构基因活化后产生一种糖蛋白E:病毒复制所产生的衣壳抗原

单选题A14.潜伏性病毒感染的特点是在间歇期在显性感染时,可查到病毒的存在,而在潜伏期查不出病毒,但可检出抗体。答案:(E)A:可以分离出病毒B:不能分离出病毒C:不产生抗体D:可以分离出病毒但测不出抗体E:不能分离出病毒但能测出抗体

单选题A15.不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诱生剂是答案:(E)A:病毒B:人工合成双股RNAC:衣原体D:细菌脂多糖E:头孢菌素

单选题A16.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答案:(C)A:吸附B:脱壳C:扩散D:复制E:释放

单选题A17.病毒的致病因素是答案:(E)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

单选题A18.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和被杀伤的机制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不能直接溶解靶细胞和灭活病毒。答案:(B)A: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B: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C:CTL直接杀伤靶细胞D:淋巴因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靶细胞E:ADCC机制杀伤靶细胞

单选题A19.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免疫物质是答案:(B)A:slgAB:IFNC:中和抗体D:IgME:补体结合抗体

单选题A110.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包括杀细胞感染和稳定状态感染两大类。其中稳定状态感染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如: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和细胞整合与细胞转化。继发感染不是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所致。答案:(E)A:杀细胞感染B:细胞融合C:整合感染D:形成包涵体E:继发感染

单选题A111.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答案:(B)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D:乙脑病毒E:甲肝病毒

单选题A112.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免疫球蛋白,其中能作为早期感染指标而具有诊断价值的一种是igm是最早产生的抗体,故检查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答案:(B)A:IgGB:IgMC:IgED:IgAE:IgD

单选题A113.干扰素抗病毒作用主要是答案:(E)A:抑制病毒的释放B:直接灭活病毒C:抑制病毒的脱壳D:限止病毒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E:作用于受染细胞后,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单选题A114.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是答案:(D)A:sIgA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干扰素E:T杀伤细胞

单选题A115.终止细胞内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cd8《sup》+《/sup》ctl受mhci类分子限制,是发挥细胞毒作用的主要细胞。在多数病毒感染中,因ctl可杀伤靶细胞达到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体,从而在抗体的配合下清除病毒,因此被认为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答案:(E)A:中和抗体B:NK细胞C:巨噬细胞D:CD4+Th1细胞E:CD8+CTL

单选题A116.关于病毒感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急性病毒感染电称为病原消灭型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宿主即动员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清除病毒。除死亡病例外,宿主一般能在出现症状后的一段时间内,将病毒清除掉而进入恢复期。答案:(A)A:急性病毒感染后机体一般不能清除病毒B:多数人对多数病毒表现为隐性感染C:持续性病毒感染者长期带病毒D:病毒携带者可成为重要传染源E:隐性感染者机体可获得免疫力

单选题A117.抗病毒免疫对游离病毒起直接作用的是答案:(D)A:NK细胞B:淋巴因子C:干扰素D:中和抗体E:补体结合性抗体

单选题A118.防止病毒血行扩散的最有效免疫物质是igg分子量小,在体液中含量最高,存在时间长,而且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答案:(C)A:SIgAB:IgAC:IgGD:干扰素E:补体

单选题A119.可引起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答案:(A)A:麻疹病毒B:流感病毒C:沙眼衣原体D:风疹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

单选题A120.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中和抗体作用机制主要是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或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中和抗体不能直接灭活病毒。答案:(B)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C:阻止病毒脱壳D:阻止病毒核酸转录E:阻止病毒释放

单选题A12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答案:(D)A:空气传播B:经血传播C:虫媒传播D:粪口传播E:垂直传播

单选题A122.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答案:(E)A:细胞溶解死亡B:细胞融合C:细胞转化D:包涵体形成E:以上均可出现

单选题A123.干扰素的作用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最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答案:(C)A:无宿主细胞种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B:无宿主细胞种特异性,有病毒特异性C:有宿主细胞种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D:有宿主细胞种特异性,有病毒特异性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A124.潜伏感染的特点是答案:(C)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B:症状多为亚急性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E:病毒很快被清除

单选题A125.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于胞浆和(或)核内可形成一种具有诊断意义的物质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有的位于胞质内(痘病毒),有的位于胞核中(疱疹病毒),或两者都有(麻疹病毒)。有嗜酸性的或嗜碱性的,因病毒种类而异,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答案:(C)A:质粒B:中介体C:包涵体D:核糖体E:溶酶体

单选题A126.在病毒的致病机制中,除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外,还有其余选项均属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答案:(A)A: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病理作用B:致细胞病变作用C:细胞转化D:细胞融合E:包涵体形成

单选题A127.下列病毒感染类型中,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是答案:(D)A:急性感染B:慢发感染C:隐伏感染D:整合感染E:慢性感染

单选题A128.下述感染方式是病毒感染所特有的是答案:(D)A:急性感染B:显性感染C:慢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隐性感染

单选题A129.在感染早期,能非特异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因素是非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可针对病毒的进入迅速发生反应,并激活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其中干扰素和nk细胞起主要作用。答案:(C)A:B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Th1细胞E:CTL

单选题A130.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答案:(B)A:潜伏感染B:隐性感染C:慢发病毒感染D:持续性感染E:慢性感染

单选题A131.下列病毒病易发生潜伏感染的是答案:(D)A:乙型脑炎B:乙型肝炎C:流感D:水痘E:脊髓灰质炎

单选题A132.中和抗体对病毒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答案:(D)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诱导干扰素产生C:抑制病毒脱壳D: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单选题A133.病毒垂直传播主要是经垂直传播是指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多种病毒可经垂直传播引起子代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答案:(A)A:胎盘B:蚊子叮咬C:吸入D:皮肤损伤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A134.关于干扰素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答案:(E)A:有广谱抗病毒活性B: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C: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D:可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E:可直接作用于病毒

单选题A135.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答案:(D)A: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B:阻碍病毒进入易感细胞C:干扰病毒吸附D: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A236.一个4岁女孩轻微发热,口咽部疼痛,口腔黏膜、牙龈、咽部、嘴唇,以及手和脚后跟边缘有无数水疱状病变。小泡不含巨细胞或异常细菌。患者一周后自愈。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5岁儿童,在口腔黏膜、手和足出现小泡状病变,未查到巨细胞,支持手-足-口病的诊断。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e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引起,常在1周左右痊愈,仅极少数病例可伴有无菌性脑膜炎和心肌炎。若病变部位存在巨细胞,则提示是疱疹病毒感染。答案:(D)A:单纯疱疹病毒B:麻疹病毒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肠道病毒E71型E:立克次体

单选题A237.15个月的婴儿出现严重水样腹泻及呕吐,病程持续5天,临床粪便标本检查未见致病菌、寄生虫及虫卵。考虑为何种病原体感染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6~24个月龄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体,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00万儿童因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而死亡。答案:(A)A:轮状病毒B:肠道病毒E71型C:埃可病毒D:柯萨奇病毒E:单纯疱疹病毒

单选题A238.成年男性患者,被确诊为HIV感染者,消瘦衰竭经常发生肺感染,造成免疫低下的机制主要是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cd4《sup》+《/sup》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答案:(E)A:神经胶质细胞减少B:树突状细胞减少C:吞噬细胞被破坏D:中和抗体保护作用低E:CD4+T细胞大量被破坏

单选题A239.某院外科医生在给一位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手术时,不慎被手术剪刀割伤手指。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作为应急预防措施,应首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答案:(D)A:注射乙型肝炎疫苗B:注射抗生素C:注射丙种球蛋白D:注射HBIgE:注射alpha;-干扰素

单选题A240.一女性患者因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入院,询问病史发现一月前曾有手术史,术中输血800ml,因此怀疑为输血后肝炎,进行实验室确诊首先应检查的是输血后引起的肝炎多为hcv和hbv等,所以首先选择hcv(本题目中无hbv选项)答案:(B)A:抗-HAVB:抗-HCVC:抗-HDVD:抗-HEVE:抗-CMV

共用选项题41.A:隐性感染B:潜伏感染C:急性感染D:慢性感染E:慢发感染1.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常见感染类型是(C)2.乙型肝炎病毒常见的临床感染类型是(D)3.水症-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类型多为(B)

共用选项题42.A:IgG等循环抗体B:slgAC:IgMD:IgEE:细胞免疫1.可阻止血浆中游离病毒在宿主体内扩散的是(A)2.可阻止病毒由黏膜侵入的是(B)3.病毒感染后体内最早出现的抗体是(C)

共用选项题43.A:流感病毒B:轮状病毒C:麻疹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狂犬病病毒1.可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的是(A)2.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是(B)3.主要经输血或注射感染的是(D)

填空题44.中和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的_______。答案:(吸附)

名词解释题45.垂直传播答案:(垂直传播是指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也可见其他方式,例如产后哺乳和密切接触感染、病毒基因经生殖细胞的遗传等。)

名词解释题46.包涵体答案:(在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光学显微镜可看到的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卵圆形的斑快。包括体内外感染的细胞,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可用于实验室诊断。如狂犬病毒包涵体、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等。)

名词解释题47.中和抗体答案:(中和抗体:是指一类能与病毒结合并使之丧失感染力的抗体。)

名词解释题48.水平传播答案:(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间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名词解释题49.包涵体答案:(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称为包涵体。)

名词解释题50.干扰素答案:(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名词解释题51.垂直传播答案:(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名词解释题52.干扰素答案:(由病毒或其他IFN诱生剂诱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它作用于机体细胞可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名词解释题53.CPE答案:(CPE为细胞病变作用。把病毒接种于培养细胞上,孵育1~3天后,可见到细胞肿胀变圆、聚集、融合、裂解、坏死,并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CPE。)

名词解释题54.病毒中和抗体答案:(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此类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从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

名词解释题55.慢发病毒感染答案:(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以后出现亚急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

名词解释题56.持续性感染答案:(持续性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形式,指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身带病毒,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名词解释题57.潜伏感染答案:(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后又可引起急性发作。)

简答题58.试述干扰素的类型、抗病毒机制、特点及应用。答案:(干扰素的类型:IFN-alpha;(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beta;(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gamma;(由T细胞产生)。抗病毒机制:当干扰素作用于细胞后,促使其第2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生抗病毒蛋白,主要有3种:2rsquo;-5rsquo;合成酶、蛋白激酶、磷酸二酯酶。抗病毒特点: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作用于细胞而非作用于病毒;作用广谱性等。应用: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

简答题59.比较慢性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不同。答案:(慢性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不同:慢性感染是指病毒感染机体经较长的潜伏期后出现症状并维持数月或数年;或急性感染后病毒未被彻底从体内清除,可以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经常向体外排出,临床表现可时好时坏,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十年。慢发病毒感染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之处是,慢发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很长,但一旦出现症状,即呈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

简答题60.比较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不同。答案:(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不同主要是:隐性感染是指病毒感染机体后,由于病毒人侵数量少、毒力低、机体抵抗力强,病毒造成细胞的损伤轻微,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病毒很快被清除。不在体内长期存在。隐性感染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可以防止发生再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类型以隐性感染为主。潜伏感染是指病毒在原发感染后没有被完全清除,而残留少量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但不复制,亦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潜伏感染的病毒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如宿主抵抗力降低),可出现间歇性的急性发作。)

简答题61.什么是干扰素?它有哪些特性,是怎样产生的,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如何?答案:(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它作用于机体细胞可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其抗病毒作用无特异性,但具有种属特异性。IFN的诱生受基因控制。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细胞核内的IFN结构基因处于抑制状态,不产生IFN。这种抑制状态是由基因系统中的调节基因通过产生IFN结构基因抑制蛋白来实现的。它抑制了操纵基因的作用,因而结构基因就处于抑制状态。当IFN诱生剂进入细胞后,即与抑制蛋白相结合而使其失去抑制作用,因而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的功能就被活化,指导IFN的合成。干扰素作用于细胞,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分别从降解mRNA、抑制病毒蛋白质的翻译等方面发挥抗病毒作用。)

简答题62.试简述病毒是如何致病的?答案:(病毒的致病机制可包括两个方面: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和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但在宿主体内,这两个方面的机制很难彻底分开。病毒对组织细胞的直接作用,不同的病毒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损伤。某些病毒感染后引起细胞死亡,为杀细胞性感染,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引起细胞裂解、死亡,例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这些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这种感染情况也可在细胞膜上出现病毒抗原,引起免疫损伤。其他直接损伤的机制还有细胞凋亡、基因整合引起的细胞转化等。免疫病理机制主要有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包括由病毒感染引起的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不同种的病毒引起的免疫病理机制可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的关键是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抗原,由病毒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