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水源涵养林抚育技术规程_第1页
山地水源涵养林抚育技术规程_第2页
山地水源涵养林抚育技术规程_第3页
山地水源涵养林抚育技术规程_第4页
山地水源涵养林抚育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地水源涵养林抚育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山地水源涵养林抚育的原则、定义、内容(封育、抚育、改造、防火与病虫害防治)、调查设计、施工作业与验收、档案建设及管理等基本要求和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山地区域水源涵养林的抚育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范GB/T18337.1-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5163-2018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T1646-200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J127-91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DB51/T2734-2020山地云杉人工林抚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3.1水源涵养林waterconservationforest分布于江河源头集水区、岸线和库区周围的,以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维持或改善水质为主的森林。3.2杂木林miscellaneousforest没有建群种的林分类型,以落叶阔叶、非目的树种为主的混交林,林分稳定性差。3.3目的树种objectivetreespecies适合本地立地条件、能稳定生长,复合经营目标的树种。多为地带性植被,顶级群落建群种。4总则4.1水源涵养林抚育以保持原生植物群落结构、以提升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为主要目的。根据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特征差异,分别采用封育、抚育、改造等措施,不断优化林分结构,合理分配空间,诱导形成复层群落结构,提升群落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5水源涵养林类型划分5.1源头区水源涵养林江河源头集水区域内,以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5.2岸线水源涵养林河流主流、一级和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第一重山脊以内以滞缓径流、阻挡泥沙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5.3库区水源涵养林水库、湖泊周边第一重山脊线内以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5.4饮用水源地保护林城乡居民饮用水引水源区、引水沿线及蓄水区周边第一重山脊以内,以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6封育6.1封育条件饮用水源地保护林和下列地段的水源涵养林应进行封禁养护:a)位于坡度大于35°、且岩石裸露的陡峭山坡上的水源涵养林;b)分水岭山脊的水源涵养林;c)大江大河上游及一级支流集水区域的水源涵养林;d)河流、湖泊和水库第一重山脊线的水源涵养林。6.2封育方法对实施封禁养护的林分,合理设立封育区,勾画封育区红线图设置围栏,阻断外界干扰;设立主要通道、路口检查站(或巡检站),架设封育告知标牌;设置标志,公示封育措施、范围和实践等详情;酌情设置人工巡护,进一步保障不受外界干扰,具体参考GB/T15163-2018相关部分执行。7抚育7.1抚育条件饮用水源地保护林不允许抚育。其他水源涵养林除GB/T18337.1-2001确定的特殊保护地段外,可以适当开展抚育活动。一般源区水源涵养林和库区水源涵养林可以进行轻度抚育。岸线水源涵养林可以根据立地条件进行必要的抚育活动。7.2抚育方法7.2.1调整树种组成适用于杂木林,目的树种组成不足30%,郁闭度>0.8,宜伐除非目的树种,抚育后郁闭度不小于0.6。37.2.2调整林分密度适用密度过大的次生林,郁闭度>0.8,伐弱留强、伐密留稀、伐残留健、去劣留优。适用于针叶人工林,林分树种组成符合要求,密度偏大,宜采用疏伐措施;具体参考DB51/T2734-2020中关于生态公益林的部分执行。7.2.3调整林分质量适用于天然次生林,林分树种组成符合要求,但林木质量差,优质目的树种占比小于30%,宜抚育伐除劣等木,强度不超过15%,抚育后郁闭度不小于0.6。7.2.4调整林层结构a)单层林郁闭度大于0.8时,宜采用疏伐措施,疏伐后郁闭度不小于0.6,并进行人工补植,诱导形成复层林。适用于针叶人工林;b)复层林主林层郁闭度小于0.2时,宜采用上层抚育,适用于次生林演替改造,栽植顶级群落优势树种保留部分更新优势明显的建群或珍贵阔叶树种。郁闭度大于0.8时,可进行适当疏伐,一次疏伐强度不超过15%,抚育后郁闭度不低于0.6。8改造8.1适用条件除长江黄河干流和一级支流水源区,以及干流或饮用水源地湖库区两侧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部分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进行改造:a)林木分布不均,林隙多,郁闭度<0.2;b)近中龄而仍未郁闭,林下植被盖度小于30%;c)病虫鼠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病腐木超过20%;d)单层纯林尤其是单一针叶树种纯林,林下植被盖度小于20%的林分。8.2改造技术8.2.1补植改造按照GB/T26903-2011的6.2.2.1执行。8.2.2效应带改造按照GB/T18337.3-2001的五(三)2c执行。8.2.3综合改造按照GB/T26903-2011的6.2.2.2执行。9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按照LYJ127-91执行。10调查设计抚育作业的外业调查与内业设计遵照GB/T15781-2015、LY/T1646-2005进行。11作业施工、管理与验收遵照GB/T1578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