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_第1页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_第2页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_第3页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_第4页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温低温可使脑细胞氧需量降低,维持脑氧供需平衡,起到脑保护作用,是脑复苏综合治疗主要组成部分。体温每降低l℃可使代谢率下降5%~6%。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页

低温治疗历史50年代提出60~70年代低潮80年代转折90年代兴起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2页历史发展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经有学者将低温治疗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期到达脑保护效果,但因为当初所选择深低温造成随即严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一度陷入低谷。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3页历史发展80年代末,研究发觉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发人们兴趣。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4页低温分类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超深度低温16以下1993年江基尧等首先将轻、中度低温(28~35°)称之为亚低温,随即这一概念在国内被广泛引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5页中度及深度低温存在较多并发症可造成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增加血液粘稠度引发凝血功效障碍引发全身免疫力下降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荐临床亚低温治疗时体温维持在32~34°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6页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详细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为当前国内外临床最惯用降温方法。++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7页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含有抑制作用镇静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保持在32℃~34℃范围内。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8页原理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反应减弱,对机体含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进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升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进心肺功效及微循环。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9页适应症溺水、中风肝性脑病细菌性脑膜炎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心肺复苏术后脑病高热惊厥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连续状态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0页禁忌症脑电无活动昏迷或认知功效障碍者终末期患者活动性出血者凝血功效障碍者孕妇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1页低温治疗时间和治疗窗口

脑缺氧耐受时限只有5分钟,所以多数研究者提倡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ILCOR(国际抢救与复苏联合会)申明中认为,降温应尽可能在复苏后马上开始。但临床4-6小时后开始低温治疗也能取得显著效果。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2页ILCOR基于当前证据,提出对自主循环恢复心脏停博患者应进行12~24小时连续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连续亚低温治疗48-72小时有很好疗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依据病情需要调整。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3页复温时间及方法自然复温,先停用冰帽、降温毯等物理降温办法,将病人置于室温中迟缓复温。复温过程仍需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以防肌颤造成颅内压增高。以平均4小时升高1℃速度,在12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7~38℃为宜。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4页降温技术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5页分类药品降温降温物理降温1体表降温2体腔降温血液降温3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果越好。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6页药品降温

普通经过服用各种退热药品来控制体温,惯用药品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冬眠灵等。特点:使用方便。缺点:降温效果有限,惯用其它低温技术辅助降温办法。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7页分类1体表降温2体腔降温3血液降温物理降温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8页

1.体表降温:可用冰水浸浴或冰屑、降温毯降温,也可用冰袋、冰帽置于头部和大血管浅在部位。优点:简单易行。缺点:时间长,不均匀、难控制,易反跳。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19页亚低温治疗仪

亚低温治疗仪主机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外设附件水毯,连接管,体温传感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20页亚低温治疗仪工作原理: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水温,再经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体温,营造亚低温环境。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21页亚低温治疗仪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22页2.体腔降温:用冷却无菌生理盐水灌入胸腔或腹腔进行灌洗降温。优点:惯用于手术中降温。缺点:易发生心室颤动或其它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23页3.血液降温

血管内灌注降温

经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来到达降低关键体温目标

对患者心、肺、肾功效造成巨大挑战,故不推荐血管内热交换降温

采取介入方法将温度控制导管插入人体动脉血管内,直接对血液进行降温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24页并发症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凝血功效障碍高血糖电解质紊乱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25页治疗监测体温监测凝血功效监测电解质及体液平衡监测血糖监测血压监测血象和胸片监测神经系统监测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第26页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温度调控,确保体温维持在32℃~34℃人工气道护理:注意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呼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