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一例腰骶椎管内错构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1页
脊柱外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一例腰骶椎管内错构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2页
脊柱外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一例腰骶椎管内错构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柱外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一例腰骶椎管内错构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病例介绍患者男,29岁。因反复腰痛10个月,伴大小便不尽感及鞍区感觉减退1月,于2016年9月入院。检查:腰、骶椎明显压痛,鞍区及肛周麻木感,皮肤痛触觉减弱,肛周反射减退,弯腰活动受限,腰骶椎棘突、棘旁、椎旁组织明显叩痛,双侧ル背伸肌肌力Ⅲ级。腰椎CT检查示L5~S3水平椎管内脂肪密度片团影,面积约9.0CM×3.4CM,CT值约–105HU,强化不明显,考虑脂肪瘤可能。腰椎MRI及增强检查示:L5~S2椎体水平骶管扩大,背侧可见团状脂肪信号影,面积约8.0CM×3.2CM,其内可见神经根走行,形态失常,腰段脊髓及马尾神经下移,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考虑椎管脂肪瘤伴脊髓栓系;L1~3椎体许莫结节形成。术前诊断:①腰骶椎管内占位(L5~S3),脂肪瘤或其他待排;②马尾神经损伤;③脊髓栓系。全麻下,行腰后路减压、椎管内病变清除以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切开皮肤、皮下、骶棘肌筋膜,剥离骶棘肌,暴露L4~S1节段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见关节突关节少许骨赘形成,椎板无明显增厚,黄韧带增厚(约4mm)。于L4~S1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切除L4及L5椎板、棘突(保留L4双侧下关节突及L5左侧下关节突),切除相应的黄韧带;L5椎板深面硬脊膜外脂肪消失,L5节段脊髓搏动差,局部硬脊膜张力较高。椎管内静脉丛淤血、扩张,L5硬脊膜膨出明显;L4、5椎间隙至S2椎体水平可见黄色脂肪组织填充,脂肪组织局部有质软包膜,其将局部节段硬脊膜挤向右侧至L5椎体后缘发出,并将双侧L5、S1神经根及局部节段硬脊膜完全包裹,致密粘连。逐一显露双侧L5、S1神经根,从左侧向右侧剥离椎管内硬脊膜外脂肪组织,完整保留双侧L5、S1神经根,但术中无法将硬脊膜外脂肪组织完整剥离。剥离组织病理检查示,组织中见脂肪、肌肉及神经组织,考虑错构瘤。术后第2天患者诉大小便不尽感及鞍区及肛周麻木感消失,腰痛缓解但未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腰痛明显缓解,活动无受限。见图1。讨论脊柱椎管内错构瘤为罕见良性肿瘤,好发于胸段,颈段、腰段次之,骶尾段少见。脊柱椎管内错构瘤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合并多发性神经纤维瘤,通常称为神经血管型错构瘤;另一种为脊髓中线型错构瘤,往往合并皮肤凹陷、皮肤血管瘤、皮下包块,但与脑积水、Chiari畸形不相关。错构瘤不是真性肿瘤,为正常组织的错误组合和排列,会随着人体发育而缓慢生长,极少恶变。MRI是诊断椎管内错构瘤的重要方法,其能准确反映神经束被大量纤维脂肪组织包绕的特征,表现为脂肪样短T1、长T2带状低信号,低信号代表神经束和纤维组织;横断面“同轴电缆”样和长轴面“意大利面”样神经束征为本病特异性征象,其中钙化灶具有定性意义。但是,由于瘤体内含有大量脂肪组织,其MRI表现与椎管内其他富含脂肪的病变,如脂肪瘤、畸胎瘤不易鉴别。因此,椎管内错构瘤往往需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通过本例患者的诊治,我们认为如MRI检查显示硬脊膜外占位,增强检查无明显强化,表现特异性征象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