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_第1页
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_第2页
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_第3页
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_第4页
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的地域形态1、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河流;政治、交通等2、形态类型团块状、组团式、条带式成都市重庆市兰州市类型影响因素优点缺点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地形:完整开阔的平原地形、河流地形、河流、交通城市的地域形态便于集中设置完善的效劳设施,便于行政管理,节省建设投资。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生产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分散生产,分散管理,环境污染较小用地比较分散,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高各个局部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环境污染较小集中于两个方向,两头运距很长,不便于行政管理,建设投资较大每个城市的形态虽然有各自的特征,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交通运输的开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城市地域沿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不断向外扩张,城市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集中团块式、带状、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而形成的特点:1、各功能区之间无明显界线2、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1〕商业用地〔2〕工业用地〔3〕政府机关用地〔4〕住宅用地〔5〕休憩及绿化用地〔6〕交通用地〔7〕农业用地〔一〕、根本类型:〔二〕、主要功能区1.城市中的地位是城市最根本的一项职能;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2.分化

A、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B、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开展的状况住宅区商业区

位置和区位需求1.位置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2.区位需求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符合市场最优原那么和交通最优原那么〕工业区1.形成原因2.集聚效益好处1、加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2、拓宽了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现代工业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城市中的大局部工业,在地域上集聚,可以缩减生产本钱,

区位特点

成因

目的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①土地日益紧张,地价飞涨,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②布局不合理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工业生产活动对运输的需求

为了降低本钱、保护城市环境便于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

3.工业区区位特点、成因、目的比较项目面积

形状区位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最小中最大点或条状片状片状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或街角路口处城市外缘和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高级住宅区位于高坡、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位于低地,接近内城〔城市中心或中心商务区〕和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三〕、主要功能区的比较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3.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收入住宅区(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上下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上下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远近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上下。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付租能力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区位市中心靠近市中心处远离市中心处区位选择原因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上下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具体分析如下:(1)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顶峰,一般为商业用地。(2)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一般为住宅用地。(3)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顶峰,多为商业用地。坐标图立体图地租分布等值线图1.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关系到整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因此,在合理协调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要有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3)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应设置防护带。体育馆、学校、儿童机构、医院等,不应设置在防护带内。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2.工业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工业布置的根本原那么是: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对于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如钢铁厂、发电厂等,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响。典型企业布局遵循以下原那么:企业具体要求或污染一般布局原则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水污染布局在流经居民区的河流下游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噪声污染可布局在城区或近郊交通便利区企业具体要求或污染一般布局原则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布局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开发区需要高科技人才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商贸中心要求客流量大布局在城市几何中心或交通中心仓库用地多,交通方便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奶牛场、蛋鸡场靠近市场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例.(2009年高考上海卷)以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2)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C城市的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效劳功能城市效劳范围的嵌套理论及其应用在一定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效劳范围在空间上具有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效劳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效劳范围越小。1、范围:城市本身和附近的小城镇及广阔的农村地区2、规律:确定城市规模、规划城市的开展方向3、意义: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功能4.城市等级与城市效劳范围、效劳功能之间的关系城市等级规模提供服务级别提供服务种类服务范围高大多低小少高低大小5.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距离。(2)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范围是的。较少较近层层嵌套城市按规模和等级来看有大小、上下之分,一般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的效劳范围比规模小、等级低的城市大,而规模和等级相当的城市的效劳范围需进行综合考虑分析。现从单一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如下:影响城市效劳范围大小的因素影响因素原因分析实例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如沿海地区,便于对外联系,服务范围广;相反如处于内陆或地形不利的地区,其服务范围小上海市乌鲁木齐市资源条件资源丰富的城市如矿业城市,或特种资源城市如旅游城市,以资源为依托,可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提供服务大同市黄山市影响因素原因分析实例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借助便捷的交通,可为更远的地区提供服务湖南株洲市人口密度与消费水平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同种服务的范围相对较小;消费水平低的地区服务范围较大。1.城市等级的提升和效劳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兴旺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只是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逐渐提升其等级的。注意:2.图解城市等级、城市职能、效劳范围、城市数目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知图6.3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答复下面两题。1.该地区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3天C.①地的效劳范围比②地小D.②地的效劳功能比①地齐全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置力缺乏AD〔07宁夏文综〕

五、城市化

1、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19802000196020103040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年份202050城市人口(亿)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加快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更多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快19802000196040206080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年份2020100世界城市化水平(%)世界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兴旺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开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1750年之前,城市人口比重只有1%-2%,1900年提高到13.3%19201960194019802000年份特大城市个数100400300200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00世界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开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兴旺国家——趋势更加明显1980200019602535304045世界开展中国家兴旺国家年份特大城市人口数占城市总人口〔亿〕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1〕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加快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快2〕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浪潮〕兴旺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开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二战以后开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速度超过兴旺国家3〕世界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开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兴旺国家4〕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城市化特点原因发达国家起步早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镇基础设施完善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才纷纷独立;但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六、城市化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环境

农村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

第一产业

第二、三产业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人口

分散农业人口

密集非农业人口经济开放程度

高信息、交通

欠发达

发达

文化、观念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较高

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设和开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开展低污染的节能和绿色交通;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总结例.图6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该市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开展关系密切D.1950-1980年期间城市开展非常迅速C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答复下面两题。〔06江苏〕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聚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06江苏〕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硬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C图6.31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答复下面两题。〔06江苏〕城市化开展过程,以下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A.a一d一b一cB.a一c一d一bC。d一b一c一aD.c一d一b一aB〔06江苏〕该城市在此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B〔2006年四川高考文综试题〕试分析图10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10分〕〔地形〕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科技水平高;工业和第三产业兴旺。完善兴旺的〔海、陆、空〕交通运输〔港口优良,海运兴旺;有铁路、公路与东、中部地区联系;航空运输兴旺〕;美国西部旧金山、洛杉矶一带高考真题七、城市区位分析考点扫描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建构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结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城市区位因素的开展变化建构城市区位的知识结构全面性主导性动态性地形①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④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气候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干旱、高寒、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干旱地区城市多分散分布在绿洲。高寒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湿热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温和的高原地区。河流河流的供水、航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河流入海口。河流的交汇处。如宜宾、重庆、武汉、九江、梧州。河流为什么成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河流哪些地点容易形成城市?河运起点、终点。如赣州、济宁等。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如伯尔尼、巴黎等。影响因素评价典型案例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城市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高原、山区城市少,大多分布在河谷或开阔地带气候中低纬地带或沿海地区城市较多---气候条件适中。干旱荒漠、高寒地带和湿热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城市稀少河流两大功能:供水、运输水运起点或终点。河流上游因水道太浅或有瀑布、急流,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渡口处,可成为大量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地;河口位置运输腹地广阔,都易形成城市美国三大城市带多分布在平原上;我国特大城市多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世界五大城市群分布沿海;撒哈拉、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城市稀少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规律。赣州、宜宾、哈尔滨、重庆、武汉、岳阳、广州、上海、纽约、伦敦等多因水运形成城市〔1〕、自然因素对城市形成、分布、开展的影响因素评价发展变化对城市

区位的影响典型案例经济因素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形成新兴城市随矿产资源的枯竭或某种矿产资源利用发生变化,城市发展受影响石油城—大庆、东营、休斯敦、阿伯丁。钢铁城—鞍山、攀枝花。煤城---大同、六盘水交通交通方便的地方容易形成城市。如沿海、沿江、铁路线、公路线古代城市多在河流、大道的汇合处。现代铁路、公路枢纽成城。交通线变化影响城市发展古代:邯郸、开封现代:石家庄、株洲变化:扬州、济宁社会因素政治、宗教、历史、军事、旅游、科技宗教、军事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力下降,旅游、科教等新因素不断出现华盛顿、堪培拉、拉萨、麦加、张家界、普洱、筑波〔2〕、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城市形成、分布、开展的影响)区位作用强度城市发展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科技、旅游城市区位因素的开展变化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影响明显,但总体上呈减弱趋势。交通、自然资源仍然重要,军事、宗教因素减弱,科技、旅游等新因素不断出现。

例1、读攀枝花市略图,判断影响攀枝花市开展的主要因素是:()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B、铁路枢纽地区,交通便利C、矿产资源丰富D、人口密集,农业兴旺攀枝花市石灰石矿铁矿煤矿雅砻江成昆线金沙江C〔一〕、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的分析—主导性

例2:据图判断,图中两城市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图中两城市紧临河流,其下游为瀑布群,为河运的终点或起点,大量人流物流在此中转集散,水运交通位置重要,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开展。

我国东川、铜仁、玉门等城市,曾经非常繁荣,但近些年来逐渐在衰落,请分析它们兴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东川、铜仁、玉门三个城市曾分别因铜矿、汞矿、石油丰富而兴起。因矿产资源枯竭而衰落。读某城市经纬度位置图,答复以下问题。〔1〕该城市可能是A、西安B、乌鲁木齐C、拉萨D、重庆〔2〕该城市开展最主要的限制性自然条件是87°89°45°43°A、光照弱B、地形崎岖,土地狭小C、气候干旱D、海拔高,热量条件差影响大庆、株洲、巴西利亚、筑波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交通、自然资源、气候、政治B、自然资源、科技、地形、军事C、地形、宗教、政治、旅游D、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科技D怎样确定一个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等几个方面的区位因素彼此有包含或交叉的关系。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开展,只要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是城市的背景,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城市的开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普遍性,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如矿业城市的产生,从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往往不适宜城市的开展。解题指导怎样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特点要全面、准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特点,必须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及开展变化入手,来进行分析、评价。在自然和人文两大影响因素中,前者往往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位置,后者那么在后期促进城市进一步开展,甚至决定了其进一步开展的方向。人文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开展变化较大,因此人文因素可称为动态因素,自然因素可称为静态因素,其中的气候、地形又可称为宏观因素,河流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又可称之为微观因素。〔二〕、综合分析某一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思路解题指导4、理清区位问题答题的要点要点①→交待其地理位置

;要点②→分析自然区位因素;要点③→分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总而言之,在区位分析时要分清对象;掌握因素;明确要求;理清要点。但要注意题目的要求,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有特色的、主要的因素作答,防止面面俱到。(位置+区位因素+区域特征)1、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2、掌握区位分析的因素3、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解题指导【2008北京文综】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图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这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开展的区位优势;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开展中的作用。〔12分〕答案要点:〔1〕临海〔地处沿海〕;邻近港澳台;优惠的政策,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外投资,引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效劳中心、经济增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开展。读图,分析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开展共同的有利区位因素。武汉城市圈周边100千米半径内,集中了8个中小城市,和长株潭城市群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武汉市城市规模大,对外辐射能力强,其主要的不利区位因素是什么?〔10分〕图13实战演练交通便利,农业根底好,平坦的地形,国家政策的支持利于城市的开展〔4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相比,最大的不利区位因素是除武汉市外其他城市规模小,农业比重大,经济实力弱,根底设施较差〔6分〕。三、城市区位因素的开展变化__动态性大运河的淤塞、海运的开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成M城崛起的重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M城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案例2:

M城曾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近代,随着N城的崛起,M城的地位明显下降。左图中M城的区位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可能对M城的开展和布局形态带来的总体影响?新建铁路从M城经过;M可能使该城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沿铁路延伸〕。可以促进该城的新一轮开展;典型案例:随着大运河的通航和我国南北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得到充分开展,扬州曾经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开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逐渐衰落,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开展,扬州的商业地位逐步让位于上海。动态性。区位因素都处在开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开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读“京津唐地区示意图”和“天津市花园小区局部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填出以下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铁路干线①,⑤,油田③,④,盐场②,河流⑦,港口⑥。〔2〕据图分析影响天津市的区位因素。〔1〕京沪京哈大港华北长芦海河塘沽〔2〕位于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生产和生活;温带季风气候,深受海洋影响;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天津附近有丰富的海盐、石油、煤、铁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工矿业的开展位于京沪、京哈铁路交会处,又紧靠海河入海口,又是“首都门户”和直辖市,这些区位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