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12049-2015 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_第1页
FZT 12049-2015 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_第2页
FZT 12049-2015 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_第3页
FZT 12049-2015 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_第4页
FZT 12049-2015 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Combedcotton/apocynumvenetumwrappedyarn2015-07-14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1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产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以罗布麻纯纺纱为芯纱,将两根相同线密度的精梳棉纱分别按Z、S捻向,呈螺旋状包缠于芯纱表面的复合纱。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98棉本色纱线GB/T2543.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FZ/T01101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FZ/T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包缠捻度wrappedtwist外包纱呈螺旋状包缠于芯纱表面的疏密程度。包缠捻度以圈(T)每米(m)表示,单位为T/m。总线密度resultantlineardensity外包纱与芯纱复合后的最终产品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4.1产品以外包精梳棉纱线密度为主,按外包精梳棉纱和罗布麻芯纱线密度的序列组合分类。4.2棉纤维的代号为C,罗布麻纱代号为AV,精梳生产工艺的代号为J。4.3产品标记方法:依次标示精梳棉纱代号、精梳棉纱线密度、罗布麻纱代号、罗布麻纱线密度、纤维含量公定比;包缠纱的第一层包缠捻向、捻度/第二层包缠捻向、捻度;包缠纱的总线密度。25要求5.1项目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的技术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麻)结(+280%)、粗节(+100%)、纤维含量偏差八项指标。包缠捻度为参考指标。5.2分等规定5.2.1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多个检验批。5.2.3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品等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并按其结果评定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的品等。5.3技术要求5.3.1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的技术要求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表1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的技术要求线密度/等级线密度偏线密度变异系数/%≤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度变异系数/%≤千米棉(麻)(个/km)≤千米粗节+100%/(个/km)≤JC(7.4~11.0)×2+AV(19.1~26.0)优一二士2.0士2.54.04.520.022.021.522.523.5450JC(7.4~11.0)×2+AV(26.1~36.0)优一二士2.0土2.5士3.04.04.521.020.521.522.5420470470JC(11.1~13.0)×2+AV(19.1~26.0)优一二士2.0士2.54.04.520.020.021.0400400JC(11.1~13.0)×2+AV(26.1~36.0)优一二土2.0士2.54.04.520.5JC(13.1~16.0)×2+AV(19.1~26.0)优一二士3.04.04.520.03表1(续)线密度/等级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度变异系数/%≤千米棉(麻)结+280%/(个/km)≤千米粗节+100%/(个/km)≤JC(13.1~16.0)×2+AV(26.1~36.0)优一二土2.0士2.5土3.04.04.520.0注:包缠捻度参考值380T/m~480T/m。5.3.2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其他技术要求产品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为±3.5%。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从检验批次中随机抽取20个筒纱,各项目所需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按表2规定,若检验批中的筒纱数小于20个,则全部抽取作为样品。表2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各项目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的规定筒子数/个每筒试验次数总次数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5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1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1千米棉(麻)结、千米粗节1纤维含量偏差316.3线密度偏差率试验摇取绞纱长度应按GB/T4743—2009规定执行,其中线密度变异系数采用程序1,线密度采用程序3。公称线密度的100m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A计算,线密度偏差率将烘干后的绞纱折算至100m质量,并按式(1)计算:4FZ/T12049—2015…………(1)D——线密度偏差率;m——“100m”试样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m₄—“100m”试样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6.4断裂强度及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916规定执行。6.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棉(麻)结、粗节试验按GB/T3292.1规定执行。6.6纤维含量偏差试验按FZ/T01101中的手工拆分法规定执行。6.7包缠捻度试验按GB/T2543.1规定执行。6.8包缠纱公称总线密度的计算包缠纱公称总线密度的计算见附录B。6.9试验结果的表示一批纱线的各项试验结果是由该项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项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度,除已规定者外,按表3规定执行。表3计算值的数值修约位数规定保留小数位数断裂强度/(cN/tex)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棉(麻)结+280%/(个/km)粗节+100%/(个/km)纤维含量/%线密度偏差率/%包缠捻度/(T/m)线密度/tex回潮率/%整数整数整数2按FZ/T10007规定执行,其中成包净重验收按GB/T398—2008规定执行。5按FZ/T10008规定执行。9其他用户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者,供需双方可另订协议。6FZ/T12049—2015(规范性附录)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百米质量的计算A.1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的公定回潮率,按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见式(A.1);也可按干重混纺比例计算,见式(A.2),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其中棉公定回潮率为8.5%,罗布麻公定回潮率为a)以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b)以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A.2)式中:W——公定回潮率,%;Wc、Way——棉、罗布麻公定回潮率,%;Ac、A₄v——棉、罗布麻干燥质量混纺百分比例;Bc、Bay——棉、罗布麻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例。A.2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g)按式(A.3)计算,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式中:mg——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T,——纱线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A.3100m纱线的标准干燥质量(g)按式(A.4)计算,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A.4)式中:m₄——100m纱线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T,——纱线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W——公定回潮率,%。FZ/T12049—2015(资料性附录)精梳棉/罗布麻包缠纱总线密度的计算B.1纱线各组分的直径计算以棉纱的直径系数0.037,罗布麻纱直径系数0.035,按式(B.1)计算各自的直径,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d=K₄×√T,…………(B.1)式中:d——纱的直径,单位为毫米(mm);K₄——纱的直径系数;T,——纱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B.2线密度计算包缠纱的公称线密度计算见式(B.2)。…………(B.2)式中:Tg——包缠纱的总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T、——芯纱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Tw——外包纱的线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